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1-22 09:41:15

导语: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及对策

摘要:本文首先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解析了河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特征,并通过结构偏离度去揭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关系演进规律及协调不足问题。结合河北省当前所值京津冀协调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实际,分析就业、产业政策的优化诉求,建议河北省以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为着力点,带动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供给侧结构改革;以培养高科技人才为基础,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以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构建富有区域特色的新型服务业。

关键词:河北;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偏离

为研究河北省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新近变化趋势,本文依据《河北经济年鉴》对2005—2016年相关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

一、河北省产业结构特征分析

从纵向看,由图1可知,2005年以来河北省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变动总体可以概括为“双降一扬”态势。所谓“双降”指的是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一扬”是指第三产业比重上扬。具体说,2005—2016年,河北省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呈整体下降趋势,从14.9%下降到10.9%,下降了4个百分点,下降幅度约为26.8%,幅度相对较大,尤其是2005—2006年出现了急剧下降,约占总下降幅度的55.2%,此后十年呈稳中有降,下降幅度趋小。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从2005年的51.8%下降到2016年的47.6%,下降了4.2个百分点,下降幅度为8.1%,降幅低于第一产业。与第一产业比较可见,虽第二产业也呈现下降态势,但其与第一产业又有明显不同。一是第二产业的下降主要出现在中后段的2011—2016年,前段的2005—2010年间有小幅波动,而第一产业的下降幅度主要来自于前段的2005—2006年。二是第二产业虽下降的百分点数大于第一产业,但相对下降幅度却远低于第一产业,这是因为第二产业一直“高位”运行,基数较大,其下降难度也就较大。从唯一上扬的第三产业看,其由2005年的33.3%上升到2016年的41.5%,上升了8.2个百分点,上升幅度为24.6%,其上升幅度与第一产业的下降幅度基本持平。从横向看,由图1可知,河北省产业结构在2005—2016年呈现出“二三一”的分布格局,虽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有交叉合抱趋势,但截至2016年三次产业之间相互没有任何交叉点,第二产业的“老大”地位从未受到其他产业具有颠覆性深度的冲击,这反映了河北省对工业依赖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续贯性。从2005—2016年的12年间,有10年第二产业水平在50%以上的高位运行,其中2008年最高,达54.2%,其次是2011年、2006年,分别为53.5%、53.1%,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仅有2015年和2016年两年略低于50%。2005—2016年,河北省第二产业比重平均值为51.8%,第二产业稳居“半壁江山”,在第一产业所占比持续下降的情况下说明第三产业发展仍相对缓慢,对经济的贡献水平相对较弱,对第三产业的培育扶持还存在比较大的上升空间。事实上,第二产业的这一地位与各省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共同性。

二、河北省就业结构特征分析

由图2可以看出,纵向分析河北省2005—2016年三次产业的就业变化特征,总体可概括为“两升一降”,即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呈整体上升趋势,第一产业呈现整体下降趋势。具体来说,第一产业从2005年的43.8%下降到2016年的32.7%,下降11.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0.9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就业所占比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坚决,基本未出现短期阶段性的上扬和波动。从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趋势看,二者具有明显的同步性和协调性,尤其是在2012年之前二者几乎是两条平行线,这是因为二者是同向增长且增长百分比数是相当的。比如,第二产业就业比由2005年的29.2%到2006年的29.99%,增长了0.79个百分点,同期第三产业就业比由2005年的26.9%上升到2006年的27.77%,第三产业就业比增长了0.87个百分点,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百分比增长量基本持平。需要说明的是,同向增长性变动中变动差异最大的时点是2013年,该年第二产业就业比增长了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比增长了1.3个百分点,相差1.2个百分点。总体看,除2014年和2015年(因第二产业就业比出现负增长)外,各年都基本上延续着同向也基本同幅的变动。从横向看,三次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呈现由“第一产业独大”向“三次产业均衡”发展的态势,并具有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即2005—2012年,这一期间第一产业担负着吸纳劳动力的排头兵,就业所占比在2005年达到最高,为43.8%,高于第二产业的29.2%和第三产业的26.9%。此后,随着河北省工业化的推进,第一产业的优势逐渐弱化。第二阶段,是2012—2016年,在此期间第一产业优势继续下滑,但与前期相比下降幅度有所减缓。与此同时,第二、三产业对就业的贡献率也出现了劲头不足,增幅逐渐收窄的现象,导致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就业比在2012年达到了均势(2012年第一产业就业所占比为34.9%,第二产业就业所占比为34.3%)。综合三次产业容纳劳动力的分布关系看,在第二阶段出现了三足鼎立局面,2016年三次产业就业百分比依次为32.7%、34.1%和33.2%,各产业难分伯仲、相差无几。

三、河北省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

一般认为,就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各产业的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之比与1的差,反映各产业增加值与相应的劳动力比重的差异程度,当某一产业结构偏离度等于0时,意味着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实现了契合,是一种合理状态。根据《河北经济年鉴》数据,计算分析河北省2005—2016年三大产业与就业的结构偏离度,如图3所示。纵向看,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较稳定,从2005—2016年大致在-0.69~0.63的区间徘徊,均值水平为-0.6652。根据1989年Syrquin等提出的国际标准模式,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其偏离度为-0.56,达到2000美元和3000美元时其偏离度均为-0.60。[1]河北省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从2005—2008年间分别为-0.6601、-0.6996、-0.6742、-0.6834,在人均GDP基本对应的情况下与国际标准比较,其偏离幅度仍略微大于国际标准。第二产业在人均GDP达2000美元、3000美元时,国际标准偏离度分别为0.70、0.40,并于此后无限趋近于0值[1]。对比河北省来看,首先,第二产业各年偏离度系数均为正数,说明第二产业整体吸纳劳动力不足。其次,在2008年人均GDP就已经突破3000美元,且此后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偏离度系数也一直是高于国际标准的0.40,直到2016年的0.3959才略低于0.40,这反映了其结构偏离度趋0的速度较慢,说明河北省关于第二产业的产业政策及就业政策调整方向总体是合理的,但力度、深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另外,由图3可知,第三产业的就业结构偏离度在轻微波动,并于2009年出现过一次反弹后稳步降低,在2016年又一次出现了大幅度上升且达到最高值。在河北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背景下,推测第三产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发生了某些结构和方式的变革。从三次产业的横向对比看,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线与第一、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线无交叉点,且比其他二者更靠近0线,这意味着第三产业偏离度相对较为合理,且整体上优于第一和第二产业。分析原因,一是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学历、技能要求不高,进入门槛低;二是近来河北省不断加快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与优化、大力发展服务业的政策;三是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消费电商、餐饮住宿等非传统制造业逐渐成为大学生创业的主战场。四、对策与思考1、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供给侧结构改革由前文分析可知,河北省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一直是负值,反映了农村农业人口相对过量,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升级。有研究称“河北省未来30年还有2300万农业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到非农产业”[2]。为此,必须按照《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规划目标系统发力。一是通过强化技能培训、开展就业岗位对接及向企业和中介机构发放劳务输出补贴等措施,强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农业投入增长机制和惠农资金整合机制。同时,通过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发展支农再贷款,支持涉农企业上市等方式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三是实施农业科技研发专项,培育壮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支持京津冀合作开展跨区域农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转移接续等平台建设。2、借力京津冀一体化、雄安新区建设,培养高科技人才,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欲化解过剩产能,就要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供给侧改革。一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鼓励地方高校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实现一批重大专项科研攻关,搭建京津冀联合研发、自主创新科技平台,加快科技资源的交流融合。同时,强化成果转化管理,打通研发、中试、转化、推广、应用等全部环节的“肠梗阻”,畅通信息交互渠道和协调机制。二是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倍增计划”,“扩大光伏规模化应用,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和动力电池产业化建设”。[3]三是在人才供给方面,通过短期兼职、候鸟服务、对口支持、顾问指导等方式弹性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通过实施招才引智工程、组织博士专家联谊会等手段,引进一批国家“长江学者”、“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杰青”人才,通过实施一人一策、特事特办,提供个性化、人性化服务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3、打造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构建富有区域特色、国际标准的新型服务业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对接国际、投资便利的服务业对外开放格局,依托唐山港、黄骅港和秦皇岛港等港口条件,围绕综合保税区设置、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多式联运功能大型综合物流基地建设等关键节点发力。高标准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通过秦皇岛国际邮轮港建设,京津张、承秦唐和太行山冰雪旅游带建设,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建设,完善国际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强化国际旅游承载能力。另外,在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协同科技创新服务等领域也大有作为的空间。为此,必须有力推进旅游、物流、金融、会展、养生、房地产业及交通运输业、信息服务业等主要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抓紧培养一批具有世界视野,熟悉国际规则、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现代服务业优秀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单良、张涛、董晓菲: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党政干部学刊,2018(2).

[2]北京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5—2016)精读[EB/OL].中国社会科学,http://www.cssn.cn/zk/zk_zkbg/201606/t20160607_3061130_2.shtml.

[3]王建峰、韩素卿:河北省调整产业结构、化解过剩产能的路径选择[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8(1).

作者:卢 萌 聂延庆 单位:1.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2.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