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传统建筑入口空间的形式
时间:2022-12-09 11:51:24
导语:试议传统建筑入口空间的形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中国传统门文化
从门的结构看,传统建筑的门扇多以木材制作而成,还会在门的正面用铁钉将门板与穿带固定;门钉起初是结构所需,后来演绎成象征富贵的标志,并且发展成在数量上还有官阶、形制之分,如朱门金钉;门环加上金属底座,成为“门钹”或“辅首”,使之扣有其声。常取动物头部,面目狰狞,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寓意驱邪避鬼富有精神含义;门框是用于固定门扇的必要的构件,由左右立柱和上下横梁构成框架;门楣是在门框上边起装饰作用的构件,处于非常醒目的位置,材料、雕饰的图案取决于主人的情趣爱好、价值取向;门匾是建筑物的文字点缀,是门饰重要组成部分,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古民居的门匾用来表示身份,弘扬家族,光耀门庭。
二、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建筑入口意境
建筑入口空间是人们解读整个建筑文化的开始。“建筑意”是由梁思成与林徽因二位先生提出的,是一种建筑和环境给予人的情绪感染。它不仅包含着“诗情”与“画意”,还沉淀着历史的沧桑,时代的变迁;它常常牵引着人们的思维穿越时空,激发人们怀古或想象建筑师建造建筑时的心境。建筑意境是指进行建筑创作时运用建筑语汇在建筑物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境界。建筑要满足复杂的实用功能,要适应以整套技术法则,建筑意境的创造不得不受到功能、技术、经济的严格制约。吴良镛先生曾谈到:“文化是历史的沉淀,存留于建筑间,融汇在生活里。”本节以徽派建筑入口空间为例,分析它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道德风尚、文化修养,并融丰厚的乡土文化和地域特色于一体。徽人根据环境影响、功能需要、审美要求,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融于山水,“自然生长”,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的标准。这种美的表达不会消失而会为现代设计提供有力的历史依据,并会在现代建筑入口空间的设计中得到深化。
建筑入口的外部扩展空间:“任何建筑都必须要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并和环境保持着某种联系,环境的好坏对于建筑的影响甚大。”徽派建筑群里或大或小、或繁或简的门楼分布于由主街、宽巷、窄巷形成的交错的街巷,调节装点着巷道的封闭感、幽深感。徽州街巷和入口高墙共同构成建筑入口的外部扩展空间,平实素雅,崇尚自然。具有通透与晦暗、黑白与虚实、连绵与断续等审美情趣。门:即房屋的脸面,徽派建筑的门楼具有非常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徽州商人多半是儒商,具有清高狷介的人品、礼法自持的道德、慷慨任侠的秉性、闲云野鹤的气质,这些品性都从建筑及入口表达得淋漓尽致。徽州古民居高墙封闭,素雅而神秘。惟独门楼饰以重彩,装点精细,颇具艺术欣赏价值和建筑史学意义。村落中的家祠或宗祠,建有独立的门楼,飞檐翘角,匾额高悬,门前街巷列石狮、石鼓等,气势宏伟成为街巷空间中最重要的精神审美标志。有的门楣配上“大夫第”、“进士第”等牌匾以示身份。上挑小飞檐,下砌檐椽头,双角形似燕翅;鸱吻角兽,雕饰精美,其图案内容丰富多彩,极尽千姿百态,引人入胜。
建筑入口内部扩展空间:从巷道或室外通过门楼进入天井即入口的内部扩展空间,敞开式的厅堂加上两厢房,构成了徽派建筑以“进”为单位的基本单元。自然环境与室内空间就依靠天井和谐交融。被誉为中国民间建筑博物馆的宏村承志堂整幢房屋共开了九间天井,徽商们认为天井好似聚宝盆,喻意财源滚滚从天而降,“四水归堂”、“肥水不流外人田”。徽派建筑入口空间依附于建筑而存在的,尊重地域,犹如一颗颗明珠镶嵌于高墙深院的建筑上。入口是以门为中心向街巷、广场扩展的空间,是古镇村落街巷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进出、休憩、交往、娱乐、礼仪的重要场所;是人们由外而通达建筑内部室内、庭院或天井的必经之道;是人们由物质而通达精神审美的深化桥梁。
三、结语
传统是一个民族或地区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认同和共识。建筑文化不是表象的,建筑美学也不是抽象意义的,而是建筑本身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师相互作用,传统文化影响了传统建筑的基本形态,传统建筑也从一定的角度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形态,两者密不可分。中国传统建筑入口空间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从院落坊间到城市街巷,从雕刻装饰到色彩处理,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古代的文化内涵,封建礼制、伦理道德、精神意向、审美追求都在建筑入口上有所反映。入口空间作为建筑的脸面,显著地体现着传统文化对传统建筑的影响。
作者:蒋波单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美术系
- 上一篇:漫谈古镇庙宇建筑的文化内涵
- 下一篇:中学音乐教育调查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