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经济学视角下民族地区英语教育研究
时间:2022-03-01 09:15:07
导语:语言经济学视角下民族地区英语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语言和经济关系密切,语言教育发展必须要考虑到经济问题。由于语言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当下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育存在经济嵌入程度低、英语教育投入和回报不够平衡等问题。语言经济学视角下民族地区英语教育发展需要实施按需教育、适度教育、类别教育、创新教育等策略,才能更好地提高经济嵌入程度,促成英语教育的投入和回报趋向平衡。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民族地区;英语教育
语言具有经济属性,语言能力是构成劳动力的重要因素,社会经济活动离不开语言的沟通和联系,语言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语言和经济关系的建立主要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简单而言,语言对于人力资本的经济价值创造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语言教育必须要从语言经济学视角来审视,才能使相关教育行为和人力资本的经济价值创造形成正相关发展,促使教育投入获得更好的回报。由于民族地区经济和环境等条件所限,民族地区英语教育经济投入能力有限,而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又需要英语教育拥有大量的经济投入,因此,民族地区的英语教育必然需要基于地区实际情况,使有限的经济投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语言经济学是考量民族地区英语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视角,但是当前民族地区英语教育研究对此少有关注,故以此为出发点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具有学术研究和现实指导双重意义。[1]
一、语言经济学视角下民族地区英语教育的不足
语言和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语言教育又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两种特性的混合使得民族地区的英语教育很容易形成“英语教育在多少程度上是值得的”的纠结,语言经济学视角下民族地区英语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英语教育的经济嵌入程度低
1.英语教育和民族经济发展需求不一致
相较于大多数经济较为发达的中东部城市,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为滞后,全球化程度也比较低。从长远来看,少数民族地区必然要融合到全球化的步伐之中,但是从现实来讲,这个过程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时期。对于大部分少数民族民众来说,英语在其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少之又少,这和民族地区英语教育的广泛普及显然有些不一致。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理解:第一,人力资源英语能力的强调程度不如中东部地区,由于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英语应用相对广泛,这使得大多数地区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都把英语能力作为人才聘用的重要条件,即便是使用英语较少或者基本和英语语言应用不相干的企业也会把英语能力作为一项人力资源招聘的硬性指标。相比较而言,民族地区由于区域吸引力及英语应用程度影响,对于人才英语能力的强调程度较低,因此民族地区人才的英语发展便没有其他地区那么迫切的需求;第二,从地方经济发展来看,民族地区全球化程度低,英语方面的沟通交流较少,广泛的英语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发展对于英语运用的需求并不对应;第三,英语教育和地方经济语言需求不一致,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毗邻中亚、东亚地区,经济活动中所应用的语言往往是相邻国家的语言,英语教育的实际价值并没有充分发挥的机会。
2.英语教育和民众经济利益不一致
从语言经济学角度来看,语言是一种劳动能力,学习者可以通过语言学习获得身份、地位等方面的认同,加上语言本身的经济交流,可以使学习者获得各种经济利益。由于英语是一种世界通用语言,通过英语学习可以获得更为广泛的劳动机会,同时由于英语的学习,也会使得个体在社会等方面赢得相应的身份、地位,有助于学习者获得多种经济利益,这是英语学习者的基本动力,也是基本需求。因此,对于英语教育的开展,必须要充分考虑民众的经济利益获得。而就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并不能通过学习走出民族地区,更多的学生还会回到原来的地区生活,而大多数民族地区相对滞后的经济状况意味着这些学生的英语学习基本上没有发挥的余地,自然学生也不能从英语教育中获得经济利益。虽然也有民族学生通过英语教育和其他学科教育拥有了更好的出路,获得了更好的经济利益,但是,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英语教育和学生的经济利益相关度较低。
(二)英语教育投入和回报不对称
1.广泛教育
由于英语教育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为了使更多的民族地区学生享受到这个公共产品,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都开展了英语教育。和国内众多学生一样,少数民族学生也都接受了英语教育。相较于普通学生,少数民族学生本身就需要在母语之外学习汉语,还要通过汉语转化来学习其他课程,课业负担较重,广泛的英语教育使得民族学生不得不在汉语学习之外,进行第三语言习得,这无疑增加了民族学生的学习压力。加之民族地区在师资方面的不足,民族学生要通过英语学习考核,更是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然而,相较于英语教育的广泛投入和极大的学习压力,大多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并不能真正发挥用处,除了少部分学生通过英语学习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以外,大多数回到家乡的学生基本没有机会使用英语,这就使得在英语方面的投入所获得的回报少之又少。
2.过度教育
为了使学生具备更好的英语语言能力,许多地区从小学阶段甚至幼儿园阶段就开始进行英语教育。虽然从表面上看来,英语学习有了更好的条件和机会,但是从语言教育规律来说,学生在小学阶段积累的英语词汇知识优势,通过初高中阶段的快速积累很快便会消失。一定程度上,学生在经过小学阶段的母语积累后,在初高中阶段进行英语学习完全来得及。但是这种意识观念并不能为大众所接受,特别是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或家庭都愿意在小学阶段便进行英语教育,这种情况在少数民族地区也不例外。过度教育是民族地区英语教育投入和回报不成比例的另一问题。过早的英语教育意味着更多的经济投入,但是这种投入在经济回报上并没有突出表现,反而加重了英语教育的投入和回报之间的比例失衡。按照语言经济学理论,这样的教育自然也是不合理的。
二、语言经济学视角下民族地区英语教育发展策略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民族地区英语教育并没有实现利益最大化,也没有使教育投入获得对等的回报。因此,从经济角度出发,民族地区英语教育优化需要尽可能地嵌入经济属性,尽量保持投入和产出平衡,减少时间和金钱的投入。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采取以下教育策略:
(一)按需策略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每个人的学习需要都是不一致的,只有符合学习者的实际需要才能使英语教育更加合理,避免英语教育资源的浪费。按照大众对英语的学习目的考量,大众的英语学习目标一般包括人际沟通、信息交流、知识互补、开阔国际视野和丰富人文素质等。而对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升学,基于对英语的兴趣而学习的学生很少。[2]在未来的使用中,大部分学生对于英语的需求只是为了能够满足简单的日常沟通,或者是阅读英文说明等,只有少数的学生未来会把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来使用。因此,在对民族学生的英语教学中,自然不能对所有的学生采取同一种教学方案,必须要考虑到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入不同的教学内容。如对于愿意继续深造的学生,可以按照常规英语教学的方式使其接受语法句式、词汇等方面的教学,而对于可能会接受职业教育或者不能继续接受教育的学生,在教学内容方面应相应降低英语教学内容要求,适当增加民族学生在社会中需要拥有的其他地方性知识,如适当增加民族地区有关民族生活的知识和技能的比例等,有助于民族学生更好地融入民族生活。
(二)适度策略
民族地区的教育必须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同时也要使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够获得一定的回报,才具有相应的教育价值。而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来看,大多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滞后,民族经济国际化程度较低,加上民族地区相对不便的交通及地理条件方面的劣势,外资对于民族地区的投入更是少之又少,民族地区需要通过英语来组织和沟通的经济活动相对较少,这就意味着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育相较于其他地区对英语的需求没有那么迫切,因此在民族英语教育规划上可以适度教育,控制规模,也不需要急于求成。另外,从民族学生来看,英语和语文、数学一样属于国家基础教育的主要课程,民族学生必须要通过对英语学习的考核,才能获得升学深造机会,开展英语教育对于部分能够进入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投入是值得的,但是对于其他没有机会深造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在其回乡务农或经商过程中,很少有机会使用英语,即便是有用到英语的地方,也仅需要较为简单的英语水平即可。如果就为了这有限的语言用途,而从小学起便进行英语教学,投入大量的师资,并使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这样的教育显然不具备太多的经济价值。因此,无论是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或是民族学生的英语应用来说,民族地区的英语教育都需要适度发展,不能和国内其他地区按照同一个标准来要求。
(三)类别策略
按照语言经济学的观点,英语培训实际是一种经济投资,如果把英语教育仅仅局限于学校,而不和社会经济紧密联系,就会使英语教育的经济意义大打折扣。因此,英语教育必须要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育来说,英语教育和实践的这种联系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引进社会资本进入英语教育领域,使语言教育直接变为一种经济活动;第二,基于社会实践需求开展英语教学活动。在部分学生进入社会后,随着生活或工作的需要,在英语方面会有相应的学习需要。有的学生需要通过英语学习出国深造;也有的学习者需要通过英语级别考试增加自身就业的机会;还有的学习者在实践中发现了英语的魅力,对英语产生了学习兴趣等等。随着民族地区的发展,要使民族地区的英语教育能够在成本和回报上达成平衡,就不能把英语教育局限在学校范围内,在进行学校教育的同时,还要开展社会英语教育,形成更多像新东方一样的语言培训机构,满足少数民族民众商务、托福、考级等各方面的差别化英语需求。民间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细化分类,可以使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得到有益补充,也能使民族地区的英语教育通过资本的合理配置,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四)创新策略
英语教育的成本投入包括师资投入、教材投入、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等,对于民族地区来说,师资是英语教育的最大成本要素,这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环境条件有直接关系。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能够熟练应用英语语言,可以极大提高劳动力价值,即掌握英语语言的人群有更多机会获得更好的工作岗位,获得更为丰厚的薪酬。而对于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本来经济水平相对滞后,薪酬水平就较低,加上民族地区偏远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气候环境,往往使得大多数人望而却步,要使具有一定英语能力的人群加入到英语教育队伍中,需要地方付出更多的财力和物力。师资方面的大量投入,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育经济回报的压力。因此,语言经济学视角下要改变民族地区英语教育投入和回报的平衡问题,可以改变思路,在适当引入优质师资的同时,也要创新英语教学,引进新的教学方式,如当下较为流行的慕课教学便是较好的方式。慕课成本主要包括教师配备和教室维护及其他技术开发制作成本,相较于教师真人教学,慕课教学具有更多的共享性,无论是在人力还是物力方面成本投入更少。把慕课引入到少数民族地区,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民族地区的英语师资缺乏问题,也可以减少英语教师的费用支出,同时也可以使更为偏远地区的学生都能获得高质量的英语教学。[3]虽然慕课教学的现场性不足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总体而言,慕课教学的引进不仅仅意味着更多的英语教学机会,也意味着更低的经济成本投入,这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是较为契合的。有关少数民族英语教育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大多数研究成果都集中在英语教育的策略方法及教育质量提升等方面,而对于英语的经济属性这一点较为忽略。从民族地区来说,教育的目的是服务地方社会发展,在民族地区有限条件基础上的英语教育开展必须要考虑到成本投入和回报的平衡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英语教育真正服务于地方,服务于民众,真正发挥学科教育的价值意义。
作者:刘雪琪 单位: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星光.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育生态环境建设研究——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J].贵州民族研究,2016,(2).
[2]曾望.基于语言经济学的英语慕课成本与效用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6,(3).
[3]杨传鸣.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专门用途英语教育发展研究[J].外语学刊,2015,(2).
- 上一篇:体育与健康教学方法研究
- 下一篇:大专英语教育有效性研究