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与成本费用控制分析
时间:2022-12-27 08:25:44
导语:企业内部控制与成本费用控制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内部控制管理机制是现代化企业在日常运营和管理中经常涉及的一种先进管理方式。除了常见的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组成的企业整体结构框架之外,维持企业经济活动正常运转的措施还必须依赖内部控制体系。本文结合现阶段的复合型企业生产特点,从企业内部控制与成本费用控制的角度入手,通过加强内部控制,降低成本费用等方式,有效提高复合企业的经营效率。
关键词:现代化企业;内部控制;成本费用控制;相关性
一、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历程
关于内部控制的相关思想,最早起源于18世纪产业革命后期。内部控制思想是企业规模化和资本分散化的产物,它代表了一种企业管理的分散化方式。自此,内部控制思想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直至20世纪初,才出现了一些以组织调节和制约为主要功能的生产经营活动控制方式,并陆续建立了一些控制制度。功能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在1929年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和联邦储备委员会共同修订的《会计报表的验证》。在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中,将内部控制定义为以保护公司现金和其他资产的安全为目的,采取定期检查账簿的准确性及其他在公司内部采用的手段和方法。我国关于内部控制的实践和应用最早始于2008年。2009年中旬,由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等部门联合定制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出台。其中明确规定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和作用范围。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旨在为实现企业控制目标的过程。这也和上文提到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从中能够看出内部控制的核心理论虽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和演变,但其本质思想却没有发生变化,将内部控制方式嵌入现代化企业的生产运营等各环节中,能够为企业的经营效果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二、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与成本费用降低
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并利用获取的经济效益,为企业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而用何种方法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呢?结合几百年来的企业发展路径历史进行总结不难发现,将内部控制机制贯穿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切实有效的内部控制手段能够降低企业经营的成本费用,并提高企业的经济经营效果。同时为其赢得良好的市场口碑和社会声誉。在创造企业收益的同时,一些随着内部控制理论发展而衍生出的管理学策略和模型也在长期的实践应用过程中充分证实了内部控制思想和理论的实际价值。现代化企业在调控经营成本,配置可利用资源的过程中,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控制企业的净利润,就要认真对待企业在生产、加工等相关方面的项目成本标准制定。只有在降低成本费用方面下功夫,才能够在获得经济效益不变的情况下,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收益。而如何有效地降低成本费用一直以来都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就目前的现代化企业经营状况来看,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是其唯一的解决办法。通过建立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以成本责任区分和岗位责任制作为企业的责任划分方式,按照成本责任人唯一的原则进行确定。对加工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每个工序进行实时的监管,对各层次,各环节,各岗位的成本负责人进行确定。保证各环节的成本均按照企业经营的既定方式进行核算。科学核定成本责任人和岗位成本责任人的成本指标,从而建立一套高效有序的成本费用管理体系。将企业内部的控制细化到每一个岗位,每一名员工身上。以此保证企业内部的良好工作环境和秩序。让全员参与到内部管理的全过程控制之中,并结合相关的内部控制机制作为推动力,进一步降低生产经营的成本费用。
三、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在现代企业筹谋自身的发展路径和内部控制方式时,可以充分借鉴海内外优秀企业的管理思路和成功经验。结合几百年来的企业发展历史,优秀的企业家们数不胜数。他们通过不断地寻求和探索,找出了适合自身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和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20世纪90年代,通用电气公司经过实践,总结出了一套6-Σ全面质量管理方案。现代企业可以充分借鉴和提炼其中关于流程管理技巧部分的核心理念,以及其他有着高度可行性的方法。通过本地化的转化应用于自己的企业当中,为企业的竞争力带来保障。先进的管理模式不仅能影响企业的运营秩序和取得的经济效率,还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内部控制机制在摩托罗拉、通用电气、戴尔、西门子、索尼、华硕等众多跨国企业的应用,充分证实了它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借鉴这些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现代化企业可以结合日常经营和工作中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关的控制成本费用的方法和措施。(一)建立成本责任控制中心,控制生产经营成本。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机制,制定具体措施和路线规划的过程中,应结合企业经营和生产的本质属性区别进行差异化的措施制定。以生产制造类企业为例,主要是根据工艺流程作为主线。可以设立相关的附属成本费用控制中心。通过建立生产责任中心,辅助生产责任中心等方式,让生产责任中心由多个责任小组分管不同领域,完成多角度,分工明确的成本预算工作。例如,可以设立原料预处理段的责任小组,主要负责原材料采购及初始环节的加工。在实行小组责任制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各小组的职能进行明确的划分界定。具体生产经营中的各类操作事务等只能有唯一的负责人,不能存在职能责任交叉的情况,以便于更好地完成成本管控责任制的落实。除此之外,在定额成本核算方面,需要结合定额编制维修预算、能耗预算以及人力资源的成本费用。内部控制机制在这些方面的严格执行,才能确保各类控制能源的费用,维修费用,人员费用都处于可控范围之内,保证了辅助责任中心的实效。(二)建立绩效考核体系,降本增效纳入考核指标。为了有效保证员工在企业中工作的效率和积极性,企业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立相应的纪律及措施。对指定时间区间内,表现优异,工作效果突出或取得卓越成就的员工给予嘉奖和表扬。对于工作效率低下的员工进行警告和处分。通过奖惩分明的绩效考核方式,充分平衡内部控制的管理机制。在成本费用控制方面,制定费用考核目标能够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时成本费用控制的效果。将费用控制的具体数额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并与员工个人的绩效工资挂钩。以此能够实现对成本费用控制效果的有效保障。充分促进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对成本费用的关注度提升。对节约者嘉奖,对超标准者惩罚的方式也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开展技术革新,通过更加精益的管理方式,在经营环节中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费用。除此之外,企业领导层还可以组织成立TPM小组,以研究管理方式等课题为契机,让员工在研讨过程中为企业出谋划策,集思广益,寻求更加有效的降本增效改善对策。(三)加强采购成本控制,从源头降低成本费用。相关统计数据表明,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九成以上均来自采购成本。采购成本1%的下降就可以换得5%的企业利润增加。因此,采购成本是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经济效益的最主要成本费用。它的涉及面十分广泛,包含了生产经营过程所使用的各种备品备件的采购以及能源动力的采购等。各个环节都涉及成本费用的开销。因此,要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实行成本费用控制,就必须要找准成本费用在采购方面的产生渠道。为了有效保证成本费用的降低,就要对采购这个成本开销大户进行有效控制。为了使采购成本降低,除了应用行业内各种相对成熟的内控制度外,还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方式和采购原材料的习惯和途径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创新,探索寻求降本增效的有效方式。
四、结语
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目标以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性为依据,只有将成本费用控制意识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路径,才能切实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充分保障企业的行业竞争力并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透红.关于成本费用内部控制问题的探讨[J].财会学习,2018(21).
[2]满玉静,梁伟.生产制造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5).
[3]孙建兴.对制造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建议[J].财经界(学术版),2018(1).
[4]卡尔洛.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执行的一些思考[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7(6).
[5]徐先静.浅谈制造业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21).
作者:苗维国 单位:辽宁华瑞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 上一篇:脱贫攻坚自查报告
- 下一篇:技术性贸易壁垒作用机制及对策
精品范文
10企业市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