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思考

时间:2022-10-22 09:35:20

导语: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思考

一、广东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融资结构不平衡与产业结构调整新需求不匹配

虽然广东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在不断拓宽,但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多功能的金融组织体系尚未建成,资本市场发展仍然相对滞后,社会融资结构仍然不平衡。2014年,广东银行业表内外融资额占社会融资总额的73.4%,而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仅占13.2%和6.1%,直接融资的比重过小、证券行业发展较为缓慢,难以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带来的新需求,不利于风险较大、投资回收期限较长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制约了广东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

(二)区域间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大影响产业结构协调发展

近年来,虽然广东通过不断优化金融产业的布局,增强了区域金融发展的协调性,但区域间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依然较大。金融资源过于集中于珠三角地区,使珠三角地区配备了齐全的金融组织,产生了强有力的金融举措,带来了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进而促进产业结调整步伐;而粤东西北地区主要的特点是:金融资源相对贫乏、金融组织结构相对单一、金融举措相对薄弱、金融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村金融服务业不足、金融对粤东西北地区实体经济的支持规模与力度相对不足等,凸显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矛盾,影响区域间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三)深层次金融创新不足减慢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金融创新是金融影响产业结构调整最有力的因素,高度发达的金融体系依靠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最大限度地动员储蓄、优化投资,提高产业资本的流动性,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带动实体经济的优化重组和生产力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而目前广东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多数是围绕担保、还款、贷款额度方式等展开的要素创新,深层次的金融创新,例如制度创新仍未显现,仍然不足以促使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创新措施也比较零散,整体金融创新规划有待完善。

二、广东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金融立法理念滞后于市场经济要求

金融立法理念应该体现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例如自愿契约原则、产权保护原则和公平效率原则等,但是,我们的金融立法思想往往受制于计划经济下的思维定式,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一是行政权力至上,任何法规都给各级政府留下量度较大的自由空间;二是对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混合所有制企业,法律适用原则不统一;三是没有从法律能改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和社会运行成本的视角去完善法律程序,提高法律效率。这使得债务人利用法律漏洞侵害债权人权益,产生金融债权落空的现象。

(二)金融产权制度和法律体系还不完善

在金融主体方面,法律制度的欠缺阻碍了金融主体健康成长。一是在金融产权制度方面,缺乏股东自由行使权利的制度保障,造成所有者缺位、错位现象,使得金融机构一旦爆发风险,最后都由政府“买单”。二是在市场准人方面,法律设置的高门槛使非公有制金融主体处在不公平的环境中,严重影响金融主体的多元化和生命力。三是在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方面,虽然经济法类的《商业银行法》、商法类的《证券法》和《保险法》已经规定接管金融机构或终止金融业务所必须遵循的原则,《金融机构撤销条例》也在相关方面明文作出约束,但这些法律法规依然难以保证其实施正常的财务纪律和相关约束,因此金融机构仍然难以按市场化要求,顺利进行市场退出。

(三)产业需求与资本运作不对等

时下实体经济出现“空心化”,缺少投资机会,同时经济缺乏热点以及产能过剩,这就导致需求不足。经济正在“空挡滑行”,没有引擎助力,解决的途径之一就是要为民营企业松绑。新的增长点不是新兴产业而是民营经济,因为民营经济才是权责对称的,而且企业家天然有追逐利润、规避风险的动机。然而目前珠三角的大部分民营企业面临融资难问题,一方面,转型中的企业往往技术较为前卫,技术、市场、收益和经营的风险较大,在传统金融格局下很难获得融资;另一方面,大量民间资本由于找不到可靠的投资渠道而产生“闲置”。

(四)支持产业发展的信用担保制度存在缺陷

泡沫经济后,由于受到之前不良资产的影响,对新项目审批及融资审批设立了严格的审查制度,要求提供足够的贷款担保。因此,银行更倾向于投资在原来有保障、有固定资金回流的领域中,对于新项目、新产业的发展比较消极。所以,包括广东资金供求呈现出一种怪像:一方面,银行里的储蓄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许多亟待结构调整的产业却得不到发展所急需要的资金。而且这种供求怪象的会长期持续,这对这些产业的结构调整带来极坏的影响,可能直接导致他们因得不到及时的资金回笼而破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区域发展不平衡带来的连锁负效应。

三、加快广东金融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一)按照市场经济理念完善金融立法

明晰产权与产权结构的竞争与合作机制,形成稳定的规则与预期,以较低交易费用来促进交易成功运作,被视作现代法律法规的宗旨。因此,市场经济的理念归根到底是要保护产权的实现,保障各产权主体的地位平等,保证各主体间的交易公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了重要战略部署,强调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就是法制现代化,在法治运作中发展,在发展中深化依法治国。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要以法治思维看实现全面改革和依法治国总目标。要确保产权主体利益合法合理合情实现,以市场经济的若干理念为原则,从促进市场交易出发,制定和完善相关金融法律法规。

(二)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充分盘活资本要素

通过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盘活资本要素,增加金融供给。根据科斯定理,产权制度通过资源配置能够影响效率。因此,为了提高效率,就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进而盘活资本要素,增加金融供给。例如,通过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价值化或资本化的权利,能够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本积累和农民参与经济活动能力,充分盘活资本要素,从而有利于增加金融供给。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这种政策主张,但要过度到法律层面的认可,还需要通过试点的方式逐步推行。其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三)探索多层次互联网金融模式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金融模式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其快捷、高效的信息传播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与多元化的直接融资体系相契合,这可以为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提供多样化的直接的方式,有利于降低中小微企业的直接融资成本,有利于打破银行类金融机构对金融体系长期垄断的无效率局面,有利于刺激储蓄转化为投资,让社会注入更多闲散资金。广东应抓住历史机遇,鼓励民间资本发展网络金融,探索新金融模式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及时探索对新金融模式监管机制的创新,借助即将可能在广东举办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互联网+”博览会,挖掘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金融模式的巨大发展潜力,推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金融模式的健康稳定发展,对拉动直接融资比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四)建立健全担保资金供给机制

信用担保机构在组织资金来源时,应多渠道、多层次的筹集担保资金。可以通过扩大社会保障基金、邮政储蓄、保险基金等的融资范围来获取资金,有条件的商业性担保机构甚至可以直接上市融资。此外,政府可以考虑定期提取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一定比例,作为担保补充资金,或者向其征得的税收总额的一定比例,用于担保资金补偿。最后,担保机构可从每年担保费和利息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风险补偿资金。同时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通过私募和上市募集资本金的方式来实现担保资金的外部补偿。

(五)通过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化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可以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和动力机制,为此,要通过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化,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一要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要打破对存款利率上限的控制,放开对贷款利率下限的管制,启动同业存单转让与发行交易,完善基础贷款的利率集中报价和体制机制。二要转变“重股市轻债市”的“唯股论”思想。未来可以在提高直接融资占全部融资比重的前提下,提高债券市场份额占直接融资的比重。三要加强和完善资本市场外部监管机制。市场自主权的回归并不意味着政府监管的弱化,相反,资本市场的发展更离不开严格的外部监管,只是监管的重心发生了转移,从对资本市场微观决策的干预,转向提高资本市场透明度、防范资本市场机会主义行为等方面。

作者:杨劲 张新举 单位:广东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