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下的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时间:2022-01-10 09:46:22

导语:产业结构调整下的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产业结构调整下的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重大决策的出台,郑州市产业结构将面临再一次升级调整,这无疑给郑州地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郑州地方各高职院校要专注内涵建设,打造自身特色,河南省、郑州市各级各类政府要宏观调整、合理布局高职教育层次和类型,校地企三方要深度合作,以适应和促进郑州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郑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重大决策的出台,郑州市产业结构将面临再一次升级调整,郑州地方高等职业教育要谋求内涵式可持续发展,必须从郑州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出发。本文将在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来探究郑州地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郑州地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郑州地方高职院校办学实力、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不断提升。郑州地方高等职业教育颇具规模。目前,郑州地方公办高职院校3所、民办高职院校7所,在校生85762人,专业360余个。郑州地方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整体颇具实力。目前,郑州地方高职院校总占地面积4089916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达178333万元;生均固定资产总值为2.71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42726.65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0.65万元。郑州地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颇有成效。目前,郑州地方高职院校共有教职工5150人;专任教师3679人;教授227人;副教授751人“;双师型”教师1079人。当前,郑州地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颇见成效。采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与行业、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为郑州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但是,郑州地方高等职业教育在适应和促进郑州市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不能正视高等职业教育和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联接关系

对地方高职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联系关系的节点,误认为是“职业性”。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高等职业教育逐渐由以职业为核心去寻求对某一职业的适应与胜任,转变为以技术为核心的教育;从注重职业性逐步转变为技术主导的态势。由于对高职院校本质属性的认识不全面或者不清,致使高职院校无法正确理解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互相促进作用,也就找不到高职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的动力。

2.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有些不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

第一,表现为学科专业所学内容不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问题的原因在于误解“:适应”是指以“技术”为连接点的,并不是简单地专业名称与产业结构类别的一致而已。第二,表现为学历层次上的不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郑州地方高等职业教育仅限于专科层次,应用型本科层次很少,更没有研究生层次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层次上不能满足郑州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需求。第三,表现为培养质量上的不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双师型”教师的缺乏、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不足,经费投入不足,这无疑都会造成高职生的技术基础达不到产业界的需求。

3.高职教育与产业界缺乏有力的协调合作机制

首先,合作的环境还不够完美,需要进一步优化。其次,合作组织机构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郑州市政府尚未构建相应的组织机构,搭建校政企三方合作平台。高职院校内部虽有相应部门且建立了制度,但和企业的沟通不够深入,这样的合作组织很难发挥应有的纽带作用。再次,合作途径层次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当前校企合作办学仍然处于浅层次,表现为援助、顶岗实习、短期培训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校企合作还没有真正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必然的选择。

二、郑州市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教育之间的逻辑关系

郑州地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郑州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吻合点是以“技术”逻辑起点的一致性。基于郑州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在本质内容上、类型上和层次上,郑州地方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要做好与之的有效联接。

(一)本质上、内容上的联接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紧紧地抓住“技术教育”这个核心内容,才能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相互促进。从国际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高等职业教育逐步由“职业教育”转向“技术教育”。因此,针对郑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趋势,郑州地方高等职业教育在本质内容上要主动适应此趋及所涉及到的需求,在“技术”这个核心维度上,合理规划,有针对性的调整、改革,适应郑州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并促进发展。

(二)类型上的联接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导致人力资源转移和升级,而学校形态高等职业教育由于长期战略规划,不能及时按照产业界的需求输送特定类型人才,这种滞后性,其结果导致了高职生的结构性失业。为了满足产业界的需求,郑州地方高等职业教育要在类型上适应,培养产业界所需要的常规人才和长期紧缺型及战略型人才,还要满足产业界现状调适的需求,真正意义上适应并推动郑州市产业结构调整。

(三)层次上的联接

技术不断地革新,必然要引发所需人才的学历和能力层次的逐步提高。郑州地方高等职业教育满足这种需要,就必须不仅仅有专科层次,还要有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建构一个由低渐高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还要建立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界的相互沟通机制。

三、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郑州地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郑州地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既需要自驱力,也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助推力,且三者的关系日益密切。

(一)高职院校专注内驱力,强化内涵建设,打造自身特色

1.定位准确,凸显培养人才特色

第一,培养目标定位。郑州地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定位于郑州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所需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具体说来就是要使培养出的人才具有高素质,理论与实践并重、能把技术成果转化到生产中去;生产管理的知识经验颇为丰富,执行力强等等。第二,方向定位。郑州地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定位就是要以郑州市产业结构调整规律为依据,培养的人力资源要完全适应郑州市产业结构调整中从业人员在三次产业中转移、升级的规律。第三,内容定位。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容定位必须是技术教育,高职院校的教育都要围绕这个核心内容来进行。

2.打造技术教育,凸显实践特色

一是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高职院校要打造多种类型的教师,既有技术研究型,还要有双师型或者双师素质型,还要有实践型,或者综合素质的三者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其方法可以引入产业界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来校专职或者兼职。也可采用在职进修、挂职锻炼或到企业顶岗实习等培养方式提升现有教职工的双师素质,进而优化校本教师的“实践性”结构,打造高职教育的实践特色。二是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三是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和手段,校内的模拟训练、案例分析、实验操作、仿真模拟、课程设计等,校外的参观见习、专业调查、岗位实习、社会实践等,内容丰富并有效整合。

3.专业结构调整重组,凸显时效

第一,专业结构设置要密切关注地方产业政策。产业政策可以使高职院校看清三次产业的发展方向;对于郑州市产业结构会有清晰的了解。郑州地方高职院校需要关注和把握郑州市产业政策,对校本专业建设进行规划,使专业结构趋于合理化。第二,专业结构重组要突出特色。郑州地方高职院校要明确特色专业,并以此为主干,规划建设辐射专业,并拓展和开发新专业。第三,专业设置要灵活。郑州地方高职院校既要现在产业结构针对职业群,还要考虑到职业群的更新速度,可以采取“宽专业,活模块”方式,进行专业集群建设,教学资源共享,主辅兼顾,融合、交叉结合,以此来适应郑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地方政府要专注宏观调控,企业要专注协同,从外在助推郑州地方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1.政府要合理布局地方高职院校的规模、结构郑州地方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把适应当前发展和未来需求相结合,依据产业调整需要,对规模和所设专业结构科学布局,使得所有高职院校形成合力,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功效。

2.地方政府要与高职院校、企业联合耦合,搭建校政企合作平台。地方政府要促成校政企合作搭建平台,建立校政企三边领导组织,成立校政企合作委员会,由具有高职教育、企业、行政等多重知识背景的人员担任委员。委员会统一规划、统一商定校政企业合作的关键问题,帮助企业和高职院校互通科技和市场信息,激发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合作热情,起到桥梁纽带和润滑剂的作用①。政府建立有利于校政企合作的法律法规,在税收减免、财政支持、奖励补助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鼓励高职院校、企业积极开展合作,为校政企合作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②

3.地方政府要整合区域内高职教育、企业等方面资源,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整合资源,更有利于促进郑州地方高等职业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能进一步提升教育水平,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郑州市政府要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可由郑州市示范性高职院校牵头,相关高职院校、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及相关行业协会参与的混合型职业教育集团建设。

4.地方政府要吸引国内外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来郑合作办学首先,选择适合中原经济区、郑州市建设的国内外知名应用型高校或者顶级专科学校。其次,在合作模式的选择上,应选择融合型模式。再次,在合作策略的选择上,应筑巢引凤,租购结合,循序推进。一旦合作学校确定,政府迅速规划,建设校舍,提供学校租用,并在初期运营费用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待其有了一定的积累,再行回购。最后,在合作方法的选择上,最好一次合作到位。如果一次不能合作到位,就采用先牵手后拥抱的方法推进,先在某些学科上合作,再扩展到全面合作。高职院校、地方政府、企业三方协同,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要求而联结起来,形成三种力量交叉影响,将会有力推动郑州地方高等职业教育呈螺旋上升发展态势。

作者:赵忠见 单位: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余本祜.产业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张岩,王小志.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8(11).

[3]蒋键,陈搏.基于产业结构调整视角的东莞高职教育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33).

[4]许士群,邵癸.论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以沿海开发战略中的江苏盐城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

[5]刘旭平.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