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经济带视野下产业集群思索
时间:2022-05-18 09:57:00
导语:沿海经济带视野下产业集群思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产业集群是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不仅支撑了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也正在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腾飞的重要途径。丹东正面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双重机遇,如何从省委省政府的整体布局出发,结合自身优势,在沿海产业布局的分工中,发展大型主导企业牵动、中小企业广泛参与的网络化的产业集群,对于巩固丹东产业优势、拓展产业链条,加强工业园区发展,提高丹东市整体竞争力,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丹东发展产业集群的现实意义
(一)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产业集群依靠内部联系网络,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为:一是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产业集群以分工协作的市场化配套方式促进区域内企业共同完成技术改进与产业升级,尤其是其中集聚的大量具有活力的中小企业成为产业升级的主力军。二是培育区域品牌。随着产业集群的成功发展,集群所依托的产品不断走向世界,自然地形成了一种世界性的区域品牌。如,法国香水、瑞士手表、日本电器等。区域品牌是品牌的最高境界。其品牌效应,不仅有利于企业对外交往,开拓国内外市场,而且有利于提升整个区域的形象,为招商引资创造条件。三是提高区域经济创新能力。产业集群内知识、信息的“累积效应”的快速传播和扩散,为企业创新提供了重要来源。集群内企业彼此接近,会受到竞争的隐形压力,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四是增强产业关联性。产业集群就是关联性很强的各个行业通过专业化协作共同发展,使企业获得规模经济,使得区域内的集群整体效应大于部分之和。产业集群通过集群效应的释放,能够有效地提升区域产业竞争优势,从而拉动区域经济发展。
(二)丹东发展产业集群的现实意义
区域与区域的融合已经成为全新的发展趋势,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丹东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一极,区域合作不仅体现在丹东—东港同城化的城市内部合作以及丹东与沿海经济带各城市的省内城市间合作,更体现在实施“西进东联”战略,促进丹东与东北东部城市群的省外城市间合作。而无论哪一个层面的区域合作,都面临着城市间产业结构、招商引资政策、发展环境的相似性问题,如何避免在招商引资中出现重复建设的问题,如何避免在发展中的恶性竞争问题,这些都是丹东乃至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及东北东部经济带区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必将影响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而发展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是一种有效地解决途径,鉴于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四个有利影响,培育和壮大产业集群是丹东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未来丹东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探讨丹东如何从区域合作的整体布局出发,结合自身优势,在沿海及沿海与内陆产业布局的分工中,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对于提高丹东整体竞争力,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丹东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一)丹东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1.产业集群规模分布。丹东重点产业集群及规模如下:100亿元以上: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群、船舶制造产业集群、不锈钢及精深加工产业集群;30—100亿元:仪器仪表产业集群、轻型专通用机械设备产业集群、输变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风电设备及制造产业集群;10—30亿元:电子设备及元器件产业集群、凤城硼铁综合利用产业集群、硼化工产业集群、造纸及纸制品产业集群、无水印染产业集群、黄金产业集群。10亿元以下:粘胶化纤产业集群。
2.产业集群行业分布。在16个重点产业集群中,其中装备制造业7个,农副产品加工业2个,纺织行业1个,矿产品加工行业3个,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1个,化工行业1个,再生资源利用行业1个。
3.产业集群发展阶段。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需经历分散办企业、集中办企业、集中办产业、形成产业链、占领产业高地、形成地区品牌到虚拟市场等七个阶段。就总体状况而言,丹东产业集群基本处于第四阶段以下,多数尚未形成地区品牌。
4.产业集群类型。丹东产业集群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龙头企业带动型。如依托曙光集团及五一八厂等龙头企业,带动了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形成。
(2)资源依托型。如依托硼矿资源发展的硼铁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群及硼化工产业集群。(3)地理优势依托型。如东港市的水产品加工企业群,得益于地处辽东半岛的独特地理条件。
(二)丹东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
1.认识程度不够,缺乏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中相当一部分人员,对产业集群的概念与内涵认识模糊,只是将产业集群简单地理解为的企业“扎堆”,认为只要通过招商引资摆项目,把相类似的企业放在一个区域就是产业集群。这种认识制约了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发挥。正是由于对产业集群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致使政府部门对产业集群规划不足,并没有认真分析产业优势和发展环境,制定出每个产业集群培育与发展的详细规划,一些研究机构仅在书面上规划未来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缺乏可行性分析。
2.产业集群整体规模较小,内在关联差。丹东产业集群产业价值链没有充分延展,产业关联度水平低,产业内企业之间产品结构趋同,企业彼此之间内在联系较少,缺乏应有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使得多数企业都是独立作战,缺乏协作优势,难以形成本地化的产业优势。部分集群区域内虽然集中了大批同行业的企业,但这些企业基本上是“聚而不集”,相互之间没有形成产业上的紧密联系和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3.产品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不足。在16个产业集群中,一半以上都属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加工业。如水产品和果蔬加工,从加工水平看,多数企业仍停留在原料或半成品加工上,即对水产品进行简单的包装冷冻,没有形成系列加工,更缺乏精深加工。如丹东的硼资源储量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但是硼化工产品也仅限于硼砂和硼酸等初级产品,产品的附加值较低。美国的硼深加工产品有300多种,无硼资源的上海有30多种,而丹东硼深加工产品寥寥无几,与资源优势极不相称。
4.风险投资匮乏,机制不完善。高效、畅通的投融资渠道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对集群中众多中小企业的发展来说,风险投资和信用担保机制非常关键。由于丹东银行不良贷款比例高,资本市场发育不足,民间资本不活跃。中小企业融资难、创业难,影响了围绕大型企业的专业化配套和主导产业的产业链扩展。同时,风险投资的不足,制约了企业的科技投入,影响区域产业集群的整体创新能力,从而制约了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5.行业协会建设滞后,作用微弱。丹东的产业集群缺乏行业组织统一领导。与浙江、上海等产业集群发展较好的省市相比丹东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多数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行业协会。许多企业目标市场相同,为了争得有限的市场,导致过度竞争,企业竞相压价,使企业陷入增产不增效的境地。从组织形式上看,丹东现有的产业集群多属企业集群和行业集群,而鲜有区域集群和链条集群,集群内的分工也多以水平分工为主,而垂直分工较少,这种低水平的集群形式和分工特点极大地约束了创新因素的集聚和竞争能力的提升,限制了集群效应的充分发挥。
三、丹东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政府通过城市发展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宏观政策,影响和引领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和方向,使产业集群发展与丹东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提升、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有效结合。重点推进汽车及零部件、仪器仪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农副产品加工、不锈钢及精深加工等16大产业集群。认真分析产业优劣势和发展环境,制定出每个产业集群培育与发展的具体方案,做到一链一策、一群一策。
(二)以产业集群政策代替产业政策
与产业政策相比,产业集群政策更为完整、科学、可行。产业集群政策要综合考虑本地的资源条件,通过把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的整体发展纳入相关政策的考量范围,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才能有切合实际的载体。集群政策的目标应该是遵循产业集群形成、演进、升级的规律。把握集群的发展特征,满足其发展的外部环境要求,并有针对性地对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促进产业集聚进程,从而拉长产业链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培育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
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是地方产业竞争力的最好体现,很多产业集群就是名牌产品带动型或龙头企业带动型产业集群。品牌作为“无形的手”,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与影响力,既能托起一个产品,也能带动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政府要策划、包装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地方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加强对地方名牌产品、龙头企业的宣传推介。从领导人到市民都要利用各种机会宣传推介丹东,对外树立良好形象,使黄海汽车、凤城老窖等产品品牌家喻户晓,人人称道。以这些品牌的发展带动各产业整体发展。
(四)强化产业链建设
把产业链做成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脉:一是把大项目做成大产业。目前丹东在建设一些大项目,如,不锈钢及精深加工、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一个大项目,就能形成一条产业链。要规划建设好现有的大项目,有针对性地布点,充分预留产业链伸展的空间,拉长产业价值链条。二是变大企业规模拉动为产业带动。重视在产业集群中发展,与产业价值链的中小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招商引资要进一步围绕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加速上下游配套企业的引进与集聚,变政府招商为企业自发招商,给企业自招企业以同样的优惠政策,以商引商,壮大产业集群。
(五)发展和提升专业化工业园区
把专业化工业园区建设与产业集群培育紧密结合起来,使工业园区成为产业集群的孵化区,在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的过程中推进产业集群的优化与升级。要重点加快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专业化工业园区建设,使之成为丹东产业集群的有效载体。一要在园区内各企业间构建产业联系,形成专业化协作完善的网络体系;二要按类设定配套产品企业园区,优化配套环境;三要引导公共物品投资,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六)政府要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政府可以创造和提供企业集聚的环境,吸引企业在一定空间地域内的聚集。一是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特别是为丹东建立的产业园区提供必需的基础设施等等;二是加大对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公共投入力度,培养有技能的劳动力群体。三是信息服务。如收集行业的市场与技术信息,制定行业标准,建立公共培训机构,组织联合技术攻关。可以在条件适合的地方成立作为政府派出机构的产业集群服务机构,充分配置政府服务资源,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 上一篇:科技外语类人才培育与就业研讨
- 下一篇:基金会清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