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和中国远教发展

时间:2022-03-14 02:23:00

导语:开放大学和中国远教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开放大学和中国远教发展

一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20世纪7O年代末,国家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对外开放的政策。1977年邓小平复出,10月19日接见英国前首相希思时,对英国的开放大学产生了兴趣。1978年2月3El,邓小平批示“同意”教育部和广播事业局的《关于筹办电视大学的报告》。1979年1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正式成立。1998年5月,原国家教委通过了《关于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提出了“统筹规划、需求推动、扩大开放、提高质量”的发展指导方针。1999年1月13Et,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任务并作为《行动计划》的重点之一。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大力发展远程教育、职业证书教育和其他继续教育。

完善自学考试制度,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网络,为适应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需求开辟更为广阔的途径,逐渐完善终身学习体系。”2010年7月,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把“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作为未来lO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明确要求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力好开放大学。目前,全国已经形成68lifi(67+l腧网络大学。从信息技术发展的角度,远程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函授教育、多种媒体教学的远程教育、开放灵活的远程学习。函授教育足一种用通信方式进行教学、以自学为主的教育方式。它的特点是分散自学、通信辅导。主要代表有独立设置的函授学校、传统大学的函授教育、校外教育。函授教育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在高等教育体系中一直是起适度辅助的作用。多种媒体教学的远程教育的特点是多种媒体教学的大规模工业化形态,主要代表有独立设置的远程教育大学和开放大学。

与函授教育和多种媒体教学的远程教育的单向传播、辅助方法、加强学习支持不同,灵活开放的远程学习是建立在应用双向交互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现代远程教育,其技术基础是电子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其特征和优势是双向交互,可以实现同步和异步交互,它已经成为了大众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主要力量。总之,远程教育已经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的趋势、教育资源逐步开放的趋势、传统面授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相融合的趋势、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升级与办学层次趋高以及远程教育国际化、全球化和远程教育的多层次和多元化发展趋势。

二远程教育的模式

从国际远程教育来看,远程教育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国等国家的开放大学模式,…国家专门建立,有鲜明的工业化教育特征,应用教育技术和多种媒体教学,通常以家庭为基地进行个别化学习。二是美、俄和澳大利亚的双重院校模式,具有flI传统高等院校承担远程教育的共同特征。俄罗斯的函授教育在校人数多,师生分离,强调面授教学。在澳大利亚称为校外教育和开放学习。在美国称为开放与远程教育。三是中、法、加的多重系统模式,在同一个国家既有独立设置专门开展远程教育的院校,义有举办远程教育的传统院校。在这三种模式巾,主流模式是英国的开放大学模式(单一院校模式),其巨大的成功和深远影响,使世界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纷纷效仿(如澳大利亚、美国)。三远程教育的资源建设远程教育必须搭建满足各类人群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学习平台。

在传统的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学习方式的基础上,融合数字电视技术、移动学习技术和流媒体技术,建立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整合的长效机制,把全社会最优质的资源整合到学习平台。探索建立网上社区大学、老年人大学、残疾人大学等面向全社会成员的虚拟校园。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实现学习者个人学习与终身学的网上信息储存、学分认证、学分兑换、学分消费和学习信用管理。依托学习平台建设终身学习档案库,为终身学习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与管理服务。教育资源逐步开放。远程教育资源原本足各个远程教育机构自己开发和建设的,随着互联网在远程教育中的普遍运用,以及各个远程教育或资讯机构整合全球资源的要求日益强烈,于是便出现了区域问、国际间许多远程教育的协作组织,彼此将教育资源向对方开放,实行资源共享,这正逐步成为全球性的发展趋势。

从教师到“课程资源设计制作”,再到“课程资源发送与接收”,强调课程资源归根结底是教师设计和创作的。远程学习是基于资源的学习,因而资源站到了前台,教师退居幕后。课程开发的组织模式是学科专家主导的分工负责模式,课程和多媒体教学材料创作设计中,均由学科专家起主导作用。教学设计人员主导的写作模式是由教学设计人员、有经验的教学人员、教育技术和媒体专家、教学评估专家组成的教学设计小组与学科专家之问进行协商,共同完成课程的设计和开发。集体创作的课程组模式是由组长(主持教师)、学科专家(主讲或主编)、教学设计人员、教育技术和媒体专家、计算机课件和网络教学设计专家、编辑、编导、美工、教学评估专家等组成课程组,以集体创作的方式创作多种媒体课程材料的原型。这种模式起源于英国开放大学的课程开发实践。

四中国远程教育的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从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路径看,我国远程教育的主要建设者或主要竞争者有以下几类:中国电大;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有实力的教育和科研机构;外国境外教育机构(设分校或教学中心);以赢利为目的的投资机构或投资人。从发展前景看,开展远程教育的主要力量依然是电大系统。中国的广播电视大学代表了中国人对开展远程教育的探索和追求,这种探索和追求并非始于1979年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的正式建立而是从1960年北京、上海和广州建立广播电视大学就已经开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办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的春雷响遍中国后,十年间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广‘播电视大学教育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上个世纪最后的年头里开放教育迎来了第二个春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上了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的舞台,它顺应中国的国情,电大教育事业蒸蒸日上。但由于中国的国情和复杂情况,邓小平的积极思维被打了一个大折扣,在中国兴办真正意义的开放大学其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教学运行机制等遇到深根蒂固的传统教育思想和势力的顽强阻挠、异化和反抗,不管早先的广播电视大学教育还是后来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都不同程度地打上中国传统教育的深深的烙印。

一个多少有点令人尴尬的事实是,中国电大系统资格最老、规模最大,而办学层次却最低。国外开展远程教育的开放大学均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8所开放大学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而中国电大尚没有独立的授予学士学位的资格,即国际上一般认为能号称“大学”的起码资格。这种多少有点简单化的比较可能会立即引起“此类比较有无意义、有无必要”的争论,或者以中国国情特殊为理由对这一事实不屑一顾。不过正视这一现实,而不管这一现实多么令人不愉快,并进行一番反思、总结和比较,或许对明确中国电大的历史作用和定位,探讨其未来发展的道路是非常有益的。

应当承认,中国电大在过去国家规定层次上的办学取得了巨大成功,也为以后办成世界一流开放大学带来了希望、奠定了基础。中国电大已经取得的成绩包括:有一个覆盖全国的世界最大的远程教育体系、网络;有一支相当专业化的队伍,包括领导管理层、教师、研究及技术人员和辅导队伍,并都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已开设了覆盖十大学科的580个专业,并开发了几千门课程和相应的教材、课件;已经开始应用世界一流的技术;有一张在本层次上办学的优异的成绩单;在国际上已有相当影响,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等。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部署,2010年教育部决定在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试点强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目前已同意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北京电大、上海电大、江苏电大、广东电大、云南电大进行开放大学试点。自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人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三大战略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办好开放大学,特别是上海开放大学的挂牌后,可以说全国各省级电大纷纷行动起来,开始了创建开放大学的征程。

在向这一目标迈进的道路上,有一些门槛必须跨越,有一些重大行动必须采取,包括:以人大立法或国务院令的形式颁布中国开放大学章程,以法或令的形式规定其办学理念、宗旨、目标、机构、管理等,保证开放办学和终身教育的理念和实践不会因为探索进程中难以完全避免的一些失误、失策、事件、事故,或者领导及领导机关兴趣的变化而中断;中央电大和少数有条件的省、市电大集中一定资源,既分工又协作,逐步选择和建立一些优势学科和培养学科带头人,面向基层和诸多不利群体,提供研究生课程,以提升办学层次和学位授予层次,扩大自身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影响;关于开放大学的建设,现在是电大系统内“兴奋”异常,系统外基本悄无声息。浏览各省级电大的网站,各电大都把创办开放大学列为“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除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外,许多市级电大甚至县级电大都提出要建设开放大学。

各级“开放大学”的筹建,国家要有路线图,对“国家开放大学”的兴办要有周密的计划和安排,因为其是破天荒的大事,其过程一定要通过试验、试点和示范,这个试验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需要程序和步骤,不要搞一轰而起,成立时问不要搞一刀切,成熟一个就批准一个,据说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已决定先在全国范围开展“5+1”的试验,这个思路很正确,通过试验、试点和示范探索、摸路,先把“国家开放大学”的“国标”搞出来。面对当下的开放大学热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立法来保障开放大学的体制和机制,仍然用政策措施和行政手段来解决电大的办学自主权等体制机制问题,如果没有理论设计和研究成果来指导开放大学的建设,最后难免是新瓶装旧酒,只不过电大换了一个“名”而已,并没有开放大学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