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变动评价与优化探讨

时间:2022-06-17 10:31:49

导语:产业结构变动评价与优化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产业结构变动评价与优化探讨

摘要:基于河南省投入产出表运用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四个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充分反映42部门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投入产出分析

一、引言

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文化历史悠久,经济底蕴深厚。我国分别在2012年11月与2016年12月出台了《中原经济区规划》和《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意味着河南正式成为中部经济崛起的新一极。2018年11月18日,国家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做出了战略性的部署,指出要以郑州为中心,辐射带动中原城市群又好又快发展。以上都说明国家对河南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河南的快速发展对于中部崛起有着重要的拉动作用。因此,对河南省产业结构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河南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资源大省和工业大省,2019年的GDP为54259.20亿元,产业结构呈“三、二、一”布局。本文通过对河南省的投入产出表进行深入分析,可反映该阶段的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二、研究设计

著名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在研究美国经济问题时,创立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运用数据有效阐释了经济部门之间的量化比例关系。投入产出的量化分析指标有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生产诱发系数、生产的最终依赖度等。本文选用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等具有集中代表性与重要影响力的四个指标进行分析。由于投入产出表五年编制一次且具有较长的滞后期,因此本文以最近一次的2012年与2017年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对河南省的产业结构变动进行深入分析。

三、基于量化指标的数量分析

(一)基于中间需求率与中间投入率的分析

“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是反映各产业部门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两个指标,能够反映产业的关联程度,可以对不同的部门进行区别与划分,明晰各部门在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1.中间需求率分析。中间需求率是指各产业对某产业产品的中间需求之和,与整个国民经济对该产业部门产品的总需求之比。其计算公式为由图1可知:2017年中间需求率前五位为非金属矿和其他矿采选产品,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租赁和商务服务,金属矿采选产品,废品废料。其中间需求率分别为97.36、93.49、93.47、91.47、87.84。说明这些产业处于基础地位,为其他产业提供物质消耗与基础服务,处于产业链上游,前向关联效应大。因此,这从侧面反映了河南是资源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对工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与2012年相比,2017年中间需求率差值前五位为房地产、通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建筑、燃气生产和供应,其差值分别为58.01、34.74、32.72、32.23、28.97。说明河南作为人口过亿省份对住房刚需的现实,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此外,河南省根据区域特色与优势,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2014—2017年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装备制造整体规模由全国第七位上升至第五位。2.中间投入率分析。中间投入率是指该产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投入与总投入之比。其计算公式为由图2可知:2017年中间投入率前五位为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纺织品,电气机械和器材,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金属制品。其中间投入率分别为85.16、84.46、83.18、82.75、81.91。说明河南省顺应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大力发展优势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使其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与2012年相比,2017年中间投入率差值前五位为房地产,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教育,批发和零售,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其差值分别为34.50、32.10、30.42、21.31、14.61。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衣食住行明显改善,更加注重居住环境的优化、服务质量的提高以及对个人文化素质培养的投入。此外,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政府的民生支出增长9.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77.0%,说明上述分析反映了政府为了不断改善民生,其公共支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二)基于感应度系数与影响力系数的分析

1.感应度系数分析。感应度系数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每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其计算公式为:由图3可知:2017年感应度系数前五位为化学产品,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金融,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其感应度系数分别为:3.21、2.44、2.19、1.81、1.74。感应度系数超过1说明其在整个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五部门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说明这些工业、服务部门在经济发展中处于基础性的战略地位,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与2012年相比,2017年感应度系数差值前五位为:租赁和商务服务,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金融,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和器材。其差值分别为:1.14、0.74、0.73、0.51、0.40。这充分说明经济结构朝着高级化阶段即“三、二、一”继续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服务业、通信及金融业等具有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不断增强。2.影响力系数分析。影响力系数是指国民经济某一个产品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其计算公式为:由图4可知:2017年影响力系数前五位为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电气机械和器材,专用设备,通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其影响力系数分别为1.45、1.33、1.32、1.30、1.30。影响力系数超过1说明其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计算机技术和装备制造作为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为“河南制造”向“河南智造”转变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与2012年相比,2017年影响力系数差值前五位为教育,房地产,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纺织品。其影响力系数差值为0.32、0.29、0.28、0.24、0.23。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会使人们的观念从“有”向“优”转变,更加注重文化素养的提升,享受更优质的服务与现代科技的便利。因此,会促进与需求最为密切,更好地提升生活品质的相关产业部门的发展,使其可以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重大影响。

四、问题与建议

(一)主要问题

由以上分析得出:目前河南省的产业布局虽为“三、二、一”,但根据2019年数据显示,其比例为8.5∶43.5∶48.0,仍然有较大发展空间,需要进一步优化。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较为突出,投入产出效率低下;第二产业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大而不优、大而不精现象较为突出,轻工业附加值低,重工业环境污染严重,与绿色经济的发展理念还有差距。能源结构单一,高耗能低产出和环境污染成为发展的主要瓶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还需进一步强化与落实;第三产业发展的创新引领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很少,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需进一步体现。

(二)建议

充分发挥政府作用,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政府在市场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政府要积极构建各类创新性平台,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出台相应的创新类扶持政策,给予创新型企业优惠补贴。同时要出台法律法规给予市场环境负面约束,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以此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为本省经济发展吸引资金、技术、人才,推动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此外,要强化社会各主体交流与互动,促进社会、企业、高校多方联动,合力推进工业模式、产品设计、组织架构的创新,逐步解决河南省传统工业大而不精、大而不优、资源浪费等问题。深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目前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仍需进一步提升,着力推进通信技术、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等第三产业深入发展。推动制造业等第二产业向高技术、高水平、高效率的智能工业方向发展,加快产业升级改造步伐,化解过剩产能,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的企业,促进产业向集约优化、绿色环保方向发展,真正实现“河南制造”向“河南智造”的历史性转变和跨越式发展。改造传统农业,提升土地经营流转效率,不断促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提高农业产出效率与产量水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新产业。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在动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出现往往能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河南省在创新方面仍需进一步努力。同时,河南省的高新产业与东部沿海相比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而高新产业往往能产生巨大的产值与附加效益,因此,河南省要立足本地详情,在充分考虑各地区资源禀赋与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新产业,促进资本高效流动与资源优化配置,引导企业走独立开发、自主创新、集约环保之路,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由此可对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起到重大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曹祎遐,耿昊裔.上海都市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结构实证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比较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0(04):149-157.

[2]黄桂田,徐昊.中国钢铁的产业关联效应及国际比较——基于投入产出表的研究[J].经济问题,2018(11):1-8.

作者:侯相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