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科学管理在医学服务质量的应用

时间:2022-03-10 09:53:08

导语:中医药科学管理在医学服务质量的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医药科学管理在医学服务质量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借助中医药科学管理理念提升医学服务质量的方法和优势。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医院心内科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接受现代医学专科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中医药科学管理理念。比较两组医疗质量及两组管理过程指标的完成情况。结果:观察组医疗管理质量等级显著优于对照组(Z=-5.908;P<0.001);观察组患者在安全核查落实、出院指导合格、心理管理有效、疾病知识知晓、治疗依从、满意度占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借助中医药科学管理理念提升医学服务质量具有显著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医药科学管理;医学服务;中医药管理

加强中医药管理改革,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以及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和优势,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是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重要意见[1-2]。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中医药的发展和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医医疗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建设也成为进一步提升综合医学服务水平的主要发展方向[3-4]。本文探讨了中医药科学管理理念在提升医学服务质量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医院心内科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男40例,女40例;中位年龄54岁;平均病程(2.5±1.6)年。观察组男41例,女39例;中位年龄55岁;平均病程(2.7±1.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现代医学专科管理。完善安全实践管理过程,提升医务人员对核心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的知晓率,提高岗位职责的执行率,落实巡视制度,保证急救物品和药品的完好率,规范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提高心血管急症处理的合格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药科学管理。具体如下:①从中医学角度分析心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目前得到证实的是,气虚阳微、血滞水停为主要的发病原因,病位以心为主,可涉及到肺、脾、肾等其他脏器。外邪、血瘀、痰饮等都是心内科疾病的最基本病机。总体上可以将心内科的病机概括为本虚标实,应治本为先。②中医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原则:根据辨证论治的理念,可施以温阳逐水活血法、强心扶阳法、补益心气法、益气活血法、益气养阴法等,提升患者心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及运动能力。

1.3观察指标

1.3.1医疗质量评价利用TOPSIS法将医疗管理质量分档为差、中、良、优,每位患者完成医学管理后评价在接受医学干预期间的医疗管理质量分档情况。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医疗质量分档结果。1.3.2管理过程指标完成情况评价分别从管理方面、患者方面评价两组管理过程指标的完成情况。管理方面的过程指标包括:安全核查落实、出院指导合格、心理管理有效。患者方面的过程指标包括:疾病知识知晓、治疗依从、满意度。以上各项目均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2结果

2.1两组医疗质量评价结果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医疗管理质量等级显著优于对照组(Z=-5.908;P<0.001)。见表1。2.2两组管理过程指标完成情况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管理方面及患者方面的管理过程指标的完成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如何提高医学服务质量是医疗卫生服务中的最关键环节,也是人民群众对医疗机构的最根本的要求。当前,加快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培养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综合型人才,建立完善的中医医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是医学管理界亟需解决的问题[5]。目前,对医学服务的相关研究大多是关于现代医学的循证研究[6],而关于中医服务方案的制定、中医服务模式的构建的相关研究较少[7]。中医学具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在理论上注重整体论,强调辨证论治的原则[8];在医学管理实践方面,提倡调理、方、药的统一性和完整性,擅长运用药物、针灸、推拿、穴位按摩等综合方法参与疾病的专科管理,这与现代医学的循证管理理念有所不同[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医疗管理质量等级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管理方面及患者方面的管理过程指标的完成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中医药科学管理理念在提升专科医学服务质量中的应用价值。尽管目前在医疗和科研管理中,关于中医管理质量敏感指标和评价标准尚无明确的规定,客观衡量中医特色的应用价值和管理水平尚无标准化的方法及方案。但是,从专科管理实践的角度出发积极的探索中医药科学理念的应用价值仍然能够为发展中医药事业提供有效的参考路径。

参考文献

[1]王邈,孟静岩,史丽萍,等.“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指导下的多维度、多阶段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学情分析[J].光明中医,2019,34(13):20902093.

[2]王雪,董雪,房学东.中医治未病思想联合加速康复外科模式在老年进展期胃癌护理中的应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4(5):942944,960.

[3]周楠,张倍齐,蓝毓营.《外科证治全生集》中的“阳和”思想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1):3536,48.

[4]刘亭宇,李东侠,施洪飞.中医营养术语溯源及与中医、养生、现代营养相关性探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10):111114.

[5]陈灿亮,单浩洪,邓佳澜,等.中医调肠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患者并发症临床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14):4446.

[6]苟占彪,韩艳,脱承德,等.在中西医结合专业教学中开展重症医学教育的可行性探索[J].西部中医药,2014(4):3840.

[7]袁冰.回归中医学传统:走向整体医学———后精准医学与系统生物学时代的现代医学[J].医学与哲学,2018,39(1):1520,78.

[8]李娇龙,赵晓辉,朱玲玲.中医平衡理论配合呼唤式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外伤致昏迷患者意识复苏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7,23(11):115116,119.

[9]梁成名,张金山.“阴阳平衡”理论与新医改背景下的中医院发展[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22):3638.

作者:曹净净朱艳丽 单位: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