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产业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11-29 10:04:25
导语:奶牛产业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奶牛产业是畜牧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对陕西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等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奶牛产业面临一定的困境,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分析陕西奶牛产业取得主要成就的基础上,指出目前奶牛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主要措施,以期为奶牛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陕西省;奶牛产业;成就;问题;对策
奶牛产业作为陕西畜牧业的主导产业,奶牛存栏数量居全国第七位,产奶量居全国第六位,是陕西在全国畜牧业中真正占有一席之地的畜牧产业,对陕西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发挥着重要作用。
1奶牛产业经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1.1奶牛产奶量大幅增加
陕西奶牛从1954年60多头起步,经过60多年不断改良引进,2015年底存栏数量达到45.5万头,跃居全国奶牛养殖大省之一;产奶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2300kg多提升到现在的5600kg多,比全国平均水平5400多kg高出200kg。
1.2奶牛群体品质普遍提升
陕西奶牛发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黄牛改良。经过多年的连续改良,遗传改良进展成效显著,牛群品质大幅提升,2015年底关中地区1胎奶牛线性整体评分达到80.2分,乳用特性达到80.1分,奶牛产奶量年平均遗传进展80~100kg,世代遗传进展320~400kg。
1.3奶牛群体结构趋于优化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后,陕西奶牛的散养方式转入规模化养殖。目前,陕西100头以上奶牛养殖场存栏量占总存栏量的41.6%(全国45%),机械化挤奶率达到100%。奶牛规模化程度的加快,助推了牛群结构的优化,2015年底牛群结构约为成母牛66%、成母牛10%、青年牛4%和犊牛20%,已基本趋向于合理结构。
1.4奶牛产业发展技术贡献提升
奶牛规模化加速了管理规范化,提高了先进技术的应用,人工授精、性别控制、DHI测定、TMR饲喂、牛群保健和现代管理等现代技术已在奶牛管理规范化中普遍应用,科技贡献率达到55%左右。
2当前奶牛产业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陕西奶牛产业自2015年进入低谷以来,奶价一直在低位徘徊,大部分养殖场经营困难,部分退出养殖市场,一个“朝阳产业”即将沦为“夕阳产业”,目前产业面临以下主要问题。
2.1牛场经营经济亏损严重
2013~2015年,鲜奶收购价格平均分别约为6元/kg、4.26元/kg和3.0元/kg,目前的鲜奶收购价格平均为2.7元/kg左右,远低于保本价格3.2元/kg。2015年底,150~300头奶牛养殖场平均亏损在50万元以上,2016年第一季度亏损更多。牛场经营困难,高息贷款(0.35%)维持运营者不少。
2.2散奶销售市场有所反弹
2014~2015年连续有多地报道乳企出现拒奶、限奶现象,严重影响奶牛养殖信心。而这一现象2016年在一些县表现更为突出,羊奶5元/kg,牛奶无企业收购,养殖场早晚上街卖奶已成为一道风景,且不说乳品质量安全,散奶市场反弹,一旦出现乳品质量事件,奶牛产业发展又将受到沉重打击。事实上,我国《乳与乳制品卫生管理办法规定》,生鲜乳是禁止上市销售,其目的就是防止人畜共患传染病,以及其它有害物质对牛奶的污染。
2.3强制干奶应对售奶困难
2015年以来,各地奶牛存栏数量普遍下降,下降幅度为20%~30%,个别县达到50%左右。更有甚者,为了应对售奶难问题,成母牛产奶4个月实行强制干奶,乳器官一旦受损,难以恢复,最后势必导致因奶牛产奶量底而被动淘汰。
2.4调整投入和结构应对产业低谷
由于奶价过低、鲜奶销售难,部分牛场降低草料饲喂量度过难过,奶牛营养难以满足,体况变差、消瘦,体况评分在2.5分以下奶牛头数达到30%左右。一些牛场牛群结构变为成母牛31%,育成牛18.8%,青年牛12%和犊牛38.2%,鲜奶靠散奶销售解决;另有一些牛场牛群结构为育成牛50%,青年牛25%和犊牛25%,一旦市场不好,则生产鲜奶,市场未变,则做肉牛销售。
2.5卖牛导致产业滑坡风险加大
过低奶价和对产业后续发展的无望,导致一些牛场开始出售奶牛,产业滑坡风险逐渐加大。目前,一些区域成母牛产奶22~25kg/头,售价为9000~12000元/头;一些牛场将高产牛出售,出现了卖好牛(售加高,12000~14000元/头),养差牛的现象,如一个存栏169头牛场,产奶牛45头中产奶量平均22kg/头(20~28.6kg/头)14头,占产奶牛的31%,18kg/头(16~20kg/头)15头,占33%,12kg/头(2.2~16kg/头)16头,占36%。2.6奶牛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减缓由于市场影响,养殖场经营困难,降低养殖投入,减少人员工资,导致技术人员流失,奶牛消化道、肢蹄和繁殖多发,最显著的变化是奶牛情期受胎率从原来的45%降为31%。面对奶牛养殖产业现状,要实现转型升级的难度越来越大,步伐会也来越慢。
3解决当前奶牛产业经济存在问题的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牛奶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是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衡量指标,是我国全民实现小康生活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奶牛产业发展周期长,一旦衰落,恢复周期更长,在当前如何避免产业衰退,需要一定应对措施。
3.1从政策层面加大保护产业经济发展扶持力度
一是建立奶牛存栏数量监控预警机制,设立奶牛存栏数量底线,一旦趋向底线,启动政策支持;二是建立奶牛价格底线保护机制,切实保护养殖场利益;三是制定奶牛产业发展长远遗传改良规划,提升牛群品质,增加养殖效益。
3.2从链条层面加大产业加工发展链条经济协调
养殖场是奶企发展的基础和奶源基地,部分地方养殖场与加工企业之间衔接,奶源短缺时,企业抢奶;奶源紧张时,企业限奶。目前,养殖者亏损,奶企利润暴涨,如何在养殖者与奶企之间架起链接桥梁,各级政府应发挥协调作用,保护养殖者利益,也就保护奶企利益,一旦失去养殖者,奶企也会变成“无米之炊”。
3.3从技术层面夯实产业后续发展经济基础潜力
2016年经济问题的核心是调结构、去产能、降成本。陕西奶业面对的具体措施一是调整牛群结构。增加淘汰率(主动淘汰)成乳牛年淘汰率控制在30%以内,延长干奶牛干奶期到65~70d,这是鲜奶富余阶段减少泌乳牛从而减少奶产量最直接措施;二是减低成本。用最少的牛产同等总量的奶,降低成本最好不是减少饲料投入而是提高每头牛单产;三是加大遗传改良。面对奶业现状,必须抓好奶牛育种,3~4年就具有一个好的遗传基础群,就有迎接奶业春节的潜力。
3.4从信心层面加大宣传产业发展经济未来前景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二胎政策放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国外进口奶速度减慢等各种有利因素影响,牛奶需求数量逐渐增加,如何在产业发展的寒冬等待春天,唯有加大宣传,让养殖者对产业未来充满希望,恢复养殖者对产业发展的信心,说过“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端在中国人手中”,也寓意着中国人喝奶必须掌握在中国人手中。
作者:郑秀琴 单位:陕西省家畜改良站
- 上一篇:信息化与产业经济增长的关联性
- 下一篇:产业经济发展新趋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