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升级协同发展研究

时间:2022-11-28 10:10:22

导语:产业结构升级协同发展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产业结构升级协同发展研究

【摘要】重庆市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连接点,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撑点,承担带动长江中上游地区以及整个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职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后,重庆经济发展也受制于整个国内经济增速下降的影响,市场供需矛盾加深,经济发展中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矛盾凸显。本文将从创新驱动的角度分析重庆市目前经济状况,同时对比上海、湖北等省市创新水平与结构化水平,重点把握重庆创新水平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联动关系,找准重庆实施创新驱动带动产业和结构升级的方向和所需把握的关键环节,实现重庆“两点”定位的带动作用。

【关键词】重庆市;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

一、重庆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依据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下降,各种在经济快速增长阶段的隐藏风险逐渐显露,同时要素市场也发生明显变化,加之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低迷势也将对重庆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此外,结合重庆市产业经济结构和大城市、大农村特点,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走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将是重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1、从重庆直辖以来每年的GDP增速来看,其GDP增速虽然一直处于全国领跑地位,但是不难发现至2010年之后,重庆GDP增长率与整个中国经济增长率下降趋势一致。从2010年经济增长速度高达17.1%逐年下降至2017年的9.3%,每年平均下降1个百分点,下降趋势明显。对比图2.1中国历年GDP增长速度和图2.2重庆历年经济增长率发现,在2012年以后重庆GDP增速的下降幅度高于全国整体的下降幅度,表明在“新常态”时期,重庆由于自身的经济模式和产业结构特点受到的波动更大,所以重庆迫切需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助推传统产业升级。2、重庆市2017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约8271万吨标准煤,对外能源依存度高达35%。随着经济的发展,重庆市能源需求缺口将不断扩大,与此同时经济发展过程中伴随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从2016年的数据来看,PM10、PM2.5和臭氧的年均浓度分别为每立方米106微克、70微克和162微克,三个指标分别超标0.51倍、1倍和0.01倍;全市酸雨频率为47.5%,降水PH年均值为4.86,年均上涨0.15。这些数据表明,光靠消耗大量的资源难以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这就要求我们走高科技、低能耗、节能环保的发展模式,在当前形势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是重庆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最佳选择。3、重庆实施创新发展的机遇已经来临。1997年重庆直辖推动重庆经济保持高速发展10多年,在重庆的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重庆经发展开辟了新道路。那么“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将让重庆在新的道路上前行插上翅膀。重庆可以依靠长江水运贯通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实现水陆联运,向西能够通过“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实现陆上丝绸之路的铁空联运,向西南可通过云南和滇缅公路直达中印孟缅经济走廊,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郭辉,2014)。

二、重庆市创新驱动能力水平分析

本文在衡量重庆市创新能力时加入四川、湖北和上海等省市与重庆横向对比,通过变异系数法对各省市创新驱动水平作出判断。创新要转化成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必须经历一个周期的转化,其转化周期包含投入、知识储备、环境和成果转化四个方面的内容。根据创新的上述四个方面内容,将重庆市创新驱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4个一级指标:资源投入、知识储备、成果转化和环境建设。将一二级评价指标详细分解后由18个具体三级指标组成(如表1),构成重庆市创新驱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通过运用对四省市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将权重与标准化后数据进行加权处理计算出四省市创新驱动力得分(见表2)。从表1最终的结果能够发现,创新水平最高的是上海市,其次是湖北省、四川省和重庆市。这和当前四省市整体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特征相符合,上海市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同时也是国际金融中心与对外开放格局的桥头堡,重庆市排名最后的原因在于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高校以及科研机构数量相对四川省和湖北省数量偏少,导致在整个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排名靠后。

三、创新驱动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互动关系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将创新驱动能力设置为因变量X,产业结构升级水平设置为自变量Y。通过计算发现,所选取的18个三级指标与产业结构水平二者之间的关联度都大于0.7,上述计算结果显示所构建的18个创新能力具体指标对产业结构升级都具有正向效应,说明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地区整体的创新能力水平能够帮助产业结构升级。虽然所有的关联度值都大于0.7,但是具体到每一个指标时,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对创新能力指标按照大小进行排序,对重庆市在制定创新驱动战略方案安排先后发展顺序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X16>x14>x9>x7>x17>x1>x15>x18>x3>x8>x13>x4>x10>x2>x11>x5>x6>x12关联度最高的是X16全市地方教育经费占GDP收入其属于构建的一级指标创新环境范畴,其次是X14政府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重其都属于创新环境中的创新硬环境。所以,在短时间内,重庆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首要工作应该是培育良好的创新环境,财政上增加创新经费投入,保证有足够多的创新知识,使创新成果能够真正地转化为技术优势推动重庆市产业结构优化。

四、促进重庆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市场化为导向,培养更多创新主体。就重庆创新发展情况看,重庆市是我国笔记本、汽车组装生产基地,但是核心技术缺乏,以加工组装为主。尤其在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等仍然对外依存度较高,需要大量进口产品。一旦缺少拥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相关产业发展就会受制于人,中兴芯片事件就是典型案例。缺乏核心技术,一是在产业链中处于底端,仅能获取极低的加工组装利润;二是产品无法做大做强形成品牌效应。只有依靠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改变以往依靠引进国外科技技术然后直接运用的方式,最大程度自我创新或者在引进国外科技技术的基础上再创新,形成拥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重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首先找准实施科技创新的手段和方法,培养创新的主体既包括企业也包括高等院校等研究机构,其次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尤其要引进一批科技型领军人物形成高质量的创新性人才队伍,重点攻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科技技术,培育产业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兴产业链。(二)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力度,优化资金投入结构。2016年,重庆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超300亿元,达到302.2亿元,同比增长22.3%。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投入与GDP之比)为1.72%,同比提高0.15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水平2.11%的投入比例还存在差距,与创新水平更高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天津、江苏等差距更大。此外,2016年重庆市规模以上企业科研投入237.5亿元,在企业总销售收入中占比为1.91%,和创新企业评定标准6%的投入强度差距明显。以上统计数据说明重庆市对于科研经费的支持力度还不足,无法支撑创新驱动战略的顺利实施。因此,重庆市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在资金扶持以及制度改革上有所改变。(三)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1、协同创新机制与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密切相关,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之间的衔接机制存在脱节。截至2016年底,重庆市已有24个协同创新中心,其提高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为重庆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当前协同创新机制依然存在不足,需要改革创新。一方面改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仅仅停留在知识创新的层面,而应该注重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将新的创新知识推进到新技术孵化阶段,从而将成熟的技术推进到助推产业发展的实际运用阶段。二是企业可以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同承担新技术孵化阶段的工作,改变以往由企业独自承担工作的局面。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深化合作领域,既能让知识创新更快转化为技术创新,同时也能让孵化阶段的技术创新拥有知识创新的后勤保障。二者在创新活动中紧密对接,知识创新向技术创新的转化率定有显著上升。

【参考文献】

[1]郭广银.产学研合作推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J].群众,2011(6)

[2]陈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J].经济问题,2013(3)

[3]洪银兴.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J]经济学家,2013(1)

[4]王高升,王欣.从投资、创新驱动产业过度竞争角度看发展中国家竞争力[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作者:袁世伟 单位:中共巫溪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