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经济主要特征论文
时间:2022-08-06 11:04:00
导语:劳务经济主要特征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释放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土地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变革,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的进步进一步发展了生产力,农产品产量、商品量、农业劳动生产率得以迅速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迅速增加。剩余劳动力为寻求更加充分的就业机会,必然向农村以外转移。湖南省农业人口多,耕地少,农村劳动力人均耕地仅1.4亩,剩余劳动力数量相对较多,向农村以外转移的“推力”更强。
2.农业比较效益低。据湖南省2000年农业生产效益调查:每亩水田种粮食获得的纯收入仅150.7元(不含劳动力成本),若扣除用工作价,每亩的纯收益只有16.6元。养猪的纯收入也不高,平均每头只有43.3元。农业效益如此低下,所以农民说“辛辛苦苦种养一年,不如外出打工一个月”。
3.乡镇企业不景气,促使农民外出务工。近几年来,关并“五小企业”,大部分乡镇企业转制,乡镇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减少,迫使农民外出寻找工作。仅攸县就有近1万乡镇企业职工北上南下寻求新的就业门路。
4.外出打工收入相对较高是主要的拉动因素。目前,农民外出一般是到县城、大中城市,城市收入明显高于农村,弃农进城转入二、三产业符合人口流动总是由低收入地区向高收入地区流动的规律。据调查测算,2000年湖南省外出务工农民(含季节性外出人员)人均劳务收入达4339元,比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高出一倍多。外出从事劳务,如能找到比较固定的工种,每月收入少则400-500元,多的达到1000元左右,月平均工资为600元左右,比在家务农的收入高得多。因此,农民总结说,“早外出早富,迟外出迟富,不外出不富”。
5.城镇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较大的劳务市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发展,经济快速增长,尤其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近几年来各地更加大了城镇化建设步伐,经济增长和各项建设投资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较大的劳务市场。
6.城乡差别也是导致农村劳动力外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生活条件相对较差,文化生活相对贫乏;而城市较高的工资和生活水准、娱乐和文化上的优势以及较好的发展前景,吸引着农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农村居民,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愿望比较强烈。
二、现阶段“劳务经济”呈现的主要特征
1.外出劳动力规模比较大。据2000年抽样调查,湖南省农村外出从事劳务者达842.3万人,占全省乡村劳动力总数的30%。其中,到外乡的人数92.7万人,到外县的人数110.1万人,到外省的人数403.3万人,在本地从事劳务的人数为236.2万人,分别占全部外出劳务人数的11.0%、13.1%、47.9%和28.0%。
2.“劳务经济”增势强劲。据510个农户调查结果表明,今年1-5月,调查户共有常住人口1966人,劳动力1343人,其中,劳动力外出人数为436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5人,增长8.7%;外出劳务天数为41066天,比上年同期增加5226天,增长14.6%,平均每个外出人员在外时间为3个月以上。在外劳务者中,出省人数为201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4人,增长5.9%。由此推算,今年湖南省农村外出劳务人数将达到915万多人,其中到外省的人数将达到455万多人,分别占农村劳动力的32.6%和16.2%。
3.外出劳动力以青壮年为主。调查的436名1-5月外出务工的人员中,男性约占65%,女性约占35%。30岁以下的占55.3%;31岁-45岁的占31%;46岁以上的占13.7%。
4.外出劳动力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由于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外出从事劳务的一般是文化素质相对高一点的和有一技之长的人。据攸县农调队调查,目前攸县在外县、外省从事劳务打工的劳动力中,大专文化的约占2.1%,中专文化的约占7.2%,高中文化的约占14.4%,初中文化的约占58.8%,小学文化的约占16.9%,文盲或半文盲占0.8%。外出务工人员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远高于全省农村劳动力的平均水平。
5.外出劳动力分布较广。据调查,目前湖南省农村外出劳务人员中,有49%在外省,主要分布在广东、海南、福建,其次是浙江、江苏、上海、北京,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陕西、新疆、西藏也有湖南农村的打工者;有13.1%外出劳务者分布在省内各个城市;有18%的分布在外县外乡中;还有19.9%外出劳务者在本乡镇范围内,在当地乡镇企业劳动的人员有8.7%。
6.外出劳务主要靠“三缘关系”,存在明显的自发性。目前农村劳力外出主要是靠“血缘、人缘、地缘”关系,家庭成员带领,亲朋好友介绍,本地外出人员的示范,以及自行外出闯世界等方式。有关部门和乡(镇)村培训和组织农村劳动力输出的也有,但比重不大,农民自发组织十几或几十个人打工的较多。有的外出打工人员由于没有熟人介绍和门路,在外地转了10多天,找不到工作,只好打道回府,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赔上几百元。
7.外出劳务者大多以“非正规就业”方式从业,并具有兼业性和“候鸟型”的特点。目前,湖南省农民外出劳务大多是非正规就业,从事的行业比较广泛,但以体力劳动和经商为主;多数外出劳务者一年以内从事过多种职业。农村外出劳务者绝大多数仍然保留或种植责任田,有50%以上外出劳务人员一般只在春节回家一次;如果家庭缺乏劳动力,责任田则转包给他人,个别地方也存在抛荒现象。有40%以上的外出劳务者是农忙在家,农闲外出的“候鸟型”打工。
三、“劳务经济”的作用和影响
1.从事劳务是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几年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业收入下降,农民收入之所以还有所增加,主要是得益于劳务收入的增长。湖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在农产品价格下跌阶段,也正是依靠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从事二、三产业,走进小城镇和大城市,在脱贫致富、增加收入方面闯出了一条新路,2000年湖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97元,其中劳务性收入就占了1/3以上;农民农业纯收入下降15.5%,人均纯收入还增长了2.3%,主要是由于劳务收入增长了13.5%。
据对510户调查,今年1-5月外出劳务人员人均劳务总收入为1919.5元,比上年同期的1785.4元,增加134.2元,增长7.5%。如按常住人口计算,农民人均劳务收入有425.7元,比上年同期的365.7元,增加60.1元,增长16.4%。这充分反映劳务收入的增长对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外出从事劳务是缓解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的重要方式。湖南省目前农民出省劳务人数达400多万人,相当于全省城镇就业人数的一半,并且已经超过了全省乡村从事非农产业人数的一半,出省劳务已经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缓解全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的重要方式。
3.有利于发挥城市的“扩散效应”,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外出打工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技术,积累了资金,熟悉了市场,转变了农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许多典型事例也说明,一些农民工在经过几年的打工生活后,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技术和经验,他们回乡后兴办企业,带动了一方农村脱贫致富。
4.劳务输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民外出务工人数不断增多,在湖南省一些地方形成了滚滚的“打工潮”,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一些与劳务输出有关的中介和服务行业或应运而生、或不断壮大。2000年攸县全县输出的劳动力达11.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0.1%,收入达9亿元,占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50%左右。其中,仅在深圳市从事“的士”的劳力就达1万余人,包租或购买“的士”5200多辆。“劳务经济”的迅速扩张,给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5.外出劳动力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是对经济增长作出贡献。据有关部门测算,改革开放以来,约有15%-20%的经济增长是劳动力部门转移的贡献,农村劳动力功不可没。其次是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改善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的比例关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再次是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从事的大多数是脏、累、苦等城市人不愿意从事的工作,既满足了城市用工需要,支援了城镇建设,也没有对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构成实质性的竞争。
- 上一篇:我国体制转轨经济秩序分析论文
- 下一篇:独家原创:浅谈企业薪酬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