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兔产业经济体研究
时间:2022-06-03 04:17:00
导语:建立兔产业经济体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当前兔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存量小,难以把控市场。“捆绑发展”、“抱团取暖”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组团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在各产业的发展中屡屡见效,而值得深思的一点是,组团发展的必要因素是“量”,唯量是从、唯量才有主动权和话语权;同时,兔存量也是效益的点金石。近年来,陇西县兔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归根结底存量小是主要软肋,主要表现在从业人数少、养殖数量少,究其原因,一是典型树立不明显,没有让老百姓切实看到兔业带来的实惠;二是多年来受思想禁锢,始终认为兔属小畜种,认定难以形成气候、难带来效益。1.2技术薄,饲养成本过大。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兔产业发展之根本,但就该县兔产业从业人员调查结果来看,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从业主体以留守老人和妇女较多,青壮年较少,导致重视度提不起来,所花精力较少;二是从业主体普遍文化水平偏低,致使兔养殖前沿技术鲜有应用,无形中增加了养殖成本。同时,就兔病治疗方面也较为薄弱,受历史原因和养殖习惯的影响,该县牛、羊等家畜养殖量大,经济贡献率高,故针对牛羊等畜群的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较为发达,而兔疫病诊疗、服务相对落后,产业支撑存在短板。1.3品种单,难于多点开花。纵观全县兔产业,养殖品种单一也是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该县目前主饲品种有普通家兔、长毛兔和獭兔3类,主要为肉用、毛用、皮用,虽然有很大的实用性,但较观赏兔和宠物兔而言,经济效益差之甚远;同时,基层养殖户尚呈“放任型”发展模式,业主自繁自育自用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少引进先进品种,同群自繁品质下降,收不到良好的经济效益,致使农户从业多年却见效甚微,多数清圈或歇业转行。此外,在不少业主的心理上,将兔养殖作为一种副业,只求所得能添补日常柴米油盐的开销,期望越少所投入的精力就越少,也是兔业发展艰难的一大原因。1.4效益差,与大市场脱节。养殖兔、养好兔的最终目的就是向市场求效益,业主既要对市场有敬畏之心,又要敢于调整方针策略,顺“市”而为。就该县兔产业对接市场而言,笔者认为主要存在2个问题,一是缺乏兔及兔产品的“吞纳”主体,换言之即没有加工、销售群,农户只能依靠贩运者将成果变现,收益大大缩水;二是养殖群体的自身“硬伤”致使其缺乏树品牌、创市场的勇气,这里说的硬伤是指存量小、零散割据没有合力,因此一些农户实际的自用量大于出售量。
总结该县兔产业发展的各种问题,分层级来说,既是业主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不积极,政府层面则是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支持,兔业全产业链没有形成。本着对症下药的原则,笔者就如何建立兔产业经济强势体构想如下。2.1强基扩量,全方位扶植兔产业。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层面的支持,县、乡镇、村社均要在权限范围内扶持兔产业,县级行政主管部门要争取好项目、大项目,衔接区域内金融机构开发出适宜县情、民情的信贷帮扶办法;乡镇在养殖场选址、立项申报等方面给予倾斜照顾;村社着力协调解决饲草供给及区域联合体建设等工作。同时,要将龙头企业打造成为示范标杆,通过辐射影响,带动周边甚至全县尚抱有观望态度的农户加入养兔行业,着力在兔存量上求突破。2.2科技输入,提高科技应用能力。科学饲养管理是现代兔业发展的唯一出路,针对该县科技应用率低的问题,一是要在硬件设施上花大力、做文章,逐步淘汰老旧设施,引进适于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新型设备,为兔业发展注入活力;二是要加强技术培训工作,县级畜牧主管部门应根据农户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量体裁衣,制定适合大众的培训方案和教材,同时也可将技术人员挂靠到兔养殖和兔品加工企业,切实将生产基地作为技术员检验成果和巩固提升的主战场,提高养殖场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达到双赢效果;三是要将自创和外引相结合,以县情、民情为基础,引进先进养殖技术和科研成果,提高本土兔业综合竞争力。2.3多元发展,着力加强体系建设。种植、养殖、加工、销售是现代兔业循环发展的标准模板,要构筑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就得面面俱到、一个都不能少,种植方面要在各乡镇分片建立饲草种植基地,品种以适口性好、产量高为标准,就近取草还可减少运输成本、提高收益;养殖方面要引进新型兔种,将原先皮用、毛用、肉用兔逐步更新,大胆尝试养殖观赏兔、宠物兔,竭力实现养殖多元化;加工方面要以招商引资为基础,创造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投资,亦可动员当地养殖大户探索践行,从事兔皮加工、兔肉制作、皮制品加工等行业,延长产业链条;销售方面首先是要建立经济联合体,既能杜绝贩运人员赚取差价,又能将散沙般的个体束成一把筷子,增强市场话语权,其次是要开辟多渠道销售之路,将实体店和互联网销售相结合。2.4对接市场,提高从业业主收益。市场是养殖业价值体现的最终场所,兔产业要发展好既要对市场存有敬畏,又要自我调整勇于拼闯。陇西是有名的“李氏故里”“千年药乡”,且两张名牌较为响亮,兔产品的加工、销售也应乘此东风,推出药膳兔肉等;要加强网销平台建设,为解决高昂的维护费用,可通过联合体统一运行,根据需求调度兔产品;就产品的多样化而言,要统筹发展腌制、熏制、烤制、药膳等产品,根据全国群众各地口味实行分销;政府可以出台“保护价格”,保护价格为盈亏红线,凡市场行情低于此价格的由政府出台保护措施,或是贴补差价,或是联系销路,保障基础群存栏量。
3小结
兔的驯化过程历经数千年,现已成为农村养殖业的重要组成,多以“小规模、大群体”的模式零散分布。就陇西县而言,较适合发展兔养殖及兔产品加工,有“家养三只兔、不愁油盐醋,家养五只兔、年年新衣做,家养五十只兔、人要上楼住”之说,在现实中也着实为农户增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就如何将该产业做大、做强也是个长期过程,只有集众策、聚合力,才能多点发力切实将该产业发展成为富民强县的一大产业。
作者:柴守宏 单位:甘肃省陇西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
- 上一篇:信息资源高校档案馆员职业道德建设
- 下一篇:高职院校财经法规职业道德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