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经济效益研究
时间:2022-09-30 03:59:09
导语:装配式建筑经济效益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从一体化角度来说,也就是构建在三个一体化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新型建造模式,是我国相关部门提出建筑行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其中,基于BIM技术与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是实现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在这种情况下,装配式建筑经济效益将会得到显著提高。本文就结合一体化建造模式下的装配式建筑相关内容,对一体化建造模式下装配式建筑工程特征进行介绍,根据介绍,对一体化建造模式下的装配式建筑经济效益进行进一步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关键词:一体化建造;装配式建筑;经济效益
一体化理论主要是建设在三个一体化标准下,其中包含建筑、结构、机电、装修一体化等。在实际一体化建造过程中,比较注重通过技术集成、协调管理等,实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从而给我国建筑行业健康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在此过程中,通过把 BIM 与EPC 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充分融合,能够促进我国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更好发展。
一、一体化建造模式下的装配式建筑相关内容
(一)装配式建筑。在装配式建筑中,其建造流程包含了工厂进行构件制造生产,将生产完的构件运送到施工现场,在施工现场内完成安装,最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在整个过程中,能够有效缩短施工期限,消耗的劳动力相对比较小,并且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提高建筑施工效率,给我国建筑行业成功转型提供条件。(二)BIM 技术。BIM 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新技术,得到了建筑行业的广泛使用。在软件平台、模拟系统的作用下,能够实现施工图纸科学设计,施工组织优化,利用各种现代化技术,便于施工工作顺利进行,促进施工信息之间传递和共享,及时找出施工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管线交叉问题等。利用 BIM 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工程项目建设效率[1]。所以,BIM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工程管理水平。BIM 信息中心作为一个能够实现信息传递的共享平台,通过将工程中各个信息及时记录,利用BIM 信息中心中的仿真功能,给工程项目决策、计划制定提供数据参考。通常情况下,BIM 技术应用特点具体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视化。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因为工程设计主要以平面设计为主,无法对工程项目施工情况进行可视化处理,给工程决策制定和施工建设工作开展增添难度。而在BIM 技术作用下,可以把简单工程设计图纸通过三维立体模型进行展示,给项目参与者提供直观立体的图形。在BIM 技术使用过程中,可以将建筑施工过程进行可视化处理,给工程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工作开展提供依据,缩短施工期限,保证工程质量[2]。2.协调性。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因为受到信息传递等因素影响,设计部门、施工部门等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不通畅,容易发生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特别是在多专业碰撞后,而在BIM 技术的作用下,其具有协调功能,能够将该问题进行处理。例如,在工程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检查,做好数据统计工作,及时找出问题并处理。3.模拟性。在BIM 技术作用下,不但可以对工程具体施工情况进行模拟,同时也能够建设模拟工程图,可以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模拟处理,对真实世界中无法操作的事物进行模拟展示,如节能模拟、光照模拟等。4.优化性。在相关理论探究逐渐深入的环境下,建筑工程设计、采购、施工、运营都具有现代化特点,但是从整体角度来说,各个专业分布相对比较分散,而通过使用BIM 技术,能够将分布在各个区域的建筑工程信息进行整合,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实现施工过程优化处理,给施工建设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便利条件[3]。5.可出图性。因为BIM 技术中包含各种信息,利用BIM 技术中具有的可视化、模拟化等功能形成一个立体模拟图,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形成二维施工图,如综合管线设计图、主体结构图等。在BIM 技术作用下,实现BIM 信息中心优化处理,让各个图纸更加规范和合理。(三)EPC 总承包。EPC模式主要是指在建筑工程项目承包商结合合同内容对工程设计、施工材料采购、施工建设等过程进行承包处理,负责工程施工建设、施工管理等工作。和传统项目分体承包模式比较,EPC总承包模式中设计、采购与施工之间呈现出交叉状况,能够让整个建设过程得到优化处理,保证项目投资效益。在EPC模式作用下,建设风险一般由承包方来承担,业主承担的风险将明显减少,并且,便于承包方与业主之间交流,增强承包方效益能力。因为EPC模式在资源分配、组织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当前建筑领域中广泛采取的工程发包方式。
二、一体化建造模式下装配式建筑工程特征
(一)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标准化设计。在 BIM 技术作用下,总承包企业可以对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进行标准产业经济化处理,避免在设计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问题,造成工程返工。在工程设计过程中,总承包企业需要建立信息系统,对各个环节产生的信息进行整合,并在信息中心中保存,真正做到信息集成化处理。通过对预制构件尺寸和规格的标准化处理,实现装配式建筑构件科学设计,防止由于在设计过程中存在问题而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4]。与此同时,在 BIM 技术作用下,能够实现碰撞检查,帮助相关人员及时找出施工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设计协同性,减少设计问题出现。(二)改善项目沟通与管理。在 EPC 管理模式作用下,利用BIM 信息中心信息传递优势,总承包企业可以实现各方关系的协调和管理,促进信息传递和共享。例如,在预制构件设计过程中,需要在专业人员配合下完成,明确构件设计要求,给各部门交流提供便利条件,保证工程整体质量。(三) 促进工程量统计与造价管理优化。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引进BIM 技术,总承包企业需要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对工程施工量进行计算,有效提高工程量施工效率和质量,保证数据统计结果的真实性和精准性。与此同时,通过使用BIM 技术对工程造价进行预算处理,能够及时找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对工程造价的科学把控,给企业创造理想效益[5]。(四) 辅助实现装配式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在 EPC 总承包模式中,利用BIM 技术,可以在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建设、工程运行等环节中实现信息传递和共享,有效提升项目承包企业与运营企业之间信息传递水平。例如,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把实际施工进度情况如实反馈给项目设计部门,工程设计部门在获取信息以后,对设计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同时将信息反馈给施工企业。再例如,在工程交付运营以后,总承包企业把 BIM 信息反馈给运营企业,便于运营企业对工程设计、建设情况有深入了解。在BIM 信息模型作用下,能够给项目全寿命周期信息管理提供条件,打破专业限制,实现工程资源科学分配,给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条件。
三、一体化建造模式下的装配式建筑经济效益分析
(一)成本分析。因为在建筑方法、施工工艺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装配式建筑中,和传统现浇建筑比较,两者在全生命周期成本中也会有所差异,具体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建造成本中,主要包含决策成本、开发设计成本、建筑装饰成本等。其中,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建筑在决策成本中的差异处于持平状态;而在开发设计成本中,装配式建筑设计成本中包含了专项设计费用;在建筑安装成本中,因为当前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运输、安装成本相对较高,使得装配式建筑建造成本投放量多。其次,在使用成本中,包含物业管理成本、能源消耗成本、维护成本中。其中,在物业管理成本上,两者之间差异并不明显;在能源消耗成本上,装配式建筑作为能源节约型建筑,能源消耗量相对较低;在维护成本中,由于装配式建筑采用一体化设计理念,能够有效减少运维成本。(二)工期对比分析。和传统现浇建筑比较分析,装配式建筑构件一般采取的是工厂流水线生产模式,经过工程高效率生产,能够减少现场操作人员数量,保证施工效率。特别是在一体化建造背景下,通过使用 BIM 技术和 EPC 总承包管理模式,能够对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施工质量、施工期限等进行科学把控。其中,以30层建筑为例,采取装配式建筑工艺的项目与采取传统现浇建筑施工工艺的项目,在工期上相对较短,其中主体施工中,传统现浇建筑施工期限为5天左右,装配式建筑施工期限为3天左右;在外装施工中,传统现浇建筑施工期限为200天左右,装配式建筑施工期限为60天左右[6]。(三)质量对比分析。和传统现浇建筑比较分析,装配式建筑结构部件通常由工厂直接生产,并在现代化生产设备作用下,生产构件精度比较高,现场装配施工局采取机械化手段,能够有效减少人工作业,保证操作质量,施工过程更加安全。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通常以预制偏差、节点控制为主,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一体化建造模式下,装配式建筑质量能够实现全过程控制,并且有效避免不必要质量问题出现,如混凝土空鼓、墙体开裂等。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一体化建造模型下,从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角度入手,对装配式建筑和传统现浇建筑经济效益比较分析,能够全面展现出装配式建筑在一体化造价模式下的价值,可以减少建筑成本投放,缩短施工期限,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给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建造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锦华,李雪强,马辉,朱俐娜.机会经济视角下装配式建筑经济效益研究[J].建筑经济,2020,41(03):99-103.
[2]苏金莉.基于AHP法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J].农家参谋,2020(08):163-164.
[3]刘光忱,沈静,温振迪,安璐,梁跃.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对策研究——基于EPC总承包模式视角[J].建设监理,2018(11):49-53.
[4]郑亚迪,黄文德,李小林,王宁宁.基于全寿命周期的装配式建筑成本和效益综合评价与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06):15-16.
[5]刘国强,齐园,纪颖波,王曾,李燕姚.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建造成本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标准研究[J].建筑经济,2019,40(05):86-92.
[6]徐勇戈,武彦波.清单计价模式下装配式建筑构配件的选择[J].建筑经济,2019,40(07):43-47.
作者:曲虹 单位:河南省三门峡市墙改和装饰行业发展中心
- 上一篇: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 下一篇: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问题及优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