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下文化旅游产业资源开发模式

时间:2022-11-12 02:54:20

导语:产业融合下文化旅游产业资源开发模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产业融合下文化旅游产业资源开发模式

摘要:本文以重庆市秀山县茶文化旅游为例,结合系统论与产业融合理论,分析了茶文化旅游的特点与意义,深入剖析了重庆市茶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提出了重庆市茶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的未来发展思路以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系统论;产业融合理论;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模式

当代社会物质生活的多元化,决定了人们对于旅游产品的需求必将呈现多元化趋势。简言之,已从过去单一的走马观花的旅行方式,逐渐发展为需要更多感知历史、人文、民俗、艺术等方面的多层次、多角度、多视野的试听享受。因此,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美食旅游以及其他多种形式的旅游方式应运而生。诸如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等茶资源丰富的国家与地区陆续推出、开展以茶文化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以此挖掘茶产业资源,开发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既能够使得茶产业实现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延伸与渗透,改造提升茶产业的传统优势,又能够提高茶产业经济的发展,继而提升农村经济、农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基于此,本文在系统论与产业融合理论的指导下,以重庆市秀山县茶文化旅游节为例,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研究,实现重庆市茶文化旅游的双赢意义。

1茶文化旅游

中国茶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既孕育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又饱含建筑、人文、艺术等文化资源。茶文化旅游将茶、文化、旅游有机融合,通过观赏茶园生态人文环境、参与茶叶生产、品鉴茶文化等方式,促使游客获取人文、艺术、自然风光等层面的感知,从而达到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双重体验,最终形成集茶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于一体的多形式、多认知、多视野的新型旅游产品,因此,茶文化包含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1]。重庆市秀山县位于重庆与贵州的交界处,盛产茶叶、银花和特别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的山区农业产品,已经建成约12千亩的茶叶基地。但是,相较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的茶文化旅游发展,重庆市的茶文化旅游略显滞后,因此,本文以秀山县茶文化旅游为例,研究新形式下重庆市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期望进一步提升钟灵茶叶及茶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系统论与产业融合理论

系统论立足微观,着眼宏观,力求从局部上升到全局,从局部的技术革新与技术升级上升到系统整体视角考察分析事物发展的内在变化规律,继而寻找局部之间的联系,最终实现系统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促进与融合。在系统论下,产业融合则是指模糊产业化边界,通过技术革新、技术升级等手段实现技术、业务、市场等因素的交叉融合,继而形成包含多个行业、多个产业,具备多种功能、多种价值的新型产品形态[3]。为了产业融合的完美实现,必须深刻理解系统论下产业融合理论的精髓,深入研究产业之间影响要素的合理分配与调整,继而实现产业间的相互促进,最终实现具备理论与现实意义的新型产业形式。因此,在系统论与产业融合理论的共同指导下,茶文化旅游是集茶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于一体、兼顾人民生活与人民生产,旨在实现经济形式多元化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形态,在研究其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过程中,应将其视为兼顾茶、文化、旅游等要素的整体系统,既要考虑局部增长与发展,又要重点考虑三者之间的关联,寻找在旅游需求驱动下旅游主体、客体、承载媒介之间的相互关联作用,形成具备较高价值的开放的有机整体,为具有地域特色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供有益的系统设计以及指导方向,从而改变旅游业、乃至农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提升自我创造能力,打造新的区域产业结构。

3重庆市茶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现状分析

目前,重庆市茶文化旅游开发模式主要分为大中型企业集中开发与小型农户分散经营两种模式。大中型企业集中开发由政府主导,通过统一招商、统一规划吸引企业集中投资开发茶文化旅游项目,采用整体搬迁、区域整体规划的方式实现区域再建、农村人口安置。此模式能够利用农业资源或者是交通优势,实现旅游经济、乡村经济、农业经济的多层面共赢,不会出现企业与当地居民之间利益冲突的问题,缺点是存在巨大的不稳定性。小型农户分散经营模式则是以家庭为单位,在享受国家、政府的多项优惠政策的前提下,通过自发投资、自主开发、自负盈亏的模式,为旅游主体提供“农家乐”式的服务模式。此模式经营灵活,既能够增加就业机会,拓宽农业人员的就业渠道,实现居民的多样性收入,又能够发展集体经济,促进产业结构的有序调整。此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剧,茶文化旅游还会产生环境污染、旅游产品无鲜明特色、旅游组织不规范等问题,因此,以重庆市茶文化旅游资源为例,如何形成行之有效的开发模式,既能突出个体特色差异,又能形成整体区域优势,是关系到重庆市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4重庆市茶文化旅游未来开发模式研究

重庆市茶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可以集中于以下两种方式:

(1)基于村委员会、投资开发企业以及农户参与的股份制公司开发模式。在此模式中,投资开发企业主要负责公司整体运作、经营思路确定、品牌特色创建、项目活动规划、企业品牌推广等,本质是实际开发与经营者。村委员会主要负责协调农户与企业关系、参与制定规范标准、监督维护等工作。农户则既能以企业工作人员的方式进入企业工作,同时又作为乡镇共有财产的一份子,参与企业利润在分配,获取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此,村委员会、农户本身均将参与到茶文化旅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势必与企业达成一致,朝着共同目标奋进。此模式使得各方既得利益有保障、企业发展有依托、和谐发展有氛围、环境保护有监督。

(2)基于村委员会、管理协会以及农户参与的集体组织开发模式。在此模式中,村委员会可以组织各方力量,形成具有统一规范、统一约束、统一发展思路的集体组织,利用共有资源,共同开发特色鲜明、文化底蕴丰厚的旅游产品项目。因此,此集体组织既是旅游产品开发的组织者,也是旅游品牌的管理者。农户既可以是集体组织的企业员工,也可以是具有一定自主权的“农家乐”老板。管理协会则是在政府指导下成立的,主要负责规范旅游行为,同时帮助各个乡镇形成各具特色、自强自律的规范化旅游品牌。此模式能够保证各方既得利益,构建统一的经营开发思路,管理规范,应用性广。此外,还应加强旅游产品创新,延伸开发一条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链,营造特色斐然的旅游品牌;合理规划茶文化资源区域特色布局,拓展茶文化旅游市场,形成集商务旅游、家庭度假休闲旅游、城市居民假日旅游、出入境文化旅游的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的旅游体系。

5结语

重庆市茶文化旅游当前开发模式主要是大中型企业集中开发与小型农户分散经营两种模式,各自尤其优缺点。同时,重庆市茶文化旅游还存在乡镇城市化、产品同质化、管理不规范化等多个问题。因此,本文在系统论与产业融合理论的共同指导下,简要分析茶文化旅游的特点与意义,深入研究重庆市茶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的现状,并以此为依据,提出重庆市茶文化旅游开发模式未来的发展思路以及应对策略,进一步提升钟灵茶叶及茶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参考文献

[1]孙彦逢.我国北方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有效融合[J].福建茶叶,2016.VOL.04.

[2]覃燕玲.广西梧州茶产地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发展策略[J].福建茶叶,2016.04.

[3]王小会.闽东茶文化休闲旅游与茶业开发策略.福建茶叶,2016.06.

[4]冯卫英;朱世桂;黎星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茶文化旅游资源评价——以江苏宜兴阳羡茶文化博览园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5]宗敏丽;祁黄雄;吴健生.茶文化旅游模式研究及开发策略———以浙江顾渚村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2.03.

[6]刘琳燕;孙云.福建茶文化旅游开发探析[J].茶叶学报,2011.03.

作者:朱涛 单位: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