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与经济发展的结合
时间:2022-08-11 04:40:13
导语:职教与经济发展的结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指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指出:“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它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我们可以看到,现代职业教育的功能已经大大拓宽,这样的规定同时也表明了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即首先它属于以培养人为目标的教育活动的一种,具有其他类型教育一样的一般属性,同时,职业教育又具有其它类型教育所不具有的特殊属性,即就是直接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人的直接就业服务,具有区域性,技术技能性、市场导向性三个明显的特色。黄炎培先生曾经说过:职业教育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为已谋生,为群服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除了从经济发展需要的角度考虑外,也是由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决定的。陈至立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职业教育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与劳动就业紧密结合,与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紧密结合;要强化四个方面的服务功能;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再就业服务,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我们要深入领会职业教育发展的“三个紧密结合”和“四个服务”,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使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稳步向前。
一、准确理解职业教育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相结合
对这个问题目前有几个主要的观点,除了几个比较集中的认识外,也还有其它一些认识。我这里谈几种主要观点:第一种是认为职业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是指职业院校所设置的专业,所培养的人才都必须是为当地(大至一个省,小至一个地、州、市、县)所需,为当地所用,否则就背离了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办学指导思想。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四个服务”的具体落实,就是职业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不是指职业院校所设的专业,所培养的人才都必须仅仅局限于当地所需,为当地所用,职业教育的对象是人,通过对接受职业教育的人的培养,使其获得一定的技术和能力,然后投身经济建设,从而实现职业教育对经济建设的服务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个人,一个企业,其发展空间已打破了地域的界限,当地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内涵也随之扩展到了更大的范围,人们的职业教育需求已日愈理智,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获得一定的能力,然后在当地或境外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已成为必然趋势。作为职业院校在考虑专业设置的时候,应首先分析预测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既要考虑当地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又要考虑当地人力资源开发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做到所设专业与这些需求相适应。铜仁职院提出的办学思路是“贴农、惠农、服务新农村建设”“铜仁经济发展到那里,铜仁职院的专业就办到哪里”。实质上就是紧紧围绕铜仁当地经济社会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的需求,就业再就业需求,“三农”的需求,西部大开发的需求是一致的,因为铜仁的职业教育需求源于西部大开发和铜仁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就是职业教育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二、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
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由于各个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要求职业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前提下,很可能职业教育的规模、特色和办学水平都要受当地经济发展的限制。但是,不论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其生产力总是要发展的,经济也总是要发展的,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是永恒的,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当地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为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动力,这是地方经济对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不同的地方,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不同,各地办学的路子不同,因而才产生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对于经济欠发达、欠开发的铜仁地区来说,它必然存在着很大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经济潜力,这种潜力对铜仁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应该说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推动力。当然,经济基础薄弱会影响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支持力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但从根本上说不能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许多落后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典型事例和民办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职业教育是通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平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的应用,工业化程度提高及新产品的出现,使原来一些工作岗位的技术含量增加,技术要求提高,新的对智能要求高的工作岗位不断涌现。因此,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培养高技术人才,特别是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今天,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还有不久前被广泛炒作的“在深圳,一个博士收入不及一个高级钳工”的现实。“在上海,找一个博士容易,要找一个高级电焊工难。”就反映了社会对高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在德国,不论第一产业,还是第二、第三产业,各行各业都强调职业教育,重视职业教育。他们也确实尝到了强调、重视职业教育的甜头,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经济的复苏和腾飞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职业教育。因此,他们把职业教育称之为“经济腾飞的翅膀”、“经济发展的柱石”,甚至是“民族存亡的基础,”德国就以职业教育的发达闻名于世。对德国的机械设备,人们一致公认结构合理、加工精密、外观讲究、性能优异,甚至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比如指甲刀、眼镜片、相机镜头、放大镜、显微镜、玻璃器皿乃至各种水晶工艺品等,尽管形式各异,档次有高有低,但是质量都是上乘的,所以行销全球各地,受到人们普遍欢迎。实践证明无论多么尖端的机器设备,多么先进的管理经验,科技知识,最终都要落实到人去操作和实现。尤其在现代社会,任何产品的生产,在观念上、生产操作上、加工成品上都要由训练有素、懂得科学知识、会实际操作应用的人来实现,未经培训的人确实难以胜任。所以培养人,尤其是培养掌握各种实用性、应用性劳动技能的职业人才就成了维护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前提。铜仁地委、行署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人均年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突破10000元,农民纯收入突破3000元,城镇化率达到30%的目标,玉铜松工业循环经济产业带建设要实现新突破,乌江特色产业经济带建设要实现新突破,铜仁城市经济圈建设要实现新突破,梵净山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要实现新突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瑞杭高速公路铜仁段建设,铜玉铁路连线工程建设,铜仁•凤凰机场改扩建工程,乌江航道的整治工程等。在第一产业方面,特色大农业产业要大发展;第二产业电力、锰业等工业要大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和饮食服务行业等,急需大批有技术、懂管理的高素质人才,所以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直接关系到铜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当前面临的问题
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都有了,方向明确,思路清楚。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认识问题。在中国,由于传统“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影响,人们更崇尚的是普通高等教育,挤入高校的大门的同时,意味着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好的未来预期,过去社会上对学历的高度重视也加强了人们这种观念。相应的,对于职业教育,人们不过把它看作是考场失意者无奈下的选择,找一个饭碗的手段而已,进入职业学院意味着你将被迫与许多儿时绮旖的梦想失之交臂。不可否认,在很大程度上这种错误观念是导致当前国内职业教育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办学经费不足,多年来,经费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财政预算内职业教育经费所占比例与经济增长的速度呈下降趋势。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企业参与办学,地方政府拨款,中央政府资助,学生学费以及企业,私人赞助和学校产业收入等多元构成,由地方政府分级负责,重心在地方。但是,在西部地区,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企业和私人赞助基本上是空白,政府拨款又不足,职业教育办学困难就更大。
(三)还有职业教育自身需要完善的问题。第一是专业的设置不大注意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人才需求。今后,要特别贴近地方经济发展的方向,要符合市场人才的需求;第二,师资问题,可以说多数老师只有书本知识,缺少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农学的,只能在黑板上植树、插秧、防治病虫害等;教医的只能在课堂上讲课,不会看病。作为职业教育的老师不仅需要较强的理论知识,更要有动手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标志;第三,教材重理论轻实践。教材编制也要区别于普通教育,也要按照地方经济发展,按照市场人才的需要来编写,讲究实用性,针对性;第四,是要严格贯彻劳动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实行劳动者在就业前或者上岗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的制度。”然而,由于执法力度不够,教育部门、人事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及有关部门尚未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劳动准入制度还没有得到很好实施。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私营企业继续招聘未经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低素质劳动力,不仅占用了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毕业生就业的机会,也为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大隐患。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就是要严格执行劳动者在就业前或上岗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培训。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职工,从事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从事一般职业(工种)的,必须从取得相应的职业院校学历证书,职业培训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这样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更好地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总之,经济越发展越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尤其在现代社会,任何产品的生产,在观念上、生产操作上、加工成品上都要由训练有素、懂得科学知识,会实际操作应用的人来实现,未经培训的人确实难以胜任。实践证明,无论多么尖端的机器设备,多么先进的管理经验,科技知识最终都要落实到人去操作和实践。所以培养人,尤其是培养掌握各种实用性、应用性劳动技能的职业人才就成了维护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前提。用这一思想指导西部大开发中的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为我国西部大开发、铜仁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 上一篇:证券市场生态平衡建议
- 下一篇:物权法对行政管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