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哲学启示

时间:2022-07-23 09:15:19

导语:德育工作哲学启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德育工作哲学启示

“没有良好身体素质的学生,是废品;没有良好智力素质的学生,是次品;没有良好品德素质的学生,是危险品。”由此可见,德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指导德育工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发展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中,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人和事。这种发展的观点给德育的启示是:教师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并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端是忽视人的发展,过早地将学生分成等级,即“可塑之材”和“朽木不可雕者”,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少数的“幸运儿”很早被罩上一道道耀眼的光环,而大多数学生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了“陪读生”。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青少年身心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一时期的明显特点是:好奇心强,容易被各种新鲜事物所吸引;接受能力强,容易吸收各种知识;可塑性强,容易按照各种模式进行塑造。所以教师过早地给学生下结论,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给学生寄以期望,会有很大的收获。“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教师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笑貌、眼神等方式表现出来,而学生自然会受到鼓舞,产生一种自尊、自强、自爱、自信的努力向上的动力,因而能够取得显著的进步。

二、一分为二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而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所以,我们要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处理周围的人和事。这种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一分为二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给德育的启示是: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学生。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造成影响,正像教育家苏霍林姆斯基所说:“生命即是一种强大有力、不可战胜的财富,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往往是无助的,极易损伤的珍品。有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只消一句冷酷无情的话,一个漠不关心的眼光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智慧是多种多样的,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的东西。有的对数学之类抽象思维的东西百读不解,但对文学艺术等形象思维的东西过目不忘;有的对学习不感兴趣,学起来非常吃力,但喜爱音乐,且乐感极强;或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表现出独特的才华……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学生。两眼不能只盯着“尖子生”,对一般学生视而不见。心理学上有个“马太效应”即“凡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们有的也要夺过来”。教师要克服“马太效应”,采取反“马太效应”。

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特殊的。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做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含义是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这种矛盾分析的方法给德育工作的启示是:因材施教。两千多年前,思想家公孙龙演绎了一出“白马非马”的故事,他故意夸大白马的个性、特殊性,否定了白马作为马的共性、普遍性,显然是很荒谬的。然而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在一个目标——升学的导引下,有些教育工作者过于强调统一,常常以“标准化”的方法试图培养成同一模式的制成品。统一的模式必然会磨平学生个性的棱角,使他们成为千人一面,千腔一调的“标准产品”。这种做法刚好与公孙龙相反,刻意夸大了学生的共性、普遍性,否定了学生的个性、特殊性,同样是荒谬的。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教育学生的方法也应不同。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狂劲有力,冰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温暖宜人,行人觉得春暖上身,故而脱掉大衣,最终南风获得胜利。由此得出一个结论;讲究方法十分重要。那么,在教育活动中,我们是否可以借鉴一下“南风效应”呢?

作为教师,首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然后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学生的个性出发考虑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从而使学生更自觉、更充分、更主动地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否则,教育活动往往是一种呆板、机械、低效的活动。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德育工作决不能仅靠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而应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与时俱进,用发展的、一分为二的观点,具体分析学生的特点,使其形成健全人格,培养高尚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