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环境均衡发展建议

时间:2022-08-07 09:07:09

导语:经济环境均衡发展建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经济环境均衡发展建议

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一直是各国政府所关注的问题。人口主要受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是反映一个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1]。人口与社会、经济既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又相互矛盾、互相制约,成为一个大系统、一个整体。本世纪以来,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困扰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2]。江苏东部濒临黄海,海岸北起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南抵长江口,其大陆岸线全长954km。江苏沿海地区行政区划上包括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人口1893.9万人、土地面积3.25×104km2,分别占全省的24.08%、31.63%。拥有滩涂65.3×104hm2,占全国的1/4以上,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苏沿海地处我国沿海、沿长江和沿陇海-兰新线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交会区域,位于东北亚经济圈和大上海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沿海大港口、大产业、大围垦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一体化、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江苏沿海成为全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是江苏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随着沿海开发的深入,沿海地区人口分布和人口结构也面临着新的变化,区域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协调的问题: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素质不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人才流失严重,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人口对资源环境扰动强烈,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环境质量退化等[4]。江苏沿海地区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途径。认识和把握人口对沿海开发的支撑力、资源环境对人口的承载力、协调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既是沿海开发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也是沿海开发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实施人口与社会经济、人口与环境、社会经济与环境联动,提高三大系统的整体效率,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全省生产力布局、推进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实现江苏“两个率先”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对象及评价指标

(一)研究对象的空间界定本文主要是对连云港、盐城、南通3个江苏省沿海城市的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度进行评价,以促进江苏沿海经济带的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二)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依据综合指标体系应该遵循的科学性、综合性、实用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在总结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关于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5-8],结合自身的研究经验、研究目的及区域特色,设计了分析江苏沿海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度的3大类子系统,14个三级指标(表1)。本文采用的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江苏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以及相关统计年鉴[9]。(三)研究方法

1.数据预处理评价指标体系包括n个指标。这是一个由m个样本组成,用n个指标做综合评价问题,对此可建立如下数学模型[10,12]:式中xij表示第i个样本第j项评价指标的数值。而评价指标一般可以分为两类:效益型指标和成本型指标。效益型指标是指属性值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度呈正相关的指标,其值越大越好;成本型指标则相反,是指其属性值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度呈负相关的指标。

2.主成分分析计算综合发展水平。利用SPSS软件对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求出相关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计算各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并按累计贡献率提取主成分,本研究以累计贡献率达到90%为原则提取前k个主成分。成分的贡献率作为权重,计算系统综合得分。3.协调度评价协调系数可以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度的概念来表示,采用[0,1]之间的实数来表示两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度。其计算公式为[13]:C(i/j)=exp[-k(ui-ui/j)2](8)式中C(i/j)为系统i对系统j的协调系数,即系统i的实际观测值与系统j对其所要求的协调值接近程度的定量描述;ui为系统i综合发展水平的实际值;ui/j为与系统j实际值相协调的系统i所应达到的综合发展水平的理想值;k=(S2)-1,S2为系统i的方差。协调发展系数是反映人口和社会经济、环境各系统之间协调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它揭示出系统在特定时间段的协调程度和发展水平。其值越趋于1,说明系统间协调度越好。

二、江苏沿海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度评价

(一)江苏沿海系统间协调度分析以南通市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系统为例,主要根据江苏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和相关统计年鉴资料、以及公式(1)~(8)计算出南通市2011年人口与社会经济系统的标准值和权重值(表2)。再根据表2和公式(9)计算出南通市人口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度为0.8972。根据前面提到的研究方法和江苏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先求算出江苏沿海三城市2011年人口与社会经济和环境两两系统之间及三系统之间的协调度(表3)。(二)江苏沿海协调发展系数分析再根据公式(10)(11)以及江苏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南通、连云港和盐城三市的统计年鉴资料,计算出江苏沿海三城市的协调发展系数(图2)。

三、结果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江苏沿海三城市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系数在2001—2010年的10年间逐年上升,逐渐趋近于1,说明人口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环境系统越来越协调。不难理解,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统筹发展趋势明显,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产业转型和内涵发展深入人心,这些都体现了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双型社会的要求。在沿海三市中,无论是起点还是发展趋势,南通市均优于盐城和连云港两市,这是因为南通“靠江、靠海、靠上海”,区位优越,经济发展较快,教育基础好,人口与劳动力素质较高;盐城在2001年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系数要小于连云港,但在2004年已经超过连云港,此后均要稍领先于连云港,说明盐城工业化、城市化起步相对较晚,但空间大、生态好,后发优势明显。从表3可以看出,南通在2011年人口与社会经济系统、社会经济与环境及三系统之间的协调度都要高于盐城和连云港两地,但在人口与环境方面在三城市居于末位;而盐城在人口与环境系统方面的协调度要好于南通和连云港两地,但在社会经济与环境方面在三城市居于末位,综合协调度居中;连云港在人口与环境方面、社会经济与环境方面居中,综合协调度和人口与社会经济系统方面在三城市居于末位。盐城生态环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沿海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招商引资方面严把“入门关”,重点发展新、特产业,淘汰一大批高耗能、高排放、低产出企业,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南通虽然起点高,人口对经济贡献大,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环境质量有所下降的现象,应引起有关部门关注。

四、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对策

(一)坚持人口适度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劳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保证一定数量的人口规模,适度考虑向沿海新垦区移民,使人口增长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逐渐扭转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倒金字塔型人口结构。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卫生事业,在全面推行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有条件地区推动高中阶段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为沿海开发培养急需的专门人才;积极推进继续教育,加快劳动力培训,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改善发展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在政策上向沿海地区倾斜,把沿海地区建成新的人才高地,为实现江苏沿海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前提条件。

(二)加快经济结构转型,提高资源利用效益江苏沿海地区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完成从“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转变,构建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医药和海洋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等新特产业为主体,具有沿海特色的现代生产体系。充分发挥连云港国家东中西合作示范区、盐城国家级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南通打造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政策优势,实现从资源、土地集聚向技术、人才集聚的新跨越,使江苏沿海地区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三)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绿色沿海江苏沿海地区必须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一方面,在产业、项目的引进和建设中,坚持准入门槛,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另一方面,在开发空间上,坚持节点开发、集约开发,企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港口集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同时,坚持强化管理、预防为主和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充分调动地方政府、企业及广大群众保护环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坚持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壮大环保产业,大力提倡清洁生产、清洁生活。

(四)树立整体系统观念,促进协调发展高度重视江苏沿海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的辩证关系。积极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根据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规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按照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确立开发方向,完善开发政策,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把提高人口素质、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环境保护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努力开创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处理好眼前与长远的关系,为后续发展留有足够的资源空间,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