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到文化心理学评价
时间:2022-04-19 05:47:00
导语:哲学到文化心理学评价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心理学果然处于危机之中吗?又该以怎样的视角来审视当今心理学所谓的“分裂”呢?笔者认为,心理学从遥远的古旧学科到如今崭新科学的孕育、发展、流变过程,其中隐含着心理学哲学主义、科学主义、人文主义以及文化主义等四种知识形式即“范式”的承续、转变、超越过程。本文试以库恩范式之镜,透视心理学纷乱的表面,理清心理学四大范式内在发展脉络与线索,期望为心理学建设提供本体性借鉴。
一、哲学心理学
人心思辨性考究以冯特1879年创立实验心理学作为科学心理学的标志,在这以前哲学家或思想家对人类心灵性质与活动的解说和阐释,都可称为哲学心理学,〔5〕也是当时占据主流地位的心理探索形式。尽管科学心理学诞生后一直试图斩断与哲学相连的血脉,但是,它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所暴露出的由于忽视理论建设和缺乏对自身理论基础的哲学反思而导致的学科根基虚弱性表明,科学心理学长足进展并不意味着心理学哲学探索终结。哲学心理学依然具有为心理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基础前提或理论预设等功能,在心理学发展中,成为绝对不可或缺的范式。
严格说来,哲学心理学是由那些朴素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对人类的灵魂、人性以及精神等方面的思辨性推想、猜测或反思而构建的松散的、不成体系的知识形式。凭着对人类自身深切关怀与强烈好奇以及深邃的洞察力和通达的智慧,在各自不同的理智背景下,构造出带有明显形而上的抽象概念(如理智、灵魂、人性、欲望等),以此阐发概念化或体系化的理论说明或是“人心”思辨性解说。它们既是一种哲学思想表现,也可理解为一种心理学知识体系。
他们的心理观在表现形式上尽管多种多样,例如,在人性的规定上,性善说、性恶说以及中性说各自据理力争;在身心关系问题上,身心平行论、身心交感论、身心双面体论各行其道,但是,多样化背后隐含着某种假定,即人的“心”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理解的。缘于心理观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就形成了不同特点的心理学理论派别。这些理论派别在彼此论战中,不自觉地实现思想沟通与理念对话,其目的殊途同归:通过思辨性推理,建立理论,从而达成人对自身尽可能的透彻理解。因此,该范式在实现对人性、身』自关系、灵魂等方面的解释,的确发挥了一定知识功能。事实上,哲学心理学根据其不同的文化传统,可分为西方哲学心理学和中国哲学心理学。两种不同的文化样式的哲学心理学,因其方法论、心理观、世界观的不同进而建构出两种风格迥异的心理探索形式。
尽管哲学心理学在心理学发展中以其特有的理解方式而存在,但是,必须承认,哲学心理学只是建立在心理生活直观经验上的哲学探索,所以,其认识论、方法论、世界观以及理论上的偏狭也就成为其自身发展难以逾越的障碍。
因为以抽象的、不可捉摸的、难以理解的人的灵魂或心灵为考察对象,这样,在当时不能、也没有实验方法予以量化的条件下,观察、猜想、推论等方法就成为实现解释人心、构建人心理论的主要也是必需手段。思辨性是哲学心理学方法论的重要特征。客观地讲,这既是哲学心理学获得“哲学性”和智慧的标志性招牌,也由于其难以科学验证而授人以柄,成为它的致命伤。
二、科学心理学
心理规律客观性追求科学心理学是当今心理学研究的主流范式。它主要包括构造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认知主义心理学以及皮亚杰的认识论等。虽然这些心理学流派的研究方向、问题取向、研究旨趣还有一定差异,甚至是对立的,但是,就它们所持的心理观、方法论、所建构的理论解释框架,可谓异曲同工,并没有溢出科学主义边界。其典型特征为:
在实证主义观统摄下,预先假定人类心理机制,努力追求心理学方法的精确性,寻求并验证人类心理的客观性和规律性,淡化甚至排斥人类心理活动的价值负荷,探究心理知识的普适性,建构起以还原主义为基础的统一却缺乏生命力的人性。
就心理观而言,它们无一例外奉行科学主义心理观,这是从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中直接继承而来的科学观。通过该科学观,心理学接受传统自然科学物理主义的世界图景,采取自然科学中实证主义研究方式,客观化、量化、物化地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把自然科学中使用的所谓基本概念,如物质和力,提高到心理科学基本原则的地位,甚至提到教条的地位。
方法论上,科学心理学家为打造心理学的科学性,不惜以实证主义方法论来装点心理学门面。于是,人的心理就被视为与自然科学研究对象没有本质区别的“物”,可以定量、价值无涉地来研究。表现在具体方法层面上,精密的科研仪器、严谨的数字处理、严格控制手段和程序化及模式化方法在心理科学中备受青睐。“以方法为中心”是科学心理学研究范式的最主要特征。
- 上一篇:全市结对交友活动意见
- 下一篇:市委创建健康城市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