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研究论文
时间:2022-10-15 02:34:00
导语: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伊壁鸠鲁把人生的快乐和幸福视为最高的善,视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建立了一个完备的快乐主义伦理学体系。但是,他的快乐观伦理思想,在历史上一直受到种种歪曲。文章试图从伊壁鸠鲁的言论和生活方式,诠释其快乐主义伦理思想。
关键词: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享乐主义
伊壁鸠鲁在伦理学方面以对快乐主义的论证最为著名,并一直为许多流派所继承和沿用,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人们往往把他的快乐主义简单地等同为享乐主义。实际,伊壁鸠鲁考察了人类心理,对友谊进行科学地分析,强调哲学与科学能把人从恐惧和迷信中解放出来,引导人们获得快乐。
一、对伊壁鸠鲁快乐主义思想的误解
伊壁鸠鲁(公元前341~270)是古代希腊晚期伟大的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者和启蒙者。他在哲学方面的贡献主要是直接继承并发展了德漠克利特的原子论,这在哲学史上已形成共识。但是,其快乐主义的伦理思想,在历史上却受到种种的误解和批判,把它等同于享乐主义。西塞罗对伊壁鸠鲁伦理学的批判就很具有代表性:“一种美德,却要迎合感官上的快乐,它处于一种多么可悲的奴役状态啊!而且,智慧的功能将是什么呢?在两种感官上的快乐之间做技巧吗?就算可能没有什么比这种选择更令人愉悦的了,但试想,对智慧来说,还有什么比这种作用卑贱呢?”类似的误解和批评,至今仍未完全消除。因此,对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进行梳理,还它以本来面目,消除人们长期以来对它所形成的错误理解和不公正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二、快乐主义产生的背景及根源
伊壁鸠鲁身处希腊刚沦亡于马其顿的乱世,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普遍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首先,长期的经济衰退和社会动乱,使得许多人失去了对从前那种自由城邦公共事业的热情,因此,由脱离痛苦的外界生活转向隐匿的内心生活,并在那里寻求安宁和幸福,就成为当时的一种很有影响的社会思潮。哲学不能不反映这种思潮,伦理思考的问题也发生了转向:原来热心于城邦的公共事业和幸福,致力于实现奴隶主阶级的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现在人们所能治理的只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个人的伦理已成为主要的、突出的课题,哲学家的任务主要不再是探求“统治的艺术”,而是向每个人提供如何治理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原则和忠告。伊壁鸠鲁提出的“快乐是最高的善”,其伦理思想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其次,当时社会存在神秘主义和悲观主义的思潮。宗教、占星术、巫术等神秘主义的东西经由统治者的倡导广为流传,人们普遍认为神能干扰人世,保护道德,神与死已成为希腊人内心恐惧的根源。伊壁鸠鲁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认为要从根本上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快乐,就必须消除导致灵魂紊乱和恐惧的根源,理性地对待侵扰人们灵魂的主要因素,即对神的恐惧和对死亡的恐惧。伊壁鸠鲁从认识论出发,认为感性知觉是判断善恶和选择行为的准绳,那么选择人生的目的也必须依据直接感知经验的证据,思考所得的结论必须与这种证据相联系,不然就会陷入困惑与混乱。从这个前提出发,他认为肉体的快乐和感官的快乐是一切起源和基础,没有感性的快乐,就不会有其他的快乐和幸福。
三、快乐主义的内涵与性质
伊壁鸠鲁伦理学的中心是人生问题。他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快乐,快乐就是人生最高的善。他指出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因为我们认为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最高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如果到此为止,把“快乐”说成唯一的伦理原则,并把它抽象化,那就不仅可能,而且必然得出结论说伊的伦理学说是享乐的,甚至是非道德的。然而,快乐不是空洞的同一,不是不可继续分解的基础单位,存在着许多快乐,而且其质量也是不同的。如果不是看心理形式,而是看其社会内容,就尤其如此。所以全部问题就在于:快乐的原则包含什么内容,而且怎样实行快乐?
关于快乐的规定,伊壁鸠鲁所说的快乐,并不是指奢侈放荡的快乐。用他话来说就是“我们所谓的快乐是指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侵扰”。从理性出发,他把人的欲望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自然的也是必要的欲望。这是为了维持人的生命和健康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如吃饱穿暖,渴饮困睡,其目的在于消除体内的痛苦。“一切善的根源都是口腹的快乐,哪怕是智慧与文化也必须根植于此”。
第二类是自然而不必要的欲望。如奢侈的宴饮、过度的物质享受。伊壁鸠鲁一方面强调基本物质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反对过度纵欲。
第三类是既非自然又非必要的欲望。如贪财、贪权等,认为这种欲望违背了人的天性。伊壁鸠鲁反对把钱财和奢侈生活看得比灵魂的“宁静”更重要,因为在他看来,痛苦来自于欲望的不能满足。欲壑难填便会产生道德上破坏性的动机,就会因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产生痛苦。
因此,伊壁鸠鲁极力主张把人欲减少到最低限度,即自然而必要的欲望。这样,一方面消除了那些难以满足的、徒劳的非份欲望,避免了与他人的冲突,保持了平静的心境;另一方面,因为它很容易得到满足,并且一旦满足,就能给人带来很大快乐。“面包和水,当它们被放入饥饿的嘴唇时,就能带来最大可能的快乐。习惯于朴素的、简单的饮食就可以保障为健康所需要的一切,能使一个人满足生活必需品而不挑剔”。
对此,伊壁鸠鲁把快乐分为身体的快乐或痛苦和精神的快乐或痛苦。身体的快乐或痛苦只与现在有关,而精神的快乐或痛苦还包括过去和将来。伊壁鸠鲁坚信:恐惧,特别是对上帝和死的恐惧,是快乐的最大敌人。如果人能摆脱对将来的恐惧,勇敢地面对将来,并相信将来的愿望能够满足,人就能够获得“宁静”这个最佳状态。这就是他所说的“不动心”,“内心的宁静”。为此,他还区分了“动态”的快乐和“静态”的快乐。“动态”的快乐是人们在满足自己愿望过程中获得。但是伊壁鸠鲁认为,当一个人的愿望得到满足后(如吃饱后),那种满足的状态本身是快乐,叫“静态”的快乐,并认为这种“静态”的快乐是最完美的快乐。在伊壁鸠鲁看来,肉体的快乐虽然是必要的、合乎自然的,但它是暂时的、不稳定的、浅薄的,只有精神的快乐才是持久的、稳定的、深刻的;因为它能回忆过去、预想将来,使人享受心灵的愉快和幸福,而这种愉快和幸福是肉体快乐所达不到的。对于人生来说,真正的快乐不是在于肉体,而在于精神的快乐。故此,伊壁鸠鲁要求人们只满足于面包和水,他主张一种对身体有益的、简朴的生活方式,强调“知足是一种大善”。从这一角度看,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不是享乐主义,而是反对享乐主义的。
四、实现快乐的手段
对伊壁鸠鲁来说,快乐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他把快乐与善联系起来,以快乐作为善的标准,把善归结为快乐,典型地表现出快乐主义的特质。无论是对法律而言,还是对美德、正义、友谊等而言,凡是给人带来快乐的就是好的,否则就是不好的。
首先,科学与哲学是实现快乐的根本手段。伊壁鸠鲁认为,对死亡恐惧和受上帝惩罚是阻碍人们快乐的两大障碍。为了帮助人们获得快乐,摆脱恐惧,他大力宣传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我们的身体和灵魂仅仅由原子组成,这些原子只是暂时地组成部分一体,等我们死后,它们就会在宇宙中重新排列,我们身上不会留下任何东西使我们对失去的生命感到恐惧。因此,不要害怕自然现象,不再害怕上帝的惩罚。所以,伊壁鸠鲁认为,自然科学和哲学本身也是人们用来获得的幸福的工具;自然科学解释自然现象,因此能帮助人们排除对死亡的恐惧;哲学则是表明人的愿望是有限的,即死后人就是没有愿望了,因此也能帮助人们排除对死亡的恐惧。自然科学和哲学最终目的都是帮助人们获得“宁静”,即“幸福”。
其次,友谊是实现快乐的重要手段。伊壁鸠鲁非常看重友谊,常用过度的言辞来赞扬友谊。他认为在智慧提供给整个人生的一切幸福之中,以获得友谊为最重要。“友谊”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跳跃”。我们应该意识这一“天恩”。伊壁鸠鲁还说聪明人会为朋友而牺牲自己。由于他对友谊的赞扬,一些学者认识至少在这一点上,伊壁鸠鲁放弃他的利己的享乐主义,提倡对朋友的无私。但是,这一点也不能肯定,因为伊壁鸠鲁仍然认为友谊的价值仅仅在于获得幸福的一个很好的工具。朋友能提供最大的安全感,没有朋友会很孤独,会被危险包围。为了获得友谊,朋友之间应该互相信任,对朋友应该像对自己一样好。事实上,伊壁鸠鲁社团成员们用他们自己的生活表达了这一思想:友谊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促进“心平气和”、“心神安宁”。
再次,美德也是实现快乐的手段。古代社会曾经普遍谴责伊壁鸠鲁来的享乐主义,认为它诋毁了传统的道德观。其实,伊壁鸠鲁也提倡一些传统的道德,他认为,勇敢就是使人忍耐苦难和危险而快活的心境;节制是以明智为基础的使人得到适度的快乐和幸福的能力;正义或公正就是守法和使别人得到快乐和幸福的相互能力。然而,伊壁鸠鲁认为这些美德只是用来获得幸福的工具,本身并不重要。
五、反思
通过以上部分的论述我们知道,伊壁鸠鲁的快乐论并不像通常被误解的那样,是低级庸俗的享乐主义。相反,伊壁鸠鲁的快乐论表达的是一种有节制的、淡泊的幸福观,它既没有过分强调感官享乐的重要性,也没有夸大理性能力在把握、追求快乐过程中的作用。感官与精神的快乐在其学说中被赋予了应有的合理地位,可以说,这是一种自然的、中庸的快乐学说。
正是基于一种对人类苦难的、强烈的、悲悯之情以及一种对达到幸福生活坚不可摧的信心之上,伊壁鸠鲁的快乐学说针对晚期希腊时代普遍存在的人的生存状况之痼疾,提出了一种建设性的解答,它是对当时人们灵魂疾苦的一种治疗,是苦恼意识的一种合理性出路。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学较多地强调的是被柏拉图主义传统所忽视的与个人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急迫问题,他敢于正视这些琐碎的、变化无常的东西,并试图通过改变信念与欲望从而过上一种幸福生活的道路来解决人之存在的痛苦与烦忧,并最终达到生命存在的幸福状态。正因为洞察到了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伦理学对于人的存在所具有的这些独特意义,边沁、尼采以及青年马克思、晚年福柯等哲学家都曾给予其较为公正的评价,也正是基于这一意义,卢克莱修指出,“在一个缺少伊壁鸠鲁价值观的世界里,人们将永远是无意义的牺牲品,一生都在无谓的烦恼中度过,因为他们永不满足,不知所止,而不知真正的快乐的增长是有限度的。
参考文献:
1、(古罗马)西塞罗;徐奕春译.西塞罗三论——老年·友谊·责任[M].商务印书馆,2001.
2、伊壁鸠鲁.致美诺寇的信.古希腊罗马哲学[M].三联书店,1957.
3、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M].商务印书馆,1981.
4、苗力田.古希腊哲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5、阿兰.德波顿著;资中筠译.哲学的慰藉[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 上一篇:人文精神缺失及对策分析论文
- 下一篇:社会资本理论演进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