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论文:小议产业转移的策略选择

时间:2022-01-24 05:17:31

导语:产业转移论文:小议产业转移的策略选择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产业转移论文:小议产业转移的策略选择

本文作者:王永龙工作单位:合肥市行政学院

改善投资环境,提高产业配套能力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提高承载能力,提升巢湖形象,聚集产业引力。改善巢湖软环境,要有“硬行动”。要继续深化“两问两整治”活动,加强全市干部队伍建设,形成雷厉风行、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坚决杜绝吃拿卡要、有意刁难、办事拖拉的行为。加强社会管理,强化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切实维护群众和投资者的权益,保护和营造投资兴业的洼地效应。着力打造企业之外“零成本”、生产之外“零干扰”、外地客商“零投诉”的环境品牌。要不断扩大“民主评议百名科长”成果,动真格,求实效。以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为契机,消除“肠梗阻”。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规范行政审批,改进服务方式,提高行政效率,树立诚信形象,为外来投资者提供高效的政府环境。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对重大项目的核准、备案,公司设立审批,工商、税务、海关登记,用地申请,报建等环节实行全程制,开辟“绿色通道”。建立健全投资环境监督体系,树立巢湖形象。借鉴浦东开发时的“三制经验”,即首问负责制、二次申述制(企业第一次投诉,承办人员有申辩机会;企业第二次投诉属实的,承办人员即下岗,无申辩机会)、三天回答制,用铁的纪律规范执法和办事行为。不能机械地按照国家法定标准制定时间表,有时可以提前办结。要在办事效率上赢得先机,要以真诚赢得企业青睐。产业配套能力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产品时,由本地零部件供应商所能提供配套的能力。任何产业都不可能脱离其它产业而孤立的发展,只有那些能为发达国家和地区转出产业提供良好协作配套条件的地区,才最有可能成为产业转移的基地。其理论基础是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在其上世纪90年代著述的《国家竞争力》中提出的“钻石模型”。金融危机下,安徽芜湖繁昌县孙村镇订单不减反增,该镇以纺织服装出口为主业,99%的产品外销,很多老板前来投资。一位浙江老板说:“做成衣服需要5个步骤,从织布、染色、辅料、商标、包装,在孙村镇的2公里半径内,我全部可以采购到。”孙村镇200多家服装及配套企业,以36家规模以上企业为龙头,主营业务各有侧重,形成差异化布局,产业链集聚,不形成恶性竞争,反而提高了谈判议价能力,这样利润空间更大了。该镇每年以15%的新增企业数扩张……[3]巢湖要依托主导产业,积极发展配套产业,拓展产业链条,比如为船舶业加工船上用品;借助铸造业打造汽车零部件产业等。

创新体制机制,突破产业转移瓶颈

(一)创新体制机制,突破土地瓶颈一是统一调配土地指标,合理安排企业落户。由市政府统一管理土地供应,从源头上严把供应关口,确保经济建设和重点工程项目用地需求。以土地指标置换项目的办法值得一试。对一些圈而不建和长期闲置的土地严格依法清理、整顿,杜绝违规违法现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是采取订单式厂房出租方式,聚集中小企业。芜湖市的一种用地方式值得巢湖借鉴。嘉正欧意(芜湖)工业园已经引进国内外7家公司,年获租金500万元。为什么这么多外企积极要求进驻嘉正欧意(芜湖)工业园?其成功的秘诀是采用了订单式厂房出租方式。即是按照公司要求建设厂房,使得公司减少了前期投资负担、降低了日后转移风险,提高了公司的资金流动效率,促进了公司的发展。另外,嘉正欧意(芜湖)工业园属于企业行为,市场化运作。而巢湖修建的厂房出租属于政府行为,其效率不可同日而语。由此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成立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采取订单式厂房出租方式,政府发挥中介作用即可(本特勒公司就是在管委会的介绍下进驻工业园的),这样突破了土地制约的瓶颈,有利于引进企业。此外,对工业园区实行优惠用地价格,引导产业集聚发展,节约土地资源。还可以出台更优的政策,给予更多的补贴,鼓励建设高层厂房,提高建筑容积率,向空间寻求效益。三是围绕主导产业选资选商,集约用地。当前土地紧张也给承接方提供了选资选商的机会,可以藉此打造主导产业,优化产业链条,实现产业升级。(二)创新融资方式,突破资金瓶颈一是通过政府科学投资带动社会投资的良性机制。二是着力“招行引资”,破解资金难题。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政府出面搭台,让银企同台唱戏;政府采取贴息、奖励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大密度布点;促使金融机构通过票据贴现等方式,给企业提供快速融资。三是激活民间资金。通过采取BT、BOT、T0T等融资方式建设市政项目抑或其它公益项目;通过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发挥其金融资助作用。四是培养企业融资能力,指导企业学习融资本领。此外,建设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打造强大的投融资平台如土地储备中心、城投公司等,都是突破金融瓶颈的好方法。(三)科学用人机制,突破人才瓶颈人才资源是推动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人才依然是制约巢湖发展的瓶颈。借鉴各地的成功经验,可以采取以下办法破解人才制约的瓶颈。一是积极探索“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用人新思路,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对高层次人才、特殊人才、急需人才,打破地域、户籍、身份、人事关系等限制,采取兼职挂职、人才租赁、技术合作、项目开发等办法柔性引进,开启巢湖市聚才引智的“绿色通道”。二是进行股权激励改革。外因是通过内因发挥作用的,让企业人员成为企业的主人,即能发挥其内因作用——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巢湖市一方面要鼓励建立股份有限公司,另一方面鼓励有限责任公司加大改革,可以建立股份有限公司,为股权激励改革创造条件,进而最终解决人才瓶颈问题。三是营造有利于“人尽其才”的宽松环境。要建设人才公寓,解决其住房问题;解决人才的配偶工作、子女上学等问题,为“人尽其才”解决后顾之忧。无论是本地还是外地的人才,都要尊重,要扶持,要宽容。要让每一户企业进得来,发得财,壮得大,留得住。重奖突出人才,让人才在自我实现中实现其价值,也就实现了企业的大发展。

给力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一)围绕产业招商,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以产业为中心招商引资,并非是“捡到篮子都是菜”。必须思考:本地有什么比较优势,适合发展什么产业链,引进什么产业,发展什么主导产业,可以培育什么新兴产业,去哪里引进,如何引进。这些问题考虑清楚,谙熟于心,方可做到有的放矢,科学发展。然后围绕以上问题,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发展什么主导产业,可以培育什么新兴产业?掌握当前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和趋势,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针对性。按照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优势互补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各省级开发区主导产业。如何引进?就产业而言,应该加大产业链招商、集群式招商;就招商人员来看,应该开展领导招商、小分队招商、驻地招商、点对点招商等。最好的办法是鼓励以商招商、企业招商,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重大活动和网络、报纸、电台等信息平台,积极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全面展示巢湖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空间,不断提高巢湖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招商引资的初级阶段,政府要发挥其主导和主体作用,然后要逐渐让位于企业主体,走市场化道路,政府只须发挥“守夜人”的作用。巢湖市正处在过渡阶段,要将招商引资任务逐步移交给企业乃至市场。(二)给力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优化1.依托传统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工业优化升级一要依托传统重化工业优势,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尽快规范和引导重化工业的发展。重化工业要加快转型,向精细化工发展。不能再走传统意义上“粗、笨、重”的粗放型重化工业道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在重化工业的发展中,应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标准,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推动重化工业的技术革新和技术的进步,以此促进重化工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扩大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变“大力承重化工业”为“加大重化工业产业链招商”。要以发展主导产业为目标,引进优质资本和先进技术,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壮大一批装备制造企业。积极承接关联产业和配套产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提高基础零部件和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所需的重大成套装备制造,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如利用岸线资源,发展船舶制造业;利用原有铸造优势,发展汽车零部件业,均是发展经济的上乘之作。二要依托综合成本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和中小型企业。一个处于落后地位的经济所要寻求的发展,应该是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或人均资本占有量的增加。当要素禀赋结构的水平提高了,资本变为相对丰富而便宜,劳动力变为相对稀缺而昂贵,以便宜的资本来替代昂贵的劳动就是经济的自然要求,整体的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的升级就成为水到渠成之事。[4]从产业取向看,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有利于劳动力就业,同时能将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口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从企业组织形态看,要加快发展民营中小型企业,因为它具有较强的吸纳劳动力能力。全国第三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的金字招牌,为巢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要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要加快改善加工贸易的投资环境,依托现有产业配套基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有效利用加工贸易渠道,大力发展配套产业;着力推动加工贸易向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升级,从资源密集型向资源节约型、从规模扩张型向经济效益型转变;以进出口孵化中心建设为抓手,尽可能帮助规模企业备案登记、获取进出口经营权;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形成布局合理、比较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的加工贸易发展格局,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三要借助现有基础,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把握四点:一是符合未来市场发展方向。二是具有发展基础,能带动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三是带动能力强,能形成庞大的产业集群。四是有较高科技含量。巢湖要结合自身实际,选择有基础、有条件的若干产业重点培育,鼓励自主创新或引进高端技术,坚持不懈地发展新兴产业,藉此占领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2.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未来的产业结构应该是以第三产业为主。它既是生产和生活之需,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源。加快推进第三产业以生活型服务业为主向生产型和生活型服务业并重转变。为了适应新型工业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大力承接发展商贸、物流产业。加快建设物流或引进第三方物流、服务外包、金融、律师行等现代服务业与工业、农业配套发展。积极引进并培育软件及信息服务、研发设计、质量检验、科技成果转化等生产性服务企业,发展相关产业的销售、财务、商务策划中心,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加快旅游设施建设及产品开发,加快建设巢湖休闲旅游度假区,尽快形成巢湖品牌效应。除了加强硬件建设以外,建议以温泉、巢湖为主题,精心打造高水平的、使游客回味无穷的视听节目,形成立体式文化旅游格局,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可以引进民间资本,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市场化运作。杭州“宋城千古情”是可资借鉴的成功典范。[5]加快改革束缚第三产业发展的相关体制机制。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是重工业的三倍,它的起步点并不高,适合大众选择。政府要出台奖补措施,尤其要在水电费、税收上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并鼓励农民从事第三产业。这也能切实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难问题。3.依托农业大市优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挥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产业资本,承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依托农产品优势产业带,打造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农民外出务工与本地创业就业的有机结合;加快农业科技的开发、推广和应用,对农业和农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依托市农科所和巢湖旅游度假区,试点发展集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与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大型农业园,发挥其示范效应。农业优势也是巢湖的后发优势,一旦释放,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