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产业经济与人力资源培训

时间:2022-01-27 11:23:58

导语:试论产业经济与人力资源培训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试论产业经济与人力资源培训

摘要:在全球性经济危机和经济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尽管我国经济保持了一定增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对产业经济发展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尤为必要,即要保证宏观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必须要将产业经济与人才经济更深入地融合在一起。而人力资源培训作为人才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思考的重点。本文首先对我国产业经济发展情况、人力资源培训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以职业教育为例指出了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培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次探讨了我国产业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系问题;再次就如何通过加强人力资源培训促进我国产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最后具体分析现阶段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关键词:产业经济;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培训

产业结构改变是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现象之一,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逐步转变过程中。人力资源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核心资源,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人力支撑。人力资源人力对于生产行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来进行的,而要实现产业结构平稳的转变,就需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实现产业经济与人才经济的紧密结合。通过组织成员的训练提升人力资源的素质,将成为组织致胜的重要关键。因此,如何通过有效地人力资源培训,将数量意义上的“人”培养成产业经济需求和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当前产业经济、人力资源管理等实务和理论界需要共同面对和破解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产业经济发展情况简析

2019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4.4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而GDP增速6.1%,明显高于全球经济增速,在经济总量1万亿美元以上的经济体中位居第一。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0%左右,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产业比重大大下降,第二产业增长快速,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升。201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70467亿元,占比7.1%,比上年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386165亿元,占比39.0%,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534233亿元,占比53.9%,增长6.9%。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首先,经济依靠第二产业的拉动作用依然明显;其次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偏低,当前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在70%左右,而我国这一比重长期徘徊在30-50%;最后,我国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有待优化,当前的第三产业主要以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及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为主,而金融、科技、信息等行业所占比重较小,技术和知识密集程度较低。由于第三产业代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一直是我国经济的基本目标,2017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稳增长、促就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总基调,同时指出优化产业结构升级要以人力人才资源为支撑。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充分利用高校、培训机构等教育资源,培养一批高素质多领域的技术或服务型人才。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的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人力资源开发作为国家的经济竞争优势,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改善和技术水平提升的重要基础条件。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发展,当前我国产业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定水平,产业经济的整体规模比较庞大,我国已成功跻身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产业经济发展规模和数量提升的同时,尤其需要理性地看到,当前我国产业经济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障碍。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情况,因此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由于创新技术外流和创新本身隐藏风险,使得创新在为创新者避免损失和带来收益的同时,又由于创新思路的难以有效利用进而造成产业调整、变革和发展难以真正实现。这样,不仅会抑制创新的动力,还会造成创新资源的浪费。在现实的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实体经济投资专项快速发展、回报率较高的虚拟经济中,既会造成资源、资金分流,又容易增加产业经济发展的风险[1]。在全球性经济危机背景下,由于投资和消费乏力,出口规模又受到诸多限制和影响,使得当前我国产业经济发展面临很大的挑战和压力[2]。  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制约,传统型产业虽然获得了较快发展,积累了较为雄厚的资源和资金,但存在较为严重的后劲乏力、资金不足问题;高新技术型产业虽然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创新动力和创新需求,但常常由于发展资金受限制而难以实现理想的创新发展。这两种情况的同时存在和相互影响,造成当前我国产业经济出现市场扩张不适应、市场需求判断预测不准确等问题。 

二、我国人力资源培训现状

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资源。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人口基数大、总量多的特点,使得产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能够实现快速积累和科学发展。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培训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长期的学校教育模式。教育,可以看做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投资。教育对人的影响是一生的,因为通过教育,能够培养和影响人的思维、行为等多种方面,最大程度地激发人类的潜力与潜能。除了父母的教育,学校的教育对我们有着更长期、更重要的影响。学校教育具有传播知识、传授技能、植入理念、塑造人格等重要功能,在人力资源培训中具有最基础、最深入的影响和作用[3]。学校教育的长期性和多面性,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和挖掘人的发展潜力,从而使得人们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后能够普遍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我国的基础教育质量和数量在人才的培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巨大功能作用。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学校教育的教育质量和数量都得到了很好的提高。根据教育部统计公报,截止2019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共招生3100多万人,在校学生已经达到1.4亿人,九年义务教育的巩固率为94.8%。全国高中(含普通高中、成人高中、中等职业教育)教育阶段共招生近1400万人,在校学生已经达到4000余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9.5%。普高在发展速度上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虽说中职教育学生人数也在显著增加,然而比例仍然偏低。高等教育(包含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总体规模已经达到3600多万人,毛入学率达到45.7%,其中:研究生招生64.5万人(博士生招生7.4万人,硕士招生57.1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738万人,成人本专科招生237万人[4]。由此看来,我国学校教育具有义务教育深入巩固、高中教育稳步增长、高等教育渐进发展等特点,为提升我国人力资源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二)短期的职业训练模式。除了学校教育外,人力资源培训的另一种方式就是短期性的职业训练。这种职业训练又叫职业培训,是指各行业、各领域为提升管理层、技术人员、生产人员、领班人员等人员的能力素质,从而举办的各种学习培训活动,目的是使参与者获得职业能力或是技术水准的提升。职业技术教育,是岗位人员实现初始职业化的重要内容和环节,承担着帮助新入职人员形成岗位工作意识能力、提升实践发展能力的重要任务和使命。其能帮助职业人员掌握更多的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是实现职业技能初始化和再度职业化的必经途径。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普及度和认可度还不够高,为产业经济的增长埋下了人才缺口的隐患。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居住在农村或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口比重大,大约占到总人口的60%多,但其中,仅有10%左右的人接受过专业职业技能教育。同时,部分企业的职工技能素养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工人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与生产基础的支持力量,但技术工人的占比在企业中比较小,技术工人中,中级技工大约为30%,高级技工却连10%都不到。这种情况会对企业的技能创新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短期职业训练和教育培训,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企业升级转型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相关完善的短期职业训练教育培训体系,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根据教育部统计公报,2015年全国接受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学生数量达到726万人次,接受各种非学历中职教育的学生数量为4560万人次。(三)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职业教育是我国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方式。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农村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总体还比较低虽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城镇化率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但农业人口依然占据“半壁江山”,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总量和规模依然比较大,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人力资源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在当代的所有产业之中,从实农业劳动的人员整体受教育程度最低,许多农民不具备初级科技水平,受过专业技能训练的人员占少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农民和农业转岗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农民的就业难度增大,致富能能力不高。一些乡村干部、乡镇企业管理人员、农村技术人员等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水平也有待于进一步提升。2、企业职工的能力素质在产业群体中居于中下水平相关调查发现,在当前活跃在我国城镇各企业的工人(含农民工)中,专业技术人员比较缺乏,中高级技术工人则更是缺乏。在建筑业、机械制造业、印刷业、工业美术、环保工程、电子信息等传统及高新技术产业中,均常常出现中高级技术人才供不应求、断层紧张的现象。3、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状况与产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人才总量规模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人才密度低;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不高;人才结构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专业人才偏少;人才资源地区分布不合理,西部人才相对匮乏[5]。因此,加强现代人力资源培训,对于提升我国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水平,对于满足不断发展的产业经济来说显得非常紧迫和必要。

三、产业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系

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会影响到产业结构,同时,产业结构只有不断地进行优化调整,新兴产业才能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在产业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是基础中的基础,产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持。加强人才与能力的培训建设,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在产业经济中的作用和成效,才能为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关于产业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系问题,必须坚持全面、辩证地看待。一方面,产业经济发展需要人力资源培训相适应和配套,而且能够为人力资源培训创造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另一方面,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培训,能够对产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生积极有效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具体分述如下:(一)产业经济发展需要现代人力资源培训。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现代新兴产业,虽然产业发展依靠的生产工具、生产手段、生产模式、产生服务供给渠道等存在多种差异,但都是在人的主导下进行的。产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各类人才来作为支撑和保障,而这些人才的产生和培训,就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现代人力资源培训[6]。因此,开展好现代人力资源培训是我国产业经济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一级产业的农林渔牧所占的比重会逐渐降低;而二级产业的比重会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当达到40%-47%左右时,就会开始缓慢降低,三级产业的服务业所占的比重一直呈现不断上升的情况,那些不具备优势、浪费资源的行业,正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调整而日益消减。在产业经济与结构优胜劣汰和精益化发展过程中,新兴产业迅速增加,呈现出知识经济的特征,市场对于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这也直接推动了现代人力资源培训的进步。 (二)现代人力资源培训助推产业经济发展。当今新时代形势下,人才成为企业的宝贵财富,市场的竞争逐渐演变成人才的竞争,市场核心竞争力也逐渐演变成对把握优质人力资源的能力。现代人力资源培训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既有促进,也有制约。人力资源培训在传播技术知识、交流管理和发展理念、提升人员能力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根据产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需求来培养,实现产业人才供需的有效对接,确保人力资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互动作用的高效发挥,从而为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现代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培养出具备不同知识和能力的人才,提高企业、行业人力资源的整体能力和水平,有效地促进我国产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三)产业经济发展能够为人力资源培训奠定更好地物质基础。一方面,产业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动产业结构的变化,从而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崛起创造更广阔的空间,从而创造更多的现代人力资源培训需求,从而为现代人力资源培训企业和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服务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助于企业经济利润和发展目标的实现,从而使得企业愿意和能够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到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之中,进而改善现代人力资源培训的经济基础、工作待遇、培训环境和软硬件条件,促进现代人力资源培训业务整体水平的持续有效提高。

四、通过加强人力资源培训促进我国产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考

(一)制定人力资源培训发展计划,提高人力资源的竞争力。人力资源是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最重要、最积极的因素。提高劳动者素质,积累人力资本,是产业经济增长质量提高、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市场经济作用下,传统产业结构中重复性、专业知识和技能需求较少的工作,正逐渐被高科技技术、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所代替,企业员工必须要掌握先进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坚持科学谋划,科学制定人力资源培训发展计划,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农村地区义务教育中,可适当增加与现代农业技能有关的课程;城市义务教育中,则考虑开设与现代工业、第三产业相关的课程。这是培养劳动者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培养紧随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复合型人才。在产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劳动力结构能够随着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变化而有效变化,形成经济结构与人力资源结构的良性互动,能够把人力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积极因素[7]。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研究制定职业技能培训规划,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公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增强劳动者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稳定性,使大量社会潜在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劳动力。(二)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劳动者素质。从深层次上来看,人力资源的素质结构不合理,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提升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必须增强现代人力资源培训,才能缓解发展人才“瓶颈”。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制定权威的管理和评价制度及奖惩机制;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各类教育资源优化整合与充分利用,以提高教育质量;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尽快改变教育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的状况,积极鼓励社会投资教育[8];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资,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促进教育的发展,如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推广远程教育,建设数字图书馆等,加快知识的传播。改善专业设置及教育内容,依据社会和工作岗位的需求,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注意培养T型人才。此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横向教育,提高其职业素养和知信行水平,使其能在社会和工作中获得可持续的发展,为产业经济及就业结构转变合理、科学地储备更多优秀人力资源。以开放的思维,海纳百川的胸怀,创造优良的人才干事环境,汇聚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精英,为我所用。在人力资源的具体开发方面,应该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相应的人力资源开发措施。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向高加工度演进,以及科技进步的加速趋势,应该加大职业培训教育,使劳动者的技能能够得到不断的提升,使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开发,以满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三)加强培训市场引导,优化培训资源配置。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和教育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将培训与就业有机结合,加强人力资源培训的市场培育,积极营造政府支持培训就业、市场调节培训、企业承担培训、劳动者主动培训的氛围,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深入开展公共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活动,通过内引外联方式,积极与其它用工地区的相关部门或企业接洽、沟通、协调、联系,有组织地把富余劳动力资源输送到培训机构进行专业培训然后再送到就业条件优越、劳动报酬较高的行业和地区实现就业[9]。(四)加强劳动者培训权益维护,优化学习培训环境。现代企业要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理念,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要改变忽视职业教育和专科教育,侧重高学历教育的失衡现状,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高劳动力素质,充分开发使用人力资本,让企业发展有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可供利用,以适应产业升级与经济布局调整的需要。要落实好国家有关培训福利的相关政策和制度规定,加大劳动保障执法检查和劳动关系调处力度,依法保障劳动者依法接受职业培训的权益。同时,人力资源培训机构和人员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培训中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营造更好地培训环境,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和吸引力。

五、现阶段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人力资源培训是通过培训的方式提升员工的知识层面、工作能力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是企业运营与发展的关键。通过培训,就员工而言,不仅可以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也可以更加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就企业而言,员工掌握专业知识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团队协作能力,从而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但就目前而言,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培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以下就针对现状和解决对策进行详细阐述。(一)企业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没有具体的培训模式,针对性不强系统规范化的员工培训体系是企业员工培训工作顺利展开的保障。完整的培训体系不仅包括前期对员工的培训需求做一个详细而周密的培训计划,也包括培训中将前期计划落实贯彻执行以及培训结束时对培训工作做好准确的评估。虽然我国很多企业都会开展不定期的培训活动,但是往往流于形式,各个部门的员工没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无异于“一刀切”式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反而是对企业资源的浪费 [10]。  2、缺乏培训考核管理,培训效果不明显在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企业没有制定对培训的考核、管理章程,导致培训过程较为松散,有些员工甚至不去参加培训,而且培训岗的员工积极性也不高。由于考核制度不够完善,很难反馈出员工参加培训的状态,最终有效的评估系统也没有形成。3、缺少系统的培训规划,培训内容和时间安排不合理 现阶段,很多企业进行培训时还是沿用过去的形式,即上级领导的指示,内容也多是文明生产、质量教育等,有些企业甚至很多年都没有变过培训的内容,没有根据实际的需求来制定培训计划,这直接导致了过于形式化,虽然消耗了资源但却没有达到应有的培训效果。还有些企业为了不耽误生产任务,安排员工利用下班或者休息时间来进行培训,从而引起员工的反对情绪,培训热情进一步降低,培训效果也越来越差。(二)重视组织价值观念的培训。1、选择科学的培训方法、制定匹配员工的培训体系科学的培训方法往往对企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企业来讲,需要综合很多因素考虑,如培训经费、培训目标和根据不同的员工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即培训内容尽量跟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结合员工的兴趣爱好、知识层面和岗位需求以及自身的期望,制定多元化的培训方向。在培训结束后,要跟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用培训评估结果来作为为企业绩效考核的参考数据,从而检验培训的效果,是否培训的内容真正被员工掌握。2、根据产业结构的转变来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要注重增加人力资源流动性,畅通人才流动的途径,为人才合理流动提供良好的保障。对人力资源进行有序而动态的管理。根据企业的具体需要和产业结构的转变,合理促进人力资源流动。人力资源流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的员工离职等,一种是非自然的员工岗位调整,岗位调整需要依据员工的能力和素质水平进行,通过对其工作进行调整,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使其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此外,还要以人为本,加强情感和精神激励,树立先进典型,在企业内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氛围,这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具有积极裨益。产业结构的变动本身就是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的运动,高级化的运动趋势要求人力资源开发必须高度重视培训的作用。因为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之上的新兴产业,需要掌握先进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劳动力来从事。所以,要建立长效培训管理机制,完善人力资源激励。建立科学、可行的长效培训管理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终身学习”。应用现代化培训教育方式,实施分层次、个性化的培训,使员工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对培训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管,提升培训的效率与质量。积极推行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机制,客观、全面地考核评价人力资源的贡献与能力,强化对考核结果的应用力度,充分发挥考核的约束作用。 3、将员工的心理情感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增加归属感和忠诚度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企业文化内容越丰富,越能够反应出一个企业的价值观与精神面貌。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文化不仅能够对企业进行形象宣传,还可以提升企业的市场地位。利用企业文化推动企业人资建设,不仅可以丰富企业文化,还可以深入企业人资工作。因此,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培训中来,对塑造员工的精神世界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忠诚度,从而能够培养员工的团队协作意识,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起到良好的作用[11]。新形势下,企业必须对人力资源培训这一块工作有足够的重视,并且加大培训的力度、深度,提升员工的素质,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能够提升经济效益,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六、结语

目前,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不容乐观,世界各国在加速产业经济发展、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都很注重通过增加教育投入、普及国民教育、加强职业培训等方式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我国产业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长期存在,经济增速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变为现在的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我国拥有很高数量的人力资源储备,要充分利用这种人力资源优势,加大对人力资源培训的可持续投入,优化劳动力配置,促进我国产业经济的健康增长。通过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从而促进产业经济发展,并且努力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历程变成促进就业持续扩大的历程,把经济布局调整的历程变成对就业拉动能力不断提高的历程。

参考文献:

[1]董德卿.我国产业经济与人力资源培训之探讨[J].管理观察,2009(02):21-22.

[2]董营.我国产业经济与人力资源培训之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3(32):107.

[3]王静.浅谈公司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J].经营管理者,2013(13):175.

[4]王秀敏.探析我国人力资源培训的问题及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3(18):103.

[5]鲁瑞琴.浅谈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J].现代商业,2013(15):111-112.

[6]王立凤,邱吉福.我国人力资源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2):195-196.

[7]蒋莲.浅析当前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0(10):166-167.

[8]文晓华.大型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存在的误区及解决策略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11):167.

[9]王凤璿,李雪,林晨.国企人力资源培训创新途径及开发策略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5(10):39-40.

[10]张德.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11]刘毅.新时期形势下的国有企业培训工作探讨[J].科技与管理,2005(04):129-131.

作者:吴秀清 单位:闽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