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经济及其形成背景分析论文

时间:2022-03-25 03:29:00

导语:奥运经济及其形成背景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奥运经济及其形成背景分析论文

【内容提要】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奥运经济的概念、形成及形成背景,奥运经济的构成等内容进行研究,结果通过一系列数据表明直接经济是奥运经济的基础,间接经济效应才是做大奥运经济的根本。【摘要题】体育与经济【【关键词】奥运经济/直接/间接

1前言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开创了奥运经济扭亏为赢的历史先河,为被经济困扰的奥林匹克运动注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成为成功举办大型运动会的典范之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对于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对外开放、促进发展的绝佳良机,因为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巨大市场之一。在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不仅能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更重要的是会促进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奥林匹克运动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奥运经济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面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本文研究目的旨在为了解、认识和把握北京奥运会的商机,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2奥运经济的概念、形成及其背景分析2.1奥运经济的概念奥运经济是指主办国组委会的直接效益,即电视转播权销售,指定赞助商的赞助和门票收入,以及对主办国其它行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巨大的诱发效益的总称。中国著名企业形象策划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莫斯科”奥运宣传万里行活动总策划陈放先生认为,“如果把奥运经济仅仅理解为狭义的组委会的直接收入,那就太正视了,关键是它的:“间接效应”,“精神效应”。因此,奥运会的“直接收益”是奥运经济的基础,而“间接效应”、“精神效应”才是做大“奥运经济”的根本。2.2奥运经济的形成奥运经济的全面赢利源自于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但就广义的“奥运经济”而言,1964年日本东京的第18届奥运会,应该是现代奥运经济形成的重要时期。我们知道,日本作为第2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在20世纪50年代国力窘迫,民不聊生。正是由于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举办;使日本的通讯、卫星、汽车等工业得到巨大发展。特别是在1964年的奥运会上,日本实现了奥运会首次使用卫星向全世界实况转播的工作,对奥林匹克运动世界性的直接宣传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日本的经济复苏,并得以快速增长,GNP由奥运前的年增长10.1%猛增到奥运会后的26.1%,日本国人和世界经济学家称之为“奥林匹克景气”。虽然,最终东京奥运会的直接收益亏损,但间接效益的巨大成功,使人们看到了“奥运经济”蕴藏潜在的巨大商机。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奥运经济”的全面成功,开创了奥林匹克事业的里程碑,自此以后历届主办国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利润,拉动了地区经济的增长,使奥运经济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见表1)表123-27届奥运会经济状况届次23届24届25届26届27届直接收益(美元)2.27亿4.7亿0.4亿0.1亿4.5亿间接收益(美元)70亿97亿260亿51亿165亿就业机会(人次)6.25万33.6万2万3.7万3.3万注:从25届奥运会开始启用了大量的奥运志愿者服务,减少了一定的就业人次。2.3奥运经济形成的背景分析国际奥委会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社会非商业性投入,致使国际奥委会经济不能独立运作,造成国际奥委会的经济窘迫,以致影响国际奥委会的生存问题。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前奥林匹克运动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社会非商业性的投入为主,且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非商业性投资形式。随着国际奥委会组织的不断壮大,国际奥委会的开支也日渐增多,以政府为主的非商业性投入已不能满足奥林匹克事业发展的需要。另外,由于1985年前国际奥委会章程禁止商业行为和以职业为目的职业运动行为进入奥林匹克运动,导致国际奥委会的经济不能独立,只能依靠社会的投入,最终造成国际奥委会经济窘迫的尴尬局面,到1976年国际奥委会的帐面资金仅剩有2,000万美元,几乎到了组织难以维持运作的困难境地。奥运会耗资的巨大膨胀,导致1984年前各届奥运会主办国经济亏本,甚至负债累累,以致影响奥运会的积极申办。由于蒙特利尔奥运会的债务影响,使美国洛杉矶成为1984年夏季奥运会唯一一个申办城市。1980年,萨马兰奇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之后明确指出:“奥运会的财政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奥林匹克运动的经济危机,已成为影响奥林匹克运动会生存发展的首要问题。美国经济不景气,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下降,开创了奥林匹克事业发展的新里程碑。受资本主义社会周期性经济危机规律的影响,在1974-1975年间,美国发生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通货膨胀率首次达到战后的12%的双倍数字。美国在国际上的经济霸主地位也急剧衰落。虽然,里根政府实施减税政策,使美国经济到1984年取得了连续回升50个月的成就。但美国经济已使美国联邦政府债台高筑,走向较为困难的道路。受美国经济的影响,政府无力投资奥运会所需的巨额资金,面对巨额的资金缺口、政府不投一分钱的情况下,美国商业奇才尤伯罗斯先生决定承办了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开创了民间承办奥运会的历史先河。本届奥运会在尤伯罗斯先生天才的策划与务实的领导下,不仅没有亏损,而且净赚2.37亿美元。洛杉矶奥运会经济运作的成功,开创了奥林匹克事业发展的里程碑。2.4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奥运会已被纳入国际市场经济体制之中,奥运经济的价值也进一步得以体现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不断转变,市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调节杠杆。《世界银行1992年发展报告》中强调指出:“经济靠市场”是发达国家多年来行之有效的经验。从1984年开始,奥林匹克运动以计划经济为主的非商业性投入,逐渐被市场经济为主的商业性投入所取代。虽然商业精神不能凌驾于奥林匹克精神之上,但奥林匹克运动的生存发展却永远背离不了商机无限的市场经济。这种经济运行体制的转变,使奥林匹克运动从奥运会上获得了巨大而稳定的经济收入,为奥林匹克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也为各主办国(1984年以来的各届奥运会)的经济腾飞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奥运经济的“生产效应”已初步形成,奥林匹克运动蕴藏的巨大商机再次成为世界各国众口分争的巨大“蛋糕”(指经济)。3奥运经济的构成奥运经济的构成分类有许多种方式,如我国学者陈放先生以时间作标划分的“奥运经济”为:①“前前奥运经济”指1999年北京决定申奥到2001年7月13日申奥成功;②“前奥运经济”指2001年—2008年的迎奥运阶段;③“中奥运经济”指2008年9月15日—10月2日奥运会期间;④“后奥运经济”指2008年10月2日奥运会结束以后的经济。但无论哪种构成分类方式都必须符合奥运经济的特点。为了更加直接地反映奥运经济的构成,本文研究采用“奥运直接经济”和“奥运间接经济”的分类方法(附图)。附图附图奥运直接经济与间接经济构成3.1奥运经济的直接经济奥运经济的直接经济是指奥运会期间的经济运作,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奥运经济的直接经济主要包括:①门票收入;②广告赞助;③电视转播出售;④奥运彩票发行;⑤奥运会纪念品发售。从直接经济收入看,大头是电视转播,悉尼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收入高达7.98亿美元,占总17.56亿美元直接经济收入的45.4%;其次是广告赞助5.36亿美元,占30.5%;门票收入是3.56亿美元,占20.3%;其余的收入占直接经济的3.8%。3.2奥运经济的间接经济筹备奥运会一般需6-7年的时间,其间要兴建大量体育、交通、通讯、服务、环保等设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筹备举办奥运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增加了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为邮电通讯、体育产业、旅游餐饮、房地产业、招商引资、教育产业、金融环保、交通运输、娱乐行业、建筑技术、环保产业等众多领域的经济辐射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中体育产业被称之为奥运经济的“阳光产业”,1999年的全球体育产业年产值达4,000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5%,而且还在以年增长6%-10%的速度增长。美国20世纪80年代体育产业产值大约占GDP的1%,在各大行业中位第22位;而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GDP则上升为2%,排名上升至第11位。而中国1997年体育产业的产值为156.37亿元,仅占GDP的0.2%。奥运经济的间接经济效应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商业手段,奥林匹克运动的经济价值成为人类世界共同拥有的巨大财富。也使奥运会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唯一一个申办城市,突增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10个城市。其商业行为,奥运经济利益驱使不言而喻。4结束语奥运经济的话题深远悠长,内容众多,但面对中国经济的日益腾飞,面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备,借历届奥运会经济运作成功的范例与数据,对奥运经济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经济运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参考文献】[1]吴新民.奥运知识窗[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2]《世界之窗》编辑部.奥林匹克之窗[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3]刘雪冰.巴赛罗那奥运会纵横谈[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2年.[4]陈放主编.奥运商机大策划[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年.[5]刘语明.100名家策划[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年.[6]王英杰.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郑界生.深度忧患—当代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M].北京:今日出版社,1998年.[8]张圣亮.名牌制胜[M].北京: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