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经营风险及策略
时间:2022-06-03 09:14:00
导语:建筑经营风险及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随着建筑行业竞争机制的建立,建设工程实行招投标制度以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在质量、工期、造价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控制作用,促进了建设领域的健康发展,但同时建筑市场的竞争,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又面临着日益增大的经营风险。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建筑市场还不规范,竞争机制有待健全。市场总是复杂多变的,各项行业法规和制度的局限性决定存在一定风险。二是由于建筑产品生产的单一性,生产周期长、过程复杂,受地域环境、天气变化等影响,决定了风险产生的必然。再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建设项目往往发展不平衡,建筑市场供求关系失衡,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僧多粥少的局面,导致建筑市场的过度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其后果就是企业经营风险增大。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有投标报价风险、承包合同风险、工程施工过程风险、分包管理风险、债权债务风险等。建筑施工企业如果没有风险意识,缺乏对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就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因此,认真分析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各类经营风险,采取必要的对策,对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对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经营风险及对策进行探讨,为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一、投标报价风险分析及对策
投标报价风险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在投标报价过程中因报价失误或因技术处理不当造成项目低价中标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从近几年建筑市场供求情况来看,供小于求比较突出,有时出现一个建设项目参与投标的施工单位多达十几家,竞争十分激烈。在工程项目招投标中,有相当一部分业主采用经评审的最低价确定中标单位,片面追求最低价中标,有的还将让利作为承包工程条件之一,并写入合同条款中。因此,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能够中标,往往采取让利的方式来降低报价,让利的幅度高达工程造价的3%-7%左右,甚至更多。由于建筑施工企业是劳动力密集型的微利企业,据统计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的平均利润水平大致在1%-2%左右。巨大的让利幅度势必导致建筑施工企业因不能有效消化压价让利损失而带来工程项目施工和安全管理难以到位,质量、工期和成本控制难度加大,企业经济效益不断下滑甚至亏损等风险。采取的对策是:建筑施工企业要有效控制和防范投标报价风险,必须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合理报价,增加科技含量,努力降低施工成本,不断增强消化压价让利的能力,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由规模效应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化。首先,竞标阶段合理报价。在建设项目的竞标阶段,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全方位搜集建设项目和业主方的有关资料,认真研究招标文件,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建筑市场动态,深入了解建设项目施工环境,理解和吃透业主方的意图以及合同文本中的相关条款,在投标报价前分析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后作出决策。项目承接优先考虑的是是否盈利,不要盲目投标,盲目报价。同时建立以净利润和现金流为导向的经营管理模式,从而降低经营风险。其次,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管理措施、经济措施等,有效降低工程成本,增强企业消化压价让利的能力。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推行项目成本管理,以中标价扣除税金后作为工程结算收入,再扣除目标利润后确定目标成本。施工中要以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等作为项目成本的重点控制对象,采取针对性措施,实施重点管理。对于企业的管理费控制,必须编制年度、季度、月度费用支出预算,并严格进行考核。对超预算的支出要建立追加预算的批审程序,以确保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成本的下降。
二、承包合同风险分析及对策
承包合同风险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在签订承包合同时由于合同条款不全面,存在缺陷而带来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合同存在着单方面的约束性,责权利不平等,使承包方在苛刻的条件下,被动地承受着质量、工期等方面的诸多风险;二是业主违约,拖欠工程款的风险。由于业主的资信存在问题,建设资金缺乏或违规工程的存在,使后续资金不能到位,给承包方带来资金动作困难。三是建筑工程先定价后成交的价格风险。合同标的,往往需要一定过程才能完成;受市场诸多因素的影响,建料价格有时会发生剧烈波动,合同的固定价、包死价均给施工方带来较大的风险。四是履约过程中的变更、签证风险。由于业主的原因,引起设计和施工图的更改,施工的自然条件和作业条件的意外变化等,工程量的增加,而业主不按时签证或回复联系单,给施工方带来利益损失的风险等。这些是承包合同风险最突出方面。因此,施工企业应主动防范和规避,切实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采取的对策是:建筑施工企业要有效防范承包合同风险,必须具有合同履约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首先,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层,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要提高法律意识、履约意识。为此,建筑施工企业在合同签订阶段必须逐字、逐句地研究合同的专用条款,发现并采取措施杜绝合同缺陷,拒绝不公平合同。对能够预见的风险在签订合同前,通过合同条文加以约束,以避免可能发生的风险。使合同条文准确、严密且易于操作。其次,健全和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施工企业就合同管理的每个环节和操作程序进行规范,建立和健全具体的可操作流程,包括:招标信息的跟踪、投标的决策、中标情况的汇总、合同的草拟、洽谈、评审、履约跟踪、变更、违约、解除、终止等。这样可使合同管理的细节有章可循,有案可查,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和盲目所带来的市场风险。最后,要严把合同评审关。对重大承包工程项目要组织企业生产、技术、质量、安全、财务、预算等有关专家,在投标前,对招标文件的主要内容进行研究和评价:项目的合法性、工程承接的可能性、施工的难易程度、风险的大小程度、以及业主以往的经营业绩、合同履约情况、资信状况等,作出明确的评审结论,确定是否参加投标。在中标后、签订承包合同前,根据招标文件和合同规定的合约条款,进行综合评审。针对合同涉及的法律依据、施工和材料要求、免责条款等,进行认真审核,待双方确认无误后,正式签订合同,以避免承包合同风险的发生。
三、工程施工过程风险分析及对策
工程施工过程风险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组织不严密,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导致工期、质量违约,成本失控,安全事故等经营风险。特别是化工石油工程施工企业,风险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项目施工管理风险:化工石油工程规模较大、技术要求高、工艺复杂,需多专业协同施工,在管理上难免顾此失彼,一旦发生质量或安全事故,不仅给项目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轻则罚款、通报批评,重则停止施工活动、资质降级等。二是生产要素(劳动力、材料、设备)市场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成本,给承包方带来一定的经济风险。三是设计图纸与现场实际有偏差,特别是地下工程和一些改扩建工程,有时偏差较大,常常出现不可预见的问题,需要及时处理,设计变更、现场签证不可避免,带来的工程量增加,所需材料等的准备,延误施工进度,造成工程项目的经济损失。四是施工技术协调不力带来的风险。施工过程中,出现与自身专业能力不相适应的技术问题,各专业间又不能及时协调;业主管理不到位,对施工中提出需要业主解决的技术问题,不能及时答复,影响施工进度,给工期、质量带来风险;业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工作效率不高,不能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等,都会给施工带来影响。再就是施工中的安全生产风险。这是施工企业永恒的主题,对石化工程施工企业来说,施工环境、工艺复杂,多专业交叉作业,点多面广,安全问题随时随地存在,不能有半点麻痹,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带来的各项风险是难以估量的。总之,工程施工过程风险的控制,是建筑施工企业合同履行最重要环节。采取的对策是: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阶段必须加大过程监控,做好成本、工期、质量、安全等风险的防范。第一,在开工前必须仔细研究合同,将合同条款逐条消化,根据承包合同要求、施工图设计规范、施工环境,施工期间可能的气候变化等情况,结合自身施工技术水平,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第二,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制定科学严谨的进度计划,合理配置资源,以保证高效有序均衡施工。期间的进度计划调整要及时报送现场监理以及业主审批,以作为工期费用索赔的有效依据。第三,要根据工程特点,明确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计划,加强对人、机、料、法四大要素的有效控制实现质量目标。第四,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组织施工,加强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教育,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排查与整改,避免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最后,要建立项目施工运行机制,全面落实工作责任。特别是施工技术和各类管理人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和责任。参与施工的所有人员要树立高度的合同履行意识及索赔意识,密切合作,及时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和承担的责任。如技术人员要深入施工作业点,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设计人员、业主现场代表和监理联系并妥善处理,出现的设计变更要及时清理,需现场签证的要及时办理,并传递到预算人员,预算及相关人员编制追加预算、调整用料用工计划,在合同规定的有效期间内向业主提出费用、工期等相关索赔申请,待业主确认后,据此调整项目施工总体运行计划,以利于施工项目各项计划目标的实现。总之,建筑施工企业应充分发挥本企业的有效管理资源,提高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的工作力度,严格按国家规范与技术标准,全面履行合同承诺,通过采取有效的施工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质量、安全措施等,确保工程项目按承包合同约定顺利实施。
四、分包管理风险分析与对策
分包管理风险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在分包工程施工管理中,对分包商管理不到位,对分包工程施工过程监控不力,从而导致总承包项目的工期、质量、成本、安全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而带的风险。由于受企业规模、资金、技术、人力等资源的限制,建筑施工企业分包行为是不可避免的,理论上说这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整合,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集约效益。但在当前国情和经济环境条件下,分包商结构复杂,难免泥沙掺杂,工程分包不仅没有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反而在管理中出现混乱和无序,造成总承包工程整体在质量、工期、成本、安全上不能全面履行合同,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主要体现在分包商选择不当、分包合同不规范、过程控制不力等带来的风险。分包商选择不当是指选择了不能完全承担分包工程专业施工能力的队伍,使总承包工程整体施工不能按合同预期目标完成;分包合同不规范是指合同文字不严谨,合同条款不完整、不准确、有缺陷、有漏洞,导致分包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不能完全有效约束合同双方的权力和义务;过程控制不力是指在合同履行中,总承包单位监督不到位,或以包代管,失去控制力。有相当部分分包商总体素质不高,人员构成复杂,流动性较大,管理水平较低,存在很大的隐患。再就是出于利益驱使,个别分包商,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不按施工规范组织施工,存在严重的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采取的对策是: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分包管理中,一是要严格建立分包商准入制度。按程序验证分包商相关资质、营业许可证件,对其企业规模、各项管理制度情况、近年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合同履约情况、信誉度等进行审核,并作出综合评价,确认其可分包工程任务范围。据此建立完善合格分包商数据库,作为分包工程队伍选择依据。在分包工程时,选择一至多个合适的分包商进行招标。二是签订合同时表述必须明确,数量条款、价格条款要清楚,工期、质量、安全条款要完备,履行期限和履行方式要明确,合同条款中要有违约责任约定条款和解决争议条款,不得有违反法律的条款,杜绝可能产生的缺陷和漏洞。三是对分包工程做到全过程的监管,严禁以包带管。分包工程必须纳入企业项目部的统一管理,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施工过程中,分包工程必须严格按规范组织施工,材料的进场要检验其质量、规格以及性能是否与分包合同相符,以避免分包商在施工过程中对材料的偷工减料以及采用的产品以次充好现象的发生。工序间的衔接要进行验收,检验施工过程是否符合有关施工规范,资料的整理是否与实际相符等。同时加强施工过程的组织协调,与分包商队伍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现场代表时时深入施工现场指导和监督施工,实现对分包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有效监控。
五、债权债务风险分析与对策
债权债务风险是指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债务人的原因导致债权无法回收造成企业资产损失的风险,同时由于无法按时清偿分包工程款和材料款等有关债务,造成被债务人起诉、相关政府行政主管部门问责等风险。近年来,建筑领域的工程款拖欠问题日趋严重,有愈演愈烈之势。巨额的工程款拖欠带给企业的风险是利息负担沉重,资金周转困难,坏账准备风险增大,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甚至危及社会稳定。业主不能及时支付工程款,建筑施工企业只能拖欠分包工程款和材料款,拖欠相互理关连,环环相扣,企业随时都面临被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诉讼及行政主管部门处罚的风险。这类风险的发生严重危及企业的商业信誉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采取的对策是:对债权债务风险的控制关键在于有效防范债权风险,防止发生资金链断裂。为此,建筑施工企业要强化工程结算管理和资金管理,加大债权清收力度,有效化解企业的债权债务风险。首先,强化工程结算管理。一是要力争在工程合同中明确工程施工过程中进度款和工程竣工后结算款的时限有利条款。对于业主方有意拖延和无正当理由拒付工程款,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必要时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债权,确保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二是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时效监控,及时预报潜在的问题和可能风险。对由于被拖欠工程款形成的企业应收帐款,要认真测算其管理成本、机会成本、坏账损失成本以及融资遇到困难导致的潜在风险和危机。三是要不断强化工程款拖欠的清收力度。针对不同工程拖欠款的特点,适时洽商或签订还款协议、诉讼或财产保全、债权债务转移和实物抵债等多种有效措施,回收工程拖欠款,以控制工程款坏账风险。其次,强化资金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完善资金管理办法,规范结算纪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企业资金结算中心,集中开户,统一管理,严格审批,认真编制月度、季度、年度资金使用计划,遵循以收定支的原则,严格控制资金的流向和流量,不断提高履约能力。此外,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力求以最小的成本融集资金,以弥补资金的不足,规避分包商和供应商对施工企业的诉讼风险,满足生产经营需要。
六、结束语
在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以上是建筑施工企业最主要的经营风险,只要企业经营管理者高度重视,提高对各种经营风险的认识,时刻掌握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建筑市场发展变化情况,及时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针对不同经营风险,借鉴历史经验,及时研究对策,进一步完善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体系,无论碰到何种风险,都能将风险化解或降至最低,以提升建筑施工企业营运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 上一篇:旅游人才培养状况
- 下一篇:物业服务监管缺陷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