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下传统手工艺开发研究
时间:2022-08-23 03:50:23
导语:精准扶贫下传统手工艺开发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精准扶贫”是2013年11月,到湖南湘西考察时最早提出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此后,在2015年1月和6月考察云南与贵州时,进一步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精准扶贫理念,即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把“发展特色农业与民族传统手工艺”作为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着眼点与落脚点。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指出:扶贫脱贫要把民族地区特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因地制宜、精准扶贫关键在于全面认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生态优势、特色农牧资源优势、民族风情、民族村落、民族医药、民族手工艺等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做好资源转化,找到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新生长点,从而实现内生式发展,并进一步修复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目前,湖南湘西的各级地方政府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的文化资源优势认识还不够充分,产业开发的思路与措施还不够明确,对于如何将民族特色手工艺这一生产性的资源要素如何转化为特色产业,并进一步建立民族特色手工艺产业与旅游产业、民族特色手工艺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有机联系等,尚未列入到各个地方政府的规划议程与发展战略,从而导致民族特色手工艺仍处在文化遗产保护或民间自发传承的发展状态,其资源转化价值不能被充分挖掘与激发。本课题以湖南省委、省政府的“精准扶贫”决议所提供的政策配套措施为依据,以湖南湘西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产业开发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精准扶贫战略下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开发的方式、途径和机制,从而为湖南湘西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战略提供实践操作层面的成果转化设计与政策参考依据。
一、以高校文化创意团队为智力资源与技术力量,形成以文化创意为优势与特色的民族传统手工艺研发中心,发展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产业新业态
民族传统手工艺面临着式微甚至消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急剧转型,民族手工艺失去了其生长与存在的生产生活土壤;二是以批量化复制为特征的现代化社会大生产,造就了大量价格低廉、经济实用的生产生活用品,而制作时间长、价格较高的民族手工艺产品失去了市场竞争的优势,因而与其说是民族手工艺式微,不如说是民族手工艺的市场需求量极其有限导致的式微;三是民族手工艺一般为家庭式的作坊生产,按照现代市场营销观念,民族手工艺本身就只是满足固定区域范围内的有限目标客户消费需求,因而缺乏现代市场营销的消费需求与消费心理观念;四是民族传统手工艺一般具有自身的技艺特征与技艺经验,往往有着浓厚的传承观念与机制,这导致了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局限。总之,民族传统手工艺由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转型的现实必然性,其固有存在的天然市场也必然萎缩,从而导致自身的式微甚至消亡;同时,民族传统手工艺缺乏面向现代消费心理与消费需求的市场营销观念,从而不具备满足现代消费需求的生产观念,因而如何确定自身的目标细分子市场而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认真分析目标客户的消费心理规律与行为特征,为目标客户提供有价值的创意产品,就是民族传统手工艺的现代生存之路。湖南湘西居住着土家、苗、瑶、侗、白等43个少数民族,属于偏远落后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区域。湘西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铸就了当地独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主要有蜡染、刺绣、织锦、银饰、彩扎、藤编、草编、竹编、木雕、石雕、剪纸、挑花等,现已分别入选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传统手工艺在形制、工艺、装饰手法、材料运用等方面呈现出浓郁的工艺特色与文化内涵,具有鲜明而独特的审美与实用价值。但在当今以工业化与城市化为特征的现代化进程中,各种民族传统手工艺不同程度地面临衰落甚至消亡的危机。解决湘西民族传统手工艺面向现代消费者的关键在于如何结合现代消费需求的特征与规律,使民族传统手工艺满足外向化市场而非传统固定市场的消费需求,就必须对民族传统手工艺进行崭新的创意设计与品质提升,而这并不是传统的手工艺人自身所能实现并完成的。因此,湘西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创意设计与品质提升,必须以高校文化创意团队为智力资源与技术力量,成立以文化创意为优势与特色的民族传统手工艺研发中心,发展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产业新业态,才能满足湘西民族传统手工艺的现代消费需要,并通过创意设计与品质提升的传统手工艺产业,带动湘西地区贫困群体的脱贫致富。
二、以古村古镇为民族传统手工艺创意产业园区,形成以民族传统手工艺聚集地为特色的古村古镇文化旅游产业,推动民族传统手工艺的生产与消费
近三十年来,我国民族地区受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工业化发展模式与经验的影响,经济发展也走向了以资源开采和加工为主的工业化模式,但却因为初级原料供应与低产品附加值的产业形态,导致民族地区产业供给侧有限、可持续发展能力弱,最终地方经济基础仍然较为薄弱。与此同时,又由于受经济环境、经济趋势与发展理念等方面原因的影响,民族地区对于特色文化资源重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以自然生态优势、特色农牧资源优势、民族风情优势、民族村落优势、民族手工艺优势等方面的差异化市场竞争优势与特色,从而把握发展机遇,做好资源转化,形成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产业从而实现内生式发展,并进一步带动民族地区的脱贫致富。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一方面,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产业下游化与消费文化化,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已由劳动力、资本、资源等资源要素,转变为追求产品价值选择与心灵愉悦的创意要素,特色化、个性化的文化符号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资源,创意经济、体验经验、审美经济、符号经济成为新的产业形态与消费需求导向,而我国民族地区的特色文化就具有天然的资源优势和消费市场;另一方面,我国“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使得过去地理偏僻、交通落后的边远民族地区从对外开放的“边缘区”变成了对外开放的“前沿区”,诸如茶马古道、河运古道、丝绸之路等将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区域,这不仅为西南、西北的民族地区带来沿线基础设施互通互联、沿线生产和贸易要素优化配置以及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同时也将极大地促进民族地区口岸产业、生态产业、民俗文化产业、旅游文化产业等新产业业态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使这些民族地区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的密集区。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的战略目标,2015年7月20日,中共湖南省委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决议》,指出湖南扶贫攻坚的重点在武陵山片区,强调把构建特色优势产业体系放在突出位置拉动湘西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把“充分发挥自然生态、民俗文化两大资源优势”作为湘西经济发展和扶贫攻坚的方向与目标,最终实现湘西地区全民脱贫与奔小康的战略目标。可见,湖南省委已经明确把生态产业与民俗文化产业作为湘西民族地区脱贫致富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与实践路径,而发展民俗文化产业又必须以旅游为载体,形成文化旅游产业,才具有旅游市场竞争的优势与特色。从旅游行业的自身特点与发展趋势来看,特色化、个性化、高品质服务的旅游供给侧改革是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过去单一以“吃”和“游”为经济要素的旅游不再受市场欢迎,文化旅游是旅游产业的内在需要和必然趋势。湘西由于历史原因遗留众多的古镇古村落,比较著名的就有:凤凰古城(沱江镇)、阿拉镇、里耶古城(里耶镇)、洗车河镇、王村(芙蓉镇)、龙寨镇、塔卧镇、罗依溪镇、浦市镇、茶峒(边城镇)、团结镇、迁陵镇、水田河镇、毛沟镇、干州古城(干州镇)、沅古坪镇、教字垭镇、溪口镇、江垭镇、桃花源镇、铜湾镇、高村镇、锦和镇、孝坪镇等。这些古镇古村落在凤凰与张家界两大旅游热点城市的带动下,均具有一定的名气,但普遍停留在“古建筑”的单一旅游资源上,内容缺乏导致湘西古镇旅游的同质化而缺乏知名度与影响力,难以成为旅游热点地区。因而如何有效地挖掘当地的文化内涵,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形成各具优势又不可替代的古镇特色,不仅是古镇文化旅游的“内容”植入,同时也是发展民族地区特色文化旅游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依托。因此,结合湘西民族地区特有的民族手工艺传统,建设民族手工艺创意产品为内容的古镇文化旅游,形成诸如民族服饰古镇、纺织古镇、编织古镇、银器古镇、雕刻古镇等等,不仅为各个古镇增添了旅游“内容”,形成古镇文化旅游各自特色而规避内部同质化竞争乱象,同时也使古镇古村落成为湘西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创意产品分销聚集地,推动民族传统手工艺产品的外向化市场面向,成为旅客带走“古镇”印象的符号载体。
三、以“互联网+民族手工艺”为营销平台,增强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的影响力与辐射力,推动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的规模化与集约化
如果说创意设计是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开发的技术原理、文化旅游是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开发的分销渠道的话,则网络营销是湘西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开发的营销平台,因为推动湘西民族手工艺的产业开发,并以此作为湘西地区精准扶贫战略的对策方案,还必须依靠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的规模化与集约化发展才能实现。没有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形式,既无法形成边远民族地区的支柱性产业和特殊经济功能区,也无法体现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带动边远地区脱贫致富的影响力与辐射力,更无法实现精准扶贫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建设“互联网+民族创意手工艺”的营销平台,不仅可以极大地拓展湘西民族传统手工艺创意产品的市场容量与消费增量,还可以克服民族地区产品营销的诸多局限,因为网络营销具有准(目标客户群体消费需求的定向性与精准性)、快(商品流通和消费信息反馈的快捷性与便捷性)、广(商品信息面向的跨时空性)、美(能够借助于图片、动画、视频等视觉传达系统实现商品信息的可视化与美观化)等特点,从而能够为湘西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产业规模化与集约化发展提供市场支撑平台。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供与求”关系的满足,湘西民族传统手工艺创意产品具有满足市场需求的唯一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发展民族传统手工艺创意产品关键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借助于营销平台,满足潜在的目标客户群体的消费需求,“互联网+民族传统手工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最有效的营销平台。为此,湘西地区应该协调各市、县政府,统一成立“湘西民族手工艺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致力于电商(线上)营销业务,为潜在的目标客户群体提供电子商务的分销渠道与营销平台,培育市场竞争力与品牌知名度,从而提升民族传统手工艺创意产品的规模化与集约化水平,增强民族传统手工艺创意产业(文化产业)精准扶贫的辐射力与可持续发展力。从动态的创意产业开发角度来推动民族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不仅传承与保护了湘西民族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在发展湘西文化产业新业态、延伸文化旅游的产业链结构、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为当地政府提供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制度设计与实践指导价值。
作者:金德光 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 上一篇:精准扶贫下农村文化扶贫路径分析
- 下一篇:精准扶贫政策下社会救助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