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时间:2022-12-06 08:39:47

导语:大学生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生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部分大学生对哲学的认识存在偏见,认为哲学社会科学无法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是无用的,对哲学的学习兴趣不高,且不重视哲学课程学习,这与当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学现状有一定关系。文章通过分析哲学社会科学教育重要性,剖析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现状,从教材、课堂、哲学工作者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为加强大学生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提供参考,以培养大学生思辨能力,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让大学生认识到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总书记的讲话明确了哲学社会科学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正因为中国知识分子始终具备将国家和民族放在首位的家国情怀,才使中华文明得以传承。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就是延续人文精神的重要方式。哲学社会科学以人为核心。大学生接受系统的哲学社会科学训练,可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崇高的思想,进而内化自身品质;通过学习严谨的哲学体系,可以锻炼逻辑思维,培养思辨能力,实现学习和研究的深化,学会全面考虑和分析问题。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现状下,丰富的物质世界给人们带来诸多诱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导致部分大学生陷入思想迷惘。哲学社会科学可以丰富大学生精神世界,强化大学生心理素质,使其沉着应对压力,丰富阅历,成为可以正向引导社会的人。

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体系建设

中国哲学教育的主要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必修课程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展开。高校作为国家的“智库”,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教育体系建设。

(一)高校应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授课质量和大学生对哲学知识的接受程度。首先,院校应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课程设置要全面、科学、系统,以充分发挥其对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指导作用。其次,吸引哲学社会科学专业优秀人才,组建专业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鼓励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国家和地方举办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修培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和授课能力。最后,鼓励教师队伍紧跟时代步伐,大胆创新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成为大学生喜欢的教师,将哲学课堂打造成大学生喜欢的课堂。当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依旧存在不良学风、课堂上敷衍教学、学术上急功近利等问题。高校应将软约束和硬措施结合起来,维护良好的哲学社会科学生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教育活动。教师是哲学社会科学能否良好发展的保障,良好学风能促进学科发展,将高校建设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坚实阵地。

(二)高校应鼓励教材与课堂革新

当前,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但部分高校哲学教育成效不尽如人意,这与大学生接触的哲学类教材、书籍、资料匮乏,哲学课堂墨守成规,无法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有一定关系。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教师队伍不能脱离时代“闭门造车”,要结合实际,将理论成果转化为高校课堂所需要的教材。同时,完善教材评价标准和机制,实事求是,力求创新。教材的编写可以借鉴西方的评价标准,但不能完全照搬。针对不同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要根据学科特点,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机制。坚持以科学的评价尺度引导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的编写工作。加强对教材的把控和管理,高效利用高质量教材。针对目前教材编写存在的内容东拼西凑、粗制滥造以及剽窃他人、篡改捏造等学术不正之风,高校在选择教材时要严格审核,避免影响学生的阅读学习体验和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需要革新课堂。当前,对于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大部分高校采用大班授课方式,利用礼堂、大型阶梯教室等开展教学活动。此种情况下,授课教师无法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也不可能有足够精力在有限时间内答疑学生问题,导致课堂上学生不认真听课甚至逃课,作业应付了事,考试突击复习;教师为完成工作量照本宣科,对学生作业和考试考核“唯分数”评价。导致教师和学生都对哲学社会科学的积极性下降,对学科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充满排斥情绪。可见,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改革迫在眉睫。首先,要改变课堂容纳的学生体量。高校要把学生数量控制在教师可管理的范围内,这样学生能参与课堂,教师也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其次,要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和风格。充分利用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特点,尝试辩论式、探讨式等课堂方式;也可以尝试让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讲课练习为主,教师进行点评引导,让学生参与讲授工作,真正成为课堂主角。最后,要让课堂走出教室,通过模拟法庭、模拟心理咨询室等让大学生将所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认识到哲学社会科学并不是“空谈”。总之,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与课堂改革,目的是让大学生重新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纠正以往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偏见,开阔视野,激发学习动力,形成理论思维,将所学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高校应与时俱进,为哲学教育提供新平台

高校应当意识到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以教学为重心,为学生、教师提供自主学习平台。首先,高校应结合学科建设特点,客观认识到自身学科建设的短板和优点,加强与兄弟院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师生听取经典讲座和论坛,秉持开放的心态,学习最新理论成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次,高校应该在硬件上加大投入力度,如完善哲学社会科学图书影像资料,方便大学生系统全面地开展学习,可以接触最新的学术成果。最后,加大宣传力度,高校要利用当下流行的微博、公众号、短视频等自媒体平台宣传和介绍哲学社会科学,鼓励大学生参与哲学社会科学各种活动,让哲学社会科学真正走进学生生活,并给社会带来正向引导。

三、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抓好思想政治理论建设

从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路径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不同时期催生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对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具有指导作用。我们要坚持这一优良传统,坚持理论建设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真正打造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一项大工程,高校在其中应当承担重要责任。高校应让大学生认识到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代表的哲学社会科学不仅是课程,而且是方法、是立场,对个人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时,高校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让大学生对哲学社会科学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心喜爱,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理论人才和后备力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分析大学生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开展情况,不仅是为了课程和教学改革,而且要本着哲学社会科学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引导个体建立健全的人格,培养崇高的民族精神,掌握思辨精神和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不仅要吸纳优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而且要为社会输送优秀的继承人。要认识到哲学社会科学对国家发展和民族繁荣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认识到总书记所讲的“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EB/OL].新华社,6-05-17.

[2]张怀强.高校哲学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6(11):123-125.

[3]魏海香.对美国高校哲学课教学模式的考察及分析[J].文学教育(下),8(12):-57.

[4]张军党.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文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平顶山学院学报,(3):24-27.

作者:宁春晖 王宏伟 尹维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