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原因及防范综述

时间:2022-05-27 09:52:00

导语: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原因及防范综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原因及防范综述

一、前言

经济责任审计,审计风险是审计机关履行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定职责,监督过程中,责任或损失无法充分表达经济责任审计意见。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造成的危险很大,如造成资产损失,对干部公正的评价,甚至影响审计机关的形象。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有效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就成为审计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深入探索和研究其防范对策,对树立和提高审计的权威性和信誉度,保护审计人员的自身利益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特征

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部门较多,不仅仅是专门审计机构和专职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任务,还需要几个部门间的相互配合和协作才能完成,而且组织部门、人事部门也要根据干部选任、管理、监督工作的需要,制订经济责任审计的年度委托计划,并送达相应的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包含以下几方面:第一,经济责任审计的高风险很突出,其高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期间跨度较长,审计的工作量和难度会相应增加;二是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监督的新形式,有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新问题缺乏法律依据和准确的定性审查。第二,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由于经济责任审计职能多,企业领导人的个人责任、任何财政收入和支出报告审计就很难满足要求,必须延伸到管理领域的审计功能,经济责任审计应该是一个全面的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审计,集管理审计、经济效益审计于一身的审计。第三,经济责任审计对审计对象的个人性,其审计的直接对象就是企业领导者。因此,企业领导者的经济责任审计是通过审计,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事务中,评价企业领导者的个人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这是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类型的审计相比之下最显著的特征。

三、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对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形成,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第一,会计信息虚假而造成的审计风险。经济责任人由于社会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和诱惑,往往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正由于这些人为了自身利益而造成虚假会计信息,只要审计人员有点疏忽,就有可能被这些虚假信息所欺骗,出具虚假的审计结果,直接造成审计评价不准确,失去了应有的职能作用。可以说,由于会计信息的虚假性,造成判断上的失误,加大了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第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安排不科学带来的审计风险。一直以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在任何时间通过指令或组织人事部门委托而决定的,可以说存在很大的突发风险,造成实际工作中出现种种矛盾,如由于审前的准备不足,实施工作时为了进度过度抢时间,造成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发生。第三,审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低下所带来的审计风险。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一个全面的审计覆盖范围广的系统工作,不仅包含有关审核会计知识,更是涉及到法律、机械、工程、经济、评估、质量审核等诸多方面的技能知识,因而对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也有更高的要求。然而,从目前现状来看,我国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还普遍较低,审计人员知识单一,对审计重点不能正确把握,会影响审计结果,从而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此外,经济责任审计法规及制度不健全、审计手段落后、审计评价缺乏统一的标准也会带来审计风险。综合上述,目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还比较突出,需要我们提高认识。然而,审计活动的审计风险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只能通过有效的防范及控制措施,把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下面就结合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特点以及形成经济责任审计的多方原因,对如何有效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进行详实地探讨。

四、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

1.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法规、制度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法规、制度,制定操作性强的审计具体实施办法,可以说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前提。关键是使审计内容、操作程序、方法、评价结果以及部门协调等有法可依,以改善和逐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规范。实施工作时,促使经济责任审计权责平衡。对于违反规定的部门和个人既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又要使其承担经济责任,做到谁违反谁承担责任,使相关法规、制度真正对被审计单位起到威慑作用,从而减少审计风险。

2.深入开展审前调查首先,增加群众评议程序,召开审前座谈会,请被审单位各方代表参加,就该单位负责人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并对本单位经费使用效益、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经济决策等方面内容发表意见,做好会议记录并请相关人员签字,有效抵御审计风险。其次,做好审前调查工作,使审计人员更全面地掌握被审计人及其单位的情况,在编制审计方案时有的放矢,配置审计力量时做到心中有数,使审计工作更全面、更深入,从而有效规避审计风险。

3.严格执行审计程序,规范审计操作审计程序是为了保证审计质量而必须经过的法定工作顺序,它是在大量审计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经过理性分析与归纳而制定的,从而具有一般的指导意义。因此,对程序的违背和遗漏将严重影响审计的效果,增加审计风险。审计人员要严格按照《审计法》、《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等审计法规,切实执行经济责任审计程序。审前调查,审计计划制定,审计内容确定,审计证据的收集,全过程的审计报告,建立有效的审计质量控制机制,最好审计审查工作,建立和完善责任制,避免虚假信息和人为因素等导致审计结果的失真。

4.谨慎做好审计评价,制订审计评价标准审计评价关键在于做到一个更抽象的责任目标和考核标准,更具体的任期经济责任领导干部履行真实的情况,目的是为争取功能的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分析评价。首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反映出适应不同类型的审计和评估对象的相关性的原则,应反映经济责任的原则。其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公平的原则,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不对非评价范围之内的审计事项做出评价;二是对审计过程中涉及的具体事项,如果未获得充分的证据,不随意评价;三是评价的措辞要恰当,切记言过其实。对现阶段的经济活动中反映出来的新事物、新问题,法律和政策没有明确的界定,审计评价应保持一定的职业谨慎,明确经济责任审计领导人的评价标准,最好制定出统一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使其完整的履行自身责任,使审计评价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

5.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严把审计质量关审计人员素质状况是防治审计风险的关键。首先,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树立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廉洁从政、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只有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政策法规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具备过硬的思想作风和业务技能,审计质量才会有保障,审计风险也才能得以控制。其次,加强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更新、充实与审计工作有关的知识,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需要。此外,还要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人”的监督,风险更大,审计人员只有从思想上深刻认识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性,重视审计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并把风险控制切实体现在审计的全过程之中,提高审计质量,才能有效规避审计风险。

五、结束语

总之,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充分认识其风险的危害性,找准风险存在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就可以得到最大限度地控制。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法规、制度;深入开展审前调查;严格执行审计程序,规范审计操作;谨慎做好审计评价,制订审计评价标准,并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严把审计质量关,这样才能成功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