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产业系统耗散研究管理论文
时间:2022-06-05 04:48:00
导语:主导产业系统耗散研究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产业系统是由多种产业组成的一个整体,各产业在系统中的地位并不相同,主导产业在产业系统的发展变化中起着带头作用。着眼于产业系统的耗散结构,探讨主导产业对产业系统的耗散结构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主导产业产业系统耗散结构
1主导产业的涵义
最早提出主导产业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稍后熊彼得提出了著名的“创新”理论以此解释经济周期和经济发展。他的创新概念和用创新概念来解释经济发展过程是主导产业分析理论的核心,为主导产业的演变和发展提供了微观基础。对主导产业进行了明确、系统研究的是发展经济学家罗斯托。罗斯托通过大量的经验对比和理性思考,提出了著名的“近代经济增长本质上一个产业的过程”的命题。他指出,各国近代以来的经济增长,是在各产业增长速度很不相同的情况下取得的,整个经济的增长率常常取决于一些关键产业和部门,这些产业和部门发展的直接、间接效果导致了整个经济的增长。“在不同的部门中,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起主导作用的部门,他称之为主导部门……,一旦原来的主导部门的先进技术及其影响扩散到各部门和各地区之后,就有新的主导部门取而代之,从而带动经济继续增长。”这些产业,罗斯托称之为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有如下特点:①具有高创新率,即能迅速地引入技术创新或制度创新;②具有高速增长的能力,其增长率较整个经济的增长率高;③具有很强的带动其他产业部门发展的能力,即具有很高的“扩散效应”。
2耗散结构的涵义
耗散结构是比利时物理学家、布鲁塞尔学派的领导人普里戈金于1969年提出的。普里戈金认为宏观世界存在两种结构:平衡结构和耗散结构。平衡结构是不进行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就能维持的结构,晶体是平衡结构的典型。相反,耗散结构是只有通过与外界交换能量和物质才能维持的结构,这种结构在客观世界中广泛存在,比如,物理学中的激光,化学中的振荡反应以及生物系统和社会系统。
耗散结构的形成有三个基本的前提条件:一是开放性,即系统必须是开放系统。所谓开放系统,是指既与外界交换能量,又与外界交换物质的系统。热力学的研究表明,任何系统内部都存在熵增加的自发趋势,因此系统如果不同外界发生能量或物质交换,即呈孤立状态或封闭状态,便会自发地趋向平衡,使熵达到极大值,系统处于无序状态。所以要使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系统只能从外界的能量和物质交换中不断吃进负熵以抵消这个趋势。因此,系统开放是形成耗散结构的必要条件;二是非平衡性。最小熵产生原理告诉我们,在非平衡线性区即衡区,系统演化的最终结果是到达熵产生最小的、与平衡态类似的非平衡定态,只有在远离平衡态时系统处在力和流的非线性区,才有可能形成耗散结构。远离平衡是系统出现耗散结构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对系统开放的进一步说明。开放系统在外界作用下离开平衡态,开放逐渐加大,外界对系统的影响变强,将系统逐渐从衡区推向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只有这时,才有可能形成耗散结构,否则,即使系统开放,也无济于事;三是非线性。系统的不同元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机制是系统产生耗散结构的动力学条件。系统状态参量对其平均值的偏离,称为涨落。涨落对系统未来的发展去向有重要的作用。当系统处在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区,由于非线性力的作用,状态空间中表示系统整体行为轨迹的曲线会出现分岔点。系统演化临近分叉点处,随机的小的涨落会不断增加形成巨涨落,导致系统发生质变,形成耗散结构。
3主导产业与产业系统耗散结构的形成
3.1主导产业与开放性
系统的开放性是指系统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在产业系统中,主导产业是能最迅速最有效地吸收新技术革命和技术创新的成果,从而形成持续高速增长的产业。主导产业的技术含量高,技术资源密集程度高,在产业系统中居先导地位。区域经济的发展往往是由一个或几个主导产业的高速发展带动起来的。主导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使命一旦完成,就要发生主导产业的更替。也就是说,主导产业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自身的发展要经历起步阶段、高速增长阶段、平稳增长阶段、衰落阶段。一旦它步入衰落阶段,就失去了做为主导产业的价值,必然会被新的主导产业所取代。主导产业的产生、发展和更替都处于产业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中,这是一个吐故纳新的过程。科学技术由低到高的发展决定了主导产业由低到高发展总趋势。例如,对应于第一次技术革命,出现了以蒸汽机和纺织机为主要标志的主导产业——棉纺织业;对应于第二次技术革命,出现的是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主导产业——重化学工业、汽车和空调、家用电器业;作为20世纪中叶以来主导产业部门的计算机制造、新材料工业和新能源工业等新兴产业,则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成果的主要吸纳者。每一次的技术革命都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如果切断产业系统与外界的交流,主导产业就会因其缺乏先进技术的滋养而衰败,整个产业系统也会陷于瘫痪。可以说,从环境中不断获取有用信息,尤其是先进技术主导产业得以维系的重要条件。而要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维持产业系统的开放性是必不可少的。
3.2主导产业与非平衡性
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各产业的发展速度是不同的。一些产业发展得快些,另一些产业就可能发展得慢些,还有一些产业甚至处于衰退和萎缩状态。因而,各产业对区域经济的作用和贡献是不同的。主导产业因其依靠科技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满足大幅度增长的需求而获得持续较高的增长率,并对其他部门的增长有广泛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显示出对区域经济的重要作用和巨大贡献。因此,主导产业的培育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关键。对于一个区域而言,主导产业的数量总是有限的,因为可供区域发展用的资源是有限的。选择和扶植主导产业就是力求将有限资源使用在某些最有利的方面,齐头并进地发展多种产业必然会降低资源的使用效益。而集中精力重点推进少数主导产业的发展,势必加剧产业间原有的不平衡,使产业系统暂时处于远离平衡的状态。
3.3主导产业与非线性
主导产业与非线性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导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由于主导产业有着较高的产业关联系数,它身边往往聚集着许多相关产业,因而主导产业对其相关产业具有强有力的拉动和推动作用。通过前向联系,为一系列产业提供了生产投入品;通过后向联系,为一系列产业部门创造了需求。主导产业除了以这种技术性联系——投入产出关系与相关产业发生联系外,还通过其他方式,比如技术渗透的方式影响其他产业。随着主导产业规模的扩大,它内在的高技术、高效率必然会渗透到其他的产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这里,科技对产业的作用机制是非线性的;二是主导产业与整个产业系统的关系。主导产业对产业系统的非线性作用主要取决于产业结构这个转换器。所谓产业结构,主要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各部门之间质的联系和量的比例。在质的方面,就是产业结构由哪些部门、行业构成;在量的方面,就是各产业部门在社会生产总量中所占的份额。从质上看,主导产业因为吸纳了新的生产函数,它的繁荣壮大必然要求相关产业也有适度的技术含量,否则的话,主导产业会因为技术断层而失去与相关产业的联系,主导产业的发展陷入困境。从某种意义上说,主导产业决定了相关产业的生存条件,决定了产业结构中的产业构成。选择的主导产业越是拥有新的科学技术,产业结构越是高级。从量上看,主导产业是具有高劳动生产率的产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关系到产出水平的高低。假如我们在一定时期内对主导产业和其他产业连续增加等量的资本、劳动这两个生产要素的投入,结果是主导产业的产出水平远远高于其他产业,主导产业对整个产业系统的贡献也远远超出其他产业。这里,主导产业对产业系统的作用是一个不合比例增长的非线性作用。
3.4主导产业与涨落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产业系统的发展变化会受到来自系统内外的各种涨落的影响。比如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时而富足、时而短缺;产业部门有的兴旺发达,有的萧条冷清。如果类似这样的涨落不影响到产业系统的稳定,仅表现为产业结构中各产业数量比例的改变,称之为产业系统演化中的微涨落,微涨落随时间的推移渐渐被系统吸收。旧的微涨落平息之后,新的微涨落又会产生。在产业系统的演化过程中,微涨落现象比比皆是,但都不会影响大局。与此不同的是另一种涨落,主导产业的崛起及其迅猛发展。主导产业因为吸收了先进技术,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以前所未有的强劲势头不断发展壮大。主导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存在着直接的或间接的经济联系。一旦主导产业出现了波动,就会立即影响全局的经济,引导产业结构发生变化。这种涨落一开始也仅表现为异军突起的主导产业对原有产业结构的偏离,在特定的条件下,偏离的幅度越来越大,微涨落逐渐被放大,最终彻底改变了原有产业的存在秩序。
在产业系统演化过程中,主导产业的产生和发展使系统处于由非线性机制作用的非平衡的开放状态,主导产业的突飞猛进形成的巨涨落最终使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系统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在这个平稳发展阶段,主导产业释放出巨大能量,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其他产业的迅速发展,整个产业系统在既定的轨道上继续前进。然而,特定时期的主导产业毕竟是在具体条件下选择的结果。随着科技的进步,当新的科技成果无法被主导产业吸收时,主导产业开始步入衰退期,以它带动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渐渐退去。这时,就会有新的主导产业代替原有的主导产业。新的主导产业的突兀而起是对稳定的产业系统发起的又一轮冲击,随着新的主导产业的不断壮大,冲击由一开始的微涨落变为巨涨落,原有产业系统的耗散结构所具有的回归力不足以抵制巨涨落带来的突变,耗散结构走向解体,产业系统跳出原来轨道,形成新的活的稳定有序的组织——新耗散结构。新耗散结构形成后,产业系统的演化又开始重复以上的过程。伴随着主导产业的更迭,产业系统不断建立、打破和重建耗散结构,但每次新的耗散结构比原耗散结构更协调、更高级。
参考文献
1于刃刚.主导产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江世银.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主导产业选择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 上一篇:主任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转段调研报告
- 下一篇:独家原创:教师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