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与产业经济发展的关联性

时间:2022-12-08 09:11:31

导语:技术创新与产业经济发展的关联性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技术创新与产业经济发展的关联性

内容摘要: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大离不开产业经济的支撑,如何壮大产业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本文利用0-年西部地区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和VAR模型的实证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西部地区技术创新产业经济发展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具体体现为技术创新能力对第三产业和其他服务业GDP贡献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地,西部地区技术创新和产业经济发展的高度正相关是单向的促进,换言之,技术创新是产业经济发展的促进因素,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并非来源于产业经济的发展。本文探究西部地区技术创新与产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为技术创新的积极效果提供了来自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的证据。

关键词:技术创新;产业经济;第三产业;西部地区;其他服务业

文献回顾

王飞航等(8)在针对西部地区专门的研究中发现,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存在由中心城市向外扩散的效应,并且随之促进经济的增长,而在各项影响因素中,来自研发的影响居于首位。郭冠清(0)指出,技术创新是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新兴产业而言,可以利用技术创新实现对传统产业的反超;对于传统产业而言,可以利用技术创新实现转型升级。技术创新与产业经济发展具有天然的关联性。雷玉桃等(0)以珠三角城市为例,从产业经济的视角研究了城市群功能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考虑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影响后,城市群功能对制造业生产率的正向影响作用依旧存在。金浩和刘肖(1)进一步地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协同聚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两者的协同聚集通过技术创新手段促进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吕平和袁易明(0)在明确了技术创新中介效用的同时,也通过非线性检验反证了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是线性的。周立和赵秋运(1)利用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企业家的创新精神能够正向促进地区经济的真实增长率。通过文献回顾能够发现,现有研究虽然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仍有部分缺失。对产业经济的定义集中于制造业等第二产业,未拓展至第三产业,亦未结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做探讨,未针对西部地区单独讨论。本文着重讨论技术创新对西部地区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实证研究

(一)研究设计

本文将技术创新与产业经济发展的关联关系具体到西部地区,根据相关定义,选取陕西省、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甘肃省、青海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十一个西部省份为研究样本。需要注意的是,内蒙古部分地区亦属于西部,但由于无法拆分具体城市的数据,故而研究样本不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综合已有研究,本文使用多元回归和VAR自回归模型检验西部地区技术创新与产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本文预测,技术创新能够有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具体体现为第三产业和其他服务业对GDP的正向影响,并且两者不存在反向因果的内生性问题,即产业结构升级不能显著影响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

(二)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取自国泰安(CSMAR)区域经济数据库,根据各类相关统计年鉴对缺失数据进行人工补齐,取得0-年共二十年11个省份的22个省级平衡面板数据。

(三)变量定义与模型设定

被解释变量:基于稳健性考虑,本文从两个方面设定产业经济发展指标。第一,结合当下产业升级背景,使用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占比来衡量产业经济发展程度;第二,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具有突出意义的是服务业的发展,在产业结构转型的现实背景下,第三产业或服务业自身的GDP贡献可能存在上限与溢出效应,所以使用其他服务业对GDP的贡献占比作为另一个产业经济发展衡量指标。解释变量:技术创新的衡量指标在专利数量方面有申请数、受理数和授权数三种衡量指标。有学者认为,专利申请数代表了当地的创新活力,应当使用专利申请数作为技术创新的衡量指标。本文考虑到:第一,专利申请数是20年披露的指标,利用专利申请数会损失一半的样本量,可能对估计结果产生偏误;第二,只有经过授权的技术创新专利才能对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的作用。故而,借鉴相关文献(周少甫等,1),本文使用该地区当年度专利授权数量作为技术创新能力的衡量指标。控制变量:本文从区域经济层面选取了四个可能影响产业经济发展的控制变量,分别是当地人口因素Population、当地高等学校数量School、人均国民生产总值Average和当地平均工资Salary,具体定义如表1所示。与此同时,控制了省份和年度的固定效应,在多元回归分析中使用面板固定模型进行估计,关注α1的估计系数;在VAR自回归模型中使用面板VAR模型估算技术创新和产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实证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表2为本文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0-年分省份的描述性统计。从最小值来看,各地区差异不大,青海省的第三产业GDP贡献最低,为.3%,西藏自治区的第三产业GDP贡献最高,为.1%。从均值来看,陕西省的第三产业GDP贡献最低,为38.33%,最高的依旧为西藏自治区,为.8%。从最大值来看,陕西省的第三产业GDP贡献最低,为.8%,西藏自治区的第三产业GDP贡献最高,为.%。其他服务业占比GDP_other的分布情况与GDP3基本一致。技术创新Innovation显示出较大的地区差异性。从均值水平来看,四川、广西、重庆和陕西四个地区的均值在上下,处于西部地区创新能力的第一梯队。第二梯队为云南、新疆和贵州,第三梯队为宁夏、西藏、青海和甘肃。第一梯队地区的专利授权数量远大于第二和第三梯队。

(二)多元回归分析

表3的结果显示,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地促进产业经济的发展。从技术创新对第三产业和其他服务业的GDP净贡献来说,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专利技术授权(e=2.件),就可以为第三产业GDP贡献增加2.405%,为其他服务业GDP贡献增加0.012%。z值分别为11.3和.,均为1%高水平显著。在考虑了其他控制变量的协同影响后,技术创新每增加一个单位对第三产业GDP贡献下降至1.%,对其他服务业的GDP贡献下降至0.007%,仍具备正向的显著性,符合本文的预计。控制变量方面。当地人口对第三产业GDP贡献为显著的负向影响,系数为-17.7,西部地区产业转型较慢,甚至部分地区的第一产业都未成熟,从而当地人口越多,越不利于第三产业的GDP贡献,人口数量对其他服务业的影响为不显著的-0.044,负相关系依旧成立。在本文的模型设定中,高等学校数量既作为控制变量,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该地区技术创新的能力。School的系数分别为6.30和0.028,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西部地区省份每增加一个单位的高等学校数量(e=2.所),就可以使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增加6.3%,同时使其他服务业对GDP的贡献增加0.028%,这两个数字均大于专利授权量的估计结果,说明高等学校对当地产业经济发展产生了更强、更显著的拉动作用。人均生产总值Average均为高水平的负相关,系数分别为-6.6和-0.0,表明当前西部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越高,第三产业和其他服务业的GDP贡献越低,该结果说明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仍是偏向于第一第二产业,亟待技术创新带来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人均工资Salary均为高水平的正相关,系数为2.和0.011,说明西部地区民众存在消费需求,当人均工资增加时,以服务消费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迅速崛起,为GDP贡献更多的增量。当西部地区年人均工资增加一个单位时(e=2.万元),则能够使第三产业GDP贡献增加2.%,使其他服务业GDP贡献增加0.011%。

(三)面板VAR模型

在经济研究中,通常会考虑时间序列因素对模型估计的影响,克服时间序列估计偏误的主流方法为使用自相关VAR模型。使用面板VAR模型对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关系检验的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第三产业GDP占比GDP3具有高度的时间序列特征,与滞后期的相关系数高达1.0,并且在1%水平显著,技术创新Innovation亦如此,本期与滞后期相关系数高达0.,在1%水平显著。滞后一期的技术创新Innovation对第三产业GDP占比为%水平的0.,显著为正,与基本回归模型的结果一致,技术创新显著促进了第三产业经济的发展;而滞后一期的第三产业GDP占比与地区技术创新Innovation为不显著的0.06,说明技术创新与第三产业经济发展之间不存在反向的因果关系,技术创新能够促进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但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无法对技术创新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滞后一期的技术创新Innovation对其他服务业GDP占比GDP_other的系数为1%水平显著的0.0087,与基本模型一致,而滞后一期的GDP_other对Innovation的系数则为不具备显著性的1.,说明与对GDP3的影响一致,技术创新对其他服务业GDP的贡献也不存在反向因果关系。面板VAR模型的估计结果为回归结果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证据。

结论

本文利用西部地区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和面板VAR模型实证检验了技术创新与产业经济发展的关联性与影响,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省份的技术创新力度能够有效地促进第三产业和其他服务业对GDP的贡献;技术创新的增加是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而非后果。本文研究的启示在于:第一,利用直接或间接的政策刺激,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专利的申请、受理与授权数量,激活地区创新活力,形成辐射与叠加效应;第二,发挥西部地区旅游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建设的基础优势,优先发展能够服务于第三产业应用的技术创新;第三,正视西部地区第一、第二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点与局限,利用国家层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措施,增强自身第三产业的经济实力,发挥更大的规模效应。

参考文献:

1.郑晓舟,郭晗,卢山冰.环境规制协同、技术创新与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国十大城市群的实证分析[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1(3)[1-06-01].

2.马彩虹,袁倩颖,文琦,李学梅.乡村产业发展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研究——以宁夏红寺堡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1,40(5)

3.陈娜,林军.剥离环境因素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以我国西部地区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0,40(6)

4.周少甫,陈亚辉,袁青青.数字普惠金融对地区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金融与经济,1(5)

5.张欣,崔日明.西部地区嵌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策略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38(3)

6.肖泽锋.内外双循环背景下制造业集聚与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基于西部地区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J].商业经济研究,1(8)

7.韩瑞龙.物流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与实践启示——以山西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1(8)

8.刘汝浩.新发展格局视域下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居民消费升级协同发展——基于技术创新中介效应的实证[J].商业经济研究,1(4)

.秦晓静.流通产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思考[J].商业经济研究,0(1)

.陈艳芳.流通产业对城市第三产业经济增长的溢出影响探析[J].商业经济研究,8(7)

作者:贺鸣 兰秀文 单位:西安欧亚学院 内蒙古财经大学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