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论文
时间:2022-04-29 08:51:15
导语: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门槛回归模型检验的实证结果
在门槛变量方面,就系数符号的变化方向来看,门槛变量系数实现了由负到正的转变,这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并非总是正向促进作用,而是一个阶段性的渐进过程。当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处于较低水平时,其对制造业升级起到抑制作用,但随着集聚水平的不断提高,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其对制造业升级又变为促进作用。针对这一现象,本文认为因集聚而产生的资源争夺效应和集聚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产性服务业是在制造业企业将生产服务外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制造业企业将内部生产服务外部化的结果。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其经济规模不断扩大,集聚成为其主要的发展形式。根据集聚的不同阶段,本文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划分为萌芽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结合本文前文中根据生产性服务业区位商和门槛值的相对大小划分的四个集聚区间,低集聚水平属于萌芽期,中等集聚水平和较高集聚水平属于成长期,高集聚水平属于成熟期。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萌芽期和成长期,其集聚水平相对较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不足,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经济规模,因此,此时制造业各企业倾向于将生产服务内部化,这样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就会与制造业各企业抢夺相关的人力资本、资产投资等资源,本文将这种现象称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资源争夺效应,这种效应会阻碍制造业升级。生产性服务业是在制造业企业将生产服务外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制造业企业将内部生产服务外部化的结果。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其经济规模不断扩大,集聚成为其主要的发展形式。根据集聚的不同阶段,本文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划分为萌芽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结合本文前文中根据生产性服务业区位商和门槛值的相对大小划分的四个集聚区间,低集聚水平属于萌芽期,中等集聚水平和较高集聚水平属于成长期,高集聚水平属于成熟期。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萌芽期和成长期,其集聚水平相对较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不足,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经济规模,因此,此时制造业各企业倾向于将生产服务内部化,这样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就会与制造业各企业抢夺相关的人力资本、资产投资等资源,本文将这种现象称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资源争夺效应,这种效应会阻碍制造业升级。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正向集聚效应则有利于促进制造业的升级,其促进机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利于专业化分工。生产性服务业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的集聚,能够深化自身及制造业的专业化分工,提高制造业运行效率。制造业将某些相关的生产服务外包给专门的服务企业,有利于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核心技术研发、科技创新等活动中,从而能够促进制造业向生产价值链的中高端延伸。第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利于降低制造业成本。集聚在一起的生产性服务业之间会进行相互竞争,这样有利于多样化、高质量、低价格生产服务的提供,因而,制造业将相关生产服务外包会节省大量成本,而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会凸显出一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这也有利于制造业成本低的降低。第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够形成技术创新网络,有利于科技创新成果向制造业扩散和渗透。生产性服务业在相对较近距离范围内的集聚,有利于知识溢出效应的发挥,使得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彼此之间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网络。技术创新网络的形成不仅能够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科技创新,还能够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向制造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制造业升级。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起到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关键是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总效应。总效应为资源争夺效应与集聚效应的合力,即总效应=资源争夺效应+集聚效应。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萌芽期和成长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质等资源,这就使得其具有相对较强的资源争夺效应,而此时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规模尚未形成,其集聚效应未能充分发挥出来,最终使得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资源争夺效应的负向作用强于集聚效应的正向作用,因而总效应的方向是负向作用,所以在这两个时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体现的是阻碍作用。但是随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规模的不断扩大,进入到集聚的成熟期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稳定,其集聚效应不断突现,而此时大部分制造业企业考虑到成本、专业化等因素,倾向于将其生产服务外包,因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此时期的资源争夺效应相对减弱。正的集聚效应不断增强,负的资源争夺效应因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程度提高而不断减弱,最终使得集聚效应强于资源争夺效应,因而总效应的方向为正向作用。因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这一时期的外在的体现即是能够促进制造业的升级。门槛变量系数由负变为正就反映了上述总效应的变化过程。进一步观察表3各门槛变量系数的数值还可以发现,当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由低集聚水平向中等集聚水平过渡时,门槛变量系数由-75.9499变为-82.7560,就数值的相对绝对值大小来看,负向作用变强;当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由中等集聚水平向较高集聚水平过渡时,控制变量系数由-82.7560变为-62.9118,负向作用减弱。这是由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由萌芽期向成长期过渡时,因发展所需要的资源数量迅速增加,使得其资源争夺效应相对萌芽期明显增强,而集聚效应虽有所增强但是其程度相对较小,因而总效应结果是负向作用增强。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成长期内,随着其集聚规模的变大,集聚效应有所增强,但集聚效应仍弱于资源争夺效应,而在这同一时期内,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资源争夺效应开始变小,因而总效应的结果是负向作用减弱。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不同阶段的资源争夺效应、集聚效应和总效应情况如图4所示。图中OA段表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萌芽期,在这个时期内,资源争夺效应和集聚效应都在逐渐增强,但是资源争夺效应增强的程度大于集聚效应,因而总效应体现为资源争夺效应,表现为对制造业升级的抑制作用。随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的不断加强,集聚进入成长期,即图中的AB段。这一阶段,资源争夺效应先是迅速增强,到达顶点后因与制造业的协同性开始显现而使得争夺效应逐渐减弱,在这一过程中,集聚效应虽然也一直在不断增强,但是增强的程度明显小于资源争夺效应。因此,这个阶段中的总效应仍表现为抑制作用,而且其作用程度表现为先增强后减弱。在B点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正向集聚效应与负向资源争夺效应相互抵消,总效应为零。B点之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进入到成熟期,在这个时期内,资源争夺效应仍在逐渐减弱,集聚效应开始充分显现,其正向作用强度开始超过资源争夺效应的负向作用,因此总效应由负向变为正向,表现为对制造业升级起到促进作用。在控制变量方面,就估计结果的符号而言,四个控制变量的符号与实际情况是相符的。具体来说,人力资本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系数为0.0250,估计结果显著为正,这表明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劳动力对制造业升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劳动力自身素质相对较高,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相关知识,从事较高技术水平的工作,而且工作效率也相对较高,有利于发挥创造性作用,从而为制造业升级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资本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系数为0.0052,而且估计结果显著。制造业的升级离不开先进机器设备等的支持,对制造业固定资产等的投资,可以为制造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证,进而加快制造业升级进程。科技进步对制造业升级也显示出了正向作用,但是估计结果不显著,这说明科技进步在制造业升级中的作用仍有待于提高。制造业出口对制造业升级显示出了显著的负向作用,这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在国际分工中我国显示出了明显的廉价劳动力优势,这使得我国制造业位于国际生产价值链的底端,主要以初级产品加工、装配以及国际代工为主,产品的设计和研发能力薄弱,拥有的主要是最简单的加工能力,因此,我国的制造业基本上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常年处于这种国际分工形势下,虽然每年制造业的出货值很大,能够有效促进制造业的加工生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较强,但出口的产品大多是低附加值产品,科技含量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制造业的升级。总之,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角色使得对外出口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在量(数量和种类)的增加方面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但对制造业质的提高方面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抑制作用。
二、结论
生产性服务业是是推动制造业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产业集聚逐渐成为其重要的发展形式,因此,正确认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就显得日益重要。特别是对于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刚刚起步,有必要了解随着其集聚程度的不断加强,其对制造业升级作用的变化情况,从而为我国未来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提供借鉴。基于此,本文运用门槛回归模型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之间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三个门槛值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划分为低集聚水平、中等集聚水平、较高集聚水平和高集聚水平四个区间。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每个区间所包含的省份数量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低集聚水平区间,整体的集聚水平偏低,但就每个区间所包含省份数量的变化情况而言,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有提高的趋势。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全国的分布情况来看,属于低集聚水平和中等集聚水平的省份基本上位于我国中部、西部内陆地区,属于较高集聚水平和高集聚水平的省份基本上位于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的部分地区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
第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整体上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即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较低时,其对制造业的升级有抑制作用,随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的不断提高,达到一定水平后,其对制造业升级会由抑制作用转变为促进作用,这主要是由于资源争夺效应和集聚效应此消彼长的结果。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整体偏低,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尚未明显显现,因此,在未来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要进一步提高集聚水平,特别是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从而更好的促进制造业升级。
作者:纪玉俊丁科华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 上一篇:楼宇经济下生产性服务业论文
- 下一篇:钢铁工业循环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