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建设实现个体内化论文

时间:2022-06-09 04:35:00

导语:道德建设实现个体内化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道德建设实现个体内化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道德作用的机制;道德建设的关键;道德建设的途径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极其重要的方面、道德是靠舆论、信念来维系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处于自觉层次的道德意识起作用的形式是人们有意识地、自觉地履行道德规范、上升到无意识的、不自觉层次的道德规范起作用的形式是人们由衷地、心甘情愿地按照该道德规范来行事、确立科学合理的道德规范体系、使人们认识、理解道德规范体系、道德建设一方面要形成科学合理的道德规范体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我国的生产力、加强宣传、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价值观念等,具体请详见。

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极其重要的方面,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曾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必须认识到,如果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人们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我们看到,虽然道德建设受到了极大关注,但是效果却甚微。原因何在呢?这正是本文试图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道德作用的机制

众所周知,道德是靠舆论、信念来维系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它不同于法律,法律虽然也是一种社会规范,但法律是靠强制措施来维持的,一旦有人违法,那他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道德则不同,它靠社会舆论和人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即使有人违反了道德,他也不会受到强制性的制裁,至多会被社会舆论指责和批评。当然,舆论的压力有时也是残酷的。这里根据不同的道德意识层次,我们把道德起作用的机制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处于自觉层次的道德意识起作用的形式是人们有意识地、自觉地履行道德规范。任何国家和社会都有它自己的道德规范,自觉层次的道德意识是人们意识到了该道德规范是社会向他提出的要求,自己应该遵守,并且意识到如果违反了这种道德规范,自己将会受到整个社会的谴责。但是他对这种道德规范还没有很深的情感,没有形成由衷地来按照这种道德规范行事的要求。也就是说,道德规范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形成心理品质和道德人格。现阶段对于许多人来说,集体主义道德规范就是处于这个层次的道德规范。道德规范起作用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将道德规范变为人们的意识观念,然后再由意识观念控制人的行为。自觉的道德规范就是社会道德规范已经变成了人们的意识观念,但是这种意识观念还是浅层次的,比较外在的,如果人们不谨小慎微、不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那人们很有可能会不自觉地违反该道德规范。自觉层次道德规范的保障机制主要就是社会舆论,一想到社会舆论的压力人们就会自觉地按照规范来行事,不敢做违反道德的事。

第二、上升到无意识的、不自觉层次的道德规范起作用的形式是人们由衷地、心甘情愿地按照该道德规范来行事。不自觉层次的道德意识是人们对这种道德规范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并且将这种道德规范深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道德人格,使之成为自己心理世界的一部分。这个层次是自觉层次的道德意识的深化和升华,此时道德主体不用谨小慎微就可以按照规范来行事,处在这种道德意识下的道德行为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它起作用的机制主要是靠道德良心的对道德主体的控制。如果道德主体不按照道德规范来行事的话,那他就感到内疚、不自在、不踏实、自己是猥琐小人。非做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自己才感到心安理得,“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这是“慎独”层次的道德行为,不用社会舆论作保障,道德主体也能按照道德规范来行事。

以上所说的两个层次的道德意识在人们心中并不一定非常分明,二者经常是纠缠在一起的,而且中间状态也很多。但这两个层次大致把道德起作用的机制描述清楚了。前者是浅层次的道德意识,还是不坚定的道德信念,一旦有强烈的诱惑(如金钱、权力、美色等),道德主体很可能把持不住而做出有违人伦道德的事情。后者则是深层的道德意识,纵使威逼利诱,道德主体也不会违反自己的良心,这在中国历史上不乏楷模。由此看来,道德建设的关键是使尽量多的人形成不自觉层次的道德意识。

二、道德建设的关键

道德建设的关键是使道德规范变成人们内心的不自觉的、无意识的道德观念,也就是实现道德意识从自觉层次向不自觉层次的转化,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内化(intemallza-tion)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确立科学合理的道德规范体系,这个道德规范体系要科学,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否则建设就没有意义可言。另外该道德规范体系要符合现实国情,具有可行性,要考虑到人们原有道德观念的情况,一个与原有道德观念完全相反的道德规范体系是不可能实现的。

其次,使人们认识、理解道德规范体系,并倡导人们按照道德规范来行事。科学合理的道德规范体系的确立只是道德建设的第一步,刚确立的规范体系还是外在于社会的,还不是真正起作用的道德规范。要想使其真正起作用,就要使人们了解该道德规范,这就是道德规范由外在转化为人们内心信念的内化过程。这个过程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们理解了道德规范,并且能够自觉地按照道德规范来行事,也就是自觉层次的道德意识。处在这个层次的道德主体必须时时提防“恶念”,才能把持住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能够使人们形成这种层次的道德意识可以说道德建设已有所成效了,但是这时的道德意识很不坚定,在诱惑面前常常摇摆不定,许多贪官的道德观念就是处在这个层次上,一有金钱、权力、美色的诱惑就抛弃了道德观念。第二个阶段是由自觉的道德观念内化为自身信念。起初人们自觉地按照道德规范来行事,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习以为常,慢慢的会对这种道德规范产生情感,渐渐地不用谨小慎微也能按照其规范来行事了,这时,外在的道德规范就变成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信念。信念对人行为的控制经常不是有意识的,而是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这样道德主体就会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按照自己内心的道德规范来行事了。孔子所说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第二》)实质上就是一个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心中内在的道德信念的过程。

以上是道德建设的逻辑过程,是为了说明问题才抽象出来的,它只是从总体上概括了道德建设过程的实质。实际道德的建设过程不完全如此,因为在道德建设之前人们的头脑并不是一片空白,而是已具备一定观念。也就是说,任何道德建设都不可能是另起炉灶,而必须在原有的道德观念基础上使一些新的内容融入心灵,把不适应时代要求的旧思想从人们头脑中清除掉。而新的道德规范深入人心的过程是符合上述逻辑的。

三、道德建设的途径

道德建设一方面要形成科学合理的道德规范体系,另一方面,也就是最重要、最不易进行的一方面,即实现道德规范在社会个体成员身上的内化,这是一个实际操作层面上的问题。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基本形成了科学合理的道德规范体系(道德实施纲要),故而,我们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实现道德规范在个体上的内化,这是个复杂艰难的过程。在社会中,其他方面的建设都或多或少地表现为物质形体的改善,至少都有显而易见的效果。而道德建设是要使人形成善心,要改善人的心灵,而且是要改善社会大多数人的心灵,谈何容易,而且极不易操作。道德是社会有机体的一个部分,它的建设要从社会多方面、全方位推进,大致可从以下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我国的生产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包括道德在内的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是根源于生产力的发展的。道德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必然会受到生产力的制约,如果没有生产力的提高,道德建设就会流于虚空。“仓廪实而知礼节”,经济发达了,人们首先就不用仅仅为了填饱肚子而去做有违道德的事了,经济的发展为高尚道德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而且经济发展也会冲击人们的心灵,使一些人形成高尚的道德。利益是改变人的行为和观念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发展中人们越来越发现具有一定的道德品质是使自己的企业占据市场、获得利润的重要方面,在利益的驱动下,人们就会自己主动地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二、加强宣传。这里的宣传不是指空洞说教,而是指用电视、电影、小说、诗歌等艺术形式去教育人、感动人,从而净化人的心灵,升华人的思想。目前人们的温饱问题早已不再是问题,那么,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们的精神需求就会被提到日程上来。文化需求会成为我国今后社会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道德建设的良好契机。艺术的震撼力往往是强大而深远的,在艺术尤其是好的艺术作品的影响下,人们就会自觉地唾弃那些有违道德的行为,而主动地按照道德规范来行事,并最终使之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人格。因此,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多创造积极、健康、优秀的艺术作品来引导人们。

第三、加强德育。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中青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都已经定型,再想规范思想、提升认识是不容易的。而儿童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还没有形成,可塑性极强。道德教育在他们身上收效较明显。并且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道德素质如何关乎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命运,所以我们要重视对儿童的道德教育。目前,人们对孩子的教育已很重视,但大多重在培养孩子的智育,而德育则常常被忽视。比较而言,城市比较重视儿童的德育,注重培养儿童的品德、情操。而农村相对比较弱,很少有父母自觉地、有意识地培养子女的道德、品质。而且有的家长自身道德水平也不高,这就直接影响了儿童良好道德素质的形成。

第四、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价值观念。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道德价值观念是适合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的,应该把这些价值观念发扬光大。历史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虽然大多数的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它确实存在。如“孝”的观念在我国根深蒂固、历代相承,至今依然。传统的思想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印在心里,只是有时受到市场经济下利益观念,尤其是不正当利益观念的冲击而被暂时蒙蔽了。只要我们通过以上诸种方式对它进行解蔽、弘扬,便会使原有优秀的道德思想被重新激活并占据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