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科技发展论文
时间:2022-08-24 09:17:00
导语:地方科技发展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文章通过回顾了30年来安徽省的科技发展情况,根据政策对科技发展的影响,把安徽省科技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恢复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创新的发展阶段。总结了每个阶段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对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
关键词:安徽省;科技发展;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安徽科技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安徽省2007年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07年末全省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4万人,比2006年增长4.2%。科研机构959个,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办机构366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9.6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6.3万人。全年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209亿元,比2006年增长30%,其中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74亿元,增长25%,相当于全省生产总值的1.01%。
回顾安徽省30年来科技地发展,由于科技投入的主体一直是政府,政府的科技政策对科技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政府科技政策的重大转变把安徽省30年科技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
一、恢复发展阶段(1977-1989年)
1977年,中共安徽省委及时召开了“向科学进军大会”,这次会议标志着安徽省科学的春天的到来。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全面恢复以及重新组建科技管理和科研机构
1977年9月23日,中共安徽省委结合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通知》精神,做出抓紧科技战线整顿、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恢复安徽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等6项决定。此后,“”中被撤消或遭到破坏的科技管理和研究机构以及群众科技团体相继恢复,科技情报网络逐步建立;经国务院批准组建了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国务院各职能部门,有的在安徽组建科研增机构,有的则将所属科研机构迁入安徽,这些科研机构与先期迁入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和一批科研院所,推动了安徽的基础学科和应用科学的研究能力与学术水平地提高。
(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1978年安徽省一方面积极平反知识分子中的冤假错案,另一方面调整用非所学的知识分子的工作,全省6300多名大学生中有85%调整了工作。1979年4月安徽省革命委员会颁发了关于农业科技干部使用和待遇的7条规定。1981年春,省委做出发掘人才,解决用非所学,大胆提拔科技人员到领导岗位等12条政策规定。1983年4月再次提出了7条政策措施,提高农业科技人员待遇。这些措施对稳定农业科技人员队伍,鼓励科技人员扎根贫困地区起到了促进作用。截至1987年,全省全民所有制单位的科学技术人员近28万人,科技人员的素质有所提高,专业构成趋于合理。
(三)科技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为经济建设服务
1978年3月在全国科技大会上,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国的知识分子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重要讲话,为科技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行动纲领。同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自此,安徽省的科技工作进入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轨道。
二、快速发展阶段(1990-1999年)
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后,安徽科技事业再上新台阶。省人大常委会也相继颁发《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安徽省技术市场管理条例》和《安徽省专利保护条例》。为保证全省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省委六届二次会议正式提出“科教兴皖”战略。这些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出台,促进安徽科技事业再上新台阶。到1997年底,省属科研机构技工贸总收入已达8000多万元,进一步强化了科研机构面向市场求生存、依托市场求发展的意识。这一阶段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为:
(一)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努力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
通过组织实施科技攻关等计划,每年取得省级科技成果500项左右,省科委每年都组织1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进行推广,积极发动全社会实施一系列科技工程;科技进步的贡献份额逐年上升,据省统计局测算,1978-1997年安徽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4%,其中对农业的贡献率为41%,对工业的贡献率达39%。
(二)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高新区建设,优化经济结构
到1998年,全省已有321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共实施国家、省级火炬计划项目268项。1998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06.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6%,出口创汇占全省出口创汇总额的比重达到11.5%,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结构优化。合肥高新区还被批准为我国52个高新区中首批对APEC开放的5个科技工业园区之一。
(三)加强基础研究,努力增强科技储备
省科委积极筹措经费,建立起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1996年启动以来,到1999年已累计立项200多项,投入600多万元,为推动全省科技事业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创新的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及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以来,安徽省科技工作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总体战略部署,提出了建设合肥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总结了奇瑞等自主创新的典型经验,提出了建设全省创新网络。2006年4月,安徽省召开了全省科学技术大会,省委、省政府做出“走创新型崛起之路,建设创新型安徽”的战略部署和动员。以省政府文件印发《安徽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及2020年远景展望》,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
(一)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科技成果众多并充分转化
2000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33亿元,出口创汇3.5亿美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0.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出口额的比重达到15.9%。2006年,省级应用技术研发资金和专项经费达到1.42亿元,17个市财政科技投入2.99亿元。2003年以来,省级财政应用技术研发资金拉动社会R&D投入比例为1︰50,居中部省份首位;2007年安徽省争取国家科技经费4.8亿余元,再创历史新高。
(二)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安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2003年以来,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近30%,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2007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2518.3亿元,其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4.7%,占全省GDP的比重为9.2%。全省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141家,其中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55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36家。
(三)加快创新型企业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作为全国5个技术创新引导工程重点联系省份之一,安徽省大力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实施启动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打造创新产业团队,使全省工业企业出现“5个65%以上的态势”,即65%的科技机构设在企业,67%的科技活动人员集中在企业,68%的R&D经费源于企业,84%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由企业为主体承担,73%的省级科技成果出自企业。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安徽丰原集团公司、安徽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高新技术企业被确定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
(四)建设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构建安徽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2004年11月12日,国家科技部复函安徽省人民政府同意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实施方案,标志着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建设工作全面启动。从2004年开始,省里每年投入5000万元资金专项扶持。2007年,合肥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已达427家,其中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5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13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820亿元,占据全省近40%份额;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已超过全市GDP的20%。据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公布,合肥位列2007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第26位,比2006年前进3位。在合肥科技创新试点市建设的带动下,全省科技创新加快由“点”向“面”拓展,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在不同领域形成了自身特色。
四、未来的展望
根据《安徽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及2020年远景展望》,今后的若干年,安徽省的科技投入会有大幅度的增加,政府将逐渐引导和促进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并最终成为安徽科技发展投入的主体,科技发展将与经济发展更紧密地结合,更加突出科技成果的实用性;同时,政府的科技政策将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地成长,企业的科技活动在整个安徽省科技发展中的比重将有大幅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省2007年统计公报[EB/OL]./economics/2008-03/24/content_13456490_3.htm,2008-05-04.
2、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2007.
3、安徽省政府.安徽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及2020年远景展望[EB/OL]./kjlt/2006/kjlt0604121.htm,2006-04-09.
4、安徽省科技厅.安徽省科技发展“十五”计划纲要[EB/OL]./ReadNews.asp?NewsID=2105&BigClassName=&BigClassID=6&SmallClassID=8&SmallClassName=&SpecialID=36,2001-05-06.
- 上一篇:科技双刃剑的论文
- 下一篇:电子商务影响物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