我国信息经济学
时间:2022-03-26 11:29:00
导语:我国信息经济学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引论
近十年来,有关信息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异常丰富,10余部著作和数百篇相关主题的科学论文从不同角度对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不同层次的研究,展现了我国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兴旺景象。
2有关信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研究
2.1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信息经济学研究目前正处于方兴未艾的发展阶段,学者们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阐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的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信息活动,有的是从信息学角度来阐述经济活动。马费成教授在《信息经济学》中认为:信息经济学是把信息和信息活动当作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来加以研究的学科,具体地说,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信息活动的经济机制和经济规律;信息商品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过程有关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影响信息活动和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信息作为生产要素的特征、功能以及对经济系统的作用条件和作用规章;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经济活动及经济行为的特征和规律。乌家培认为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活动的经济问题和经济活动的信息问题。陈禹认为信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中的信息现象及其规律的经济学。总之,学者们对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是以信息活动中的经济问题及经济活动中的信息问题来展开的。2.2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从前述信息经济学多重研究对象可以看到,信息经济学的内容十分丰富,我国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之进行阐述。如:马费成在《信息经济学》一书中指出信息经济学的内容归纳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四大方面十个问题:第一方面为信息与信息活动研究,包括信息与信息市场;信息与信息活动的经济条件: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分配与利用;信息效益评价。第二方面为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研究,包括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结构和规模;信息经济与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与发展条件。第三方面为经济活动的信息因素研究,包括信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的作用和影响;经济活动中的信息要素问题。第四方面为经济学与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相互交叉和融合的研究,包括信息科学原理融入经济学的问题,信息经济新方法体系的建立。张守一认为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信息经济的基本问题,信息产品的生产与再生产的问题,信息的投入产出问题及信息经济管理等四方面。乌家培是从以下三方面八大类问题对信息经济学研究内容进行阐述的:一是信息的经济研究,包括信息的费用与效益问题。信息资源的分配与管理问题及信息经济的效益评价。二是信息经济研究,包括信息产业的影响问题。三是信息与经济关系研究,包括信息与经济相互关系与作用及信息学与经济学交叉与结合问题。娄策群认为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信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信息经济化,经济信息化的理论问题,信息资源研究,信息商品研究,信息市场研究及信息产业研究。2.3信息经济学学科体系研究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多重性及研究内容的丰富多彩,使得其学科体系研究出现多样化格局。乌家培按研究性质来划分信息经济学学科体系,①理论信息经济学:研究经济中的信息要素问题;②应用信息经济学:主要研究信息经济与信息产业。陈禹从广义与狭义来划分,①狭义信息经济学:主要是微观信息经济学或信息产业经济学或宏观经济学;②广义信息经济学:不仅包括狭义信息经济学,还包括纯信息部门经济学、信息技术部门的经济学及广义的信息生产与分配的经济学等3个学科群。娄策群认为信息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包括:①普通信息经济学:包括微观信息经济学和宏观信息经济学;②专门信息经济学:包括部门信息经济学和地区信息经济学。张守一认为,信息经济学可分为3个分支,①地区的信息经济学:研究各国的信息经济学;②行业的信息经济学:如政府的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科技经济学、软件经济学、通讯经济学和文献经济学等;③信息运行的信息经济学:包括信息采集的经济学,信息传递的经济学、信息存储的经济学和信息处理的经济学等。马费成则认为信息经济学的体系结构由3个分支构成,①微观信息经济学:研究信息在一般行为过程中的规律,包括信息分析的经济研究,信息与市场分析研究及信息系统的经济分析等;②中观信息经济学:研究信息产业,包括信息部门的识别,分类与鉴定、信息职业、信息市场研究及信息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关系;③宏观信息经济学:研究信息经济与信息社会的关系及人们的信息价值观。
3有关信息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
3.1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其应用研究信息经济学是研究在非对称信息情况下,当事人之间如何制订合同(契约)及当事人行为的规范的问题,又称契约理论,或机制设计理论。这里的信息非对称指的是:当事人双方都有一些只有自己知道的私人信息。比如,买卖双方进行交易,卖方知道产品之价格、质量,但不知道买方愿意支付价格,而买者正相反。对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我们认为他有信息优势,另一方则没有信息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交易,如何签订合同,与对称信息条件下是不一样的。不对称信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指外生的信息,诸如交易当事人的能力、偏好、身体健康状况等,这类信息不是由当事人行为造成的。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先天的,外生的信息。这类信息一般出现在合同签订之前。如一个企业在雇佣工人的时侯,每个工人能力的高低雇主并不很清楚。当出现这种问题时,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设计怎样的机制,能够获得对我有用的信息,或诱你披露真实的信息,然后达到一种最好的契约安排。第二类不对称信息是内生的,取决于当事人行为本身,就是说在签订合同的时侯,当事人双方拥有的信息是对称的,但签订合同后,一方则对另一方的行为无法监督、约束。如在签订雇佣合同之后,你是努力工作还是偷懒;再如,参加汽车保险后,你开车是否小心等等。这类行为一般发生在合同签订以后。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典型的激励问题:用什么样的激励机制能够诱使你采取正确的行动。像在企业中,雇主用什么样的工资制度,能让工人努力工作。在信息经济学文献里,第一类不对称信息称为隐藏知识,第二类不对称信息称为隐藏行为。还有一种划分将第一类称为逆向选择,第二类为道德风险。在前一类情况中,问题是如何能让有私人信息的人说实话,在后一种情况中,问题是如何使当事人努力工作。为非对称信息情况下如何让人说实话和如何激励人努力工作的理论作出开创性贡献的研究者是詹姆•莫里斯,他对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研究有杰出的贡献。此后,国内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各类介绍研究与应用的论文与著作逐渐多起来。不对称信息研究的典型著作有张维迎的《博奕论与信息经济学》,代表性的论文有张维迎的《如何让人说实话》,冯国安的《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与经济后果》,袁江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其应用———以保险市场为例》,李睿的《非对称信息博奕论与经济管理方法》等,著名信息经济学家乌家培也对此问题进行了介绍。这些研究为我国的改革实践发挥着很好的理论指导作用。3.1.1信息价值的定性研究人们对信息价值的含义持以下三种观点。一是信息商品的劳动价值,即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出发,认为信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信息商品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二是信息效用价值,通常在没有特别说明情况下,信息价值是指信息的效用价值,由于大多数信息商品是独家生产的,而且由于专利法的保护限制了竞争,因此不存在社会平均化过程,使得信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它的个别劳动决定;还有人认为,既然不存在生产信息商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信息商品的价值只能由其使用效果来决定。3.1.2信息价值的定量研究由于信息价值具有动态性,这就决定了信息价值的不确定性,给信息价值的测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袁江在《信息获取模型与信息价值测度》中介绍了两种信息价值的测度方法。一是建立信息获取的成本模型对信息价值进行测度,一是建立信息获取的收益模型以测度信息价值。张远在《信息与信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中指出,计算信息商品的价值量,不能只看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的长短,还必须把复杂劳动换算成简单劳动。只有按同一标准,把繁简不一的劳动折成数量额不等的社会劳动量,才能正确地确定生产信息产品的劳动时间。3.2信息市场研究信息市场是一种新兴的市场形态,在其中流通的主要是知识、信息产品和各类智力服务。西方信息经济中的信息市场研究有两种含义:一是在普通(物质)商品市场中生产、传播和分配信息而形成的信息市场,价格体系是这类信息市场的核心内容;另一含义是指由信息和知识本身的交换而形成的信息市场,如联机信息服务市场、技术市场等专门以知识信息产品为主要交易对象的市场。我们可以称前者为微观信息市场,后者为一般信息市场。两种不同的信息市场差别在于其对象和目的。微观信息市场的主要对象是市场信息,尤其是价格信息及其对经济活动的作用机制,是不确定经济学或不完全信息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一般信息市场主要关心所有信息商品在市场中的流通规律。但如果我们以信息和市场两个不同侧面去理解上述两种含义时,应当说它们之间并无本质差别,对象都是信息商品,其流通必然符合市场规律。信息市场由信息供给方、需求方和管理部门共同组成。长期以来,我国信息市场的供给方和需求方过多地受行政部门的牵制,中介方的信息活动尚不够灵活,信息商品化意识普遍不强。信息市场过多涉及科技信息。而经济管理和市场方面的信息都很小,且缺乏信息市场所需要的系统性和连续性,造成信息市场的不规范化和不稳定性,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我们应当大力发展和完善信息市场,建立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联系,形成社会主义统一市场体系,真正发挥其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3.2.1信息需求研究信息需求是人们为了满足物质生产、信息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所产生的对一定信息的需求。经济意义上的信息需求是指信息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的对信息商品的需要,它同样隐含两个条件:①信息消费者愿意购买;②信息消费者有支付能力。仅有前一条件只能被看成是信息欲望或需要。信息需求是一个流量,它只能以某一特定时期计量,同时它不包括潜伏的需要及不支持价格的信息需要,虽然这两者都直接关系着信息有效需求的数量、强度和内容。信息需求一旦被主体意识到,就会以行为的动机形式表现出来,而被意识到的信息需求就会作为动机来支配信息用户的行为。所以,信息需求构成了用户购买信息商品的积极性和原动力。另外,这种满足不仅以人们的信息消费欲望为转移,而且还取决于信息用户的收入和获取信息商品的手段与技巧。因而,信息需求最终可能表现为信息商品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信息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信息商品的数量,称为这种信息商品的需求量。在一定时期内所有信息需求之和,形成信息需求。影响信息需求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有:①信息消费者的文化素养;②科学技术水平;③经济发展水平;④信息部门的服务能力;⑤信息消费者的收入;⑥信息商品的价格;⑦信息市场的发育程度;⑧其他因素,包括信息消费者的信息意识、信息消费偏好,知识素养、职业、专长以及对信息商品价值的预期等等。同时信息商品的互补商品(如计算机、通讯设备、存贮设备等)的价格变化也影响着信息商品的价格,影响着信息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进而影响信息需求的状况。3.2.2信息供给研究简单地说,信息供给就是向用户提供信息。从经济意义上说,信息供给是指信息产业、信息营销部门或信息经纪商在一定时期内以一定价格向信息市场提供信息商品。在一定时期内所提供的信息商品之和,形成信息总供给。信息供给包括两个限定条件:一是愿意出售;二是在一定价格下有能力出售,以满足需求。影响信息供给的主要因素包括:①信息投资;②信息人才;③信息生产效率;④信息商品的质量;⑤信息商品的价格;⑥信息商品的成本;⑦信息市场发育状况;⑧其他因素。包括信息企业或信息机构对信息市场上信息需求的预期和互补信息商品价格的变动等主观因素。目前,我国的信息供给机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国家信息机构;另一类是民营信息机构。提供的信息有3种:保密信息、商用信息及公用信息。其中,国家信息机构兼有提供保密信息,商用信息和公用信息的业务;民营信息机构只能经营商用信息。并且,只有商业信息才是市场上的信息。3.2.3信息市场的均衡研究商用信息在市场上供给与需求相等,信息市场就达到均衡。因此,研究信息市场均衡首先要研究市场上需要什么信息与需要多少信息以及能够提供什么信息与提供多少信息等问题,其次看信息市场是否均衡以及不均衡向均衡的调整过程。鉴于我国信息商品化刚刚起步,信息市场处于萌芽状态,信息市场均衡远远谈不上。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正在不断发育和发展中。信息作为一种要素或作为经济决策的基础,将会逐步对资源配置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加强对信息市场的研究,将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3.3信息产业研究3.3.1关于信息产业的定性研究关于信息产业有两种概念:一种范围较小的,认为信息产业只包括信息本身,如信息收集、处理、传输、利用等,即通常意义的信息服务业;另一种范围较大,不仅包括信息本身,还包括信息技术制造业。信息产业的出现是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化的结果,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由先导产业逐步变为主导产业,信息产业在整个产业中的比重越大,国民经济的信息化程度也就越高。信息产业是高技术、高智力、资金密集型、省资源省能源、高效益、高效率的产业。其发展具有一般规律:其一,信息产业促动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激发,二是需求拉动。如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先技术激发而后需求拉动。其二,信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要软硬比例适度。根据国外经验,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在投资上大约三分天下,各得其一。3.3.2关于信息产业的定量研究美国经济学家马克波拉特创立的波拉特方法是当今世界上通用的测算信息产业的方法。波拉特把国民经济中的信息部门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两大部门,然后分别对其价值进行计算。我国国家科委1986年对我国信息经济的分析就采用了这一方法(在某些细节上略作变通)。但有人提出波拉特方法在产业划分和核算方法上都有缺陷,加之我国国情比较特殊,因而不能照搬使用,而主张借鉴其可取之处,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编制信息产业投入产出表。这一工作已付诸实践,有关部门已编制出了全国及一些地区的信息产业投入产出表。此外,也有少数人认为,波拉特方法及其变通都很繁琐,在实际运用的困难较大,主张采用其他方法来分析我国的信息产业,如日本学者提出的社会信息化指数,我国学者提出的经济计量方法等。虽然波拉特方法在
理论上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但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关于信息经济与信息产业分析和测算方面最权威的方法,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和操作性。许多国家和地区均用此方法对本国和本地区的信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和测算。在具体应用时,考虑到实际情况的不同,各国或各地区都对波拉特方法做了适当的变通和修正。3.4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对信息资源有两种理解:狭义的理解,仅指信息内容本身。广义的理解,指除信息内容本身外,还包括与其紧密相联的信息设备、信息人员、信息系统等。狭义的信息资源实际上包括信息载体,因为信息内容不可能离开信息载体而独立存在。广义的信息资源并非没有边际地可以无限扩张。凡与信息的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消费过程,即与信息周转过程有关的非信息设施等,也不属于信息资源。将信息资源管理作为信息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的有:乌家培的《信息资源与信息经济学》,提出信息资源的配置是信息经济学的一项主要内容,信息经济学要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服务。马费成在其《信息经济学》一书的最后一篇专门研究了信息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马费成等.信息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2〕陈禹.信息经济学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张维迎.博奕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4〕乌家培.谈信息经济学及其内容〔J〕.经济学动态,1997.
〔5〕娄策群.信息经济学通论〔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6.
〔6〕张守一.信息经济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
〔7〕程志斌等.我国信息经济学研究现状〔J〕.情报科学,1993,(6).
- 上一篇:商场经营调查报告
- 下一篇: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