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分析
时间:2022-06-05 08:04:29
导语: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提要]近年来,青岛市GDP逐年增长,但增速却大不如前。本文以青岛市产业结构为突破口,主要分析青岛经济现状、青岛市产业结构的特点及产业结构优化对策,从而探究青岛经济如何持续发展。主要运用数据分析及理论分析方法,利用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展开讨论。
关键词:青岛;产业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
一、青岛市经济概况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现有人口900万人,被称为世界啤酒之城和世界帆船之都。青岛的GDP、财政支出、人口迁入量和工业生产总值等主要指标都超过了省会济南,位居山东之首。作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领头羊,青岛一直坚持加工制造业、旅游业、海洋资源产业以及创新型工业相互融合的发展战略,如今已经形成了海洋经济、高端产业、生态科技为一体的发展模式。青岛市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中国第二个外贸亿吨吞吐大港——青岛港,既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又是中国的军事要地。并且,青岛集中了全国三分之一的科技开发机构,主要集中于青岛高新区。高新区有5个主要园区,其中最为发达的是高科园,孕育了许多世界500强企业,如海尔集团、海信集团等。此外,青岛还孕育了中国海洋大雪、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诸多科研高校。所以,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青岛都具有重要的综合战略地位,已成为中国环渤海经济圈中综合经济实力仅次于北京、天津的重要经济中心城市。2017年,中国各省份GDP排行榜上,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和河南省。在城市GDP排行榜上,青岛市排名第十二位,这个排名相比往年有下降趋势。青岛近年来的GDP虽然一直在增长,但增速逐年下降,远远低于十年前的增速。
二、青岛市五大重点产业
青岛的五大重点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绿色低碳产业、数字创意产业,这五大产业的GDP比重约为20%。那么,这五大产业究竟为何具有如此高的产值呢?第一,信息技术产业,在青岛高新区内配套设施完备,拥有众多骨干企业,并利用外资扩大规模,外向型经济活跃;第二,青岛的矿产资源丰富,周边的985/211大学也源源不断地为青岛提供人才,给予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人力和物力的优势;第三,生物产业的优势在于以海洋生物医药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为依托,又有天然的海洋生物研究条件;第四,绿色低碳产业的优势主要是政府支持,因为青岛人口负担过重,所以发展此产业是必然趋势;第五,数字创意产业的兴起是由于青岛形成了由广告产业链、传媒产业链和高科技产业链所组成的全新产业园区的新型发展平台,提高了生产链的整体效率。除此之外,青岛经济还以海洋经济的特色闻名。但这五大重点产业也中并没有提到海洋产业。这是因为海洋经济不是一个产业,而是渗透到了青岛的各个产业之中。比如,生物产业中有海洋生物的药物提取,信息技术产业中有海洋勘测雷达的研发等。对于青岛来说,海洋经济的地位不容小觑。青岛位于渤海沿岸,城市形状狭长,海岸线长,海域广阔,海洋生物、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同时,青岛还是中国海洋科研教育机构的聚集地,拥有大量专业的科研人才。2016年,青岛的海洋生产总值达2,515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4。其中,海洋第一产业产值同比增长5.2%,第二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7.5%,第三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3.7%。海洋三次产业比例由2011年的7.5∶42.7∶49.8调整为2016年的4.2∶51.2∶44.6。海洋第一产业比重较2011年降低3.3个百分点。这也符合了三次产业比重变动规律和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规律。
三、青岛市产业结构及其特点
(一)青岛市产业结构现状。目前,青岛的产业结构为“二三一”结构。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青岛的第一产业已不再是城市发展的重心,其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于GDP的贡献率越来越高。青岛在20世纪经历了漫长的重工业时期,城市的资本大多仍集中在第二产业之中,逐渐向第三产业转移。目前,虽然第三产业比重增速最快,但总体来看仍不及第二产业。(二)青岛产业结构的特点1、从三个层次的产业结构来看。山东自古尚农,青岛的第一产业自然是最为成熟的,但在当今并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第二、第三产业的结构水平落后于上海、深圳等发达城市,但是竞争力较高,尤其是建筑业。综合各产业的整体优势,青岛第一产业具备经验优势,建筑业竞争力较强。但对比一线城市,青岛的技术型产业缺乏优势,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稍显落后。2、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不协调。资本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产业比重过高,资源和能源集约化水平不高,存在着资源浪费的问题。比如,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为世界先进水平的四倍,万元GDP综合能耗为0.94吨标准煤,亿元工业产值耗原煤是上海的四倍等。经济增长的资源代价偏大。3、青岛经济主要靠大企业支撑,国企和外企比重大。国家控股的集团主要包括海尔集团、海信集团、六和集团、中国石化、双星集团和青岛啤酒等十大集团。近年来,松下、惠普、三菱等大型外企纷纷落户青岛,其产值占整个青岛工业经济的50%之上。这无疑提高了青岛工业的竞争力,但同时也带来了民营企业衰微,市场壁垒过高,市场经济活力不足等问题。4、三大产业就业结构不合理,产值结构欠完善。近年来,青岛的第三产业产值及规模节节攀升,但该产业的就业人数却呈现滞后性,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相差20.65个百分点。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还不够充分。金融业的发展就反映了这一点,在青岛,银行业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证券业、保险业和其他金融业各项指标的比重相对偏低,而且整个金融业的规模较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偏低。
四、青岛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建议
青岛第一产业不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产值上都处于较低比重。因此,在保证农业基础地位不变的前提下,发展二三产业并不会导致公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根据现状,我们认为第一产业可以不做重点,只需维持稳定的农产品供给,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顺时代潮流调整产业结构才是根本。因此,提出以下调整建议:(一)正确选择主导产业。根据非均衡协调和区位优势,青岛市应以电子信息类产业为主导产业,以家用电器、交通、新材料及新能源等产业作为支柱进行结构升级。以电子信息类产业为主导的原因有三个:第一,青岛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是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合作交流的门户。这就使青岛市占据了信息资源的天然优势,发展信息类产业不仅是必然,也是青岛对外贸易的基础;第二,青岛的高校较多,且大多在理工类专业上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在IT行业具有充足的人才储备;第三,电子信息类产业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的大趋势,顺则兴,逆则亡。综上所述,电子信息类产业不仅是青岛的优势所在,同时也满足了市场需求。不过若以电子信息类产业作为主导,就要注意打造地区品牌。因为此类产业更新换代快,只有形成大品牌才能持久生存。(二)合理利用资源。前文提到,青岛的资源浪费比较严重,所以应该优先发展低耗能、高附加值产业,提高单位内的内耗产出。同时,也要减少一次性资源的使用,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重,如充分利用天然气资源,逐渐减少对于煤炭等高污染资源的使用。或不断开发新技术,不断突破资源重复利用和充分利用的瓶颈。(三)实行制度创新。山东省的国企、央企力量庞大,在这种大环境中,青岛经济主要靠大企业支撑。但这种局面并不利于一个更有活力的经济体的形成。因为国企手握更大的资本量,私企往往很难与之抗衡,以至于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同时,国企或大型外企的市场份额越多,创业者就越难进入市场,产业就很难涌入新鲜血液,长此以往,必然漏洞百出。因此,青岛政府必须在制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应制定一些降低市场壁垒的相关政策,避免形成国企和知名外企瓜分本地市场、挤压本土企业的局面。民营小企业是形成一个地区经济特色的重要成分,青岛要形成具有科技创新动力的市场经济,就必须限制这些大企业的垄断。(四)促进产业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就业结构问题其实是受到了垄断问题的影响,由于市场壁垒过高,青岛公民会普遍倾向于风险低的第二产业,而不愿意接触风险较大的第三产业。因此,要想解决该问题,还需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五、小结
总的来说,青岛的经济实力正在快速发展。然而,欲速则不达,快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这就需要青岛政府不断地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青岛GDP如今已经超越了济南,成为了山东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因此,青岛的发展关乎整个山东的发展。如果能正确选择主导产业,大力扶持绿色低碳产业,并及时控制垄断现象,青岛经济必将扶摇直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维,华章琳.基于海洋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以青岛西海岸新区为例[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7(4).
[2]刘丽,张明光.青岛市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7(12).
[3]韩立民,于会娟,包乌兰托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青岛市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研究[J].山东经济,2010.26(2).
[4]李盛祥,邹颖璐,徐孝勇.青岛市三大产业增长效应分析[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5]刘曙光,赵明,王百峰.青岛市海洋产业结构分析及优化对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4).
作者:王丰 朱文俊 单位: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上一篇:不要冲动勇敢面对
- 下一篇:农村经济区域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