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对策论文

时间:2022-03-30 05:20:00

导语: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对策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对策论文

就学网声明:本论文采集自某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库,我们提倡参考借鉴,但反对全面剽窃与抄袭,基于此,文中涉及的相关图表已被过滤。【摘要】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成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民营企业由于企业自身、政府政策和社会金融环境等方面的原因,融资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本文从民营企业本身、政府政策以及社会环境三方面入手,探讨了融资的现状、原因以及对策。【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原因分析融资对策1【Title】ThepresentconditionsofcurrencyfondandpoliciesofcurrencyfundofprivatelyenterpriseofChi【Abstract】Privatelyeconomyregardsastheimportantpartofeconomicsystem,duringelementarystateofsocialism,whichbecomesonepowercannotignoreindevelopmentofnationaleconomy.Butbecauseofenterpriseitself,governmentpolicy,andfinancialenvironmentreasonsetc.CurrencyfundbecomesthebiggestbottleneckwhatrestrictsthedevelopmentofprivatelyenterpriseThispaperexploresthepresentconditionsreasons,andpoliciesofcurrencyfundfromthreeaspects.【Keywords】Privatelyenterprise;presentconditionsofcurrencyfond;reasonsanalysis;policiesofcurrencyfund【文献综述】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新世纪伊始,在“技术创新全球化”和“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的在背景下,中国民营企业在摆脱传统体制束缚和经过近20年的发展准备之后,正以新的目标、新的组织、新的结构、新的动力步入全球分工体系,成为中国经济新的支撑点。然而民营企业在纵深发展中出现了许多的制约因素,有的甚至形成了瓶颈。目前,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规模较小,民营企业创业者大都并不十分富裕(没有足够多的可用资本),所以投入资金相当有限;同时,民营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有资本的积累,资金基础相对薄弱,单靠自身资本积累来发展民营企业,其缓慢的积累速度与瞬息万变的市场不相适应,容易错过发展良机;其次,许多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的项目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只要注入一定数量的资金,企业就会有更大的发展。从财务特征上看,民营企业资产结构上不动产少,经营规模相对较小,总资本中货币资本比重小,人力资源资本相对较多,比重大;在经营上具有较好的成长性,因此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但这类企业经营风险相对较大,并由此带来较大财务风险,在财务上予以准确评价和确认难度较大。基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融资。没有资本的融通,就没有民营企业的大发展。这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速度的快慢以至成败,对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对于中国经济质量水平的提高将是一个重大损失。“而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目前,中国民营企业所得到正常资金总量不足银行贷款量的2%。在直接融资市场,发行股票融资的民营企业,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中也只有区区20%左右,在债券市场上占有额则几乎为零。”①由此,私营部门的蓬勃发展与其融资能力规模形成了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矛盾。因此,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使民营企业在生产和营销方面有更多的资金投入,使自己的优势项目得到有效的开发,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使企业承担融资成本能力大为提高,再加之企业的技术风险释放,市场风险、管理风险降低,又大大的改善企业的融资水平,达到一种良性循环,促成一种双赢的效果,使民营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本文从社会金融环境、政府和企业三个方面分析了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原因和对策,提出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分析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和融资难的原因,并对它求解,使社会金融环境、政府和企业形成清醒的认识,共同为创造优良的融资环境,大力拓展融资渠道努力、共同促进中国民营经济和整个国家经济的大幅度提升。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946年6月,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ARD)于1946年向波士顿科学企业家大基地投入一笔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创业开始了,在此之前,1909年斯坦福大学校长DavidStarrTovdan以500美元投资现代电子学业创始者leedeForrest的三极管实验,还有洛克菲勒也开始资助新的创业,肖克莱实验室的“八个叛徒”,1957年也到东部找过资金。风险投资60年代末投资于半导体工业,70年资于生物技术和个人电脑;80年资于计算机工作和网络产业;90年资于因特网的商业化和通讯产业。进入我国,在80年代中期左右,在这十八年中,中国风险投资业有较大发展,孵化了众多民营企业,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但目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1989年,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旗下的太平洋技术风险基金(PTV)就成为在我国进行风险投资第一家国际机构。1992年,“中国太平洋技术风险基金”(PTV—CHINA)正式成立,90年代中期以后国外风险投资机构加大在我国投资力度,1996年11月,张朝阳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三位教授22万美元风险投资后成立爱特信电子技术公司(SOHU),90年代的国外风险投资机构进入,对我国风险投资业和民营科技企业产生了非常重大影响。同时,近一二十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或地区,为了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纷纷探索建立资本市场中的高新技术企业板块。我国的二板市场的建立是在完善风险投资机制这个课题中提出来的。自从1985年我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中创”建立以后,已经出现100多家了。1998年,林祖基、邵汉青在《资本市场融资与运作》中提出把发展资本市场和金融体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联系起来,建议资本经营和生产经营“两个轮子一起转”,以及提出为参加香港资本市场,政府、企业和金融中介机构如何培育和完善的问题,给人以启示。2000年,杨艳军、陈晓红合著《二板市场上市之路》,对二板市场的建立与操作提出指导意见。2001年,中国证监会决定,要在加强风险控制和监管力度的同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高新技术板块,单独编制股票指数,单独集中显示行情,为科技型民营企业发行上市营造更有利政策氛围。日本最早于1937年成立了地方性企业信用保证协会,1958年成立全国性的日本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和全国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会联合会,形成中央和地方共担风险,担保和再担保(保险)相结合的全国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随后,美国、德国、加拿大分别于1953年、1954年和1961年开始实施此类信用担保体系,截止1999年8月底全世界已有48%的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其中日本最为成功。1999年6月14日,国家经贸委《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国经贸中小企[1999]540)标志着以贯彻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意图为宗旨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正式启动。从1996年底上海银行与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共同设立上海中小企业发展研究基金以来,围绕中小企业特别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融资以及融资服务为主的社会化服务与社会各界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形成了一些成果。1998年2月8日,镇江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正式挂牌成立。2000年初上海银行和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狄娜副司长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主任李扬教授等专家共同商定借2001年OPEC中小企业部长会议在上海召开之机编写《中小企业与金融丛书》,主要围绕中小企业特别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发展和金融问题展开分析,李扬提出设立中小企业银行及其运作方案设计,同时,张利胜、狄娜提出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方案。在政策支持方面,美国成立小企业管理局,并于1977年开始进行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实验的SBIR,即小企业投资创新研究计划进行各项资助;1982年,美国通过了《小企业创新发展法》,明确规定每年研究与发展经费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联邦机构必须拔出其R&D经费的1.25%,用于支持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开发活动,1992年,开始经费比例逐渐加大,1997年增大到2.5%,其它还有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小企业研究和研究发展目标计划,对广大企业进行金融支持。在中国,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小企业投资法》以及将要配套出台《中小企业标准》、《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设立和管理办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等。三、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以及趋势预测本文描述了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并指出民营企业信誉缺乏产权不清晰,管理水平不高是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分析了政府监管与声誉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银行的体制歧视和管理体制制约了融资的发展,产生了对民营企业的惜贷现象。在金融中介机构缺乏的同时,政府法律法规实施不力是融资难的又一重要原因,这其中包括政府对证券市场的管制太严对民营企业不利等。然后,本文提出了融资的三方面九点对策,并对每一对策作出了具体实施方法。这些对策包括:重建企业信誉;作出正确融资决策;加大银行体制改革;加大金融中介机构建设;组建创业中心;吸引风险投资;发展融资租赁业;实施债转股;拓展证券市场;加强政府立法执法力度等。并着重分析了信团管理,债转股战略,以及证券市场融资战略。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企业自身的管理不足导致信誉缺乏,以及外部中介机构缺乏使企业融资乏力。并提出企业的信用管理模式以及发展融资租赁和债转股战略等。由于加入WTO,中国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我国承诺到2005年将逐步取消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地域限制和人民币业务限制,允许它们向外资投资企业、外国自然人、中国企业和中国自然人提供金融服务,包括消费信贷、抵押贷款、金融租赁、证券交易等,因此将引发外国直接投资总量的迅速增加和投资方式多样化,这给民营企业大幅度利用外资提供新的契机,并且可以促进中国国内金融机构改善服务、降低民营企业贷款难度。同时政府立法执法也会得到改善,加上中国二板市场将建立,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一个良好环境,民营企业将摆脱融资难的困难,迎接民营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又一个春天。注释:①张青美,施林琳,李红: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企业经济,2003年第2期,第64页参考文献:[1]李波:OFⅡ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货币分析,市场与发展,2003年第3期[2]邹传太:债转股的财务效益浅析,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1期[3]朱邦富:企业间债转股,企业管理,2002年第5期[4]肖霞,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中的融资分析,市场与发展,2003年第2期[5]李树丞,刘长庚,楚尔鸣等: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研究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6]康成杰,柴靖静:优化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法制环境的对策和建设,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1期[7]邓红征,周长信: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模糊综合评价,企业经济,2003年第2期[8]欧江波,欧群芳:美国对小企业的财政金融支持及其启示,企业经济,2003年第1期[9]邓向荣,于中鹏:民营企业股权优化与稳定机制研究,现代经济探讨,2003年第3期[10]王婷: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企业经济,2003年第2期[11]曾爱青,刘智勇:多方努力共同营造中小民企融资多赢格局,企业经济,2003年第1期[12]肖侠:求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整合创新,企业经济,2003年第3期[13]花爱梅:信用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的新课题,企业经济,2003年第2期[14]张青美,施林琳,李红: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企业经济,2003年第2期[15]张荇,陈永志: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3期[16]冯雪飞,王竞天,韩俊:中小企业创新与融资,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7]方利胜,狄娜: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8]锁箭:中小企业发展的国际比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林祖基,邵汉青:资本市场融资与运作,海天出版社[20]陈晓红,杨艳军:二板上市之路,湖南人民出版社[1][2][3]就学网声明:本论文采集自某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库,我们提倡参考借鉴,但反对全面剽窃与抄袭,基于此,文中涉及的相关图表已被过滤。【正文】前p言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成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中国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引导下,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有关资料显示,在中国目前国内生产总值中,民营经济的贡献大约占据了三分之一强,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浙江,甚至达到了四分之三的比重。民营经济的发展程度也因此成为了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与其他所有制形式相比,民营经济(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至少生产出中国GDP的27%。就业8300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口的12%,成为仅次于农业的第二就业部门。”①然而,近年来,发展势头有所减缓,主要原因是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民营企业因为经营规模的限制,投资基金更多依赖外部资金,但相对与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而言,一般民营企业比较难直接从资本市场获得所需资金。我国民企融资现状普遍不容乐观,使得民企普遍缺乏发展基金,错失很多市场发展机会,融资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一、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从理论上讲,现代社会中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很多,而且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发展势头。一般而言,主要有三种:外部负债(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和企业内部积累。但由于制度和政策及企业内部等原因,我国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受到了众多限制,突出表现在:1、法律地位不稳固,以及税收负担制度过重,降低了自我内部积累水平。虽然《宪法》经过了修改,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私有产权的保护并没有写入宪法,进入国家保护体系。比如国有企业受《刑法》的保护,而民营企业受《民法》的保护,如果贪污罪发生了,公安机关可以逮捕犯罪嫌疑人,但如果有人贪污了民营企业的资产,则属民事纠纷,只能法院介入。严重威胁民企的内部积累资金。同时民营企业无法享受营业所得税“三减三免”的优惠政策,使得民营企业税负过重,降低了自我内部积累水平。2、商业银行和民生银行对民企贷款金额小、期限短,向银行贷款困难重重。就江苏和浙江这两个全国民企经济发展居于前列的省份来说。“江苏省1999年银行对民营个体经济贷款额占各级贷款比重为4.8%,2000年有所增长也不过5.2%。浙江商业银行的比重略高为8.2%,江苏无锡市2000年新增民营企业6700户,注册资本为50.24亿元,但民营企业新增贷款仅为0.4亿元,参加银企合作的20家绩优民企中,得到了贷款的仅三家,贷款额仅700万元。”②从贷款总额度上讲,远远还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另外贷款期限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几乎没有一家银行向民营企业开放建设贷款项目,因而民企经济只能获得一年之内的流动资金贷款,不能满足长期资金周转的需要。还有,民生银行作为中国首家主要为非公有制企业入股建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主要服务于民企,但是其贷款规模太小,“2000年6月民生银行各项存款和贷款的规模分别是397.6亿元和243.6亿元,占同期金融机构全部存贷款规模的比重仅为0.33%和0.26%。”③3、担保公司和各类基金较少,民营企业难以获得外部担保。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100多个城市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体系和风险投资体系。以较完善的上海市为例,目前上海有民营个体企业34万多家,而近年来,中投保上海分公司、技校交易所、创业投资公司以及区县各类担保基金总共是为2000多家企业(含国企、股份所有制企业)提供了融资服务。到2000年,上海市通过各种担保途径获得的贷款仅占全部贷款的5%左右,其中,小企业所占比重仅为30%,小企业通过担保途径获得的贷款仅占全部贷款的1.5%,全国担保机构仅能为民营企业提供500亿元的担保支持。4、通过资金市场直接融资的大门基本对中小企业是关闭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艰难。目前我国民企要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原则上只能到国内市场主板市场融资或海外上市融资,但主板市场对中小民企而言几乎是不可能的,海外市场也谈何容易,不但要满足海外市场较高的上市要求,而且受到国内一些因素的阻挠。另外国内二板市场虽讨论多时,但仍然未成立,况且其融资量也相当有限。二、民营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原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企业自身原因1、民营企业缺乏信誉。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信誉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从国外到国内,从“安然”到“蓝田”,国际国内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都面临危机,更何况普通的民营企业。谈到给中国企业诚信打分的问题的话,著名的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是不及格的5分以下,连6分都达不到。民营企业的分数更低,其深层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从民企自身来看,管理水平不高,帐目不清,一个公司内部有好几本帐,内部法人治理机构不健全,生产效率不高。这是导致中小企业信誉缺乏的基本原因。②政府政策不稳定,即政府的短期行为导致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缺乏建立企业信誉的积极性。政府政策的变化太多,朝令夕改,导致民营企业有种草的积极性,而没有种树的积极性,而企业信誉是一棵树,十年树木,民营企业缺乏积极性这也是导致民企信誉缺乏的重要原因。③民营企业没有明确的产权。产权是信誉的载体,我们企业讲信誉,它的价值就增加,但是这个企业不是我的,增加了也没有用,古人云:无恒产者无恒心,现在是无恒产这无信任。如果破坏了产权也就破坏了企业的信誉基础。④政府的监管越多,企业就越不讲信誉,企业越不讲信誉,政府的监管就越多,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监管与信誉是有关系的,政府监管越多,意味着政府的权利就越大,政府的自由度就越大,未来就越不稳定,未来越不稳定,企业就越不考虑未来,从而自然而然形成了不讲信誉的态度。如在我国大量的中小煤矿,许多都不考虑大量投资安全设备,因为他投资安全设备需要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但不知那一天随着政府规定变化而可能被叫停。这就是政府的权利过大的导致的不考虑未来而缺乏信誉。⑤腐败,政府管得太多,从而导致腐败,使企业不在乎市场和消费者而在乎政府,于是中小企业缺乏建立信誉的基础。2、民营企业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变数大,风险大,无法准确预测,难以吸收投资者注意,并且民企的生命周期短使得投资者投资的风险过大而不愿意投资。同时,民企的资产相对的较少,负债能力有限,不能吸引太多的投资。3、民营企业管理基础薄弱,产权高度集中,导致内部决策缺乏灵活,机制僵化。董事会构成不合理直接影响到重大问题的决策,独立董事形同虚设,监事会的地位不高,难以发挥监督作用。缺乏合理的法人内部治理机构,管理经验缺乏,管理水平不高,财会制度落后,信息不透明,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增加了银行对民企财务信息审查难度。同时家族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pp综上所述,由于民营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缺乏信誉,加之风险变数大,使得其资信等级底,加之内部供应水平不足,这是其融资难的根本原因。(二)、社会金融环境方面1、银行贷款管理体制的制约。目前,企业获取资金的主渠道依旧是银行。现行的金融体系中,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给国有大中型企业似乎天经地义,而面对广大民企的贷款请求,往往不予支持,基层的银行贷款权限受到严格的限制,同时贷款审批程序烦琐。一些县级商业银行变成了纯储蓄机构,只能吸收储蓄,做一些基层的调查工作,没有贷款权。地市级只有流动资金贷款权限,中国大多数民企在基层,需要一层层上报到总行,审批程序烦琐,而且,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对称,内部的存款利率不合理,导致银行“伪市场化”,制约了基层银行贷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国家严格限制中小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活动,使民企借贷无门。2、银行经营上的“惜贷”。银行在为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经办贷款业务的时候,所花费的时间和人力相差无几。但产生的效益明显不同,民企贷款绝大部分是流动资金贷款,贷款要得急,频率高,户均数量少。贷款风险大且管理成本高。因此,银行宁愿做“批发”业务而不愿做“零售”业务。对大企业是“争贷”而对民营企业是“惜贷”。同时,银行贷款资金向个人贷款和建设项目集中对企业尤其是民企贷款大幅度减少。如“2001年金融机构新增贷款12900亿元,其中用于个人贷款2755亿元,占17.7%”④。这意味着所有金融机构所吸收的存款越来越少用于贷款的同时,对企业尤其是民企的贷款比重减少的幅度更大。根据有关资料的显示,辽宁省大连市的民营企业90%在银行的没有借款,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从创业直至公司年利润近千万,始终未能得到银行一分钱的贷款和支持,1996年在中关村的上千家科技型企业中,能得到银行贷款的仅仅只是200家左右。3、金融中介机构缺乏。我国融资市场目前是过剩与缺乏并存:一方面金融机构和投资公司还有大量资金没有投入;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却告贷无门。许多民营企业由于没有足够的自有资本进行抵押贷款,只能依赖担保性贷款,但是,专门为民营企业提供的担保服务的担保机构不多,即使有的地区建立了这种机构,也因担保资金来源不足,担保基金不能规避自身风险等方面的问题而难以有效运作。同时,担保机构都非常明显有参考政府的行为,在操作上,不是根据市场的实际和民营企业的现状作为担保的标准,商业行为不充分,资金投向不够明确,从而导致扶持中小企业的成功率不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4、我国证券市场融资门槛过高。我国证券市场的建立和运作,同时也被赋予了着重为国有企业服务的特定功能。特别是在目前大多数国企处于困境的情况下,我国股票市场以促进国企改革为宗旨,重点扶持国有企业上市融资,政策严重向国有企业倾斜,在实行“额度管理”的股票发行机制下,民营企业要从相当紧张的发行额度中分得一杯羹,实在是难于上青天。直至目前为止,发行A股股票在深沪两方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没有超过千家,但是民营企业寥寥无几,且大多不是通过正常途径直接上市,而是以高昂的代价购买一家已上市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权而直接上市的。至于民营企业进入债券市场,管理层也基本上持排斥态度。目前,我国公司债券发行实行的是规模管理,债券发行的年度规模管理、债券发行的年度规模及各项指标均由国务院统一确定且发行时优先考虑农业能源交通及城市公共措施项目。同时,要求发行债券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净资产不低于三千万,有限责任公司净资产不低于六千万;累计债券总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40%,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公司一年的债券利息,债券发行公司必须有实力雄厚,信誉好的单位做担保等,这一系列条件,限制了民营企业进入债券市场并通过债券方式融资。总之,民营企业的保证缺乏、辅导薄弱以及一贯以来的银行在体制上的歧视是其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三)政府方面政府的法律、法规、政策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缺乏法力,各种政策法规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1、不具备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扶持、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到位,许多政策法规没落到实处,或者在落实上打了折扣。与国有集体和外商投资企业相比,个体私营经济在许多方面还处于不利地位,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如市场准入方面,许多行业和部门仍然不允许个体私营经济进入,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私营企业是凤毛麟角,也不能设分支机构等。2、政府管理不规范,宏观调控乏力,许多有利于民企融资的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政府对个体私营经济的管理,涉及到工商、税务、物价、城建、环保、卫生、计量、质量监督等多个部门,在对个体私营经济管理中,往往出现相互交叉,缺乏协调的现象,增加了个体私营企业的负担,又使他们无所适从。在对经济机构协调方面,由于政府调控不力,致使私营经济重复生产,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在监督方面,有的政府部门未能很好的履行监督职能,致使个体私营企业本身行动不规范。3、“三乱”现象仍然较严重,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不利于民企的内部积累。将个体私营企业的入社会保障范围的力度不够。目前,私营企业中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劳保福利得不到保障的现象带有一定普遍性,导致个体私营企业在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方面有很大的困难。企业因人才流动过大而影响其稳定持续发展。此外,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在申报户籍管理、档案存放、计算工龄、评职定级、子女入学等方面尚存在许多障碍。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在对待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体制上的不平等造成了在竞争上的不平等,造成了民企在融资上的劣势。三、民营企业融资对策分析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一批民营企业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过程,面临二次创业。一些企业在管理模式上和经营理念上也逐渐走向规范。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如果不能有效拓展民营企业合法融资渠道,可能将影响其现有的增长速度。以往,在解决中小民企融资的问题上,总是一味的强调政府对企业的扶持。的确,政府扶持很重要,但与此同时最重要的是通过多方的努力,引入竞争机制,营造一个共同受益的赢利格局,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企业自身方面1、重建企业信誉(1)、不断深化企业改革,明晰产权,完善企业内部法人治理机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这是重建企业信誉的基础。企业应遵循“共同治理”逻辑实现治理结构创新;抛弃“股东至上主义”,改变家族管理模式,从单一的家族管理向家族控股,职业经纪人管理的模式过渡,实施多元产权主体结构,打破家族式管理“瓶颈”,大大增加由企业直接利益相关者组成的董事会监控功能。设计必须的权力制衡制度和措施。根据企业产权结构状况和发展趋势,研究个个利益主体的关系,即所有者、经营者、企业职工利益关系。引入外部独立监事、债券人董事和独立董事,健全公司内部权力机构,完善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2)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健全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企业首先要有一套规范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制约客户的信用行为的同时,使守合同、重信用真正成为企业的经营管理的一种自觉的理性选择。同时,要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基本信用信息理念、综合信用报告及调查报告三部分。这里,可从企业商务信用着手,商务信用是一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诚信和信誉程度的综合性反映;它体现该体制在经营活动中的特征、经营方式、信誉状况、信贷能力和在市场中的公众形象;了解一个企业的商务信用状况有利于外界投资者作出准确的投资决策。企业信用的建立,一方面依托社会法律基础在人们自觉自律的同时,有完善的监督和奖惩措施。对人们实行有效的制约;另一方面,有赖于商业道德的发展;使遵规蹈矩成为一种集体的潜意识;人们就会自觉减少越轨的可能性;使合作变成可以预期和操作的事,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除了加强商品质量和价格竞争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更多的采用信用结算方式,以培养企业信誉。(3)健全企业财务机制,理清会计帐目,方便外界审计,使投资者能随时了解财务信息,增强对企业的信任。2、作出正确的融资决策。(1)管理层在不同发展阶段应制定相应的各有侧重的融资策略。在种子期,因不确定的因素大,风险极大,此时应以内部的融资为主,如自己出资和亲朋好友出资为主,适当接受外部机构(含政府的资助)尽量减少业绩负债;在创业期,为了加速抢占市场,资金需求量较大,然而由于刚刚开始经营活动,整体风险仍居高不下,此时企业资金融通要以股权融资为主,包括吸引外部风险投资入股,同时,高度重视企业的现金流量、贷款结构和财务成本;在扩充期,由于企业步入成功企业行列承担风险和融资成本能力大大提高,此时应以债务融资为主,以期最大限度分散风险,降低成本;在成熟期,企业有大量销售利润和经营资产,承担风险和成本的能力与前几个阶段已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此时企业应从自身资本结构出发进行融资。(2)积极开拓新的融资方式。如票据融资、动产担保、股份合作制等,中小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加入集团获得资金,中小民营企业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和大企业发展密切的技术经济合作,从大企业那里获得资金支持。(3)企业应注重融资效率分析。融资成本、资金利用率、融资机制规范度、融资主体自由度和清偿能力这五个因素,在不同融资方式下对融资效率的影响程度的高低有其确定的隶属性。总的来说,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债券融资效率是高的,高于股权融资。我国民企应严格按照自由融资顺序融通资金,先以内部资金满足资金需求,其次,考虑外部资金融资方式。当然,如考虑其他的社会因素,可适当变通。(二)、社会金融环境方面1、加快银行体制改革,增加商业银行的服务意识,鼓励成立中小企业银行。我国商业银行在民企中普遍存在“惜贷”行为,根源在于银行体制尚未改革到位。因此,应加快银行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使之真正树立竞争和服务意识,从而对民企的“惜贷”转为“争贷”。同时鼓励成立中小企业银行,有针对性的服务于这一群体。民营企业对消除融资门槛的渴求,曾经是民生银行诞生的原因之一。从根本上消除这一门槛,还需要在这一领域加大开放的力度,初期可以选择在广东、江苏、浙江等民营经济比较发达、民营资本比较雄厚地区进行试点,新设或将城市商业银行改制为中小企业银行,增加对民营企业的融资窗口,同时鼓励民营资本的有机结合。2、加大金融中介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的担保体系。由于现行金融机构受利益驱使,偏爱大型企业。因此,要建立面对广大中小民企的中小金融中介机构,使之决策程序简单,服务成本降低,与服务对象紧密相连,可以专门从事对民企的融资活动,从而有利于不断积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经验,提高中小企业融资质量。同时,建立健全的担保体系,担保体系是民企与银行联系的重要媒介。考虑到担保自身的风险规避问题,要建立信用担保、商业担保和互助担保相结合的担保体系才能满足多数企业的需要。信用担保可以限定在会员企业内实施。成为信用担保机构的会员,必须达到严格的入会条件,包括重合同、守信用、有较高资信等级等。信用担保机构还在提供担保的同时帮助业主和企业提升个人信用和企业信用。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如果没有这个信用基础,那么企业很难在急需资金的时候获得资金。商业担保的特点是盈利性的,可以由多个投资主体共同出资组建商业性投资担保机构。如江苏无锡市组建了以市财政局、工商局、商业银行、各区财政及四家私营企业共同出资的无锡梁溪担保有限公司,公司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为民企融资实施担保。企业之间也可互助担保,如可采用“互保债转股”新形式,即被担保方,一旦被担保无力还债,需要担保企业代偿时,担保方对被担保企业的债务即转为股权,关于“债转股”,以下有专门的论述。3、组建创业中心,设立创业孵化基金。为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政府科技部门可以牵头组建创业中心,如高科技孵化园,建立创业孵化资金,以便更好地扶植处于创办初期的企业。孵化资金的扩充渠道可以是多方面的,如:政府每年引入少量投入,科技企业经营盈余的投入,孵化资金的自身增殖,企业退税中的一部分进入孵化资金,企业参股投入等,孵化资金可以采用短期借款和投资两种形式支持企业,由于孵化企业规模实力小、初期信用低及相对稳定性差等因素。一般银行机构和个人不会轻易介入,而孵化资金的设立和使用为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提供了有效手段。4、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融资租赁是指出租方融通资金为承租方提供所需设备,具有融资、融物双重职能的租赁交易。它主要涉及出租方、承租方和供货方三方当事人。它对民企融资的作用表现在:一是可以促进投资,增加银行在民企的间接融资;二是可拓宽融资渠道增加企业流动资金;三是可以提高资产管理效益,发挥资金最大效用;四是可以加速技术更新,降低固定资产折旧成本。发展融资租赁业,政府应在政策上采取减免税收加速资本折旧,改变财务处理方法等优惠政策加以扶持。譬如,在税收、会计方面改革现行的会计制度对于工业企业折旧年限的规定,充分发挥加速折旧可以享受延迟纳税的优势,实际上把一些应上缴的税金提前用来偿还租金、加速设备的更新改造,对以租赁方式引进的先进技术设备的中小企业实行相应税收减免,并给予加速折旧的优惠,调动经营者和企业积极性,同时要加强融资租赁行业监管和宏观管理,尽快完善租赁立法,拓宽筹资渠道,为融资租赁业务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例如,中国人民银行可提供再贷款或指导商业银行向融资租赁公司提供以租赁合同为抵押的低息长期专项贷款,用于政府鼓励金融工具的多样性发展,放宽对租赁机构资产负债方面的限制,届时,融资租赁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应可申请发行债券或大力发展股份制,开拓本身单一的融资渠道,还有可以考虑利用政府投资基金向融资租赁公司进行注资,增强其实力,解决资本来源偏窄和期限偏短的问题。此外,国家要成立专门机构对目前租金拖欠情况进行调查,查明拖欠单位的金额和原因;对于政策性原因造成的欠租,国家应注入专项资金;对非法拖欠租金的企业根据情况处罚来确保融资租赁业正常发展。5、健全和实施企业之间债转股机制,实施企业债务重组新战略。近几年来,银行与大中型企业的债转股为许多企业解决了长期困绕其经营活动的债务问题。这项工作把债权人拉入企业,把企业债务负担转变为创业的资本注入。一方面减轻了企业的偿债负担;另一方面,使投资人的不良资产有望转为良性资产,这种一举两得的好事,在民企之中是否可以尝试一下呢?简单的说,债转股是通过一定的程序将企业的债务转化为债权人在该企业的股权的行为。债转股后,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仅仅在于利息的支出减少与利润可能增加导致所得税增加的差额,原债务企业实施债转股后是否需要扩大贷款规模取决于企业本身的现金流量状况。概括地说,原债务企业实施债转股后,如果因贷款规模缩小导致计入利润表的财务费用下降,则企业赢利能力会因此而改善。同时,企业实施债转股时将立即减少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这样,企业资产负债率会立即得到改善,按现行的融资标准和融资政策,银行会提高企业的信用评级等级,改善企业融资能力。当然,同时应配合对企业的经营体制和产业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使经营管理水平得到加强和提高,才能真正改善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具体来说,实施债转股战略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不同的方式,创造最大的公司价值。优先股和普通股各有其融资优势。一般来说,企业息税前盈余越大优先股融资就比普通股融资能创造更大的收益。在一个特定的税息前盈余水平下,普通股融资对参股收益的贡献要高于优先股的融资。(2)确定适当的债转股比例,确保新老股东公平利益。资产管理公司拥有多少将转换的债权,是较容易确定的,重要的是怎样正确确定债对股的比例。基本前提是,拟转股的债权由于企业不返还本金也不支付利息,在性质与作用上与企业已存在的股权是同一的,累积利息应相当于企业已积累的留存收益。在理论上有两种方法,即:本金法:债转股比例=拟转股债权本金金额/转股日股金(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的金额和;还有总值法:债转股比例=拟转股债权本息和/转股日所有者权益余额。(3)选择最优对象和载体。企业间债转股是企业和企业之间产权连接基础上的长期合作,因此,必须考虑业务往来上的互补或产业的链接。确定债转股载体则主要根据债权人的产业性质和要求选择相应的项目或子公司作为债权人转股投资的目标。首先,欠款企业筛选成长性较好的项目或生产经营前景好的控股公司,确定产权;其次,编写较完备的推介材料,其中主要包括项目的内容、财务状况、产品、市场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等。有意向的债权人可经过初步洽商参观考察具体项目的进展或子公司经营状况。最后,双方选定确认债转股载体的企业。6、拓展证券市场,增加融资渠道。(1)对具有较大规模,产品技术含量高,市场销售率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在对民营企业进行股份制经济效益改造的平台上,允许民营企业发行股票,使其以与国有企业平等的市场主体身份进入资本市场,这必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2)可建立二板市场,让民营科技企业在二板市场上市融资。二板市场是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场所。在二板市场上市的企业,一般是刚创办的高科技、高风险的企业。这些企业有较好的或需转化的科技成果,借助上市来筹集资金。现阶段。民企可考虑利用香港1999年下半年设立的二板市场,或绕开国内资本市场的政策壁垒,到美国NVSDAQ,英国的AIM和新加坡的SESDAQ等海外二板市场上市融资,同时积极仿照国外二板市场,总结运行经验,在内地建立较完备的二板市场,同时发展区域性交易市场和柜台市场,使资本市场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3)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应允许其进入债券市场筹集资金。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实行的是规模管理,国务院在统一确定债券发行额度时应考虑民营科技企业自身的特点和融资需求,适当放宽标准,准许符合条件的民营科技企业进入债券市场融通资金。[1][2][3]就学网声明:本论文采集自某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库,我们提倡参考借鉴,但反对全面剽窃与抄袭,基于此,文中涉及的相关图表已被过滤。(三)、政府方面政府要加强法规和政策力度,优化融资环境。私营经济要得到较大的发展,除自身因素外,关键是政府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发展环境,从而优化私营经济的法制环境非常迫切。1、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首先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支持,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其次要通过修改宪法,明确规定私人财产同社会主义公共财产一样神圣不可侵犯,私营企业经营者合法财产及一切合法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平等受法律的保护。2、要从政策上积极鼓励私营企业拓宽发展空间。解决影响私营经济发展深层次问题,应进一步放宽国内民间资本市场准入领域。向文化教育、中介服务、广告宣传、房地产业、信息咨询、医疗卫生等行业发展,允许私人投资旅游业建设和经营城区基础设施;在投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消除对私营经济事实上存在的歧视,建立完善公平的法律竞争机制。3、政府要规范管理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主要是各级部门要认真清理和公布收费项目,规范对私营企业的税费征收管理,落实“收费明白卡”制度,杜绝“三乱”现象,完善执法责任制,建立公平的法律约束体系。4、政府要增强社会服务功能,为私营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服务。要做到这点就要实现由单纯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并重型转变;同时要为私营经济发展及时提供有效信息,使其科学决策;此外还要强化对私营企业的投资方向、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同时,做好私营从业人员社会保障工作。结p束p语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环境将得到有效的改善,市场将进一步规范;同时,国外金融机构进入国内市场,我国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将得到极大的改善,民营企业的发展资金将越来越丰富,这无疑将会使民营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民营企业甚至整个中国经济将会进入又一个发展的春天。注释出处:①张青美,施林琳,李红: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企业经济,2003年第2期,第64页②③曾爱青,刘智勇:多方努力共同营造中小民企融资多赢格局,企业经济,2003年第1期,第65页④王婷: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企业经济,2003年第2期,第96页【参考文献】[1]李波:OFⅡ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货币分析,市场与发展,2003年第3期[2]邹传太:债转股的财务效益浅析,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1期[3]朱邦富:企业间债转股,企业管理,2002年第5期[4]肖霞,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中的融资分析,市场与发展,2003年第2期[5]李树丞,刘长庚,楚尔鸣等: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研究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6]康成杰,柴靖静:优化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法制环境的对策和建设,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1期[7]邓红征,周长信: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模糊综合评价,企业经济,2003年第2期[8]欧江波,欧群芳:美国对小企业的财政金融支持及其启示,企业经济,2003年第1期[9]邓向荣,于中鹏:民营企业股权优化与稳定机制研究,现代经济探讨,2003年第3期[10]王婷: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企业经济,2003年第2期[11]曾爱青,刘智勇:多方努力共同营造中小民企融资多赢格局,企业经济,2003年第1期[12]肖侠:求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整合创新,企业经济,2003年第3期[13]花爱梅:信用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的新课题,企业经济,2003年第2期[14]张青美,施林琳,李红: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企业经济,2003年第2期[15]张荇,陈永志: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3期[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