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06-05 09:04:22

导语: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摘要:科技服务业是为科技创新提供市场化服务的新兴产业,主要服务于科研活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是推进社会科技进步的催化剂。基于科技服务业及业态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山市科技服务业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了中山市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科技服务业;产业集群;创新驱动;科技服务平台

以提供技术和知识服务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科技服务业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新兴产业的生长点,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在当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大背景下,加快培育和发展现代科技服务业成为重要的战略支撑。

1科技服务业及业态分类

目前国内外对科技服务业的概念未形成权威、一致的结论。学术界和产业界分别从不同角度形成自己的定义方式。从性质上看,广义的科技服务业指科技链条上服务性部门与服务性活动的总和。狭义的科技服务业则主要指独立机构的科技服务活动。政府管理部门对科技服务业涵盖的范围和业态分类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如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务院就先后对科技服务业进行了不同的界定和业态分类。如国家发改委于2011年出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将科技服务业与信息产业、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并列,指出其服务领域涵盖11项重点内容。科技部于2012年制定的《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提出“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和公共科技服务需求,重点发展研发设计、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创业、科技金融和科技咨询等服务”。事实上,科技部的五大类中,虽然没有将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作为分类来单独表现,但其在有关“发展研发设计服务业”中有明确的内容表述。2014年10月,国发〔2014〕49号《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是国务院首次对科技服务业发展做出全面部署,提出“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提升科技服务业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因此,国务院界定的科技服务业至少包括以上九大类。科技服务业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产业分工不断细化和产业融合不断加强的趋势下形成的新的产业分类,是通过知识和技术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产业,既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属于生产性服务业,是连接科技与经济的纽带和桥梁,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业态具体分类上,本文更倾向于国务院九大类服务业态的分类方法。

2中山市科技服务业现状分析

中山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根据《2017年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山市2017专利申请量42168件,同比增长32.11%;专利授权量27444件,同比增长24.0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7808件,增长21.49%,发明专利授权量1439件,增长23.7%。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700家,国家和省级创新型企业(试点)38家,拥有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59家。2017年,全市新增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13家,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增至62家;全市新增96个省级工程中心、135家市级工程中心,市级以上工程中心增至942家;全市新增市级协同创新中心11家,市级协同创新中心增至21家。新引进12个市级创新科研团队,累计引进39个创新科研团队(其中省级3个、市级36个);新增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省、市院士工作站总数增至10家。中山市致力于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形成了比较鲜明的产业集群特色。中山市拥有23大产业集群,18项产业集群联盟标准,18个省级专业镇,37个国家级产业基地,专业镇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达70%以上,税收贡献达60%以上。中山市在推动地方产业集群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重视发展科技服务业,将其作为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内容,着力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中山市被评为国家特色产业集群创新基地和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创新试点城市,古镇灯饰、“中山美居”入选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小榄镇五金制造等9个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中山(临海)装备制造等6个产业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中山市国家级健康基地是全国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现代服务业数字医疗产业化基地。围绕中山古镇灯饰之都,建成国家灯具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小榄镇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山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成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办有13个国内外有影响的特色专业展会。基于中山市产业集群经济特色,中山市逐步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中小企业科技服务支撑体系,主要包括:一是面向全市或所在镇(区)的公共科技服务机构,例如市、镇(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二是高校、科研院所与专业镇、产业基地共建的研发、检测、咨询等准公共科技服务机构;三是围绕产业发展成立的各类社会化科技服务机构,如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科技咨询公司等。这些科技服务机构通过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和力量,解决了中山市产业转型升级和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些共性问题,呈现出与当地产业集群经济特色密切相关的特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公共科技信息平台建设滞后,骨干、龙头型科技服务机构缺乏;二是孵化平台数量发展较快,但要素聚合和服务能力不强;三是科研开发服务平台质量不高,社会化服务能力不强;四是支持科技服务业平台做大做强的人力资源缺乏。

3深化中山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思路

中山市在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应着力推进本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这既需要立足于现有产业集群特点和企业对科技服务的需求,同时更要面向未来产业优化升级方向,并关注国际及周边城市科技服务业发展态势,实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3.1立足本地实际,选准科技服务业发展重点科技服务业产业链长,涉及领域广,对于中山这样一个位于珠三角几何中心,产业集群发展特色明显,经济总量位居广东省第六位的城市而言,不可能也无必要推进科技服务业各领域在中山的均衡、全面发展,而应结合本地实际选择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服务业重点领域作为主攻方向,以政策杠杆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抢占科技服务业发展制高点,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结合中山产业实际与未来,中山市应瞄准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技术转移、知识产权、创业孵化等自身产业发展需求迫切的重点领域,抓住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壮大,切实服务中山产业创新发展和创新集群的建设。具体而言,研发设计服务是产业实现创新转型的战略支撑,要加强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是当前中山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围绕重点特色产业引进国际先进检测设备和标准,建设公共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在中山不同镇(区)、产业间表现出不同的需求重点,需要不断提升完善。技术转移服务对科研基础薄弱的中山企业嫁接国内国际领先技术十分重要,应大力引进和培育高等级技术转移机构、技术(产权)交易机构等。3.2依托组团发展,优化科技服务业空间布局科技服务业作为以知识的扩散和传播为基础规划的高级生产性服务业,具有较强的集聚性和辐射性,一般根植在大学、科研院等知识和技术生产聚集的大型城市。对于中山而言,发展科技服务业,要摒弃以前由各镇区单兵作战、碎片化发展的思路,要调动市一级的能级来搭建服务平台、聚集服务资源,至少应该依托中山现有的“一中心、四组团”的5个组团统筹建设,为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相对足够的产业承载力和集约发展的条件。同时,应建立一套适用于科技服务机构的管理应用系统和运行监测分析系统,以专业镇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点,以“一中心、四组团”为面,以各镇(区)相对分散的科技服务资源为网,构建服务机构数据收集、分析、咨询和个性化的专业服务平台,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运行监测的信息对接。3.3紧扣湾区战略,承接湾区科技服务业转移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横空出世,升级为国家战略,积极打造珠三角城市融合发展的升级版。中山市作为珠江西岸区域科技创新研发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重要成员,位于珠三角地理中心位置,并随着港珠澳大桥,尤其是深中通道的建设,将有更多的机会融入大湾区进程,并因其宜居的环境、较低的物理空间成本等可以很好地承接来自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城市的科技服务业梯度转移,甚至实现创新资源的高位嫁接。因此,中山市应在全球视野下整合资源构建创新链、打造服务链,推进构建开放型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新体制;应针对大湾区战略,尽早结合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做好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通过多种路径加强对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城市的科技服务业的研究和代表性龙头企业的跟踪联系,加大政策扶持、政务服务和招商力度,强化产业衔接、招商对接和承载平台的建设。3.4强化平台支撑,促进科技服务业提质增效中山科技服务业发展应强化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建设,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原则,支持国内外研究型大学、科研机构以产学研合作的形式,组建一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落户中山,抓紧建设一至两所高水平理工科大学,逐步形成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研发群体,使之成为中山市创新驱动的动力之源。支持各组团、镇区以产业链条为纽带,以产业集群为载体,与相关科研院所、行业高科技龙头企业等共同建设公共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平台、技术专业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专业化创新创业孵化器等,更好地服务当地集群经济。建立科技服务资源公共信息平台,降低科技服务资源信息获取成本,推进科技服务资源共享和充分利用。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参与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并以技术、设备、人才资源为支撑面向区域产业、企业提供高品质专业化科技服务,推进科技服务资源共建共享。3.5强化资金支持,促进科技服务业多元投入改革创新投融资体制,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完善科技服务业扶持体系。构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长效运营的财政投入制度,确保平台建设与运行有持续稳定的经费来源;设立和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抵押、科技创新基金、科技信贷、科技保险、创新创业孵化、创新创业大赛等科技金融专项资金,支持和引导科技服务业发展;总结“创新券”模式,探索完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后补助”等方式支持公共科技服务发展的做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产业引导功能;通过科技项目立项、产学研平台项目立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补、企业专利申报奖补、孵化器平台建设奖补,引导和刺激企业进行创新开发,提升科技服务需求。加大对科技服务机构的资金支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着力发展商业化科技服务机构,整合银行、保险、担保和创投资源,建立完善以风险基金、技术创新基金为支撑的多层次创新创业投融资服务体系。3.6发挥协会作用,促进科技服务供需衔接行业协会是介于政府、企业之间,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为其服务、咨询、沟通、监督、公正、自律、协调的社会中介组织。发挥行业协会的内联外引作用,加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业间的联系,促进科技服务宣传普及,促进各类机构、主体之间优势互补,科技服务业供需有效衔接。引导建立科技服务业行业协会、同业公会,依托行业协会推进行业自律,支持行业协会制定和实施行业规范、服务标准、违规惩罚、资质认证等行业管理制度,促进科技服务业健康发展。如中山市信息产业协会、中山市科技金融创新促进会等,在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和科技金融等方面就发挥了很好行业自律和供需衔接作用。3.7加强引才引智,强化科技服务业人才保障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链离不开高水平创新人才,科技服务链则需要配套高水平的科技服务队伍,促进二者的融合并进。为此,中山应坚持“引培并举”,快速建设一支与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相匹配的高水平科技服务队伍。一是加强外部引进。中山可利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毗邻广州,及开建深中通道的机会,设立专项资金,在深入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广揽海内外优秀人才,加强引进国家级、省级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二是强化内部培养。通过培养、培训、资质认证等手段,提升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能力和专业化服务水平;加强科技园区、专业镇、组团等的科技服务平台之间人才的交流,促进科技服务资源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参考文献:

[1]蔡齐祥,陈岩峰,陈夏,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发展及重大科技问题的若干思考,科技管理研究,2011.9:14-22

[2]王富贵,国内外科技服务业促进政策制定的若干启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7:45-47

[3]张珍,科技服务业的行业分类和发展态势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7.12:5-9

[4]马莉,中山市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9:96-101

[5]李松庆,广东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_水平评价及策略[J].科技管理研究,2013.10:115-119

[6]卢金贵,广东科技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J].广东科技,2015.11:11-15

[7]郭高萍,方晓霞,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东莞科技服务业为例[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6.5:1-5

[8]赵永慧,试探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科技服务变革思路[J].科技管理研究,2017.9:44-51

[9]朱佳丽,广东产业升级背景下科技服务业的发展[J].企业研究,2011.2:39-40

作者:卢卓 单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