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下英语课堂交际能力培养探析

时间:2022-12-07 11:18:55

导语:跨文化下英语课堂交际能力培养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跨文化下英语课堂交际能力培养探析

摘要:基于文化的影响作用,高校英语教师要重视英语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入。本文依据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理论解析了英语课堂跨文化教学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跨文化视域下英语课堂学生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关键词:跨文化;高校英语教学;交际能力

当前全球经济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英语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全球性语言,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国际性语言,是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在经济竞争与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交际已然成为常态,这些都为现代高校英语教育提出新的课题。高校英语必然要更加关注于学生国际视野的培育、文化认同的提升及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输出具有全球思维、能够承担跨语言沟通的优秀专业人才。因此,作为英语教育的设计者与执行者,高校教师要认真审视当前英语教育的现状,并从跨文化视域来探析英语课堂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这将对英语人才未来职业成长起到良性引向。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理论基础

跨文化交际,所指为不同地域文化下不同语言使用者之间形成的相互交流行为。这里的交际既有语言层面的直接交集,也有非语言类交往。不可避免地,双方在世界观价值观及文化认知习惯等层面都存在差异性。而跨文化交际能力即与非本族语言使用者交际所需具备的能力,其一般是指人们于跨文化交际中对具体问题的处理能力,包括宽容的态度和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等因素。跨文化交际能力涵括三大能力:一是跨文化交际认同能力层面,能够理性认知文化之间的差异,善于在文化对比中反观母语文化,辨析利弊长短,既要认清目的语文化的先进性,又要对母语文化的优越性保持充分自信。二是跨文化交际调适能力层面,能够在文化接触时,自觉克服对目的语文化的排异,能够通过语言探讨或文化学习等方式,加深语言了解减少文化对斥,提升心理调适的灵活性,从而实现有效跨文化交际。三是跨文化交际学习能力层面,能够站在学术角度加强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学习与理解,不仅掌握语言的使用原则,还能习得关于语言运用、语感培养的技巧,习得一定基础深度的民族文化知识,使之具备初步的交际学习自主能力。

二、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跨文化教育是全球化发展趋势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放置英语教育领域,高校教育正在聚焦学生符合交际需求的能力培养。不过由于文化观念及认知上的差异,教师对于学生跨文化教育的选择缺乏专业性与全面性,学生在交际领域缺乏足够的应变及语言能力支撑。1.教育目标定位不够科学。当前高校英语教育更加倾向于对学生未来就业的考量,将未来职业要求作为当下英语教育的总目标,导致教育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相对疏离。就用人单位对于英语水平的界定来看,大多将英语是否达到大学四级并获取证书作为硬标准。这对于高校英语教育的唯书本化、唯考级化形成强化与导引。围绕就业而展开的英语教育,自然缺乏了课本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的纳入。2.教育体系架构尚不健全。从高校英语教材来看,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我国以及国外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的介绍。不过教材中,并没有列出较为系统化与专业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板块,除了教学目标的导引缺乏外,其教学内容的支撑也相对薄弱。有的英语课程,教师只能从商务英语这块找到跨文化交际的内容,然而也主要集中在生意往来、经济交往。关于英语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差异对比,教师只能通过自身经验与理解引导学生就现有文化介绍进行对比,难以满足更多实践场景的交际需求。3.教育存在思维定势影响。这里的思维定势,主要是母语的习惯性迁移。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不自觉地受到母语文化习惯的影响。不过从语言结构、语法规则及话题习惯来看,英汉两种语言存在显著的差异。汉语的思维定势,将很大程度上对学生学习英语造成误导,使得学生英语学习产生较大偏差性。而教师对于母语迁移的影响并没有及时予以施策,导致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基础不牢,产生负面隐患。4.教育思维方法亟待创新。传统高校英语教育依然将专业课程课本作为核心化的教育依从,教师依然习惯于采用强化英语单词记忆、强调英语文本翻译,更加注重语言词汇类教学、语言技巧类训练,跨文化交际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关于跨文化教学,教师仅仅是象征性地进行内容上的引入,且以了解与认识为要求,通过课堂讲解、多媒体演示等形式单向传授。这种教育方法难以让学生体会到跨文化语境,学生对于跨文化交际只有概念上的认知,实践感知有限,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仅能停留在理论层面。

三、跨文化视域下英语课堂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1.精准定位跨文化交际教育目标。跨文化交际教育目标的精准确立,必须从全球化视野来考量跨文化交际的素质需求,结合当前高校英语教育的现实,兼顾学生英语学习基础。目标具体化可以从三层面予以探讨。一是强化目的语文化学习能力。目的语文化是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传统习俗的重要载体,唯有达到相当量的认知积累,学生才能在学习英语时减少母语文化迁移带来的影响。跨文化教育必须要重视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引导学生通过常态化的了解与认知,培养其学习目的语文化的良好习惯与基础能力。教师要重点将英语思维方式、礼仪传统等作为英语文化学习的导引,激发其学习趣味性,提升学习主动性。二是培养理性的文化认知思维。不同的国家,其本族文化存在较大不同。高校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性认知英语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要求学生始终保持理性态度、宽容态度,善于发现异族文化的优势,兼收并蓄、以长补短,进而在文化学习中增知、文化互融中进步。三是聚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全球化发展态势下的英语教育,需要更加重视英语教育的实践性,即利用所学英语知识发挥英语工具性角色作用。教师要帮助学生创造英语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与不同文化的英语国家人群交际的语言方式。同时,教师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学习的自主性,在提高跨文化交际价值的认识基础上,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2.构建跨文化交际能力训练体系。要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及兴趣特点,展开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专项训练。一是信息资源的获取训练。即通过教师示范与专项体验过程,让学生学会通过互联网途径甄选关于目的语国家发展历史与文化习俗的各种资源,如视频讲座、文字材料等,这是资源积累共享的重要途径。二是分析能力的专项训练。教师可以先呈现某个英语国家的文化领域真实案例,并为学生提供N种事件解读,让学生将最贴近的答案选出来,并展开专项评价与训练。该方法可以检验学生异族文化的辨析能力,是跨文化教学常见的训练办法。三是文化体验的专项训练。即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其中感知思想认知的差异性,并从中理解文化传统的差异。如让学生角色扮演,体验在接收到好友礼物时的情境。中国人一般在委婉羞涩、推辞再三的情况下才最终收下,且先收下礼后待客人离去才拆封。教师可让学生根据美国人的习俗,让学生尝试直接收下礼物,并当客人面拆开礼物并礼貌性致谢。如此差异下的文化体验,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美国文化的特点,学到跨文化交际技巧,进而在具体情境下即时调整交际策略,进而高质量完成跨文化交际活动。3.丰富跨文化交际教学内容方法。当前,跨文化教学需要创设学生更为兴趣化的知识空间,并尝试丰富的教学方法,以提升跨文化教学的有效性。一是扩展教材内容,丰富教育题材。教师要站在英语国家的视角,搜集符合西方人思想认知、行为习惯的内容,纳入课程教材中,从基础的语言问候、交际习惯开始,到固定话题的交流,内容深度与难度可随着学生学习的推进而提升。社会语言学课程内容也可作为学生教育一部分。二是引入互联网教学,利用多媒体等技术便利,将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及电影作为题材,开展讨论式教学。如曾风靡电影界的《泰坦尼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中英文对照字幕版的视频,并就Jack向已订婚的Rose袒露爱意等具体情节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更有趣味地了解中美文化的差异。三是组织实境交流,利用院校外籍教师建立外国友人朋友圈,开展专题主题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不同主题情境下中外文化的差异。而教师则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实时指导,并在活动结束后开展专题讨论,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悟有所进。四是设立专家定期讲座,主要对中外国家文化层面的差异进行对照解读,并进行现场小问答、现场小互动,逐步消除学生英语交际心理障碍,减少母语迁移影响,帮助其正确得体参与跨文化交际。五是开展英语文化作品赏析课,主要选取英语国家的名小说作品,引导学生对名著开展名片段解析,并从中体会中外文化的差异性,逐步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差异化思维的作品。4.重视其他跨文化交际知识的了解。除了跨文化语言交际,现实中教师还应对其他文化类知识进行导入。如不同英语国家对于表达同一意思的动作存在差异,或以不同的体态来表示。如同样传递“同意”的意思,印度旁遮普族是通过头的前后倾仰来表示的,朝后使劲仰起则表示肯定,保加利亚则是左右摆头来表示。而同样动作不同的英语国家其表示的意思也存在差异,如中指食指交叉,在中国是说“10”,斯里兰卡则解读为“邪恶”,美国则认为是吉祥的意思。像此类知识,教师应该通过趣味性问答或解读的形式引入,让学生理解并形成学习跨文化交际知识的习惯性关注与主动学习,不断积淀其英语实践素养,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高校教师要重视基于课程教育的跨文化专项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学生对异域文化的兴趣展开实境下的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降低汉语文化迁移带给其跨文化交际的负面影响,从多元层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英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晖.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4.

[2]金虹.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5(11):80-85.

[3]陈新仁.新形势下跨文化英语交际能力及其培养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7(1):18.

作者:张静 单位:北华大学师范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