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的非正常上涨诠释
时间:2022-07-18 05:46:00
导语:农产品的非正常上涨诠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通货膨胀成为目前社会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农产品价格的非正常上涨,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政府最近频出政策,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趋势进行调控,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很大。专家预测,今年CPI将要突破4%,明年上半年还有可能进一步攀升。如何控制物价的上涨,尤其是如何控制农产品价格的非正常上涨,是目前我们需要面对的迫切问题。
一、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态势及影响。
从2008年开始,农产品品种价格轮番上涨。从最初的大蒜、绿豆到目前的生姜、棉花、食糖以及大白菜、土豆等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引发居民对生活成本上升的担忧。
2010年许多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引人瞩目。棉花的价格急剧上涨,2010年9月10日,棉花价格尚在17800元/吨的价位徘徊,到10月19日,猛涨至25000元/吨,仅仅一个月涨幅近40%。而与去年相比,更涨了60%还多,去年同期棉花每吨价格仅为16000元。今年由于受气候影响,甘蔗减产,而经济复苏导致对糖的需求增加,致使糖供求紧张,国际大宗商品的糖价连续大涨,影响到国内市场的价格。2010年9月,国际糖价突破6000元/吨,创下历史新高。国内糖批发价水涨船高,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达70%。10月18日,中国糖烟酒公司通知将食糖价格全面上调13%。
农产品价格的非正常上涨对整个社会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
(一)农产品价格的非正常上涨,对农产品加工工业造成影响。
由于食糖价格上涨,对国内的糖果食品行业造成了冲击。为了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大的糖果加工企业选择提价,徐福记、金丝猴、大白兔等知名糖果涨价都在10%以上,而大量的糖果加工小企业因为产品缺乏知名度,无法用提价应对竞争,致使许多此类小企业纷纷倒闭。棉花价格的上涨对于棉纺和服装企业也有很大影响。对于纺织业来说,棉花一般占到企业成本的60%~70%,棉花价格的非正常上涨,对于企业的生存是严重的挑战。一些实力雄厚的纺织企业依靠库存的原材料来度过目前的难关,而对于资金紧张、实力弱的中小纺织企业而言,只能选择减产或者停产,这促使纺织行业进行新一轮的调整。棉花价格的非正常上涨,促使下游产品的价格上涨,今年棉布价格上涨了15%~20%,并进一步影响到服装价格的上涨。
(二)农产品价格的非正常上涨,影响到居民生活。
食糖和棉花价格上涨,导致下游的糖果食品和服装等产品价格的非正常上涨,进而对居民的生活产生影响。而蔬菜水果等产品价格的非正常上涨,更进一步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成本。
面对涨价,一些消费者选择减少消费或者选择其他的替代品,商家的生意也不好做,进而影响到全体居民的生活质量。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使居民的生活预期蒙上了一层阴影。为了降低物价上涨对生活的影响,部分居民不得不选择作“海屯族”:囤积衣物、冬季过冬的大白菜等等,以应对农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由此可以看出,农产品价格的非正常上涨已经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不能不引起政府以及整个社会的重视。
二、我国农产品价格非正常上涨的原因。
我国农产品价格的非正常上涨,并非单纯的经济现象,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因素。
通货膨胀首先是一种货币现象。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的金融危机,各国政府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增长,纷纷采取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导致货币的供给量增加。
尤其是美国,在次贷危机发生之后,一直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造成美元的流动性泛滥,美元贬值,大宗商品价格走高。两年来,美联储主要通过购买国债和其他资产等手段不断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其投放的货币量已经达到约2?25亿美元,造成美元流动性过剩,进而影响到全球经济。国际大宗商品,包括铜、橡胶、小麦、燕麦、猪肉、咖啡、蔗糖和棉花在内的一篮子大宗商品,过去12个月来价格已经上涨50%以上,通货膨胀有在全球蔓延之势。因为相关的经济数据未达到预期目标,美国经济有再次探底的风险,美联储在11月3日宣布购买6000亿美元国债,实行二次量化宽松政策。由此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再次走高。而因美国经济形势不乐观,美联储正计划启动第三轮量化宽松措施。美元流动性过剩影响到全球的经济发展,而国际商品市场的价格高企,影响到发展中国家的商品价格,对其他国家造成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我国因此也未能幸免,国际食糖、棉花、原油价格的上涨已经对我国造成很大影响。国际市场的输入型通货膨胀给我国带来物价上涨的压力。我国这两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也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货币供给增加很快,造成货币超发。据统计,2009年底,我国GDP为33?54万亿元,是1978年3645?2亿元的92倍。专家认为,我国的货币至少超发43万亿元。中国自身的货币高速增长,对物价本已形成上涨的压力,遇上国外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就更进一步加重了我国物价上涨的压力。
(二)农产品供给减少。
农产品价格的非正常上涨,还受到供给减少的影响。比如去年的大蒜价格上涨,与气候所造成的产量下降有关系。
2009年的气候与往年相比有些反常。往年一般每年3月气温回升都比较快,但2009在四五月份反而出现了比正常年份气温低的情况,甚至还出现了零度的气温,这对大蒜的生长非常不利,一些不抗病的大蒜就死掉了。这造成大蒜减产,形成了供给的缺口,从而造成大蒜价格的上涨。而游资炒作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今年绿豆价格上涨也是因为供求不平衡引发。绿豆属于杂粮小品种,不能像其他的粮食产品那样享受到国家的补贴,因此过去绿豆价格不高,影响到农民的种植积极性。2004年我国的种植面积为90万公顷,今年只有约80万公顷,种植面积逐年下滑。今年受气候干旱的影响,绿豆总产量下降,只有74万吨。反之,居民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些年居民注重养生,绿豆作为一种保健品种受到越来越多的居民青睐,需求逐年增加。2009年我国绿豆出口达27万吨,同比增加了13万吨。如此逐年减少的供给、日益增加的需求,就造成很大的供应缺口,导致绿豆价格上涨。其他农产品,比如糖、棉花、苹果、土豆等价格的非正常上涨,都有产量下降、供应存在缺口的原因。
(三)短期资金炒作。
我国货币超发,致使在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传统行业因为产品供过于求,缺乏投资机会;而新兴行业发展尚未成熟,风险大,门槛高,缺乏吸引投资者的热情。于是,大量剩余的资金在缺乏适当投资渠道之际,不忘寻觅增值时机。以往许多游资进行房地产等行业的炒作。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日益严格,这些游资开始选择另外的投资渠道,农产品的炒作成为他们新的选择。农产品属于生活必需品,炒作起来不愁没有销路,大蒜、绿豆、糖等产品耐储藏,也方便操作。我国政府对农产品市场的管理还处于粗放的阶段,缺乏有效的监控,存在管理的空白,游资炒作农产品有着合法的空间。而且,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阶段,许多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都是家庭行为,由于规模小、实力弱,尚未形成产业化,各个流通环节就很容易被游资炒作者控制。而今年来我国的农业产业化有所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长,也给游资炒作者提供了操作空间。由于种植、运输、加工生产各个环节之间往往是采取订单的形式进行交易,因此即使某个环节出现了价格高涨,后面仍有接盘者。这造成炒作农产品的门槛低,只要有一定的资金,就可以在农产品市场翻云覆雨,获取厚利。
三、采取措施,对农产品价格进行调控。
针对目前我国农产品价格非正常上涨的态势,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已经出台不少政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转变宽松型的货币政策为适度的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今天,我们无法改变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只能根据我国的国情,采取适当的财政货币政策控制我们的物价上涨。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我国采取了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收到了刺激经济的效果。但是目前我国的经济已经走出危机,复苏势头强劲。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我国的财政货币政策也要随之调整。去年我国政府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重点为保增长、防通胀、调结构,虽然今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是我国政府已经改变定调,将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政府的政策转向已经表现。今年在11月11日至11月19日的九天内,央行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是一个政策转向的信号,由刺激经济增长转为重点控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
随着事态的发展,预计近期还可能加息。这些措施意味着金融管理部门再度对市场发出紧缩信号,显示了政府抑制通胀和收紧流动性的决心。
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转向,为我国的通货膨胀防治打下了基础。
(二)加大农产品的管理,增加供给,流动性过剩是造成物价上涨的基本原因,农产品供应缺口是造成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耕地不断减少。“十一五”期间,我国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15?6亿亩以上,有效遏制耕地减少过快的势头,但是经济发展对耕地的侵蚀始终存在。保护耕地的任务仍然很艰巨。我国农业现阶段的劳动生产率比较低,要有效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就要加大投入,促使我国的农业生产尽快实现现代化,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提高农产品的产出。我国的农业生产还比较落后,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首先,中央政府要加强对农业的补贴,尤其是对粮食类作物的补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影响到粮食生产,今后十年小麦和谷物的平均价格将比1997年到2006年期间增加15%到40%,植物油价格增长40%。农作物的种植,尤其是粮食的种植,附加值比较低,需要政府的补贴,以调动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保证我国粮食自给。我国是人口大国,要实现粮食的自给才能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居民的生活安定。
其次,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府要建立政策性的农业投资公司和农业生产发展基金,促进和扶持现代农业企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向规模化、现代化方式转变。探索建立财政扶持农业保险的机制,逐步扩大农业保险品种,完善理赔制度,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调动农民和相关企业进行农业生产和开发的积极性。
第三,积极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农业生产领域。
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大多还处于家庭小作坊的生产模式,要实现现代化,资金和技术等要素不可缺少。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农业生产,一是为社会的大量闲置资金找到新的投资渠道,减少社会的游资;二是可以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为增加农产品供给提供物质条件。
(三)加强对农产品流通的管理,限制农产品的炒作。
针对我国近期农产品价格增长过快,政府出台了“国十六条”,主要内容包括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应,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保障化肥生产供应等等;主要目的是为加大农产品供应和降低流通成本,从而稳定农产品价格。此条例一出,打击了游资的炒作,许多农产品价格纷纷回落。
但是我们也要看得,对于农产品价格的调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还要做更多的工作。
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对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管理,加强对农产品价格的监控,完善农产品市场的预警机制。虽然我国早在2002年就启动了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但该监测范围仅包括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的玉米、小麦、棉花、大豆、糖料、稻谷、油料等。覆盖的范围也并不是全国,而是少数地区。预警的方式也仅限于监测分析和凭借经验。
这两年“蒜你狠”、“豆你玩”、“苹什么”等现象的出现提醒我国政府:这些措施还远远不够。我们要建设更加全面而科学的监控和预测手段,必须在全国建立庞大的市场信息网络,收集各区域的农产品面积、产量等信息,了解覆盖全国的市场销售信息和农产品生产及价格行情,同时收集国际农产品贸易与市场信息,建立预测和科学的分析系统,为来年的农产品种植提出指导性意见,防止农产品结构性生产的不平衡,也可以减少农民生产的市场性风险,提高农民的收益。要加大对小宗农产品比如绿豆、杂粮等产品的管理,这些农产品因为市场小,更容易被人控制,从而引发价格大起大落。
同时,应加强国家对农产品的储备,以平抑价格。2010年,国家已向市场投放国家政策性粮油2550万吨,增加了农产品的供给,也打击了游资的炒作,这对于农产品价格的调控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做好低收入者的补贴工作。
农产品属于生活必需品。农产品价格的非正常上涨,受影响最大的是低收入家庭,他们的生活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
如何在物价上涨的时候保证低收入者的生活质量不受太大的影响,个问题早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政府部门已经建立低保户生活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如近期成都、海南等地给低收入者发放临时补贴,以应对物价上涨,正是这种联动机制的体现。
生活补贴与物价联动机制需要完善,需要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着手研究和开展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的编制工作,建立一个指数体系,以对补贴起指导和联动作用。
- 上一篇:客服中心工作环境应激源透析
- 下一篇:工商部门党代会要点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