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调整的普遍性意义探讨论文

时间:2022-02-15 08:53:00

导语:结构调整的普遍性意义探讨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结构调整的普遍性意义探讨论文

放眼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所有事物都是一种“独联体”,一方面,它们都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着,它们都有自身特有的要素(元素、因素,下同)、结构、性质和功能;同时,它们又以不同的方式与其它事物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外部联系,从而推动事物乃至整个世界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因此,分析事物的要素和结构,选择和调整事物的要素和结构,对于我们的学习、工作乃至日常生活就显得十分重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采取的一系列调整、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为我们认识、选择和调整事物的要素和结构做出了光辉的范例,使我国驶入了机遇式、跨越式发展的新时代。本文拟就事物的要素、结构和结构调整普遍性进行探讨,请予指正。

一、事物是由要素组成的

“事物”,是指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和现象。“要素”是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所谓“必要因素”,即是不可缺少。可以这样认为,没有要素就没有事物,没有事物也就无所谓要素。在这里,事物是整体,要素是构成事物的“零件”和“部件”,是内容。结构是事物存在的形式。所以,事物离不开要素,但不等同于要素。事物也离不开结构,但也不等同于结构。事物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亦即要素与结构的统一体。现在先讲要素(要素也有结构,下同。)例如,文字的构成要素是点画、音、义(缺一不可);语言的构成要素是语音、词汇和语法;音乐的构成要素是音符、音调、节奏和旋律;我们住的房屋是由墙、顶、门、窗等构成的建筑物;各种生物有机体是由蛋白质和核糖核酸、去氧核糖核酸等组成;人类社会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下同)和上层建筑构成的社会有机体;等等等等,无一例外。

事物是复杂的,事物的复杂性是由要素的复杂性和结构的复杂性决定的。首先,事物的要素有大小、层次和级别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区别。事物是由构成该事物的要素组成的,由于事物范围大小的有限性和无限性,事物发展阶段的有限性和无限性,作为某一种具体事物,既是它自身,有它自身的构成要素,这是绝对的,否则,便无法确定具体事物;同时,它又是它上一级事物的构成要素,还是它上二级事物的构成要素,等等。这就是说,大事物所包含的许许多多的要素本身就是一种小事物,小事物又包含着自身的许许多多的要素,即更小的事物,如此等等,这便是事物要素大小、层次和级别的相对性。任何事物的要素都有其绝对性和相对性,是二者的辨证统一。举例来说,整个宇宙按其要素的大小、层次和级别,首先分为宇观世界(包括地球及其它一切天体的无限时空)、微观世界(包括分子、原子、电子等极微小的基本粒子的无限时空)和宏观世界(介于宇观世界与微观世界之间的物质世界)。在这里,宇观世界的天体就是整个宇宙的一级要素,宏观世界的事物就是它的二级要素,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就是它的三级要素。再如人类社会,它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构成的社会有机体,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就是人类社会的一级要素。其中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就是生产力的一级要素,同时它又是人类社会的二级要素。(按理说,人应该是人类社会的一级首要因素,有待商榷)。

事物的要素有天然与人造之分。载入《元素周期表》的112种元素中,就有19种属于人造元素。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还会不断的发现和制造出新的元素。再如,构成人的生理要素是先天的,而人的政治要素则是后天的、人为的。

事物要素的性质有稳定性与非稳定性之分。金元素的化学性质就稳定,不易与其它元素化合;而氧气的化学性质就很活跃,容易与其它元素化合,组成新的化合物,如氧化铁、氧化镁等等。

事物要素的生存时间(即寿命)有长、短之分。宇观世界的某些天体,其寿命就长达数亿年;而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有的仅有几亿分之一秒的寿命。

构成事物要素的数量有多、少之别。单质氢、氧、铁、铜就是由单一种元素组成,而合金钢至少是两种元素。文字“一”,只有一笔横画,而“麟”字的点画就多达24种。医院大夫的处方,有“单方”与“复方”之别。等等。

构成事物要素的数量还有定数与变数之分。组成人体的“五官”、“四肢”等就是一个“定数”,多了少了都不行;而头发多几根或少几根则无关大局。

事物要素的质量有优、劣之分。一般来讲,优质产品的元件也是优质的,劣质产品的元件也是劣质的。就人群来说,我国“两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的院士是我国科技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英,而幼儿园的宝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还是“小科盲”。当然,这群“小科盲”中有的成员将来有可能成长为大科学家,而上例中的劣质产品的劣质元件,则永远也不会变成优质元件。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事物的要素有有机与无机之分。其一,有机物是指除碳酸盐和碳的氧化物外,含碳原子的(化合物);无机物则是指除碳酸盐和碳的氧化物之外,不含碳原子的(化合物)。其二,有机是指构成事物的各要素或各部分互相关联协调,而具有不可分的统一性;与此相反,便是无机。例如,一架机器上的“零件”和“部件”,可拆可装,可单独存在;而生物有机体的“器官”和“肢体”,一旦离开生物有机体便很快失去活性。

事物的要素可随着事物的发展可增可减,或变更。人的牙齿可随着年龄的老化而老化,有的仍然“坚守岗位”,有的则提前“下岗”,由假牙取而代之。老年人佩带的“老花镜”,作为生活中的必需品可算是老年人的附加“生理要素”。而有些人身体上的“癌变”则是危害健康和生命的大敌,很难逆转。

总之,可以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价值,对事物的要素进行不同的归类,恕不一一列述。

二、结构是事物的存在形式

结构是事物的存在形式,这就是说,一切事物都有结构,事物不同,其结构也不同。所谓结构,是指事物自身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包括构成事物要素的数量比例、排列次序、结合方式和因发展而引起的变化,这是事物的自身结构。环境和机遇也是结构,环境是事物的外联结构,机遇是事物的时间结构。本文重点论述事物的自身结构。

首先强调,事物的结构是以事物的要素为前提、为基础的,离开了事物的要素,一切皆无从谈起。如前所述,要素是构成事物的内容,结构是事物的存在形式,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亦即要素与结构的统一体。

事物的结构有简单与复杂之分。事物的复杂程度固然与其要素的多少有关,但要素多不一定结构复杂,要素少也不一定结构简单,要素的多少与结构的复杂程序不成比例关系。例如20吨的“火腿肠”,不如一只“烧鸡”的生理结构复杂。俗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再多的火腿肠只要是同一厂家、同一品牌、同一规格,可说是“千篇一律”;那么,如果与人的“大脑”相比,烧鸡又算得了什么呢?据说,目前已发现的物质结构最为复杂的要算人的大脑,可谓“结构复杂之最了”!

事物的结构有优、劣之分,人的大脑不仅是“结构复杂之最”,而且也是“结构优之最”,整个人体的结构也属结构优之最,相比之下,其他事物的结构真可谓“相形见绌”了。

事物的结构有大、小之别。宇宙的结构可谓“大”矣,而基本粒子的结构又可谓“小”矣,前者大得人眼看不到边际,后者小的人眼看而不见。首都人民大会堂的结构与我校的“大礼堂”相比,与我住的“公寓”相比,嗨!能比吗?

事物的结构有天成与人造之分。宇宙的结构,自然界的结构,人的生理结构等,可谓“天造地设”。而我家的家俱则是我亲手制作,我穿的毛线衣也是我的妻子用手编织而成。一般来讲,“天成”的结构难改,“人造”的结构易调。

事物的结构有同、异之分。同一厂家、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电视机就属于同素同构;一套家俱是实木做的,另一套家俱是高密度板做的,而结构相同,它们属于异素同构;金刚石与石墨都是同一种元素组成的,而结构迥然不同,它们是同素异构;要素不同,结构也不同的异素异构体那就太多太多了。从最严格的意义上来说,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原理上来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事物,它们各有各的要素与结构,它们都是属于异素异构体。所谓同素同构、同素异构、异素同构只能具有相对的意义。

事物的结构在事物存在的形态上还有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和场的不同。同样是水分子,就有固态的冰、液态的水和气态的水蒸气的不同存在形态,物质的基本存在形态还有等离子态和场等。机遇也是一种结构。机遇即机会、时机,就是说事物不仅有空间的结构,同时也有时间结构。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先后顺序和过程,这是时间的大结构。贫困学生上大学的关键时刻,人成长过程中的特殊阶段,中国体育健儿的雅典奥运会上摘金夺银的闪光时刻,中国发展的机遇期等都牵涉到时间结构的问题。“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推进发展”,就是指要抓住当今世界正处于“和平与发展”的优良环境及大好机遇,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事物的时间结构有久存性与暂存性之分。一般来讲,宫殿、纪念堂、庙宇、金字塔等大多属于久存性建筑,而建造它们用的脚手架、工棚则是临时性、附设性建筑,随着主体工程的完成而被拆除。

事物的结构还有有机与无机的区别。一般来讲,一切生物有机体的结构都是有机结构,而非生物体的结构则为无机结构。无机结构属于可调结构,有机结构属于不可调结构。如人的“四肢不全”只可安装假肢代替,而假肢的功能不可能等同于天生的肢体。而机器人则可随意装配,如有需要则可三头六臂。上面重点讲述了事物的自身结构,事物还有外联结构,即环境结构。近日在中国威海市举办的“国际人居环境展”,则是对环境结构最好的说明。

事物的结构还有“主体结构”与“非主体结构”、“基本结构”与“非基本结构”、“正常结构”与“非正常结构”、“合理结构”与“非合理结构”、“科学结构”与“非科学结构”等等。总之,有事物就有结构,有行业就有行业结构,今天有今天的结构,明天有明天的结构,后天有后天的结构,事事、时时、处处有结构,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结构观。

三、结构调整是篇大文章

结构是个广泛的概念,它包括所有事物及其要素的一切结构。调整也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诸如混合、组合、化合、综合、整合、结合、合成、拼凑、排列、搭配、调配、调剂、调换、置换、转换、重组,调和、调理、调节、调控、有序、协调、平衡,战争、革命、改革、开放、发展、稳定、改变、改造、创造、创新、优化,等等等等,都属于调整的范围。所谓结构调整,就是人为地(不包括事物的自行调节)改变事物的原有结构,或对调整后的结构进行再调整,使其不断优化,只有更好,才能最好,从而使事物的性能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从广义上来讲,我们认识事物就是认识事物的要素(要素也有结构,下同)及其结构,改造事物就是调整事物的要素及其结构,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在利用或选择或调整事物的原有要素,或制造出新要素,进而选择或调整、整合、优化结构。说“调整结构”是篇大文章,就是说人人都在“调整结构”,时时、处处都在“调整结构”,工作是在“调整结构”,学习、生活、休息也是在“调整结构”,只是人与人调整结构的对象不同、方法不同、目的不同、能力不同、效果不同而已。

就拿写字来说,平常人写字,只是随便的把点画“拼凑”在一起,像个字就行了,事后有时连写字人自己也不认得自己当时写的是个什么字。而书法家的写字是“创作”,需要精心设计每个字的点画形态及其结体,从而写出真、草、隶、篆等不同书体、不同字体的书法作品,使其更美、更具艺术性。在这里,平常人的“拼凑”和书法家的“创作”,都是在调整点画的形态和结构。所不同的是他们调整的目的不同、技法不同、效果不同而已。

作家“调整”的不再是字的点画及其结构,而是在调整字、词、句的组合和搭配,使其成为或诗歌、或散文、或小说、或剧本、或短篇、或宏篇巨著、或过目而忘、或千古流传。写作的过程就是“结构调整”的过程,作品问世,标志着结构调整结束。

作曲家“调整”的不再是字、词、句的结构,而是音符、音调、节奏和旋律,使其成为民间小调、高山流水,还是气势磅礴的交响曲,或千古绝唱。

医生“调整”的已不是音符、单调、节奏和旋律的结构,而是从几千中(不止几千种)药物中精选出最少的、最有效的一种或几种药物进行组方、调方,对症下药,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厨师又不同了,他们是对山珍海味、鸡鱼肉蛋和各种蔬菜进行切割加工,再加上葱、姜、蒜、油、盐、酱、醋、糖等佐料,进行煎、炒、烹、饪,从而做出色、香、味俱佳的美味佳肴。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加工的时间顺序问题,即按流程去做,这便是“时间结构”。厨师不愧是调配大师、调味大师、美食专家,当然也是“结构调整”的大师。

军事家调配的不再是山珍海味,鸡鱼肉蛋,他们调配的是活生生的人和作战装备,他们通过“调兵遣将”,运用游击战、阵地战、运动战、海战、空战或混合战等形式,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的故事之所以为世人皆知,就是因为田忌在不改换赛马的情况下,仅仅调整了与齐威王赛马的对应关系而取胜的大智慧。

科学家也在做调整结构的工作。1937年,美国的西格里和皮里尔用加速器在氘核轰击钼核的实验中,发现了第一个人造元素锝。1941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们,则在加速器中把中子打进汞核而释放出一个质子来,使汞变成了黄金——即人造黄金。1965年9月,我国生物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的方法合成一种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牛胰岛素。科学家们发现,普通金属是多晶体结构,而且每个晶体内部还常常出现空位、间隙原子和位错等不完整结构,这些就是影响金属材料硬度的缺陷。而理想晶体,原子是按一定的几何规律在空间作周期重复排列。研究发现,理想晶体的强度比普通金属大100多倍。现在,人们根据研究理想晶体提出的预见,用技术手段减少金属材料的缺陷,已研制成若干极细的金属丝,其强度接近理想晶体的强度,称之为“金胡须”。

为什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科学家们首先把动、植物分解为最小单位——细胞,考察细胞在遗传过程中的作用。细胞虽小,但仍有复杂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解剖”细胞,把它分成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并分别地研究它们各自对遗传的作用与影响。这时他们了解到影响遗传过程的主要部分在细胞核。接着,科学家们又把细胞核分解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深入考察它们的功能和特点,结果发现,生物遗传的主要物质是DNA,DNA是遗传信息的承担者。那么,DNA为什么具有这种功能?科学家们更深入地分析后知道,这是由它内部的特殊结构造成的。DNA是由四种不同的核苷酸,通过不同的空间排列,形成所谓双螺旋结构,遗传信息就贮存在核苷酸的排列次序中。DNA通过自我复制,把遗传信息一代一代传下去,又通过碱基配对决定RNA分子中的核苷酸顺序,这叫转录。进而,RNA分子又以一定顺序相连的三个核苷酸决定着一个氨基酸的排列,也就是说,遗传信息是DNA流向RNA,再从RNA流向蛋白质,从而使生物体得以世代相传,瓜生出来的是瓜而不是豆。这就是分子生物学中所谓“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然而,70年代初,梯明和巴尔的摩分别在两种RNA肿瘤病毒中发现一种酶,它能以RNA为模板来合成DNA,称为逆转录酶,这样RNA中的遗传信息可以流向DNA了。这说明,在某种情况下,RNA也可以是遗传信息携带者,遗传信息也可以由RNA传递给DNA。这就修正和发展了“中心法则”。

逆转录酶的发现解决了RNA肿瘤病毒的遗传物质整合于寄主细胞染色体的问题,同时也为重组DNA,即基因工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酶,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至此,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及其机理总算基本上弄清楚了。梯明和巴尔的摩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在分子遗传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遗传工程,就是用人工方法把一个生物体内载有遗传信息的DNA分子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切割、重组和转移等步骤,然后再把它引入另一种生物体内,从而使后一种生物体获得前者所特有的某些遗传特性。目前,运用遗传工程技术,采用大肠杆菌作载体,已能生产出人胰岛素和生长激素,从而获得这些廉价而高效的药物,现已可克隆出牛、羊以及人的器官。

科学家们通过对人脑神经细胞、神经网络及其结构和反应特性的研究,通过对人脑从外界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传递信息过程的研究,用仿生的方法研制成电脑。这些研究成果表明,人脑与电脑之间有许多对应的关系。例如,人的大脑皮质由100多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电脑则由许多人造神经元(元件)组成:人脑细胞按一定规则组成神经网络,电脑元件则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成电子线路网络;人脑细胞可以处于兴奋和抑制两种状态,电脑则有接通和断开两种状态;人脑的工作特性是利用神经脉冲,电脑则可以利用电脉冲,等等。由于精确的研究出电脑与人脑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电脑和人脑都具有从外界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进而传递信息的功能,这就为机器——电脑模拟和代替人脑的部分功能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由于人脑的极端复杂性,现代科学技术暂时还做不到从结构上模拟人脑,因而只能进行功能模拟,尽管如此,电脑的问世,仍然属于人们对事物元素、结构及其优化组合的最为光辉的典范。一旦人们能够做到从结构上模拟人脑的话,那将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政治家们也在调整结构,他们调整的是社会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国际结构(即国家的环境结构)等大结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为了实现香港、澳门收复、回归祖国的宿愿,邓小平同志提出了通过“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构想。实践证明,这是解决大陆与港、澳、台关系的最佳政治结构方案。

“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移,标志着我国从政治社会向经济社会的根本性结构调整。

社会主义是否发展了?如何衡量发展的效果?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概括了判断发展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以生产力为基础的、以综合国力为目标的全面性、综合性标准。由单一的生产力标准向“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转换,是对发展标准的结构性调整。

对于“发展问题”,我们当年曾经采取了以牺牲环境、破坏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以局部发展损害全局利益,以眼前发展损害长远利益。现在看来,人类对于自然的每一次不合理使用,都导致了自然界作出报复性反应,人类只能自食其果(苦果)。有资料显示,我国水资源严重不足,而污染又在毒化着大量宝贵的水资源。目前,我国尚有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引用水源。我国约1/3的国土面积正在受到酸雨的威胁,农田超过50万亩。目前,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堆放量超过了60亿吨,若将其垒成高3米、宽2米的高墙,其长度可绕地球2.5圈了。我国受工业“三废”污染的耕地面积达400万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20,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污灌土地占总污灌面积的1/5。等等等等,这是何等的触目惊心啊!试问,这还是适宜人类居住的地球吗?从上例不难看出,在发展问题上最能体现时间结构调整的前瞻性、时效性和紧迫性,“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啊!

以总书记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的发展观,强调“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非常明显,这是一个具有宏观性、战略性、跨时空性、综合性、整体性、全面性、协调性、动态性、能动性、改革性、开放性、创造性的调整观即科学的发展观,这是我们用沉重的代价换来的宝贵的认识成果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调整结构是事业、是职业、是使命、是任务、是工作,各个领域、各行各业都在调整结构,如工业结构、农业结构、商业流通结构、金融结构、教育结构、科研结构等等。然而,对有些人来讲,调整结构是休息、是娱乐,是玩。例如打扑克牌,虽然玩法很多,但本质上是几个人凑在一起,对54张牌(或它的倍数)进行组合再组合,以争取多分而取胜。围棋是双方用黑、白棋子互相围攻,企图吃掉对方的棋子,占据更多的位置,成为赢家。象棋是两人对下,各按规则移动棋子,谁先将死对方的将(帅),谁为赢家。因此给玩家带来无限的乐趣和兴趣。被誉为棋圣的人可谓是“调整结构”的大师。

四、“结构调整”具有普遍性意义

“结构调整”的普遍性意义即是“结构调整”的哲学意义。

综上所述,事物是由要素组成的,事物是以结构的形式存在着,事物的结构有自身结构和外联结构(即环境结构);事物的自身结构又分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而且组成事物的要素也有结构。总之,事事、时时、处处都有结构。认识事物是认识事物的要素和结构,选择事物就是挑选事物的要素和结构,改造事物就是调整事物的要素和结构。同时,事物的复杂性说明了事物的要素和结构的复杂性。凡此种种,都说明事物结构存在的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也说明具体事物结构的特殊性、具体性、相对性、等等。这样就势必赋予了要素、结构和结构调整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普遍性意义。

结论是:整个世界就是一个要素多样、结构复杂的世界。要素和结构的观点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观点;结构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结构调整法是人们改造事物的基本方法。一部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地认识事物的要素和结构的历史,一部人类不断地选择、调整事物的要素和结构的历史。人人参与,永无止境,概莫能外,这就是“结构调整”的普遍性意义,亦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意义。

[摘要]事物是由要素组成的,事物是以结构的形式存在着,事物的结构有自身结构和外联结构(即环境结构);事物的自身结构又分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而且组成事物的要素也有结构。总之,事事、时时、处处都有结构。认识事物是认识事物的要素和结构,选择事物就是挑选事物的要素和结构,改造事物就是调整事物的要素和结构。因此,要素、结构和结构调整就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普遍性意义。结论是:整个世界就是一个要素多样、结构复杂的世界。要素和结构的观点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观点,结构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结构调整法是人们改造事物的基本方法。人人参与,永无止境,概莫能外,这就是“结构调整”的普遍性意义,亦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意义。

[主题词]事物要素结构结构调整

参阅书目:

1.《科学发现与科学方法》。

作者:黄金南杨长桂彭纪南

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

2.《光明日报》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