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持经济发展问题及措施
时间:2022-06-03 10:29:00
导语:金融扶持经济发展问题及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金融助推经济结构转型的现状及成效
(一)金融机构全力支持转型发展,贷款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1年上半年,山西金融部门围绕全省转型跨越发展大局,以支持山西省“十二五”规划开局和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起步为主线,在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突出支持重点,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工商银行山西省分行,就山西省发展的实际形势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向总行争取到了今年200亿元新增信贷规模支持,尽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截至2011年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0556.1亿元,同比增长19.46%,比全国水平(16.8%)高出2.66个百分点,同比增幅在全国排第11位。
(二)重点行业信贷支持力度较大,推动全省经济增长
受传统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制约,金融机构贷款呈现出行业集中的趋势,2011年上半年采矿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电力和批发零售业五个行业贷款余额为7417.59亿元,占比为85.59%。重点行业和项目仍是各金融机构支持的重点。如华夏银行以太钢集团、七大煤炭集团为突破口,围绕核心客户的上下游企业开展链式开发,做长产业链、做大客户群;国家开发银行积极支持采用高参数、大容量的超临界机组的电源点电力项目;工商银行积极支持晋豫鲁铁路通道股份有限公司的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项目。
(三)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涉农贷款比例
2011年上半年,各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涉农产业的支持力度,涉农贷款占比提高,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3935.73亿元,新增565.03亿元,余额占比37.3%,较年初提高了3.3个百分点。农业发展银行信贷业务范围由单一支持粮棉油“小流通”扩大到全方位服务农林牧副渔“大农业”,基本形成以粮棉油收储信贷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信贷、农村中长期信贷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信贷支农格局;省联社立足三农,按照“区域选优、重点营销”的策略,使农业产业链得到有效延伸。
(四)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
2011年上半年,煤炭、炼焦、冶金和电力四大传统行业贷款余额为3820.71亿元,余额占比为44.09%,新增394.36亿元,增速11.51%。据统计,2011年上半年四大传统产业共完成投资611.3亿元,新增贷款对投资的贡献度为64.51%。各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重点支持了煤炭资源整合及技术改造项目,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贷款余额占四大传统行业总量的53%。一是继续加大力度支持国家级煤炭基地内大型新建矿井建设;二是加快煤炭资源整合矿井并购及矿井技改项目开发评审,推进大型煤炭集团资源整合项目贷款承诺和条件落实;三是努力通过银团、信托等方式满足了客户部分资金需求。如工商银行山西省分行及时跟进全省资源整合进度,在政策和产品方面积极申请总行专项支持,先后与山煤集团、山西潞安矿业集团签定了250亿元并购承诺协议,为华润联盛、神达能源、宏盛集团、山西三元、美锦能源、西易能源集团等地方煤炭骨干企业发放并购贷款、固定资产支持融资76亿元。招商银行成功地创新出与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相吻合的“资产收购所付对价贷款”、“支付资源价款贷款”、“矿井技改项目贷款”三个煤炭金融产品。
(五)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项目的授信
2011年上半年,银行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贷款,加大对节能减排行业的支持力度。全省以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为主的六大高耗能行业贷款余额2124.31亿元,新增36.16亿元,增速为1.73%,低于9.16%的贷款平均增速。如建设银行对污染排放不达标、环保未获有关部门批准的,实行一票否决;浦发银行对达不到国家环评和排放要求的项目,限制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已进入的逐步退出。另一方面,加强信贷投向管理,全力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行业和项目。对于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重点企业和项目,如山西省电力公司、丰喜肥业、重工股份等,及时高效保证信贷资金供给,加强产品模式、业务模式创新,多方位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增强,贷款增速超过大型企业
2011年6月末,山西省大、中、小型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3649.98亿元、1765.31亿元和1616.89亿元,其中,中小型企业贷款占比较年初提高了0.52个百分点。大、中、小企业贷款较年初增加额分别为301亿元、204亿元、139亿元,大型企业贷款增速为8.99%,中小型企业贷款增速为11.29%。中小企业贷款增量和增速已超过大型企业。山西省各金融机构认真执行货币信贷政策,积极把握市场定位,加强金融创新,根据需求开发产品、设计流程,优化授权授信和审批程序,建立适应小企业特点的贷款管理和定价机制,以及激励约束体系,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明显增强。如民生银行专门成立中小企业业务管理部,组建产品创新及应用中心,创新推出产业链融资(即交易链融资)、组合贷、联保贷、易捷贷、四户联保“商贷通”等产品有效满足商户快速融资需求。(七)消费贷款投放增加,刺激消费需求均衡增长2011年,山西省金融机构抓住扩内需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业务,消费性贷款余额358.8亿元,新增47.12亿元,同比多增3.28亿元。其中,短期消费性贷款余额29.93亿元,中长期消费性贷款余额328.87亿元,个人住房贷款296.8亿元,个人购买经济适用房贷款4.96亿元。消费贷款的增加有助于扩大我省消费需求,推动投资、消费均衡发展,2011年1-6月份,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3.9亿元,同比增长17.5%,比全国平均增长16.8%,高出0.7个百分点。
二、制约金融支持经济转型的主要因素
(一)宏观调控政策与“十二五”开局投资需求的矛盾
2011年山西省提出了五年投资五万亿、平均每年实施一万亿的投资计划。2011年上半年,投资增长迅速,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17亿元,同比增长33.3%,增速高出全国7.7个百分点。政府希望各行在信贷规模上进一步向山西倾斜,2011年在去年贷款投放1800亿元的基础上,再增长20%。另一方面,为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今年国家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采取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等政策,金融机构整体经营环境趋紧,2011年上半年全省金融机构新增贷款885.67亿元,同比增长9.16%,同比少增88.8亿元。因此,要确保我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稳定增长,必须进一步拓宽建设资金筹措渠道,提高我省建设项目的资金保障。
(二)存贷差扩大与资金使用效率问题
2011年上半年,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余额存贷比为52.04%,虽然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46个百分点,但存贷差仍高达9730.84亿元,同比增加了848.86亿元。分机构来看,4家国有大型银行存款市场份额占比达到47%,贷款市场份额仅占36%,平均存贷比仅40.43%,资金使用效率较低。10家股份制银行存款市场份额仅占15%,贷款市场份额却占25%,平均存贷比76.67%,基本已无可用资金。由此可见,山西省资金外流现象严重,这对于山西经济发展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导致存差不断扩大因素有:一是受存款准备金和备付金制度的制约。2011年6月末,银行业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8%-21.5%,存款准备金和现金资产占用存款824.94亿元。同时,按照银行监管部门关于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比例不得超过75%;二是银行资本天然的逐利性质。多数银行选择将资金上存,流入高收益地区,还可以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同业往来等金融市场业务运作资金,获取更大收益;三是金融发展环境的因素,金融生态环境有待改善。四是企业自身的因素。一方面是企业担保难落实,另一方面则是缺乏好项目。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贷款进一步向第二产业集中
贷款投放的产业结构不合理,近60%的贷款投向第二产业,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有效性。2011年上半年,全省金融机构一、二、三产业的贷款余额分别为144.49亿元、5016.37亿元和3505.32亿元,占比分别为1.67%、57.88%和40.45%,从变化趋势看,第二产业贷款占比进一步提高,较年初提高了2.29个百分点,同比提高了0.7个百分点,而第一、三产业的贷款占比较年初分别下降了0.19和2.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了0.54和0.16个百分点。贷款的产业投向不平衡加剧。
(四)贷款投入科技创新领域较少,金融支持力度不足
2009年山西省金融机构技术改造贷款余额60.35亿元,占比0.77%。从科技领域相关行业看,2011年上半年金融机构投向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和教育行业的贷款余额50.32亿元,占比0.55%,新增贷款0.83亿元,同比少增2.26亿元,新增贷款占比仅为0.13%。科技领域贷款增长较少直接反映出山西省科研发展相对滞后、科技产业化途径较少等问题。科技发展的滞后直接制约自主创新能力,导致许多产业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缺乏核心和可持续竞争力,无法达到同行业的制高点,也无法形成对信贷投入的吸引力。
(五)金融生态环境不佳,亟待改善
山西省目前的金融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部门对金融业缺少具体支持措施,一些地方还存在行政干预、乱检查、乱摊派的现象,影响了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的积极性。二是对银行债权的保护不够,贷款安全难有保障。受执法和司法环境的影响,银行债权保护面临手段少、难度大、效果差的困境。
(六)直接融资占比较低
山西省直接融资市场发展缓慢。2011年上半年,直接融资额为184.5,占社会融资总量17.31%,其中股票融资额33.4亿元,短期融资券37.6亿元,中期票据60亿元,企业债53.5亿元。截至2010年末,山西省共有境内上市公司31家,其中,主板市场上市公司28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2家,创业板上市1家,金融类上市公司1家。2010年,在省发改委备案登记的创投企业为3家,占全国同期备案投资企业571家的0.53%,三家创投企业分别为山西省科技基金发展总公司、山西易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山西金丰汇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全省创业投资资本规模为7亿元,仅占全国备案企业投资规模1074亿元的0.65%。2011年2月27日,山西省成立了首只私募基金———蓝天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为除银行信贷、公开上市之外最重要的融资方式,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将会给我省中小企业带来更多血液。
三、金融支持山西转型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发展直接融资,拓宽融资渠道
要树立“社会融资总量”的概念,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一是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超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进行融资。二是鼓励更多优质企业上市融资,支持已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配股、增发新股等形式,做优、做大、做强,拉长产业链条,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目标。三是加快发展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机构,落实和完善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高新技术及新型产业的企业利用股权融资发展壮大,支持科技企业在创业板上市融资、激活创业投资市场。四是培育场外交易市场,培育企业非公开融资。
(二)完善信贷政策导向评估管理办法,着力优化信贷结构
人民银行要在总结山西省信贷政策导向评估工作经验基础上,继续完善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制度,围绕金融支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结合贷款投放总量和存贷比,以优化信贷结构为中心,以支持转型行业发展为重点,以支持薄弱领域为突破口,扩大评估应用范围,细化、量化评估标准,通过正向激励机制,积极引导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流向资源型经济转型企业或项目,加大对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振兴、循环经济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民生工程、“三农”、节能减排以及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等行业与项目的信贷支持。同时,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贷款。
(三)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搭建银企交流平台
落实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贴息等扶持政策,鼓励地方人民政府通过资本注入、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增加对信用担保公司的支持。设立包括中央、地方财政出资和企业联合组建在内的多层次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提高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比重。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同时建立企业资金项目库,经常召开银企融资洽谈会、项目推介会、信贷营销会,提交给银行筛选评估,寻求银企共同发展良机,研发推广银企对接项目融资网,为银企合作提供更为便捷的交流平台。
(四)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营造良好投融资环境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利于增强资金的吸引力,形成经济金融的良性循环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促进山西转型跨越发展。要注重对社会信用的宣传,以政府信用为先导,以企业信用为核心,以个人信用为基础,积极推进“信用山西”建设。要减少政府直接或间接的行政干预,转变执政思路,树立服务型政府的观念,引导银行、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实行双向选择,在自愿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完善企业破产后的普通清算程序与特别清算程序,切实维护金融债权。要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银行清收不良贷款,提高案件胜诉执行率,坚决打击借资源整合、经济转型之机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要努力构建新型的政银企关系,加强三者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为银企合作、银企双赢创造条件。
(五)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和产品,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虽然中小企业贷款增速较快,但从总量看,大型企业贷款占比仍达51.9%,中小企业的贷款满足率仍然很低。各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更好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一是创新信用等级评定方法。国有商业银行应改变目前使用统一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的做法,减少对中小企业报表的过分依赖,突出实地检查,根据企业的现金流量、经营者品质素质、经营能力,经营绩效等指标,综合评定信用等级,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农村企业特点的信用等级新标准。二是创新授权授信管理办法。对中小企业的授权授信要着重于规范操作和风险度管理,对贴现、存单质押等低风险信贷业务等业务品种,可采取随时增加授信的办法。在核定农村企业授信总量的前提下,可以允许不同授信项目之间的相互调剂。三是创新业务流程。对资金周转快的中小企业,可采取一次性办理抵(质)押手续、循环使用。四是创新担保方式。突破传统担保方式的限制,接受乡村企业用自身的无形资产、集体土地使用权、个人信用作为贷款担保,还可探索试行品牌质押贷款、营运证质押贷款、联保协议贷款等各种担保贷款。
- 上一篇:区教体局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意见
- 下一篇: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缺陷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