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下国民体质提高实践

时间:2022-08-17 05:30:39

导语:新经济下国民体质提高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经济下国民体质提高实践

所谓体质,即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

1、目前我国国民体质状况简介

以我国《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为衡量准绳,最近一次的体制测试,即2010年体质测试表明,有88.9%的人达到“合格”标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达到标准的比率有所下降,幼儿的合格率为92.9%,但60岁以上老人合格率仅为86.4%;且城乡差异明显,城镇合格率为91.5,而乡村仅为84.7%;从性别方面看,差异不明显,女性略高;合格率地区差异并不明显,但是偏远地区,包括西藏、新疆、青海等地,合格率明显低于内地,而沿海省份和城市则居于靠前位置。从时间轴层面比较考察,与2005年的相关状况比较,2010年全国达到“合格”标准的人数普遍有所增长,不仅从每个年龄段分别进行考察,在总比重方面有不同程度增长,对于不同性别也有增长,其中男性达标率增长0.9%,女性增长2.3%,城镇增长则在这五年中趋缓,为1.0%,乡村为2.1%。从国民体质的整体变化特征来看,自2000年之后,我国幼儿身体形态发育水平呈持续增长趋势,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同时幼儿的身体素质也呈现出持续增长趋势。同时对应的成年人以及老年人的超重以及肥胖率却在持续增长,2010年,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超重率分别为32.1%和39.8%,比2005年又有显重增长。

2、经济环境下国民体质提升办法

从2010年全国体质测试的结果,以及最近几年国民体质总体发展的状况看,我国国民体质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一点可以从地区国民体质差异上看出,城镇国民体质相对于乡村而言要好一些,同时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的国民体质比内陆地区的国民体质要好,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的国民体质则居于我国末位。这样的梯度特征,使得我国在对整体国民体质进行整体调整的时候,可以利用经济手段施加影响。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两个个方面着手对国民体质进行促进:

2.1、均衡体育产业发展体育产业分为多个层面,其作用不一而同。在对经济格局进行调整的时候,应当依据当地的经济情况,在一定基础上扶持体育产业。首先应当考察目前该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状态和基础,其次还应当多角度考察何种体育产业才适合该地区的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体育器材或服装等生产型体育产业可能会带动当地体育运动的发展,其他形式的产业集群,包括娱乐服务型体育产业,如城市中的体育场馆以及其周边建筑都可能会形成体育产业集群,此外,相应的地方性或者全国性的赛事,也有可能会成为全民体育运动蓬勃兴起的推动力。对于体育产业集群的建立,应当更多着眼于三线城市以及乡镇环境,这些环境虽然难以形成娱乐性的赛事产业,但是却可以通过地方赛事推动相应体育活动的兴起。同时虽然受制于某些因素,可能会对品牌的形成有着一定阻力,但是代加工的兴起,一样能够带动体育运动的发展,进而推进全民体质的健康上升。

2.2、平衡文化发展目前国民体质中普遍出现的偏肥胖趋势,不仅仅是源于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更多是源于对于不健康生活方式的认可。西方餐饮方式的引入,尤其是快餐在中国社会的频繁出现,都会直接导致非健康饮食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并最终引发肥胖。针对这种情况,与其在经济大潮下抵制西方饮食方式,不如从更为根本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西方文化,从更多角度展开对于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对比,尤其是饮食文化的对比。通过这种多角度文化层面的剖析,不仅仅从饮食层面,而能够从生活和思想的方方面面改变人们对于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从根本上提升国民体质。与此同时,针对于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人体质呈现出轻微下降迹象的问题,还可以在社会范围内加强营养卫生等方面的宣传工作,一方面重点服务老年人健康问题,另一方面借由老年人将相应的知识观点带回家,以老年人作为宣传切入点渗透到家庭。这种做法对于解决区域行的国民体质提升问题作用尤为显著,因为这种做法能够在一定地理范围内发现问题,从而有的放矢,提升国民体质。

3、结论

对于国民体质提升的实践问题,必须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是一个长期的多层面的实践过程,需要自上而下多角度的支持和宣传,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政策力量、经济力量以及各种形式的民间社团等因素,都要被纳入到整个系统中来加以综合考量,力求获得最优配置,为整个国民体质系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