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探究

时间:2022-10-22 09:02:06

导语: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探究

一、经管类专业实践性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合理,没有突出实践性教学。首先,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一般院校的课程主要包括理论课和专业课,缺少实践课程的设置。教师也是以填鸭式或传授式等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所以学生往往会对课程失去兴趣,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学生甚至厌学。教师不注重改进教学方式,仍是一味地照本宣科,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没有把书本知识真正地运用实际工作中;其次,尽管现在经济管理专业已经开设了实践课,但没有发挥真正的实践作用,尤其对实践性要求较强的专业,无论是在课程上还是课时上,都存在设置不足的现象,学生不能从"跟着做”进入到“自己做"的角色中来,要想把学与做结合,要有效地设置实践课程以及充分的课时,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进行学习和实践;最后就是课程漏设,有些专业对实践性要求较强,但在课程中根本没有设置实践课程,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要逐渐开设实践教学。

2、实践性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性教学的实施受到限制。实践性教学是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效果的教学过程,是“学”与“做”相结合的教学。需要建立完整、系统的教学体系,即包括实践教学的内容、实践场所、方式方法、指导人员等。对于实践性要求较强的课程,主要存在缺少专业教师指导以及专业老师本身又缺乏实践指导能力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的进展。

3、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生产性实训和跟岗实习难以进行。经管类专业大多是管理类的技能,不可能像工科类的专业一样,为企业创造效益,而企业也没有那么多的岗位让学生去实习,这就使经管类专业与企业合作的时候,学校总是处于被动状态,所以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主要靠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关系去找企业,而企业总是不太愿意接受学生去实习实践。即使通过努力把一些企业建成了我们的实习实训基地,但也仅仅停留在学生到企业参观一下、与企业有关人员交流一下的层面,生产性实训和跟岗实习很少进行,即使是“订单式”培养方式,学生也是在学校培训,而很少到企业去现场实习和实训,这就使实践性教学缺乏基本的支撑条件。

二、改进实践性教学的思考与构想

1、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将社会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即要先了解企业对经济类人才的需求,然后根据需求设置相应的课程,特别是在企业工作中需要注意和加强的内容,要尽可能地开设实践课程,并以“做中学,学中做”编制课程内容,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实践机会。其次,在设置教学内容的时候,既要把企业的一些工作需要和实例作为教学的内容,也要在实践教学中聘请相关企业的管理人才、专业人才来校授课,与学生互动,与教师交流,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最后就是提高教学的硬件设施以及建设实践教学的训练基地。有了前两点的基础,最后环节不能顺利实践的话,将功亏一篑。

2、以工作过程任务或项目为主线,全面设计实践教学过程。把企业工作的某个过程或项目作为主线,根据目标设计实践教学。如经济类专业课程《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就是把企业中单证员的工作作为一个主线来设计的一门课程。首先设计"跟-学-做-"过程,分解的说明就是第一步:"跟学",首先老师讲解并展示单证给学生看,并且说明要怎么做;第二步:"学做",就是老师自己边做边展示给学生看的过程,第三步,"自己做",根据老师的讲解和展示,自己查阅资料来做一份单据;第四步就是把自己做的这份单据让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评价;最后就是到实习室把自己做的这一份单据结合教学课程以及资料来进行练习和测评,从而让学生能独立完成并熟练填制的一个过程。学校组织学生到当地市建设银行办理进出口结算的部门查看进出口结算的真实业务和真实单据,而且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也请银行办理对外单证业务的专家向学生说明。

3、以校企深度合作、产学结合为契机,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是解决学校实习和实训基地不足的一条出路,是学校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途径,也是为学生实践实训寻找场所和机会,我校财经学院经过长期的努力,建立了多个实训基地,也为湖北捷瑞汽车玻璃有限公司等一些企业“订单式”培养学生,不仅解决了学生实训场所不足的问题,而且为学生找到了毕业后就业的机会;同时还与湖北汉光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为该企业培训员工及诊断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不仅向企业职工传授新技术发展所必须掌握的新知识,还锻炼了专业老师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多样的校企合作方式可以使学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的发展相互促进,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总之,财经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精心设计实践教学过程,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训基地,有效地开展实践性教学,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管理人才的需要。

作者:罗娟 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