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研究
时间:2022-05-07 11:17:11
导语: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大庆市农业产业结构现状
近些年,随着大庆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和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两头两尾”工程为突破口,助力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2014—2018年间,大庆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360.5亿元增加到390.1亿元,增加了8.21%。其中种植业产值增加了15.1亿元,达到171亿元,增长了9.68%,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基本维持在43%左右。2018年与2014相比,种植业表现出“三减一增”态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减少4.5万公顷,其中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种植面积减少3.7万公顷。粮食总产量减少121.2万吨,油料产量增加1.5万吨,蔬菜产量减少64.6万吨,可以看出在减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蔬菜产量的同时种植业效益大幅提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明显。林业产值增加了3.7亿元,达到7.1亿元,增长了108.82%,增长最快,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82%。林业完成植树造林减少5.1万亩,实现产值确增加3.6亿元。渔业产值增加了8.7亿元,达到18.6亿元,增长了87.88%,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从2.75%上升到4.77%。其中水产品产量从9.6万吨增加到11.8万吨。畜牧业产值仅增加了1.4亿元,达到190.3亿元,增长最慢,仅增长了0.742%,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从52.4%下降到48.78%。服务业增加0.7亿元,增加了29.17%(见表1)。
二、大庆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面临的困境
(一)种植业结构调整缺乏动力。一是相当一部分农民对种植结构调整动力不足。主要原因是玉米种植户长期耕种玉米,对玉米形成了长期的技术依赖和政策依赖。二是大庆市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研发主要围绕玉米作物展开的,针对其它农作物的生产配套设施都相对落后,为其它农作物构建的服务体系也不完善,难以支撑大规模大批量的种植业结构转型。三是种植业结构优化需要大量的成本,既包括技术、肥料、农用机械设备、果蔬大棚、冷库及改种其它农作物相关显性成本的支出,又包括改变现有生产模式带来的隐形成本。四是农村金融部门融资门槛较高,农户很难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二)畜牧业发展受阻于环境制约。近年来,大庆市畜牧业发展较快,初步形成“两牛一猪一羊三禽”为主导的养殖格局,但仍存在来自环境和技术的制约。一是对空间环境的约束压力正在逐渐增大。畜禽养殖规模的扩大导致粪便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加。按照不超过土地承载粪污能力总量的30%要求,一些地区存在养殖总量与环境容量不合理、农牧结合不充分、粪肥处理技术模式落后等问题。二是水产养殖标准化水平有待提高。养殖户饲养水平较低、养殖生产成本较高、在不同区域环境下产品的质量也高低不齐、经营效益不佳也是标准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是产业化水平不高。现有畜牧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品牌优势不强,市场份额不高,行业领先的能力较弱。四是龙头企业与养殖户之间缺少稳定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难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养、加、销环节不紧凑,全产业链项目少,产业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薄弱。(三)农民收入增速明显放缓。一是近年来大庆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同时,农民收入增速放缓。2013年以前,大庆市农民收入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但近年来增速明显下降。2018年大庆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达到15,978元,但是仅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88%,城乡差距依然明显。二是农民收入结构性矛盾基本没有变化。农民“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跟随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而发生改变,大部分农民依旧以种养为基本收入来源,甚至是唯一来源,推动农民增收的阻力和成本依然不小,农民增收环境十分恶劣。以2016年为例,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比54.3%,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比重接近,均为20%上下,财产性收入比重只有4.8%。三是在国家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后,玉米价格呈明显下降趋势,再加上城市居民消费价格连续上涨,以及2017年年初以来生猪、鸡蛋等畜产品价格降幅较大,严重阻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农业稳步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繁荣进程,改变农业生产模式的重要保证。一是大庆市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金额成下降态势。2014—2018年间,只有2016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有所增加,2018年比2014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下降了64.6%,仅达到34.73亿元。所有投资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方面的比例相对较少。二是没有足够的资金力量,而且往往不能充分利用。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存在审批困难、建设困难、管理和维护困难等问题。四是大庆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减少。2018年与2014年相比,大庆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减少了4.5万公顷,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种植面积下降3.7万公顷。五是大庆市耕地综合机械化率为92.63%,与全省平均94%的综合机械化率相比尚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加上单位耕地面积较小,生产经营规模受限,一些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根本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推动大庆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农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路径。1.横向融合。农业与相关产业的横向融合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技术渗透,实现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从而形成生物农业、能源农业等农业新业态;二是应对消费者需求进步与消费升级,通过产业功能拓展实现农业与教育、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其它行业的交叉融合,从而形成休闲农业、康养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赋予了农业更多的社会属性。2.纵向融合。产业融合实质上是适应了新形势要求的更高形态的分工模式。在农业产业分工基础上,改变农业低附加值、低生产效能的产业属性,从纵深方向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将工业和服务业融合到农业发展中,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跨产业合作。从实践意义上看,产业融合背景下的农业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加符合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的要求。(二)持续推进种植业内部结构优化。一是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以及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建设工作,稳守耕地红线,切实保障粮食的基础生产能力。保障玉米种植户的基本收益,维护农户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优势产区的保供作用。二是加强对农产品种植品种和区域布局的规划与引导。选育市场需求大的高质量、高营养的玉米品种种植,适当扩大蔬菜、瓜果、杂粮、豆类等农产品的种植规模。三是加大农业种植技术的研发力度。促进配套农业机械设备的研发与推广,通过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支撑,迎合种植业结构优化的需要。四是加大对农业生产的金融支持力度。开发迎合农户需要的新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服务在农村的便捷性。通过对优质农产品、绿色食品、特色农产品的资金政策倾斜,引导农户开发新产品、扩展新业务、开拓新市场,进而促进种植业结构优化。(三)加快畜牧业发展。一是大力推进大庆市畜牧业标准化养殖进程。提高对标准化养殖户的补贴数额,加大对大庆市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的政府扶持力度,并且严格把握资金流向,确保支持、补贴资金切实到位。二是考虑到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将发展畜牧业和对草原植被环境的保护有机结合起来,统一部署规划,合理布局,严格要求畜牧养殖场的环保能力,进而推进绿色畜牧业发展。三是要大力推广畜禽粪污净化处理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促进科技对环境净化设施的改造与升级,加大畜禽粪便、农业污水的综合治理力度,切实保障低污染排放。鼓励畜牧业重点农区探索种养结合的方式,以种定养,进而实现畜牧业发展良性生态循环。四是立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视角,推动粮经饲统筹、种养加销一体化格局形成,重点培育创新能力强、品牌价值高、市场口碑好的畜牧业龙头企业,推动畜牧业向优养、优质的方向发展。(四)确保农民持续增收。考虑到农户种植习惯和其它因素,玉米仍是大庆市重要的经济农作物。这就需要对玉米种植户的补贴与帮扶政策能够持久、稳定落实。在玉米价格出现断崖式跌落的时期,针对玉米种植的补贴政策较好地维护农民的基本收益,稳定农民收入,保护了农业生产。传统农业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具有生产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等弊端,因此要保证农民持续增收,就需要从促进农业与其它产业融合,将农业植入到其它产业链中,使农产品成为全产业链有机构成的一部分。纵向来看,加强大庆市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大庆市知名农产品品牌,推进种养业与加工业及全产业链的融合发展,使农民更多地分享产业链条各环节的增值收益。横向来看,大力发展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间融合,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丰富农业产业功能。(五)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不仅包括生产结构优化,还包含农业产业布局以及农业产业链优化。在农产品产业链构成中,加工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直接决定了农产品的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目前,大庆市对农产品加工开展扶持、补贴还仅仅局限于部分区域,补贴的种类和品种也十分有限,应当拓宽补贴品种,扩大支持范围,鼓励闲散农民投身于农产品加工行业中,引导种植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应当将玉米胚芽等玉米加工产品纳入农产品初加工目录,以享受优惠的税收政策,提高粮食加工企业从事精深加工的积极性。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也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应当以设立基金形式,对农产品深加工重大项目进行资金帮扶,适当放宽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贷款条件,增加放款额度,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金融保障方面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姜长云,杜志雄.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01):1-10.
[2]曾茜.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对策———以贵州省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8,34(04):65-69.
[3]杨朝慧,文晓巍.我国食品消费结构变迁及其对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的启示[J].消费经济,2017,33(04):12-19.
作者:杨晓玉 周 丹 姜 鹏 单位:大庆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 上一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思考
- 下一篇:国际贸易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精品范文
10农业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