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英语教学内容体系分析
时间:2022-10-12 09:43:01
导语:社区英语教学内容体系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普及社区英语教育,加强市民英语语言技能和国际交流能力,是建设多元社区文化、加快城市国际化进展、提升现代城市魅力的重要部分。自1999年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近20年来,社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全国范围开展,社区英语教学实践逐步展开。但是,迄今为止国内学者对社区教育的理论研究不足。本文通过调查了解珠海市社区居民英语教学需求,针对其年龄特征、职业背景、英语水平多元并存的特点,提出构建动态型、实用性、多元化社区英语教学内容体系,对我国社区英语教育发展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区英语教育;学习要求;教学内容
一、社区英语教育与学校英语教育
学校英语教育是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安排,由专业人员承担的某类人群在学校范围内接受的英语教育活动。在落实科技兴国战略和贯彻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过程中,英语作为全球化语境中现代人不可或缺的技能,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学校英语教育强调对固有知识的掌握,这种批量生产的教育模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面临人均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资源质量良莠不齐的现实困境。社区英语教育则是为满足社区居民的英语学习需求,面向全体社区居民,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英语教育活动。社区英语教育有别于学校英语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广泛性,社区英语教育面向社区全体居民,包含为提高社区成员英语语言水平和文化素养,在社区这个特定区域中开展的一切英语语言活动。二是灵活性,社区英语教育以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及片段性教学内容为特色。同时,建设性的个人评价使学习者的主观愿望能得到较大满足。三是公益性,政府是国内现阶段社区教育的主要推动者和组织者之一,整合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综合社区各类教育机构、文化设施、大众媒体等的教育职能。
二、社区英语教学内容需求分析
笔者通过对珠海香洲区的紫荆社区、胡湾社区、南坑社区、侨光社区居委会、怡景社区、景山社区,金湾区的南水社区、斗门区的红旗社区共10个具有代表性的社区或村的620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参加社区英语活动的居民进行访谈,了解社区居民对英语学习内容的需求,包括:被调查者对英语的难易程度感知、学习英语的原因、希望达到的目标和需要获得指导的学习内容。有效问卷568份,有效回收率91.6%。卡方检验结果和对称度量结果显示结论一致,学习英语的主要原因与年龄、受教育程度有显著关系。被调查对象年龄越小,学习英语的主要动力越集中于就业问题上。20岁以下及20-40岁的居民英语学习功利性较强。55岁以上的居民中有43.5%的人把学习英语当作是一种兴趣爱好。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民对英语普遍感觉不易学。其中55.1%的被访者对英语听说能力的需求最为迫切。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居民英语学习的多样化需求明显。英语日常生活交流、行业专用英语、英语考证、英语文化及礼仪等都是居民希望学习并获得指导的内容。被调查者对英语学习内容的需求中,语音、日常生活交流等通用英语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最为普遍;职业人群对职场交际会话、本行业专用英语、英语考证等专门用途英语的需求明显大于非职业人群。
三、社区英语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一)动态型、实用性、多元化并存。1.社区英语教育的目的是满足社区各种人群不断发展的英语学习需求,其学习内容是多元化、动态发展的。首先是学习层次多元化。社区教育面对社区所有居民,最终目标是满足广大人民包括底层人民的英语学习需求。调查显示,68.7%的被调查者只需要“能用英语进行一般的沟通理解”;只有9.9%的人需要达到能“运用自如、精确、流利并能完全理解”的高级英语水平,这部分人群主要是在校学生。可见,普及型的初级英语教学应是社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其次是英语学习需求多元化。被调查者中对考证等应试性英语教育需求仅占14.6%。被访者更希望获得的是职场交际、生活对话、英语语音以及阅读各种说明书、选择操作计算机及运行软件等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因此,社区英语教学应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立足社区、源于生活的英语实用技能为主要目标,设置与居民的生产生活直接相关,能够获得体验情趣,提高市民英语学习信心的学习内容。2.教学内容为某一职业岗位(岗位群)或特定需求人群服务,遵循社区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原则。一方面,社区英语教学应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职业英语的教学内容。以导游为例,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通过确立与岗位职业需求相对应的行动领域,按照学习者的学习特征与能力发展规律,组织划分与行动领域相对应的学习领域。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设置为:迎接客人→安排入住→行程设计→参观游览→外出购物→用餐→休闲娱乐→紧急事件→解决投诉→返回酒店→送别客人,通过在实践情景中学生自我构建知识形成以过程逻辑为主线的英语知识体系。行业英语教学可通过整合送教进企业的方式开展。另一方面,采取以实际生活情境为主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满足非职业英语需求。打破课堂教学与生活运用的厚壁垒,让英语学习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创设适合学员认知程度的、直观性、娱乐性与实用性兼具的英语语用环境。使学员获取包括家庭关系、购物休闲、时事新闻、饮食再现等有生命力的英语知识。例如,安排学员观察搜集公共场所常见的英语标识标语的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将搜集回来的英文标识进行讨论、分析、讲解,最后学将员翻译好的标识交与社区的公园、图书馆、动物园直接运用,这样在掌握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时增强了公共服务意识。再如,将家用电器、生活用品、食品上的英文说明书作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必整齐划一,可根据当地居民的多数需求开设具区域特色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向动态教学模式。(二)通用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结合。EGP(Englishforgeneralpurposes)即通用英语,主要包括讲英语人群中大多数人都使用的语言共核部分。这部分语言不受地域、教育程度、社会地位、职业、话题的制约,在词汇、语法、和意念功能方面的差异也不大。通用英语教学主要是对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培养运用共核词汇在日常生活、工作交际中运用英语的能力。ESP(Englishforspecialpurposes)即专门用途英语,指的是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社会语言学对语言的社会属性和交际功能的肯定促使专门用途英语的产生并推动其教学发展。由于不同领域的语料载体在词汇、句式、文体风格上存在极大差异,ESP的教学方法能满足人们对英语的特定学习目的。学习者通过学习医学、法律、计算机、财经等“专门”语言内容,达到在特定领域或场合“专门”的语言使用。通用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基础,专门用途英语是通用英语的社会功能变体。两者存在语用目的、语体特征、语言规范等多维差异的同时,语言的本质是一致的。调查显示,社区居民的英语学习需求分为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两块,而社区居民对语音、日常生活用语的需求分别排第一、第二位。2019年第9期通用英语模块可根据当地居民的需求按年龄分为英语入门、中老年趣味英语。重点培养学员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语言学习的信心、掌握基本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和学习习惯。专门用途英语模块的教学内容根据学习目的进行增减,可设置出国英语、英语考证、职业英语等模块。考虑到社区英语教育资源有限,行业英语根据实际需求情况设置外贸英语、旅游英语、计算机英语等。主要培养学员在特定语言环境下运用英语进行沟通的能力。以电大、社区学校的课堂教学为依托,利用珠海市民在线,实现教学内容网络化。课堂教学、在线学习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提供时时、处处、人人可学的学习环境。(三)英语语言技能与人文素质培养结合1.提高英语语言技能。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身处缺乏目的语环境中,英语学习的工具性动机尤为突出和普遍,加之汉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制约作用,使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本质属性无法实现,往往出现在校学习十数年后,进行基本交流仍十分困难的中式英语窘境。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英语表达思想、交流感情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的迫切愿望。55.1%的被调查者表示,需要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听说进行面对面的口头交流,只有4.6%的人需要用英语从事大量文字处理的相关工作。因此,掌握基本语言技能、培养语感、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是社区英语教育的首要目标。社区英语教学应重点培养社区居民的英语听、说能力,读、写训练为辅。由于社区英语教育对象大部分是母语思维较为固化的成人,受母语负迁移影响较大,Allwright将可理解性语言输入与交互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符合社区居民二语习得的特点。学生通过听、读真实的材料,在讨论、短剧表演、共同解决任务或对话活动等输出活动中增加他们的语言存储[1]。社区英语教学可通过增加学习者的有效输入和输出、加强预制语块学习来提高听说能力为核心的语言能力。第一,增加可理解性输入。根据Krashen著名的输入假说(inputHypothesis)理论,可理解性输入在语言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是实现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Krashen认为,学习者只要获得足够稍高于其现有语言水平的二语输入,就能习得语言。同时肯定了课堂教学对初学第二语言者,尤其是成人学习者的重要性。理想的语言输入以意义而非形式为中心,必须满足4个特征:可理解性(comprehensive);趣味性和关联性(interestingandrelevant);非语法程序安排(notgrammaticalsequenced);足够的输入量(i+1)。社区英语的教学材料可因地制宜选择使用,不必拘泥于统一的形式和内容。社区英语教学内容应是符合学员语言素质、与学员的工作生活相关的可理解性输入。只有当学习者对语言学习内容感兴趣时,才能对语言输入信息进行无意识的自觉加工和学习,这种无意识的学习使学习者不仅能学到语言知识,还能提高语言使用技能。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给学生提供英文音频、视频、读物等多渠道的可理解输入。而课堂外则可以组织社区居民参与讲座、影片巡展、文化长廊等课外活动,提供满足市民需求和兴趣的足够语言输入,促使学习者吸收语言输入并最终完成语言习得的过程。语法学习可以穿插于听说的教学过程中。对语言初学者而言,接受性、输入性的听与读应优先于运营型、输出性的说与写。第二,加强语言输出。在加强可理解性输入的同时,在社区课堂内外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输出机会是提高语言技能的关键。Swain指出双向交互活动和推动输出是形成表达能力的重要因素。[2]学习者通过语言交互活动来发展句法结构能力,语言交互活动对二语习得至关重要。[3]学习不是形成“刺激-反应”联结的机械、被动接受的单向过程,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对语言输入进行选择、加工的主动建构的动态过程。语言输出具备注意、检验假说、元语言功能,学习者利用原有语言知识对输入信息进行主动建构,语言输出是学习者对语言进行深层次加工,检验其目标语使用假设,通过外显行为及行为结果检测语言的内化程度,触发二语习得的认知过程。在社区英语教学中,应广泛开展基于意义协商的师生、生生交互活动,给学习者提供尽可能多的语言输出机会。这种交互活动应是真实的、有意义的任务。例如,可采取课外调研和课堂演示的方式开展交互活动。例如,教师给学员分组,并给每个组安排调研任务,学员就调研结果进行课堂演示,其他组学员进行提问。小组对话和仿说练习。先给一段示范对话,让学生掌握表达某种交际功能以及表达一定题材所需的语言形式,然后要求学生模仿示范对话中的用意,接着请学生运用与本人或语境相关的真实信息或教师、教材提供的假象信息用英语对话。这种真实交际(realcommunication)与模拟交际(simulatedcommunication)相结合的交互式输出能提高仿说能力。[4]第三,重视预制语块学习。预制语块(prefabricatedchunksoflanguage)是常用词语、句式,尤其是常用动词的用法搭配,可分为多字词汇短语(polywords)、习俗语语块(institutionalizedexpressions)、短语型语块(phrasalconstraints)和句子型语块(sentencebuilders)。预制语块兼具词汇与语法特征,是固定或半固定化模式的版块,在二语产出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使用方式不涉及语法分析和生成等心理认知过程。“预制语块的习得和使用是二语习得者提高语言能力的很大障碍和瓶颈。可以说母语者和二语学习者最大的区别不在于词汇量的多数及预防规则的熟悉程度,而在于语块的使用和生成能力。”[5]通过记忆和套用预制语块的习得方式,让被使用者整体或稍做改动后提取和使用,既减轻了语言处理负担,又提高口语的流利程度。此外,预制语块的使用可以降低中式英文的概率。由于汉语的负迁移作用,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表达时倾向于以母语思维来组构英语词句,类似“welcomeyou”的表达层出不穷。由于预制语块具备特定的话语功能,预制语块教学应在设定的情境中进行,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语块输出的机会。在社区英语教学中,以语块教学为主线,让学生在语块学习中记忆、使用词汇,了解、掌握语法,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2.提高人文素养。英语文化教学是扩展学习者国际视野、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社区英语教学旨在提高社区居民多元文化素养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在教授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目的语文化是社区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文化教学不必设英美概况、欧美文化概论等专门课程,可将文化教学融入日常教学和学习中。第一,减少社交—语用失误。了解目的语文化是使学习者顺利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必要条件。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曾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传统的结构主义教学以语言形式和一般结构性规律为中心,陷入语言即工具的认识误区,忽视了英语人文性和工具性,语言形式和社会意义的二元统一,造成学习者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常犯文化错误。加强英语文化教学是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社交—语用失误的根本解决方法。可以采用在日常教学中创设真实的语境,进行以词汇为中心的文化对比以及对交际中异质文化呈现的语用规则、语体特征进行差异对比。创设交际语境,通过错误分析法让社区居民对比母语和目的语的语言结构和文化内涵的异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第二,激发学习动机。加强文化教学是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Schumann为代表的文化适应模式论针对自然语言环境下的二语习得做出论断,认为二语习得是文化适应的一个方面,文化适应是学习者与目的语社团的社会和心理结合,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适应程度是二语习得成败的关键变量。[6]当学习者与目的语社团的“社会距离”难以确定时,其与目的语的“心理距离”开始发挥作用。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身处母语文化社会,大部分远离目的语社会,因此,学习者的语言震惊、文化震惊、学习动机、自我渗透等心理因素在其学习成效中发挥了较大作用。帮助学习者克服语言、文化震惊、跨越语言自我的心理屏障是文化教学的重要任务。一方面可将对英语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成语、俗语、古希腊罗马神话、莎士比亚文学、圣经故事等以点带面介绍给学生,理解其在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分歧。另一方面,开展英美节日庆祝表演活动及经典英语影片放映、饮食服饰文化展示等体验活动。与此同时,营造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通过文字、音像符号等直观地让学生感受英语文化的特点和魅力。第三,建立正确的跨文化认知。“跨文化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帮助学生形成对待世界各民族文化的正确态度和信念。”[7]在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习者对英语文化的兴趣,舒缓文化冲突的紧张和抵触情绪,尽量达到通过理性分析后接受的程度,即完成汉威(R.G.Hanvey)文化差异敏感性四分法的前三阶段,让学习者学习了解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学会用目的语表达这两种文化。达到第四阶段,做到从对方的立场出发来感受其文化的要求则可操作性太小,也没有必要。例如,在社区英语教学中,将身体语言、副语言、空间语言等非言语知识融入语言教学中,了解其内含的文化意蕴和英汉文化差异。通过增加世界多维文化的接触和了解,让学习者尊重异质文化,做到对多元文化兼容并蓄,取长补短,改变民族中心主义、民族自卑感,崇洋媚外、文化偏见等错误的认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打破英语与生活的壁垒,实现英语的工具和媒介作用,克服高分无用的中国式英语顽症,激发社区居民的英语学习兴趣,形成有效学习策略,增强自信心,针对不同群体提供有特色的多元化社区英语教育服务,力图做到因材施教、各取所需,是构建社区英语教学内容体系的基本原则和最终目的。
作者:钱佳 单位: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大学生课外英语学习研究
- 下一篇:英语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品范文
10社区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