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服务业卫生标准体系思考

时间:2022-07-11 10:43:03

导语:健康服务业卫生标准体系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健康服务业卫生标准体系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公众对于健康的需求也随之增长,为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使其成为改善国民健康、提供健康产品与服务的阳光产业。文章先介绍国内外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概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目前健康服务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构建我国新业态下健康服务行业标准体系。

【关键词】健康服务业;健康需求;新业态;卫生标准;卫生行业标准;标准体系

标准化工作对于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保障财产安全、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医疗卫生领域的标准化工作起步于1996年,至今成立有医疗服务、医疗机构管理、医院感染控制、护理、临床检验、血液六个国家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负责组织医疗卫生领域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截至2018年12月底,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共颁布了150余项医疗卫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形成了医疗卫生标准体系框架。2018年新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将服务业等领域纳入标准化范围,同时对团体、企业标准赋予法律地位。标准化改革的进程,充分展示出政府对医疗卫生等领域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与创新。健康服务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新兴产业,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和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是深化医改、改善民生、满足多元化多层次健康需求、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必然要求。2013年10月18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并部署八项工作任务[1]。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同时提出,到2030年要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产业更加繁荣发展[2]。国家层面对健康产业的高度重视,为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本研究通过分析国内外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特征,加深理解健康服务业的内涵以及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的重大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医疗卫生标准领域面临的新问题,构建我国新业态下健康卫生服务行业标准体系。

1国内外健康服务业的概况

1.1国外健康服务业概况。老龄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加上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锻炼等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慢性病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增加,影响着社会人群的生命健康,也为社会和政府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压力。因此,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一直努力寻找健康服务和管理的新模式,健康产业的增长速度已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1.1.1美国。美国的健康服务业发展已经相对成熟,整体运行有序。商业健康保险、健康管理、医疗保健服务、药品、医疗设备以及生物技术等都是美国健康服务业的核心领域[3],其健康服务业管理机制是由最初的几乎完全由市场机制调节转变为由政府和第三方机构逐渐介入医疗服务市场,最终再回归加大市场机制调节的过程。波士顿和纽约的健康医疗产业分别名列美国第一和第二[4]。前者通过打造美国生命科学领域顶尖研究机构、美国生物技术创新的聚集地,为健康服务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目前该地区的健康服务业已成为第一产业,收入与就业都高于其他产业。纽约的健康服务业特点是高度规范管制、高度集中,其医疗服务的个体化、独立化非常突出,许多医生诊所、家庭和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了医院,就业的吸收容量从大医院转向诊所、家庭护理和长期保健机构。1.1.2新加坡。新加坡医疗服务体系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亚洲最有效的医疗卫生系统,其将发展健康服务业作为国家战略,鼓励健康医疗网络积极通过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的认证,该国家通过认证的医疗机构数量占到全亚洲的1/3[5-6]。新加坡医疗改革的一个重点在于差异化发展,非营利性的医疗服务主要由政府来提供,营利性医疗服务则由私人医生提供,公立医疗机构和私立医疗机构在整个医疗系统中的分工不同。医疗机构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创新提升医院运营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利用新型平台与信息技术、医疗器械、药品、保健和旅游等产业进行合作,共同发展形成新的产品和商业模式[7]。新加坡的医疗旅游产业链已大大增加该地的经济效益。1.1.3日本。日本是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天然健康产品市场,其医疗技术在很多领域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8]。日本与医疗相关的健康产业包括医院、药品、医疗器械、健康设备和诊断[9]。日本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给养老护理、养老保健等行业带来了发展的契机。日本的厚生劳动省早在1978年就开始推广健康体检,加强国民健康管理意识,目前日本很多城市都设有健康管理中心,为民众提供全面的健康服务。日本在健康产业的发展过程不仅注重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性,同时还十分重视海外市场的开拓。1.2我国健康服务业概况。我国健康服务业整体还不够完善,仍处于产业发展的成长阶段,健康服务业体系中医疗、保健、康复等环节虽已形成初步的产业链,但仍存在同质化程度不高、无序竞争严重,健康产品和服务层次单一等问题[10-11]。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对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但政策文件多为指导性原则,实际可操作性不强,缺少相关配套标准的制定,无法有效保障现阶段人民群众的需求得到满足。我国健康服务业的重点发展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办医、养老服务、商业医疗保险等。其中,社会办医的发展可以给群众带来多元化的选择,满足其个性化、高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弥补公立医疗机构的不足。为了应对不断严峻的老龄化进程和慢性病发病、患病趋势,老年健康产业也是我国未来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内容[12]。同时,发展社会性和商业性医疗护理保险,也会较大程度地推动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拓展全社会健康保障资金来源[13],有效降低群众看病带来的经济负担,增加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除此之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快速发展也将促使医疗机构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不断推进我国健康服务业走向新高度。

2健康服务新业态面临的新问题

2.1平衡标准和发展的关系。目前,随着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诸如互联网医疗、社会化的医学检验、影像机构等医疗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业态不断增多,配套标准却仍是空白,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考虑如何制定相应的标准促进其发展,作为医疗卫生标准的主管部门需要迎接这一挑战[14]。一方面,要深入细致研究多层次、多元化健康服务需求,依据对健康服务产业发展情况的预测,积极制定医疗卫生行业标准,另一方面,要加强颁布标准的宣传培训和依据标准开展监督评价工作,进一步促进健康服务业标准的贯彻实施,为新业态下医疗服务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医疗质量和生命安全提供制度保障,早日实现国家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目标。2.2后补型标准与前导型标准的选择。根据制定时间不同,标准可分为后补型标准和前导型标准。前者是在所有工作已经完成,并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再补充一个标准,用以指导今后的实践,通常无需把握标准化需求,即使需要把握也较为简单易行[15]。后者则是在产品开发阶段,正确把握和识别新技术领域的标准化需求后,不失时机或超前地做出响应,制定出具有导向性的标准。许多研究已经证明,起导向作用的标准(前导型标准)将是今后高新技术产业的标准化需求[16]。医疗卫生标准主要是依据我们长期以来在医疗卫生领域所积累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在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管理和技术方面制定的比较成熟而稳定的标准,可以认为属于后补型标准。然而,面对健康服务业的产业链上的新技术和新模式,很多是我们过去没有经验或者经验不足的,因此仅侧重于制定后补型标准将不能更好地发挥规范和指导作用,应正确把握和识别健康服务业领域的医疗卫生标准化需求,制定起导向作用的前导型标准。2.3多部门协调机制的构建。健康服务的目标是保障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由于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使得健康服务产业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除了基本医疗部分外,很大部分属于市场经济调节范畴。许多社会化医疗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会逐步发展,因此对于这些机构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社会化机构的审批和监管主体不仅仅在卫生行政部门,因此单独依靠医疗卫生领域制定标准,缺少多部门的联合协调,会为标准贯彻实施带来局限性。2.4团体或企业标准作为补充。健康服务的技术方法已经不仅涉及医学科学领域,还包括医药器械、互联网、商业健康保险等其他先进技术领域,在这些共同涉及的领域编制标准,需要有不同产业或专业共同参与。新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已经对学会、协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制定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赋予了法律地位,因此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将成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有力补充,有效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17]。

3新业态下的医疗健康服务行业标准体系

为更好地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应适时调整标准编制化的思路,在传统医疗卫生标准体系基础上,借鉴国外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经验,细分我国健康服务业与医疗卫生相关的范围,梳理其应该具备的前瞻性卫生标准需求,提出健康服务新业态下与医疗卫生相关的新标准体系框架,并以此为依据指导标准规划和制定工作。新业态下的卫生标准体系框架主要包括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规范、互联网医疗规范、社会化医疗服务机构规范和健康管理机构服务规范四部分,四部分内容中又涵盖了相关机构各类服务项目、服务流程等技术规范,以及人员、设施设备等管理规范。具体标准体系框架见图1。

4讨论

首先,综合国外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历程和经验,可以看出当前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人口结构以及健康现状,标志着健康服务业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应在做好“疾病的诊断治疗”、确保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满足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如养老、护理、健康营养咨询、心理咨询、中医养生等专业化的服务,积极向“疾病的预防”、“健康咨询”、“健康保健”转变。同时积极推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社会化医疗服务机构发展,不断优化诊疗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第二,所有产业的发展都需要规范化管理文件的支撑,健康服务业也如此。面对巨大的健康服务业市场,我国尚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文件出台,势必影响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得人民群众自身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因此,需要积极平衡标准和新业态发展的关系,在传统医疗业态标准体系框架的基础上,加快健康服务新业态下的医疗卫生前导型标准建设,通过标准科学、规范的指导,不断提高健康服务业水平,促进健康服务新业态下的医疗卫生发展环境更加完善。第三,健康服务业卫生标准涉及领域广泛,其制定实施不仅仅是单一主体就能执行的,因此应积极构建跨行业的卫生标准多部门沟通协调机制,推进标准涉及部门联合管理和监督,调动多个主体相互作用发挥最大效果。同时还应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学会、协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和企业共同参与,推动能够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健康服务新业态医疗卫生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加速制定,形成政府和社会资本有效合力,不断将健康服务业推向新的阶段。

作者:梅宇欣 马丽平 洪宓 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