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制胜要素哲学思索

时间:2022-04-13 04:01:00

导语:战争制胜要素哲学思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战争制胜要素哲学思索

战争中的人与武器是影响战争胜负的两个主要因素,如何认识和评定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是战争问题上唯意志论和唯物论的分水岭。长期以来,我国军事思想界一直主张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创立了人民战争制胜理论;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资产阶级的军事思想中又出现了海军制胜论、空军制胜论、原子武器制胜论等,以武器为第一要素的制胜理论。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人与武器的关系如何、何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成为新的命题。科学的战争制胜观是军事学术的基础,对于一个国家的武装力量建设和军事斗争的指导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们反思传统军事思想,繁荣和发展我国的军事科学提供了契机。

一、认识论

人是武器装备发挥作用的决定因素人和武器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但在这个统一体中两者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对等的。认识论原理告诉我们,战争不是什么怪物,战争也是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在这一实践中,人始终是主体,起着主导的、决定的作用;而武器装备是客体,是进行战争的手段。武器是为人的目的服务的,是由人支配、控制和使用的。武器装备能否在战争中充分发挥作用,主要取决于使用它的人。武器装备没有人使用就是一堆死物,就无法体现武器装备本身的价值。恩格斯指出:“枪自己是不会动的,需要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使用它们。”[1]斯大林说:“没有掌握技术的人才,技术就是死的东西。有了掌握技术的人才,技术就能够而且一定能够创造出奇迹来。”[2]1982年叙以贝卡谷地的空战中,以色列空军一举摧毁叙利亚部署的19个苏制“萨姆-6”地空导弹连,并击毁了80多架苏制歼击机,使叙利亚在贝卡谷地惨淡经营10余年、耗资20多亿美元的防空体系毁于一旦,而以军只损失10架飞机,包括6架无人驾驶飞机和直升机。为什么双方的损失会如此悬殊呢?“萨姆-6”地空导弹是原苏联上世纪70年代生产的较为先进的野战防空武器,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曾经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叙军使用后没有经过任何改进,其制导频率已经被以军掌握,以军针对其制导频率研制了相应的电子对抗系统,并在这次空战中对“萨姆-6”地空导弹的制导系统成功地进行电子干扰,从而使其无法发挥作用。海湾战争中拥有近800架作战飞机的伊拉克空军,几乎没有同多国部队交手就败下阵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飞机是从国外购买的,飞行员训练不足,地勤维护技术也没能掌握,凡事都要依赖外国专家,战争到来时外国专家一撤走,伊拉克人就难免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因此,就人与武器装备的关系而言,人始终居于主导的、决定性的地位,这是被战争实践反复证明、不容置疑的真理。高技术战争条件下,虽然武器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大大提高,有些武器装备已具备了人的某种“活”性,但是,即便到了战争中大规模使用机器人时代,人与武器的关系也不可能改变。再先进的武器装备,也是人研发和生产出来的,在作战中仍要靠人的支配才能发挥作用。武器装备越先进,技术越复杂,对人的依赖性也就越大。人是战争实践的主体,是武器装备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因此,一般意义上说,提升军队人员的综合素质,比发展武器装备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正如指出的:宁可让人才等装备,也不要让装备等人才。

二、矛盾论

战斗力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人和武器在战争中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一切军队都是由人和武器的结合而形成的,人和武器是军队构成的两个必备要素,两者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一方面,战争中的人只有使用武器,才成为军队,战争才具有暴力特征;另一方面,武器也只有借助于人,才能被运用于战争,表现其作为暴力工具的本质。因此,在研究战争制胜问题时,我们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将人与武器对立起来,试图在两者之间寻找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从而得出“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或“武器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的结论,首先是一个极其严重的思维错误。矛盾论的原理告诉我们,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战争的胜负同样是战争中各种矛盾运动的结果。孙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道”、“天”、“地”、“将”、“法”,进而比较双方“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赏罚孰明?”在分析己方的基础上再与敌方的情况进行比较,就可“以此知胜负矣”。这是孙子对战争胜负因素的看法。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中也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有军事、政治、经济、自然条件、主观指导和战争性质以及国际援助七个要素。这些要素是影响战争胜负最基本的因素,每一个基本的因素又可再分为许多具体因素,从而使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形成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有机系统。战争是一个对抗性的动态的矛盾运动过程。战争中,潜在因素和现实因素、偶然因素和经常因素、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人的因素和武器的因素都对战争的胜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样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矛盾系统中,没有一种因素能够单独地、孤立地发挥作用。在军事对抗中,潜在因素只有转化为现实因素,才能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现实力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再强大,也不能保证一定能打赢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潜在的综合国力只有转化成军力;军力进一步转化成战场对抗中的现实作战力量,才会对战争的胜负产生直接影响。这种现实力量既可表现为偶然因素,又可表现为经常因素;既可区分为物质因素,又可区分为精神因素,但在最终的对抗中,都要表现为一定的力量来进行。因此,在影响战争胜负的诸多矛盾中,人和武器这一对矛盾才是战争中经常起作用的主要矛盾,其它一切矛盾都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在人和武器这一对矛盾之中。说过,战争是力量的竞赛,这里所说的力量不是别的,归根结底就是人和武器这两个基本的要素构成的现实战斗力。由此可见,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是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在研究战争胜负问题上,我们一定要系统地考察影响战争胜负的诸多矛盾,并着力解决好影响战争胜负的主要矛盾。只有把人和武器有机结合形成强大的对敌战斗力优势,才能在力量对抗中取得胜利。现达国家特别重视通过建立快速的国防动员体制与平战结合的军工体制,将国家潜在力量迅速转化成军事力量,再通过前沿存在以及快速反应和快速投送,使军力快速转化成战场作战能力,道理就在于此。国力、军力、战斗力这三者当中,只有战斗力对战争的胜负结局才会产生直接影响。

三、运用战斗力制胜观指导新时期军事力量建设与作战

人和武器的结合体战斗力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与无产阶级的经典理论是否相违背呢?恩格斯曾说过“赢得战斗胜利的是人而不是枪”,也说过:“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对于领袖人物的这些论述我们应当全面地、科学地加以理解。首先,这些观点是在论述人与武器两者之间的关系时提出来的,而不是在探讨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恩格斯讲“赢得战斗胜利的是人而不是枪”,就是指“人”较之“枪”对战争胜负结局更具决定作用。说的换句话来理解就是“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这和恩格斯的观点是一致的。“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和“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两个不同的命题,多少年来,我们在认识和理解上存在误区。由于无产阶级革命是在武器装备敌强我弱十分悬殊的情势下进行的,为了鼓励斗志,客观上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对人的地位和作用谈得更多一些,但是从来也没有轻视和低估武器装备的作用。事实上,无产阶级经典作家对战争胜负的因素早就有过精辟的分析和论述。恩格斯指出:“军队的全部组织和作战方式以及与之有关的胜负,取决于物质的即经济的条件;取决于人与武器这两种材料,也就是取决于居民的质与量和取决于技术。”[3]早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就曾指出,拥有一定数量的红军和武器装备,这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两个必要条件,离开哪一点,反动派都不会被打倒。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中虽然在不同时期出现过形形色色的“唯武器论”,但仔细研究后我们也不难发现,资产阶级的军事科学在强调武器重要性的同时也丝毫没有否定人的作用,相反,发达国家的军队在发展武器装备的同时,尤其重视提升人员的素质特别是科技素质。因此,人与武器的有机结合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符合无产阶级经典理论,道出了战争胜负观的真谛,并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战争制胜因素问题上找到了交汇点。

目前,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人在战争胜负问题上仍然存在模糊认识。有人认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义战争可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因此正义战争必胜;也有人认为,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只要我们坚持打人民战争,就一定能赢得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胜利;还有人认为,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只要我们加快经济发展,国力强大了就一定能赢得未来战争。这些把战争胜负因素简单化的观点,是非常幼稚而有害的。一方面,我们要正确认识高技术条件下人的因素。人包括“人力”和“人心”两部分,随着武器装备的日益发展,“人力”对于战争的胜负一般情况下不会产生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人力”主要作为精神的载体而存在并发挥作用。因此,在高技术条件下强调人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就会陷入“唯意志论”的泥潭。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客观地分析综合国力对战争胜负的影响,要清楚地意识到只有通过富国实现强军,不断提升部队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和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打赢未来战争。确立战斗力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的观点是否不利于增强我军高技术条件下克敌制胜的信心呢?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一方面,战斗力本身就包含有“人的因素”,战斗力制胜理论并没有从本质上否定人的作用。另一方面,战争是一个特殊的实践活动,战争中的人虽然从总体上来说是战争实践的主体,但敌我双方的人员又互为对方作用的客体,这就是战争实践的特殊性。高技术条件下,军队人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受高技术装备水平的制约,一般说来,装备先进的军队,其人员的综合素质也相应比较高。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军装备的现代化水平虽已有长足进步,但是较之主要作战对手仍处于劣势,人员素质特别是科技素质和强敌相比差距还很大,综合战斗力水平敌强我弱这是一个不容忽视也不容否定的客观事实。面对这一严酷的客观现实,我们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和把握战斗力生成与发展的规律,从武器装备和人员素质这两个突入点同时突破,才能实现我军的跨越式发展。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正确的战争制胜观,对于加快我军武器装备建设,进一步提升人员素质,走出一条具中国特色的质量建军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