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探讨

时间:2022-01-27 11:27:48

导语:粮食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粮食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探讨

摘要:我国粮食产量的不断提升,给我国粮食安全、社会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在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库存高企、销售不畅、优质粮食供给不足等问题,很多粮食在收购之后只能长期储存缺乏深加工转化,导致粮食产业经济发展陷入困境。为了有效促进粮食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扩大粮食和物资储备,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快速发展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全力推进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粮食经济;农业经济;促进策略

当前我国社会处于供给侧结构转型期,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粮食循环经济能够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保证农民就业增收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绿色优质食品油的供给力度,充分发挥品牌引领优势,保证主食产业化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和税收扶持力度,完善金融保险服务行业,充分利用各种优惠政策保证我国粮食经济的全面发展。

1发展粮食经济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在发展粮食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创新,以使粮食经济发展焕发新的生命力;也要注重各方的协调性,以往经济发展过程中并不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以损害环境为代价促进经济建设发展的模式,不符合现代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所以在发展粮食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发展的绿色。注重市场导向,政府部门需要认识到发展粮食经济的重要性,要对其进行正确、科学的指导,注重高新技术在粮食经济发展中的应用,不断提升粮食的产量和质量,坚守我国粮食产量大国的国际地位,对国家的粮食安全战略部署进行全面落实。积极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以强化粮食质量为切入点,不断提高我国绿色粮食产业占有量,对各个区域内的龙头粮食企业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并且引导企业注重品牌建设。区域粮食经济发展良好也会带动城市中心经济的发展,一定要稳稳抓住社会经济以及时展特征,对粮食经济发展相关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进行优化和改良,使我国粮食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为我国社会经济总体发展增加动力。发展目标在于建设现代化、绿色化的粮食产业体系,发展区域粮食产业改善农业生产人员的生活质量;使绿色优质粮食满足市场的需求,粮食加工业的产量呈逐年递增的形式。粮食产业园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显著,粮食生产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强化,粮食生产安全以及生产质量可以达到国家规定要求,为社会民众提供安全健康的粮食产物。

2发展粮食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2.1支持多元主体协同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主体也形成了多元协同发展的格局,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链,共建完善的粮食产业发展联盟,通过产权置换,股权转让等多种方式,保证粮食产业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策略,统筹规划粮食存储资源,完善粮食产后服务保障体系。2.2促进全产业链发展。在粮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构建产购销一体化模式,形成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全产业链一体化营销模式。在上游积极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定向投入专项服务,建设完备的原料加工基地。在下游要积极打造自主物流营销体系和服务网络,共同建设优质绿色有机粮食供应链,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放心的食物。2.3推动产业聚集发展。在粮食经发展过程中,做到因地制宜,对当地的实际土地质量进行分析,大力种植特色食物,保证区域化产业化发展。积极鼓励粮食企业实现多种途径的粮油副产品循环加工,构建绿色粮源、绿色仓储等产业体系,建设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可循环粮食产业发展经营体系。还要对稻壳、玉米芯、麦麸等副产物进行综合利用,通过生物发电等多种方式保证粮食经济增产增效。2.4积极发展新业态。积极建设“互联网+粮食”经济发展模式。推广网上粮店,促进粮食零售转型升级,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积极开发粮食产业观光、体验式消费等全新消费模式,为我国粮食经济发展打开全新思路。构建一批自主创新特色品牌,保证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加强对绿色优质粮食品牌的宣传与推广,深入挖掘区域性粮食文化,提高粮食产品牌效应。积极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训,完善市场营销和评价标准。对于假冒伪劣产品要加大打击力度,完善信用管理评价机制,确保市场秩序更加规范。2.5充分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不断强化粮食生产质量,发展粮食经济的同时注重自主创新,进行区域粮食品牌建设,并且结合区域粮食种类进行特色产品的生产,不断提升粮食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粮食生产企业不能将市场标准作为企业自身的生产标准,一定要不断提升自身对生产产品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控制标准,以强化生产质量为切入点提升生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于品牌建设,仅仅依靠产品质量是不够的,产品质量过硬但无人所知,产品的质量优势就无法呈现。可以通过新媒体、互联网等进行品牌的宣传和建设,市场开发人员应注重产品的市场营销,进行信息化产品销售平台建设,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与其他产品生产企业进行沟通和交流,对自身产品优势有充分的了解,展现区域性粮食文化元素,使粮食产品可以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注重对粮食生产专利以及相关商标的保护,避免品牌建设过程中恶意的市场竞争对自身市场口碑造成损害,严厉打击市场中存在的假冒伪劣产品,我国政府部门也要对市场秩序进行维护。2.6增加优质粮食产品的市场供给量。要注重优质粮食工程建设,结合目前市场的实际需求,积极进行优质粮食生产链建设,对不同种类的优质粮食采取不同的市场营销策略,建设储存管理机制,避免在优质粮食产品储存过程中发生质量变化,保证粮食产品的优质性和安全性。对于交易机制也要进行改善,一定要减少中间商环节,最好是直接进行销售,使产品市场价格得到良好的控制,加强人们对优质粮食产品的信任度。增加优质粮食产品的种类,进行品牌建设。对优质粮食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检测。在发展粮食经济过程中要注重示范园区建设,通过示范园区传输产品的推广和营销经验。对区域粮食产品生产结构进行优化。对于区域内的粮食深加工企业在技术和政策上给予扶持,使其粮食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有率以及供给量可以得到保障。

3发展粮食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3.1加强组织领导。政府部门要重视发展粮食经济的重要作用,根据本地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实际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促进资源统筹,合理分工,使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职责更加清晰,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重大工程以及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的引导作用,促使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到粮食经济产业中。将优化企业用人机制作为深化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完善配套政策,改进合同管理,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企业急需紧缺人才,精简富余人员,实现人员“有进有出”,提高人员素质,增强企业发展活力。3.2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在发展我国粮食产业经济的同时,最重要的就是统筹利用奖励资金,推动粮食产业的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的资金引导功能,促使社会金融资本加大对粮食产业的投入力度。加强对新型设备的采购与投入,包括仓储设备、烘干设备等,同时要给予相应的购置补贴,确保农业经营主体利润有所提升,完善国家增值税改革相关政策。3.3健全金融保险支持政策。在大力发展粮食经济的过程中,积极完善保险、金融等政策,加强风险抵御能力,建立完善的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机制,有效减轻银行的信贷风险。支持粮食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支持符合资质的粮食企业上市融资,确保粮食企业融资能力的全面提升,引导粮食企业合理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抵御风险。当地政府应加大对各项优惠政策的推广力度,以强化粮食经济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力度,避免粮食行业发展受到各项经济问题干扰。各地政府机关对粮食行业优惠政策的推广力度相对薄弱,各项优惠政策在粮食经济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效果下降,粮食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层次受到影响。3.4落实用地用电等优惠政策。积极加强对粮食企业的支持,尤其是对项目用地加以重点统筹规划,将划拨用地转变为出让用地,建立完善有效的粮食经济服务机制,确保粮食经济实现供需平衡。落实用地用电等优惠政策,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对粮食产业发展重点项目用地予以统筹安排和重点支持,支持和加快国有粮食企业依法依规将划拨用地转变为出让用地,增强企业融资功能;改制重组后的粮食企业可依法处置土地资产,用于企业改革发展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落实粮食初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政策。3.5注重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发展粮食经济,离不开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支持。首先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各个院校可以结合市场实际需求进行专业增设,从而满足粮食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区域在发展粮食经济的过程中进行高素质工作队伍建设,工作队伍承担的主要责任在于对高新粮食生产技术进行推广,了解区域粮食产品的特色,辅助企业进行粮食产品的推广。对人才的专业素养以及道德修养进行审核,只有对发展粮食经济充满热情,愿意服务家乡经济建设的人才才能进入该队伍。定期对队伍人员工作成效进行审核,了解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对其进行进一步教育,教育方式可以是多元化的,如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积极进行高素质工作队伍建设,还可以邀请外界权威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讲解,并对培训人员的培训成效进行审核。建设高素质队伍主要是为了加强区域粮食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各种高新技术的吸收和掌握程度,利用现代科技促进粮食经济发展。

4结语

当前我国正在逐步推进收储制度改革,全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粮食企业应审时度势,针对企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统筹兼顾所有资源。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和统一税收政策,从而找准突破点,促进粮食企业改革,强化机制系统性和协调性,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寿辰.疫情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思考[J].新理财(政府理财),2020(Z1):46-48.

[2]张利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业经济发展策略[J].粮食问题研究,2019(5):45-49.

[3]赵宁宁.经济新常态下农业要大力发展粮食经济[J].内蒙古统计,2019(3):37-39.

[4]王寿辰.新常态下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刍议[J].中国农业会计,2019(1):24-25.

作者:周昱彤 冯果烨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