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变革论文
时间:2022-09-09 09:55:00
导语:当代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变革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唯物史观应该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以永恒的观念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而是不断地从现实的物质实践出发来认识人类历史的发展。
一
用辩证观分析现实的社会存在,我们发现社会主义经济形态中的生产力水平与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中的生产力水平都处在商品经济的历史阶段,因而两异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具有相对的历史同一性,即:现实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历史存在性之“自然”之无极(注:商品经济的历史存在性必将导致社会竞争机制的历史存在性即市场经济的历史存在性。历史已经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扬弃“大锅饭”机制、促使企业走向市场经济已成为了在必行的客观趋势,也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进步)。
与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相对立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形态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形态即否定了以阶级对抗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形态(注:因为阶级的存在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所以在商品经济历史阶段,在人口众多且又贫穷的国家,还离不开计划经济的统筹安排,离不开用公有制去防止阶级分化与阶级对抗的产生。从中国国情来讲,尤其是应把国营企业经济放在首位,要以发展国营企业经济为主)。
社会运动是有机运行--任何孤立的思维定势都是不科学的:其的偏面性好比是蟪蛄不知春秋。又:“无”为万物之始,“有”为万物之母--两异唯物逻辑的提出,标志着历史唯物认识的深化。
二
自然界、人类历史、万事万物的发展演变是无极的抽象世界(时-空是无限的)。因而“无极的抽象世界”为宇宙之本即无本为本。“无本为本”之宇宙观则提出了更深刻的唯物认识。
宇宙观亦是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观表现为历史唯物主义之基础观与历史唯物主义之宇宙观。历史唯物主义之基础观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经济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可谓唯“器”);历史唯物主义之宇宙观则认为任何科学真理都是相对的,人类的认识永无止境--只有无本为本,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永恒(可谓唯“道”)。
三
无产阶级是人类史上最进步的阶级,但不是历史进步者的终者。无止限进步的人类取决于人类的文化素质与精神素质的不断提高。从人类文明的发展上讲,不进则退;优胜劣汰永无止境--这一社会史观与阶级斗争学说的社会史观交之为两异相对的社会史观--合二则一:人类文明的发展既产生阶级斗争,又超越于阶级斗争。
物有必至(任何事物都有它必然的极点),事有常然(真理总是不断地以更高的形式而存在):马克思提出的“阶级斗争史”之史观将被更高境界的历史观所更替即承认两异历史性。“人类文明的发展既产生阶级斗争,又超越于阶级斗争”之新历史观的提出,扬弃了前人在认识上的局限性,其进步意义在于倡导了两异辩证逻辑之唯物史观,摒弃了以阶级斗争学说固步自封的形而上学意识。
根据上述:历史唯物主义哲理之两异相对性揭示了“辩证”之两异辩证逻辑(辩证之并反其辩证之);揭示了“两异辩证质”之辩证法则。从真理的存在形式上讲,在事物的运运中,相对性的真理包含着相对性的错误;相对性的错误里又包含着相对性的真理--“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之两异辩证逻辑则明确地指出了事物的相对性与有机性。
四
十九世纪诞生的马克思主义阐述了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沧海桑田,日新月异--强调尊重商品经济的历史存在性之“自然”之无极之唯物论点与“无本为本”之宇宙观则超越了原理认识的局限性,提出了更深刻的唯物意识即唯物论者必须不断地更新认识,而不能一劳永逸。
唯物观念的更新孕含着更进步、更深刻的唯物哲理;更高境界的唯物哲理既扬弃物质又强调物质--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演变存在着永远无以穷尽的未知性;尊重永远无以穷尽的未知性即无本为本既扬弃物质又更深刻地强调物质。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
“器”与“道”是两异物质涵义--历史唯物论是有机论。
两异物质涵义的指出,奠定了两异唯物逻辑,奠定了两异辩证质之唯物论。
五
存在是无极的再生世界。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差异性不断地产生再生存在的差异性。无极的人类主观能动性产生无极的再生存在--天人合一永无止境。
辩证唯物主义既应该强调世界的来源是物质,即物质第一、精神第二,又应该强调天人合一永无止境即再生存在永无止境,从而不断地倡导主观努力,不断地力行积极进取精神。
“本原”论只是强调世界的本原;而“再生存在”论则认为世界是个无尽的过程,并且认为强调“过程”比强调“本原”更为重要:因为只有“过程”才能说明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再生存在”论既有强调能动性无止境的涵义,又有强调“过程”无止境的涵义。
无极的再生存在性与世界的本原性之两异逆反的客观性--舍其一者都不能完善地说明世界的“本原”。由此而见,两异辩证质之唯物论是人类迄今最科学的唯物论--因为它既是相对论和有机论,又是最彻底的能动论和“过程”论。
六
两异唯物逻辑的提出则更加肯定了历史唯物主义哲理之两异相对性:即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不只是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更主要的是“社会意识”的差异即人类的文化素质与精神素质的差异决定了社会存在的差异。因此,人类社会才产生了文明发达与文明落后之间的差异,产生了文化进步的人类与文化落后的人类之间的差异等等。
“社会存在”有两个概念。必然王国历史形态提出了狭义的“社会存在”之概念(即每一时代社会经济形态的存在与发展,则形成该时代历史发展的现实基础--无法否认和逾越的社会存在);自由王国历史形态则提出了广大的“社会存在”之概念(泛指自由王国之社会空间--譬如各国的文化、经济、军事及综合国力的差异等等)。
倡导思辩,是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维的一大进步。如:“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之观念曾经诞生了无产阶级解放学说;“社会意识”的差异即“人类的文化素质与精神素质的差异则决定了社会存在的差异”之观念则揭示出超越于无产阶级之人类进步阶级的不断发展着的人类进步。所以说,两异辩证逻辑之唯物史观的诞生,是当代唯物史观的一次重大变革。
七
先进哲学思想的产生,总是和进步的社会政治主张密切相关。因为任何一个时代的先进的社会政治主张最终都将上升为哲学,上升为该时代之更高的理性认识。尤其是该社会在经历了理想主义时代、时代和改革开放时代之历史春秋,其社会的最高理性认识必然要产生一个划时代的变革。此文旨在将“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政治主张提到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更深度来予以认识和肯定;旨在强调社会运动是有机运动,因而非此即彼的致思取向切不可取--只有积晖润之博,方能任重而道远。
我们以往在思维方式及认识上犯了个偏面性的错误,即只强调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之历史性,却忽视了强调另一历史性即强调尊重商品经济的历史存在性之“自然”之无极以及强调把任何社会形态都永远看作是运动中的“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创始原理没有揭示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更为重要唯物认识,即:在社会经济形态的历史发展中,其社会经济形态的现实演变过程表现为--需要不断地变更认识的“经济形态历史新过程”的无止境;因而只有以尊重“有”与“无”之两异历史性的思维方式去看待现实社会经济形态的存在与发展,才能不断地认识新“客观”;只有不断地认识和尊重新“客观”,才能不断地解放和促进现实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结语:唯物史观由唯“器”上升为唯“道”,其既融进了唯“器”的唯物意义又高于唯“器”,高于历史唯物主义创始原理的唯物价值。因为它能指导人们不断地去认识新“客观”--强调唯
“道”则更加深刻地强调了“物质第一”之唯物主义的绝对性及永恒性--它超越了只讲唯“器”的历史唯物局限性。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当代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表现出两点质的飞跃:一是强调两异唯物逻辑即两异辩证质之唯物论,二是强调唯“道”。
上述两点飞跃将相对唯物论与“物质第一”之唯物主义的绝对性统一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新一体--其既继承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又超越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为当代社会科学思想的继续即更高历史认识的产生,奠定了哲学基础。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从当代历史发展的认识需要上讲,只有用更进步更深刻的唯物观念才能不断地掌握更高的历史认识;只有站在更高历史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运筹帷幄地把握现实社会的进步:这就是更高层次哲学形态诞生的价值取向。
对文章有几点诠释如下:
1.马克思在历史唯物领域里没有提出“道”这个更深刻的物质涵义。他的历史唯物论只是停留在唯“器”的历史唯物局限上。
2.黑格尔的辩证法学说没有阐述出“两异辩证质”之辩证法则的哲学概念。
3.古今中外的哲学文化都没有阐明两异唯物逻辑即两异辩证质之唯物论。所以说,更高层次哲学形态的诞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又:任何一时代之进步的哲学文化应该是属于全人类的思想财富。因为它是在前人进步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了前人文化。
- 上一篇:独家原创:创新酒店产品的营销
- 下一篇:古代儒学与当今法治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