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产业结构论文
时间:2022-04-29 09:24:09
导语:低碳经济产业结构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山东省产业结构低碳化转型的相关理论
所谓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前提应是可持续发展,手段应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为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产业转型等。在尽量减少高碳能源消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同时达到既可发展经济又可保护环境的目的。低碳经济的最基本表现就是低耗能、低排放和低污染。它是一个非常宏观的概念,若要具体到产业上,则要求是降低碳排放,减少碳含量。山东省内产业中的生产环节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要降低该领域每单位GDP增长所带来的CO2的排放,就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山东省目前正处在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但其中一些高碳产业却仍在经济发展中占有主要地位;且由于自身的资源禀赋条件,山东省的能源结构一直以来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因此更需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产业结构本身是一个比较中观的概念,既可在宏观层面关系到经济的增长模式与方法;又可在微观层面关系到具体产业的发展情况,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进而影响居民收入的增长和就业的情况。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使经济体由粗放向集约转型,推进工业化的进程,加强服务业的发展比重,降低碳排放,这均给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总之,低碳化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实施低碳化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低碳化的动力,它们两个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二、山东省产业结构低碳化转型的现状
1.现状。山东省近几年一直重视建设生态环境,积极植树、种草;防治水土流失、荒漠化;建设生态产业。将发展低碳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要任务,将产业转型与节能减排相结合,积极完善政策体系,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各市的单位能耗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一方面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各项比例日趋协调。服务业及新兴产业等低碳产业发展迅速,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了2个百分点,首次突破40%,完成了预定目标;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指新材料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以及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提高了3个百分点,达到29.1%。另一方面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清洁能源如:水电、风电等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在山东省能源消费格局中占有的分量越来越重。山东省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的8.1%,达到了591万KW;余能发电装机占总装机的2.1%,达到154万KW;外电入鲁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2.9%,达到488亿KW。再者低碳化进度加快。全省万元能耗超额完成目标,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11年分别下降了3.1%,SO2排放量比2011年分别下降了4.3%。淘汰落后产能生铁、焦炭、粗钢分别为150万吨、60万吨、40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45.7万KW。四是生态环境的破坏得以控制。森林覆被率恢复到23.5%,大气主要污染物SO2、NO2、IP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0.8%、10.9%和4.4%,湿地面积增加到178.5万HM2,省控59条重点污染河流按照既定目标已全部恢复鱼类生长。第一产业发展现状。第一产业可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提供其发展所必须的原材料、能源、食物等,因此是国民经济中最根本、最基础的产业,它的发展状况会直接促进或制约着一个地区的发展。山东省的第一产业,近年来呈现出由传统向现代,由粗放向集约转变的特点,结构与布局越来越合理。以2012年山东省农业发展为例:2012年山东省农业内部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分别为3960.6、107.0、2285.9、1267.1、325.1。与过去的几年比较(图1,2003-2012年山东省农业内部产值构成),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的产业结构正逐渐改变,渔业、牧业等其他类资源的优势已经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第一产业内部结构正呈多样化发展的态势,但根据数据农业在第一产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过大,达到49.85%,山东省第一产业内部的产业结构仍有待进一步调整。第二产业发展现状。各个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第二产业的发展情况会直接决定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及产业结构调整的程度。2012年,山东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达到25735.73亿元,占总产值的51.46%,比全国的比例偏高,在我国东部沿海的其他相当的省份中处中游水平。从轻工业的产值与重工业的产值比看,2012年的比重为8:17,与沿海其它发展水平差不多的省份相比处于中间位置。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告诉我们,产业结构的主导产业由农业向工业的调整到以工业为主再到第二产业比重的下降是经济发展的准备起飞阶段、起飞阶段、走向成熟阶段;且其中轻工业的产值与重工业的产值比的变化体现了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优化的程度。根据这个理论,山东省的工业化程度仍未达到成熟阶段。第三产业发展现状。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必然要求第三产业越来越快速的发展。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第三产业的繁荣对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都带来了强有力的保障,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2007-2012年山东省第三产业产值在总产值中的比例分别为:33.44%,33.48%,34.71%,36.61%,38.29%,39.98%。此数据显示,山东省第三产业在GDP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发展速度较快,呈递增态势。在其内部结构中,结构比例日趋合理,但层次仍然偏低,发展空间较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在第三产业中占的比值也连续增加,但对其投资的规模仍有待扩大。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虚拟经济如房地产业、金融业、收藏业等虽然也有增加但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
2.存在的问题与障碍。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较低。产业结构高度化也可以称为产业结构高级化,其具体表现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中占比重较大的产业逐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继而向第三产业逐次转移的过程,它标志着该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阶段、方向。根据《2013年山东省统计年鉴》中的资料,2012年由能源消耗大、附加值低第二产业创造的产值占山东省工业增加值的58.8%,而其它知识密集、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如IT、金融等产业的增加值所占比重较低。由此可看出山东省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还未得到改变。低碳技术相对来说较为落后。低碳技术涉及到三次产业内部的冶金、电力、石化、化工、建筑、交通等高能耗部门,具体内容包括在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的开发、CO2的捕获与埋存、油气及煤层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在低碳技术的角度看,发达国家的一次能源投入经济体的转换效率即其综合能效可以达到45%,而我们只有35%。但整体仍较为落后,且发展不平衡。要在低碳的视角下完成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只能依靠先进的低碳技术。近几年来,山东省的创新能力指数一直徘徊于7-9位,处于第二梯队。总体成绩中等偏上,但相对于处第一梯队的京、沪、粤、苏来说,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循环经济于发展的技术还相对落后。详细来看,某些重要领域的一些关键技术、产品还没有实现自己的生产,如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大型燃煤电厂烟气脱硫等;缺乏对省内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关键技术的一些信息的了解渠道。在具体实施节能减排时难度较大。一方面,低碳化整体水平较低,控制、治理污染的力度还不够;另一方面,废物资源化的程度较低。原因一是作为企业来说,大多数为了追求自身经济利益,主要能源以化石燃料等高碳能源为主,很少主动研究、采用低碳能源;二是作为政府来说,有时不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片面看重GDP的增长,而忽视了资源、环境的问题,对企业的监管不健全。成本回收存在困难。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的投资主体一般有政府金融机构或私人企业。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的投资主体一般是政府,并且其中对于环境的投入相对来说较少。其次,随着生产工艺的成熟、现代生产体系的形成,原材料的开采、加工的成本越来越低,使得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的成本比购买新的原材料的成本更高;再者,山东省排污企业承担的排污费与修复实际造成的污染损害所需的费用相差甚远,导致成本回收存在困难。制度方面的障碍。法律法规体系中缺少形成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内容。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环境保护法》《节约能源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但配套的法规仍然不完善,一些法规较笼统、可操作性不强,相互还存在不协调的现象等,因此很难从制度上约束不利于环境优化、产业优化的经济行为。配套措施不完善,执法缺乏力度。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生效后有关的实施条例或实施细则的制定与落实是非常必要的。否则会导致已有的法律法规出现指导性不够,缺乏法律效力,监管和执法力度弱等问题。从而出现某些企业环保思想松懈,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与环境的保护。激励机制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中的环境“外部性”属于“市场失灵”的问题,可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与环境经济刺激制度改善。但是山东省尚未建立完善的经济激励、合理费用的机制,从而影响了产业生态化的发展。
三、山东省产业结构升级、低碳转型的对策
低碳经济视角下促进三次产业的转型。促进第一产业的低碳化转型。现代农业以化学物质的使用和能源的大量消耗为特征,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却也带来了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等尖锐问题。若要在保证第一产业持续发展的时候兼顾生态平衡,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选择产业时注重环保与经济。根据我省第一产业发展的现状,兼顾产业化与综合发展。山东省应在低碳化发展的目标的指导下探索循环农业,具体措施:推广沼气综合利用;限制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开发生态特色产业基地等。二是以种植业为基础,大力发展渔业、林业等低碳产业。山东省是农业大省,农业结构中以种植业为主。加快种植业由传统种植业向现代种植业的转变,积极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是我省发展低碳农业的基础。山东半岛沿海地区可积极发挥海岸带的区位优势,努力发展渔业,加大林业建设。三是第一产业低碳化还须以市场导向为依据。主导产业的选择应以市场中的价格信号为参考,进而发展促进主导产业链及其下的各个分链。促进第二产业的低碳化转型。第二产业的低碳化是建立产业结构低碳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其具体包括:积极推进工业节能,发展绿色制造技术,鼓励循环经济的发展。工业节能主要是指结构、技术、管理三个方面的节能。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工业结构向节能降碳的目标发展。积极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减少碳排放,加强低碳管理。以技术节能为主,研究开发节能材料,改造、淘汰落后的产能,快速有效地实现工业低碳化发展的目标。绿色制造是既需要考虑对于环境的影响又需要考虑资源效益的一种低碳化生产方式。绿色制造的主要目的是使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包括研发、设计、生产、运输、销售、使用直到报废,能够做到将对环境的影响调整到最小,对资源的利用率调整到最高,进而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能够优化升级。循环经济也是第二产业低碳化发展的必要途径之一。经济要达到可循环,一方面,在生产的过程中要使得能源在各环节能够得到多级利用,减少浪费。另一方面,对于所谓的废料要进行再利用。使其可作为下一生产环节或其他部门的原材料,以实现物质的循环使用和再利用。最后是尽量使用相等的或更少的物质获得更多的产品与服务,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由此可见,工业的低碳化即实现发展的节能、绿色和环保。为实现工业的低碳化发展,需优化山东省传统工业的产业结构。而建立低碳工业园区,可以说是主要途径:一是给予相关低碳工业园一定的优惠政策。二是加强低碳工业园区内基础设施的规划与维护。三是在低碳工业园区内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防范环境风险,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四是建立相应平台,加强与国际的交流和合作。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产业结构优化的表现就是第三产业产值在总值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作为低碳经济重要组成的第三产业近年来,越来越受重视,但比重仍较低,需要大力发展:一是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建设专业、大型的市场、流通企业;二是以绿色、健康为主题,繁荣发展餐饮业;三是加快发展旅游业,积极打造绿色生态游、文化游、观光游。加大非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开发利用太阳能。太阳能具有可用范围广、无污染、能量巨大且持续时间长久等特点。一般用作提供电能或热能,环保无污染。因此,太阳能是一种发展前途远大,实现便利的可以替代化石能耗的资源,开发利用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开发利用风能。风能也属于可再生能源,非常丰富且分布广泛。山东省是我国风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风能具备稳定性强、资源丰富、生产清洁、使用安全等特点。因此,应加大对风电产业的投资,以便满足将来大规模使用风电的需求。开发利用生物燃料。生物燃料是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源,第一、二产业及一般家庭产生的可生物分解的产物都可作为原材料。有污染少、可再生等优势。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完善低碳政策。山东省相关部门应尽快制订、完善关于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例如:开征环境税。以降低污染对环境的破坏为目的征收环境税,由原来的“谁污染,谁治理”转为“谁污染,谁纳税”,迫使企业将本该内在化的生态环境成本纳入产品成本核算体系之内,使其产品成本能真实反映资源环境代价,在价格机制的调节下,迫使企业加大低碳投入。环境税所得的收入全部用于环境保护专款专用。再如,拓展低碳产业的融资方式,加强配套金融服务的发展。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低碳型产业发展的时间较短,模式也比较新颖,因此,除银行传统的融资方式外,还需要大力发展其他多种类型的融资方式,政府也可提供相关政策支持,积极引进资金投入到低碳产业中去。树立低碳理念。低碳理念是贯穿于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其核心在于加强研发和推广节能技术、环保技术、低碳能源技术等,共同促进森林恢复和增长,增加碳汇,减少碳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目前我省人们对于低碳的理念认识还不太到位,因此,可从教育入手,普及有关低碳的知识。一是树立决策层的低碳理念。只有决策者真正具有低碳理念,才能把低碳贯彻到各项政策中去。从传统发展观念中解放出来,重视资源的综合利用,重视可持续发展;二是树立企业的低碳理念。经济增长实现的基本单位就是企业,要在低碳背景下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那么经济增长的主体——企业必须具备低碳理念;三是树立公众的低碳理念。公众作为社会的成员,要自觉地树立环保、节约的意识,减少消费型污染,形成低碳的消费、生活模式。
作者:李艳春单位:滨州学院
- 上一篇:高等数学经济学论文
- 下一篇:党风廉政建设述职述廉报告专题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